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她麗質天成 19歲成名 紅透半邊天 巔峰時期「出走」 令無數觀眾惋惜痛心 至今牽腸掛肚

文/小丫點點

今天,想在這裡,靜靜的說一下馬蘭。

中國第一部童話劇叫「馬蘭花」,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的地方叫「馬蘭」,有一種遍地生長的野菜叫「馬蘭頭」,中國西北有一種人人愛吃的馬蘭拉麵,今天要說的馬蘭,是小丫心目中喜歡和尊敬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也許,這個名字已經被一些人遺忘,但是在黃梅戲戲迷中,卻是永恆的記憶,小丫因為馬蘭,愛上了黃梅戲,當然,也因為馬蘭,長時間不再關注黃梅戲。

喜歡馬蘭,因為她高雅如山澗幽蘭,清新似雨後春筍,不爭名,不求利,在小丫心中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1984年的春晚,一個圓圓的臉龐,留著齊耳短髮,穿著一身粉色紗裙的清新羞澀女孩,唱了一曲黃梅戲《女駙馬》選段,清脆甘甜的嗓音,自然洒脫的一招一式,讓人們從此記住了她,一個安徽太湖走出來的姑娘,也讓更多的觀眾開始喜歡上了黃梅戲這一戲種。

人們不會想到,就這樣一位素雅如蘭花般的女孩,卻在日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她是迄今為止國內囊括了舞台劇表演全國最高獎項、電視劇表演全國最高獎項的唯一一人。榮獲過美國紐約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藝術中心和美華協會頒發的"亞洲最傑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專業舞台藝術政府最高獎 「文華獎」、戲劇表演「梅花獎」、 「白玉蘭獎」;曾當選過多屆人大代表;曾領銜赴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巡迴演出,赴港澳台、德國、瑞士、新加坡、美國、日本等多國訪問和演出,在當地產生了極為廣泛的影響,她是繼嚴風英之後,又一位傑出的黃梅戲代表人物。

我們記得她演過的每一個角色。《風塵女畫家》中的張玉良, 《無事生非》中的李碧翠,《紅樓夢》中的賈寶玉,《龍女》中的雲花公主,祝英台,嚴鳳英、崔鶯鶯,還有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的母親......,每個形象都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擁有不可替代的馬蘭特質。

迎風怒放傲雪梅,歷久奇葩永清香,委婉飄逸如行雲,清新悠揚似流水,央視是這樣讚美馬蘭的。別人唱黃梅戲,是用嗓子,而馬蘭是用心在唱,儘管她的作品實在不算多,但是每部都能讓人回味無窮。她塑造的每個人物都血肉豐滿,讓人情不自禁隨著她戲裡的角色一起笑,一起哭。

很多人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在南京人民劇場看她主演的《紅樓夢》《天仙配》時的情景,真的是人山人海,一票難求。

馬蘭成功了,而且成功實在是來得太早了,很多人只記得她19歲成名,20歲成為戲劇院院長,卻很少人關注過她的過去和成長的辛酸。

1962年,馬蘭出生於安徽省太湖縣,一個貧困,偏僻的縣城。母親是戲曲演員,父親是分配到當地的大學生,做編劇和舞美工作,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父親不幸成為被打倒的對象,遭到批鬥,父母擔心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就把馬蘭兄妹送到偏遠的鄉下。

13歲時,也是因為父親的出身問題,一心想報考藝術學校的馬蘭受到了阻礙。其實,那時候的她並不知道戲曲是什麼,也根本不知道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演員,只是覺得應該爭這口氣。終於,一番努力之後,不服輸的馬蘭身穿碎布做的上衣,獨自背著行禮踏進了藝術學校的大門。

