中華道統 | 華夏源流圖

永恆之地 來自大象國學 02:31

01

伏羲

伏羲氏,姓風,上古帝王,燧人氏之子,天生具有聖德,象徵有如日月光明,故尊稱為太昊。為政教民佃漁、畜牧犧牲,而豐足庖廚之盛,人民感念其德,又稱之為庖犧。

伏羲俱生覺智,仰觀天文萬象,俯則大地森羅,辨識鳥獸草木屬性,且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體悟事物之情。宇宙之承序,與開濟道理,而始畫八卦成書契,緣其道以順天下,憲笵惠民。建都於陳,在位一百十五年。並傳十五世,凡一千二百六十年。

02

神農

神農氏,姓姜,上古帝王,母為少典之妃安登,感應神龍而娠,生於姜水之濱烈山之陰,天生異相,魁梧奇偉。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

上古先民茹草而食,臨流而飲,生吞蠃蚘,致使多染疾病或毒傷之害,神農嘗百草辨其寒溫屬性,乃品嘗泉流辨水之污洌,以利療治。復領群臣佐使彙輯所獲,又作方書以應救急,傳世為神農本草。初都在陳,後徙於魯,立市廛以通貨財,作五弦琴以調扶民性,演八卦名曰歸藏。在位一百二十年。

03

黃帝

黃帝,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時有酋長蚩尤,暴虐天下兼并諸侯,與軒轅戰於涿鹿之野,帝相風后發明指南車,於下瘴煙中擒伏蚩尤誅之。諸侯共尊為天子。

命倉頡為史,始制六書文字;復命大撓作甲子為曆書,遇風後于海隅,舉其為相,衍握奇圖,始制陣法;命隸首定算數之法;帝妃嫘祖育蠶治絲,創衣裳之制。並開物成務之道,宮室器用制度大備,在位百年崩。

04

顓頊

顓頊,黃帝之孫,少俱雄才,年僅十歲即輔佐少昊,二十繼帝位。初建國於高陽,故號高陽氏;後定都於帝丘。建九州而統萬國,「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東至蹯木」。顓頊治國謙恭誠樸,對動靜諸物、小大神靈,或日月星城,無不砥礪通達。按東漢班固撰《白虎通義》云:顓者專也,頊者正也,能專正天人之道,故曰顓頊。在位七十八年崩。

05

堯,帝嚳之子,姓伊祁,後稱陶唐氏。為帝仁政愛民,史臣稱之放勛,讚美帝堯勛布四海。然復設木坊於通衢大道口,供民書諫施政之愆失,以為自儆。耋期精力不濟而倦勤,其子丹朱品學不肖,於是禮讓與舜。在位百年,立下讓國之典範。

06

舜,本姓姚,先世居於虞,名重華,字都君,謚曰"舜"。舜天性至孝,父親生性頑固,不明事理,時人皆稱瞽叟,後母為人狂傲無信,故被稱囂嫗,瞽囂所生兒子名象,更是傲睇不肖。父親、繼母和弟弟象經常設計害舜而未果,舜則克盡孝悌之道,時時謹慎篤行。年三十帝堯敦賢器用於舜,並將兒女娥皇女英同嫁於舜。五十攝政帝職,復八年堯崩,方繼天子位。遂正天子衣冠鑾駕,儀衛旌旗返里觀親,誠謹人子之道,而樹立華夏民族千古典範。繼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年百有十歲。

07

禹,夏朝開國之君,姓姒氏,名文命,黃帝曾孫。父鯀治水無功被誅,禹為司空,續鯀之業,平水土、疏九河、淪濟漯、泱汝漢、排淮泗,八年於外,三過家門而不入,洪水因以悉平,九州至貢,民生富裕。初封於夏,故稱禹伯,受舜禪為天子,因所封國為天下之號,亦稱夏後,在位八年,東巡至會稽而崩。

08

后稷

后稷,周朝之始祖,姬姓,名棄,黃帝玄孫,帝嚳嫡長子,母姜嫄踐巨人之足跡而有娠,生子以為不祥,初欲棄之於隘巷,牛馬不踐,取置於冰川,飛鳥群翼護之,乃復取以歸,因而名棄。童年即好種樹或植麻菽為嬉戲。及長遂好耕農禾稼,民皆效法之。堯帝聞之隨舉為農師稷官,舜時封地於邰,掌理五穀桑麻耕耘農務,以利蒼生,被舜命為后稷。子孫世代封官,傳十五代而至周武王,遂有天下。

09

武丁

武丁,商朝中興帝王。商自盤庚賢王遷都安陽,改國號曰殷。其弟小乙主政,日益衰敗,傳至武丁,一心思振中興,於諒闇期間,三年不語,遂夢有聖人佐,即使百工圖其像尋之。終於在胥靡之板築傅岩之野尋得,武丁往而求之,並舉為相,賜名傅說。經三度征伐外侮,以安內攘外,三年天下大治。終為殷商中興盛期。在位五十九年崩,廟謚曰高宗。

10

商湯

湯,商朝開國之君,為殷始祖,契之後裔,名履。始居於亳,後為夏方伯,事征伐,時諸侯葛伯不祀廟,湯始伐之。欲任伊尹為相,湯三聘於莘野。湯性仁德,曾有穢人張網四面,而說曰:願天下四方禽獸皆入吾網也。湯聞之嘆曰:嘻!豈不盡之矣。乃命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則左,欲右則右,不用命者入吾網。諸侯聞之嘆,湯至德竟及禽獸矣。時夏桀無道,民不聊生,湯弔民伐罪於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

