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何英國議會廳沒人上茶水?

[編者按]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政體、制度及治國理念能通過許多頗有意味的細節折射出來,比如決策機構的議事廳。

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議院廳是否有上帝視角的主席台?執政內閣與影子內閣的坐席是否需要設定邊界?如何防備示威者的麵粉彈再次砸到首相頭上?不妨一起來掰扯掰扯英國的議院廳。

先來看看一組歐美國家的國會圖:

美國參議院

法國國會

義大利國會

英國上議院

英國下議院

如圖可知,與多數國家以主席台為中心輻射四周的圓周型布置不同,英國上、下議院都是狹長局促的長方形。但他們的共同點是,一來,主席台雖為中心,但與議員席形成一個平等包容的對話場域,並非高高在上的俯視視角;二來,烏泱烏泱的外圍議席對中心主席台顯示了一種壓迫式的存在。而坐在主席台上的這位,事實上,也許並不如一位普通的議員更有話語權,它的職權更多地表現在,如何控制議事有條不紊地按規則,並且公正地進行。這亦是英美政治的一個重要特點,話語權掌握在多數人手中,不會輕易「被代表」。

議長往往是議員中存在感較弱的人

英國上議院主要由王室後裔、世襲貴族、和教會實力人物組成,下議院議員則是草根階層直選的平民代表。從以上兩張圖可看出,主打紅色的上議院金碧輝煌,上方四壁由彩色玻璃和六幅體現宗教寓意、騎士風格和法律意義的壁畫所裝飾;而下議院主打綠色,寓「草根」之意,室內局促狹窄,裝飾簡樸。

在上議院的最頂頭,設有女王或國王御座,但更多是禮儀層面的意義。只有到國家慶典、或者每年議會開幕、新政府上台這些重大事件上,女王或國王才會象徵性地出席。

女王出席上議院

主席台,也就是議長坐席,與第一排議員的坐席持平,後排議員坐席逐級階梯式上升,合圍成辯論之勢;議長席與書記官席位居中,議員按黨派屬性分置兩邊。議長是會議規則維護者的中立身份,與話語權和實權無甚關係。他們被推舉出來當選議長時,往往是議員中政黨屬性最弱,立場相對中立,在黨派中也沒有多少存在感,往往是坐在下議院廳的後排議員。

在英國有一個著名的故事。1642年,查理一世以重大叛國為由,進入下議院廳搜捕五位議員,但當他詢問議長威廉·倫索爾那五位議員的去向時,倫索爾回答了流傳後世的一句話:「尊敬的國王陛下,我既無眼睛可看,也無舌頭可說,下院指引著我,我是這兒的僕從。」

倫索爾一語道出下議院議長的政治屬性,他不服從君主,也不服從任何黨派,他保持中立,只為下議院服務。

上院議長的羊毛墊

但在歷史上,與下院議長不同,上院議長的職務一度僅次於國王,由首相提名、國王任命的大法官或代理人執行,也曾一度集立法、司法、行政三種權力於一身。但到了現代,上議院衰落之勢日顯,大法官一職的重要性越來越弱,只是在上議院開會時擔任主持人的工作。因此,今天我們看到的上院議長席,也更多地背負了禮儀和象徵意義。它被安置在御座的下方,無靠背、是一個用羊毛填充的紅色軟席,由來自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和威爾士的羊毛織成,顯示羊毛曾在英國貿易中的重要價值,也是大英帝國財富的象徵。

這裡順便提一下上、下議院百年來的起落。上、下議院代表的階層迥異,兩者之間的鬥爭幾乎從未停止過。《1911年議會法案》的通過,上議院的權力受到致命打擊,此法案規定上議院再無權拒絕通過下議院的提案,這使它幾乎淪為一個「橡皮圖章」。

英國人對貴族老爺們的打擊孜孜不倦。1949、1958、1963年,英國政府三次通過法案,消減上議院的人數和任期。有人說,議會上院實際變成了一個政界退休人物和社會名流的養老院,被人們譏諷為「一輛馬車上的第五個車輪」。

下議院的坐席設置:兩軍對壘的陣仗

英國下議院坐席排列

議長席左右議席的設置,是華麗麗的兩軍對壘的陣仗。議長右側長椅的第一排,坐的是首相和內閣,後排是執政黨議員。左側長椅的第一排,是反對黨成員,也稱影子首相,影子內閣,後面是反對黨議員。

為了保證雙方不至於呼啦啦衝出去武力動粗,扭打成一團毛線,在雙方面前的地毯上都劃有一條鮮明的紅線,相距2.5米,據說兩邊的人都拔出劍來,剛好夠不著。在歷史上,議員辯論一旦踏出紅線,那就表示他們可以在該範圍內決鬥。這也充分說明英國議員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傳說絕非虛名。

議員們的職責包括通過法案、監督政府等。每個工作日都有述職的政府大臣,超強的反擊力和應急能力是必備的防身武器,以對抗對面議席的反對黨議員見縫插針的找茬和進攻。有一些大臣承認每次「上刑場」之前都會緊張,甚至引起胃腸不適等生理現象。