入校後,青春期的她不可抑制的胖了起來,她自嘲當時胖到腰帶都埋到了肉里,照相的時候,同學們排成一排,馬蘭就半個身子側露在外面,然後還用手擋著半邊臉。

因為胖,馬蘭錯失了很多角色,小姐和公主不能演,只能演老太婆或者像《女駙馬》那種穿肥大的戲袍,可以遮住身材的角色。

年幼的馬蘭很痛苦,她每天三更半夜起床練功,用她自己的話說,不是為藝術,就是為減肥。在畢業表演的舞台上,她依然沒能獲得登台表演的機會,卻只能在台下搬道具打雜,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同學在台上表演。小馬蘭備受打擊,一個人躲在角落裡頓足痛哭,那一天馬蘭記憶深刻,她發誓一定要自信,要努力,將來一定要比18歲時更好。

1980年,畢業後的馬蘭被分配到了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從這一年開始,她正式登台演出。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幸運之神終於眷顧了這個生性不服輸的江南女孩兒身上,馬蘭迎來了她藝術上的第一個春天。在香港,馬蘭主演了黃梅戲經典曲目《女駙馬》,受到觀眾熱捧,幾乎是一夜成名,這讓馬蘭重拾了自信,演出回來之後,馬蘭在磨鍊和實戰中一天天成熟起來,潛質和聰慧得到了完全的開啟和充分的釋放,自此,黃梅戲舞台上一顆光芒熠熠的新星冉冉升起直至成為頭牌演員。

然而,做頭牌演員的日子並不好過,唱啞了嗓子唱不出聲還要再唱,練功跌壞了尾椎還要堅持各種演出,國內的、國外的,下工廠、到企業,經常累昏在舞台上,堅強的馬蘭都挺了下來。馬蘭性格很執拗,一向拒絕商演,除了省里領導下達的招待演出任務以外,還要接受海外和其他行業的各種邀請。活動頻率越來越高,嚴重影響了馬蘭的正常藝術探索,以至她後來不得不婉拒。但是,一次某地舉行建立少年宮的捐款義演,找到馬蘭之後,馬蘭拖著羸弱的身子一口答應,事後還拒絕了對方給的幾萬元演出費,馬蘭口氣決絕地說:「給孩子們做點事情,怎麼能說要錢呢?」 要知道,這筆錢在當時當地,可以買一套相當好的房子。

自84年的央視春晚之後,憑藉莎士比亞戲改編的《無事生非》,馬蘭榮獲第四屆全國戲曲梅花獎,次年又憑藉電視劇《嚴鳳英》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獎。劇中,馬蘭把一代大師嚴鳳英演活演絕了,她動情的表演感動了觀眾也感動了自己。當馬蘭演到那段永遠也回不去的灰色往事的時候,鄧穎超哭了,常香玉哭了,嚴鳳英生前的摯友新鳳霞看了,也當場慟哭失聲。那永恆的經典形象的刻畫和藝術感染力,可以說無人可超越。馬蘭演唱的主題曲《山野的風》也吹遍了大江南北,在當時被戲迷廣為傳唱。

差不多在同一時期,馬蘭還參演了黃梅戲電影《龍女》《西廂記》,也都獲得了至高無上的讚譽。在黃梅舞台劇《紅樓夢》中,馬蘭的表演更是大度不凡,唱腔動聽,行腔優美,詩情並茂地演唱出了寶玉的內心世界。那一曲蕩氣迴腸的《寶玉哭靈》,像一首流動著的悲情史詩,讓人痛徹心扉、欲罷不能,征服了億萬觀眾。

業界評價馬蘭的唱腔純樸,洒脫,不事雕琢,有種返璞歸真的樸拙,她的表演入情入理,細膩傳神,有種玲瓏剔透的靈性。自此黃梅戲迎來了冰封已久後的第二個春天,邁進了「五朵金花」的黃金年代。

然而, 就是這樣一位飲譽國內外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大師、備受觀眾喜愛的黃梅戲第二代領軍人物,卻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突然間從黃梅戲的舞台上消失了!她的離去,引發了一場黃梅戲界的軒然大波,而且,至今未平。