11

周文王

文王為周太公亶父之孫,姓姬名昌,天生聖德。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依然泰然處之,演繹伏羲八卦為六十四卦,啟周易之濫觴。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天下三分有其二也。其子武王姬發有天下後,追尊他為文王。

12

周武王

武王姬發,文王之子,成嗣位西伯,興師伐紂,遂革殷命,釋放殷賢臣箕子,遂敘天地之大法,洪範篇以陳於武王,追封殷諸父比干之墓,表揚紂大夫商容於閭閻。大賚於四海。即天子位,定都鎬京,國號曰周,以建子月為歲首。在位十九年崩,謚曰武。

13

周公

周公,武王之弟,名旦,成王之叔。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攝政,而管、蔡、霍三叔嫉妒,作流言以撼公,公避居東都。作鴟鶚詩自比,以貽成王,明其志。王悟其非因迎公歸。三叔懼,挾殷武庚叛,王命公東征,殺武庚、誅三叔,奠定東南五十國。公禮賢下士,勤政不懈,經常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創製禮法,改定官制,周公文物典章因以大備。後復管洛邑為東都,與召公奭分陝而治。成王長,公還政於王,北面就臣位。成王封於曲阜為魯公,賜天子禮樂。

14

周成王

成王,武王之子,名誦,武王諒闇,周公旦為冢宰,管、蔡、霍三叔與紂子武庚作亂,成王命旦伐之,誅武庚、管叔等。遵循實踐周公輔政之制度,設周官別其宜:以天官、地官、春、夏、秋、冬合成六官。並制定禮儀,以敘尊卑吉凶之倫次,而使民和睦,頌聲大作,奠定周室江山長治久安之基。成王在位三十七年崩,謚曰成。

15

秦穆公

穆公,春秋秦德公第三子,名任好。既王,勤求賢士,西取由佘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友於晉。敗晉惠公,納晉文公,其後為蹇叔之言以襲鄭,晉襄公拜諸崤,公悔過作誓率得孟明之慶,敗晉人,封崤屍而還,遂霸西戎,益國二十,開疆千里。公善良馬,某次梁山狩獵,夜失良馬數匹,被岐山掠宰之,供三百餘烹食,公雖憤慨則曰:君子豈可以牲畜害人,吾聞食良馬肉,不飲酒傷人。乃皆賜酒而赦之。三百人聞秦擊晉,皆求從摧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穆公克晉歸。公在位三十九年,卒謚穆。

16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一名重耳,外字聃,亦稱老聃。相傳母懷之八十一歲而生,故號老子。為周守藏史,孔子往問禮,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後周室衰,乃西出函谷關隱去,為關令尹著道德經五千餘言,莫知其所終。

17

孔子

孔子,春秋魯國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庚子八月二十七日。為儒家始祖。初任於魯,曾任魯中都邑宰,擢為大司寇並攝行相事,誅亂政大夫少正卯,治魯三月政績斐然。曾與夾谷會齊,禮墮三都,魯國大治。因魯君違理,遂離魯周遊列國十四年。歸魯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以傳先王之道,為中華文化集大成者。弟子三千人,深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孔子主張有教無類,重視人格教育,以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為用。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年七十三。逝後其門人繼志敘事,自漢武以降,無不以儒學思想濟世。世尊為大成至聖先師,以萬世師表頌之。

18

曾參

曾參,春秋魯國人,字子輿,孔子弟子,傳習力行,一日三省,悟聖道一貫之旨。事親至孝,性質敦魯,嘗耘瓜田誤斷其根,其父以援杖怒擊及至昏死,少頃蘇醒遂鼓琴以慰親。孔子聽門人告說,遂吩咐門人曰:曾參若來勿令入內。誨之曰: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今參陷父不義,安能為孝乎?參聞之,遂造孔子謝過焉。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與其: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即為忠恕之道也。述大學,做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

19

孟軻

孟軻,戰國魯之鄒人,字子輿,又字子車,魯公族孟孫之後。早年喪父,賢母仉氏,為教子三遷其居至學宮之旁。軻乃設俎豆之事,揖讓進退之禮。嘗廢學歸,母方織,以刀斷之,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軻懼,日夕勤學,率成大儒。受業於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齊梁之間。時天下方務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重仁義、輕功利,尊王輕霸之說。創性善之論,謂人皆可以為堯舜以闡發之。弟子公孫丑、萬章之徒共記其言,作孟子七篇。宋元豐間,封鄒國亞聖公。

20

莊周

莊周,戰國楚蒙人,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於學無所不窺,楚威王聞其賢,遣使厚幣迎之,周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牲乎?養之數歲,衣以彩綉,以入太廟。當是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曳尾於污渠之中而自快,不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著書十餘萬言,號莊子。漢志列於道家,與老子並稱為道家之祖。唐天寶初,詔號為南華真經。

推薦閱讀:

華夏源脈鉤沉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先進太廟,再展國禮!漢服&雅樂再寫華夏!!
華夏戎狄 庾子山詩重複字
華夏時報
縱橫華夏之名將傳奇11

TAG:中華 | 華夏 | 道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