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簡介

2011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簡介

2011-09-12 21:53 來源:醫學論壇網 作者:邢小平

邢小平教授

2011年8月19日,在第十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上,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邢小平教授介紹了2011年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治指南。邢教授指出,新版指南的三大亮點體現在:指導臨床快速找出骨松高危人群,利於早診;強調鑒別診斷,避免漏診、誤診;在藥物干預方面增加了兩項適應證,並更關注藥物治療的安全性。骨質疏鬆風險評估與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預測WHO根據T值將人群分為骨質正常、骨質減少、骨質疏鬆以及重度或明確的骨質疏鬆4類。實際上,大部分人群骨健康處於骨量減少、骨質量下降的狀態。骨折高風險人群是骨質疏鬆防治的目標人群,進行有效的骨質疏鬆危險因素及風險評估可有效篩選出上述目標人群。臨床評估骨質疏鬆風險的方法較多,新版指南推薦了2種敏感性較高又操作方便的簡易評估方法作為初篩工具: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骨質疏鬆症風險一分鐘測試題(表)與亞洲人骨質疏鬆自我篩選工具(OSTA,圖)。當IOF骨質疏鬆症風險一分鐘測試結果為陽性或OSTA檢測結果≤-1(中度風險以上),建議受試者測骨密度(BMD)。

IOF骨質疏鬆風險1分鐘測試題  

亞洲人骨質疏鬆自我篩選工具

關於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預測,WHO推薦應用骨折風險預測簡易工具(FRAX?),用於計算受試者未來10年發生髖部骨折及任何重要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發生風險。應用FRAX?計算,髖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重要的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生概率≥20%被列為骨質疏鬆性骨折高危患者。骨質疏鬆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診斷骨質疏鬆症的完整內容應包括兩個方面,即確定骨質疏鬆和排除其他影響骨代謝疾病。臨床上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通用指標是發生了脆性骨折和(或)骨密度低下。新版指南建議參照WHO推薦的基於DXA測定的骨密度診斷標準:骨密度值低於同性別、同種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個標準差屬於正常;降低1~2.5個標準差之間為骨量低下;降低程度等於和大於2.5個標準差為骨質疏鬆;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質疏鬆診斷標準同時伴有一處或多處骨折時為嚴重骨質疏鬆。骨轉換標誌物的測定有助於判斷骨轉換類型、骨丟失速率、骨折風險評估、了解病情進展、干預措施的選擇以及療效監測等。骨質疏鬆可由多種病因所致。在診斷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之前,一定要重視排除其他影響骨代謝的疾病,以免發生漏診或誤診。如原發性甲旁亢患者、骨軟化患者長期就診於風濕科,其實上述患者體內血磷、血鈣或甲狀旁腺素(PTH)水平已偏離正常值。再如亞臨床庫興綜合征患者可以以骨折作為首發癥狀就診。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可以刺激破骨細胞活性因子水平升高,患者在尚未接受激素治療時就可能出現全身性骨質疏鬆。此外,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以及消化系統、遺傳性疾病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骨質疏鬆風險也應引起臨床重視。骨質疏鬆的治療各種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方案均須以鈣和維生素D的充足攝入作為基礎措施。具備以下情況之一者須考慮藥物治療:①確診骨質疏鬆症患者(T值≤- 2.5),無論是否有過骨折;②骨量低下者(-2.5<T值≤-1.0)並存在一項以上骨質疏鬆危險因素,無論是否有過骨折;③無骨密度測定條件時,具備以下情況之一者也須考慮藥物治療:已發生過脆性骨折或OSTA篩查為「高風險」(OSTA指數<-4)或用FRAX?工具計算出髖部骨折概率≥3%或任何重要的骨質疏鬆性骨折發生概率≥20%(加粗內容為新版指南增加的骨松藥物干預適應證)。臨床上抗骨質疏鬆藥物的療效判斷應當包括是否能提高骨量和骨質量,最終降低骨折風險,並且應注意藥物的安全性評估。

推薦閱讀:

誤區:喝牛奶能預防骨質疏鬆症
咖啡真能引起骨質疏鬆嗎?看看韓國的研究成果
如何測試自己是不是骨質疏鬆?
「骨感」的姑娘易患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用什麼葯才靠譜?

TAG:骨質疏鬆 | 2011 | 骨質疏鬆症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