十多年過去了,除了一些蘭迷們在貼吧中傳遞的一些她的星星點點的動態,我們很少再看到馬蘭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這讓無數愛她的戲迷們無比惋惜、陷入無盡的悲痛和思念之中難以自拔。馬蘭究竟怎麼了,她到底去了哪裡,為什麼不唱黃梅戲了? 有什麼難言之隱讓她可以那麼狠心的"拋棄」她熱愛的舞台和熱愛她的觀眾? 在那個媒介還不甚發達的年代,戲迷們無法知曉發生了什麼,只是看不到馬蘭出現在舞台上,讓他們無法接受,同時更關心馬蘭的生活是否安好。很多人甚至遷怒於她的丈夫余秋雨,稱其「收藏」了馬蘭,是的,除了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還有一個身份就是,中國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的妻子。

後來,小丫看過馬蘭網上的所有視頻,遺憾的是她完整的節目少之又少;再次傾聽了《紅樓夢》中寶玉悲傷的哭靈,也聆聽了她在《藝術人生》中的平實談吐;了解了心力交瘁的馬蘭曾陪伴丈夫余秋雨共走險象叢生的「千禧之旅」,知道了余秋雨為了讓離開舞台8年的馬蘭重新綻放舞台而編導的大型原創音樂劇《長河》;了解了人淡如菊,性情率真,不喜爭名奪利的馬蘭,看到了許多藝術名家以及同行們對馬蘭毫不吝嗇的讚美與褒揚;也知道了當時很多假唱盛行的年代,她在真情演繹;看到了明明被排擠卻璞玉深藏、沉默不語的馬蘭;更看到了她那份濃濃的故土情懷,看到了眾多戲迷們為她的退出打抱不平,自發掀起的一輪又一輪口水戰,看到了面對世俗的眼光,有幾分無奈卻堅定執著的馬蘭,當然,更看到了余秋雨博客上關於馬蘭不能演出真相的聲明。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燕升曾公開表示,她是當代黃梅戲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如果她不是我敬重的藝術家,如果不是藝術上可交流可過心的朋友,我不會如此在意一個人的去留。作為馬蘭的黃金搭檔,被譽為「黃梅界常青樹」的黃新德老師對於她的離開,最深有感觸。面對央視《戲苑百家》的鏡頭,60多歲的藝術家居然背過身去拭擦了幾分鐘的眼淚。余秋雨曾寫文章說:"我作為一個戲劇學者,太清楚這正是她表演的黃金時代,而且也清楚讓一個極重要的劇種與自己最重要的演員硬行分離,對兩方面都是災難。

終於,在一次訪談中,馬蘭說了這樣一段話:當你把自己的生命跟你所做的這件事情緊緊地勾連在一起的時候,你要非常斷然地要切斷的時候,那是很痛的,絕對是很痛的。這個痛最大的難,就是你不能跟任何人解釋,你不能跟任何人去說明,你只能一個人承受,這個痛是非常非常難受的。

我們不知道這些年她究竟經歷了什麼,承受了什麼樣的痛苦,看著屏幕上的馬蘭淡定從容,輕描淡寫的說著那些沉重的往事,屏幕外的我們卻感覺到無比的悲涼。儘管她始終沒有明確的說明為什麼會退出黃梅戲舞台,但戲迷們已經從各種媒介的傳播中了解了七七八八,他們清楚的知道,馬蘭是一位視藝術為生命的傑出藝術家,她熱愛自己的事業,除非迫不得已,她不會輕率地離開舞台,拋棄她心愛的黃梅戲藝術,拋棄那麼多熱愛她的戲迷和觀眾。只是他們不能理解,為何性格剛烈的馬蘭對所經歷的一切,選擇了隱忍而不是奮起抗爭?

於是小丫想到她說過的一句話, 「我們受過屈辱,但我們不散播仇恨。」

離開了昔日的黃金合作團隊,離開了自己熱愛的家鄉,離開了為之奮鬥的事業,丟失了肥美豐厚的梨園春泥,漫漫人生藝途中,她又該心繫何方情歸何處?