首相問答情景

給首相找茬,是從19世紀議會運行至今的光榮傳統。一般安排在每周三的中午12點。時長為30分鐘。此前丘吉爾設定的每周二和每周四下午各15分鐘時間。

給首相的提問要提前上交,議長隨機篩選,第一、第二大反對黨的領袖也會現場質詢。此環節節奏非常快,議員滿意就叫 yayh!不滿意就叫nayh!短短半小時,堪稱一場亂仗。因此預設問題的模擬排練是首相經常會做的。

辯論時,議員和首相,都對議長表態,而且對敵對方稱呼相當客氣,比如稱「我尊敬的朋友」。因此身體語言和語氣再有攻擊性,在帶上稱呼之後,不免畫風詭異。但此種方式能保證在表達觀點時邏輯清楚,減少情緒和言語的糾纏,並且一定程度上也中和了辯論雙方的激烈情緒。

此一套議事規則,也為美國民間制定的《羅伯特議事規則》提供了基礎和依據,而這也是英美政治的一個顯著特點,議事決策講究程序和規則。

倒茶水的服務絕不會出現

之所以說下議院大廳局促狹窄,因為它只有437個席位,而議員有600餘名,如果全部到齊,有兩百人會沒有座位。

英國下議院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堂堂大英帝國議員連開個會都得上演北京擠地鐵的戲碼嗎?據說這是前任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的主意。他想把議會的氣氛製造得緊密熱烈。但事實上,這種場面多在首相問答時出現。

從圖中能看出,無論是上議院、還是下議院都是長椅,沒有扶手,更沒有放置茶杯和文件的小擱板,自然是沒有餘力拿著準繩向世界展示茶杯放置藝術的精妙美感。況且,議員們常常為爭取選區民眾的利益,有格外驚人的戰鬥力,若以杯子為兇器,畫面太美,不敢想。

放眼望去,這個國家級的議事廳也顯得簡陋單調了些,像個衣著寒酸,言語無趣,一臉公事公辦的銀行小職員。但無疑,正是這個促狹的場域,卻飽含了英國民主的精髓:自由與平等。每位議員都有代表自己選區發言的權力,也有被質疑否定的可能,包括首相。而這些都是公開透明的,BBC有個專門的議會頻道(BBC Parliament),直播議會辯論,美國的電視頻道C-SPAN,在周末也會經常會播放英國下議院的辯論。

記者和普通民眾也可旁聽辯論。雖然數次帶有攻擊性的政治示威活動之後,這種自由度曾大打折扣。1970年,為抗議北愛爾蘭的狀況,一小罐催淚瓦斯被扔進下院廳;1978年,異見分子向宮殿投擲糞便;2004年初,用避孕套封裝的麵粉彈擊中了首相托尼·布萊爾。

看見布萊爾身後那坨詭異的紫!色!麵粉了嗎?

但在近些年安檢升級之後,英國國會大廈再度以寬容的姿態示人,不用被安保人員堵著查身份證,通過簡單的程序,就能進入這個國家級的議事廳。的確,有什麼比民眾的知情權更重要的呢?

上議院就如同「喪失了靈魂的老人院」

有人曾形容,失去權力的上議院像喪失了靈魂的老人院。改革上議院,甚至解散上議院的呼聲百年來未有止息。目前為止,上議院仍有審議下議院法案,並提出修正案的權力,並且負擔著國家重要典禮的象徵性職責。

與下議院不一樣的是,上議院設有神職席位,並且有三分之一的中立議員,即無黨派或小黨派貴族成員,是議院里工黨之後的第二大勢力。這些中立議員,大多數是被冊封的社會賢達,只有少數是不關痛癢的世襲議員。他們坐在中間席位,正對著議長。

曾有去參觀過上議院的人感嘆,上議院的會議冗長而懶散,沒有下議院的那種劍拔弩張,針尖麥芒的緊張氣氛,年老的議員們有時更像是在自說自話。整個會議室的氣氛讓人昏昏欲睡。觀眾們一般也失去耐心,幾分鐘就會換一批人。

儘管英國是重視傳統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但在權力分配和制衡方面,英國人卻並未因循守舊,這是導致上議院權力急劇衰弱的重要原因。曾寫過《英國議會往事》的孫驍驥曾寫文章,大意是,英國貴族有責任無權力,已經當了百年政治看客。彷彿聽見貴族老爺們的一聲嘆息。

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全體上議院議員選舉出的上議院議長——海琳·海曼女男爵

2006年,原工黨政府衛生大臣、上院議員海曼女男爵首次當選上院議長,這意味著擁有1400年歷史的大法官一職的終結,選舉議長,亦是曠日持久的上議院改革的重要一步。(作者:易昂 編輯:張寧)


推薦閱讀:

英國議會恐襲案 遇難人數上升至5人 40傷
OmenaK:香港區議會選舉贏了,但還有些事要處理
不容「自決派」入議會 39議員促追究劉小麗姚松炎
1840年4月10日 英國議會就對華戰爭問題舉行辯論

TAG:英國 | 議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