終於有一天,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用一個晚上完整地重播馬蘭主演的《紅樓夢》和《女駙馬》,安徽省黃梅戲劇院里的很多職工對著電視機哭了,作為安徽人,他們流淚了,因為大家回想到起了黃梅戲的一個真正的黃金時代,而代表這個黃金時代的藝術家卻已遠走他鄉。一位安徽的老學者曾這樣說:馬蘭人品高遠,儘管她現在頭上已經沒有了曾經的各種光環,但在安徽人民和全國觀眾心中,馬蘭是黃梅戲的一段輝煌歷史,一盞不滅明燈。觀眾心裡有一桿秤,馬蘭,你還那麼年輕,仍然大有可為,全國觀眾會支持你。

也許,這也是很多熱愛馬蘭的戲迷們想說的話吧。

這些年的馬蘭,社會角色有了微妙的變化,很多人開始關注的不演員馬蘭,而是名人太太馬蘭。才子佳人的故事雖然好看,但不一定讓人看好。余秋雨比馬蘭大了16歲,老夫少妻式的結合曾經引來過許多人的流言蜚語,時不時會有各種八卦小道的消息傳出,讓馬蘭和余秋雨又好氣又好笑。 對於這場堪稱完美的文藝聯姻,是否也有著鮮為人知的故事,我們不得而知,也不想去評價,更不欣賞那些還不名就裡,就對當事人橫加指責甚至人身攻擊的行為。

現在的馬蘭在上海戲劇學院工作,身份是上海大學文學院、浙江傳媒大學兼職教授、上海戲劇學院特聘在職教授,主持戲曲音樂劇專業,她還成立了馬蘭戲劇工作室,每日都很忙碌。

馬蘭目前在跨界音樂劇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希望憑著自己的藝術良心做一些觀眾愛聽、享受的音樂作品,但無論馬蘭怎樣轉型,我們都會感覺到有絲絲黃梅戲的韻味在其中。馬蘭還經常和余秋雨一起到香港多所大學進行藝術講座和交流,但是主題大多和黃梅戲有關。

前段時間小丫還聽到了她現場清唱的一首採茶歌,真的好聽極了,憂鬱的小調也唱出了蘭迷們的憂傷。戲迷無限驚喜之餘,也都情不自禁地感嘆,心有黃梅千千結,馬蘭的一切文化苦旅都是為了藝術上的追求,她從未離開過黃梅戲,她的一切都是為了黃梅戲,她一直都在梨園春天的最深處,迎風怒放傲黃梅,歷久奇葩永純香。

人都說,戲如人生。馬蘭曾唱過一首《菩提樹》,《菩提樹》唱出了一個旅行者的內心追問,菩提樹似乎就是馬蘭的精神象徵,沒有一條路可以通向幸福,幸福就在路上。到現在為止,很多事情都已經不重要了,作為熱愛馬蘭的戲迷們來說,他們願意支持馬蘭所做的所有決定,不論是黃梅戲也好,音樂劇也好,一切都好,只希望馬蘭好好的照顧自己,永遠面帶微笑,過自己歡喜的日子,餘生安穩。

以馬蘭曾說過的一段話結束此文:離開安徽這麼多年,其實一直在追尋一雙眼睛,希望在藝術之路上看得更高,走得更遠。我愛我的家鄉,我熱愛黃梅藝術,如果有來生,我還願意從事一份藝術工作。我希望能給大家留下快樂的記憶;我愛大家,希望大家都能記得我……。

祝福馬蘭,祝福黃梅戲,祝福所有熱愛藝術、懷揣夢想的人一路和幸福相伴。

本文為小丫點點原創 轉載請註明


推薦閱讀:

這部香港電影續集,觀眾等了24年,期待程度超過周星馳的《功夫2》
中國青年領袖 謝滌葵 電視人的命運在觀眾手裡 ~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回答觀眾提問: 美國將軍談到核攻擊中國
觀眾
外媒稱中國成好萊塢爛片沃土:觀眾口味獨特

TAG:成名 | 觀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