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子銀行到底是什麼?
一直以來,對中國影子銀行的討論與質疑始終沒有中斷,中國影子銀行到底是什麼,規模和風險有多大,如何監管,這些問題都未有定論。
「錢荒」的出現,在金融市場掀起了一波浪潮,而在這次浪潮暫告一段落之後,被各界廣為詬病的影子銀行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一直以來,對中國影子銀行的討論與質疑始終沒有中斷,中國影子銀行到底是什麼,規模和風險有多大,如何監管,這些問題都未有定論。有人認為影子銀行是對現有融資體系的補充,也有人認為其風險太高而不可控。
《中國投資》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影子銀行可能是近年來中國最大和最活躍的「金融創新」。
影子銀行是一種「金融創新」
影子銀行這一辭彙源於美國,指平行銀行系統,經營與銀行相似的業務,但不受或較少受到監管部門的監管。在中國,影子銀行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界定。金融穩定理事會定義為「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主流觀點認為中國影子銀行主要為3種形式,第一類是銀行表外業務,如理財產品;第二類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信託、小貸公司、租賃等;第三類則是民間金融。
據《中國投資》稱,10年前,貸款占整個社會融資總量超過90%,那時候看銀行貸款基本上就能掌握社會融資的波動情況。但近年來,由於社會融資趨於多元化,這個比例開始回落,到2012年,貸款占整個社會融資迅速下降到只有50%左右,大量的非信貸融資模式出現。有人把融資多元化的快速擴張稱之為影子銀行。
中國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時期始於本世紀初,至今約10年左右時間。尤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受投資回報率及安全性等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產品、信託產品、民間借貸等影子銀行業務呈現出井噴狀態。以信託產品為例,2008年底信託資產總規模約為1.22萬億元人民幣,至2012年底該規模已經達到7.47萬億元,4年時間信託產品的規模增長了約6倍。
影子銀行之所以在中國蓬勃發展,是資金供給方和需求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對於需求方而言,實體經濟有真實的資金需求,房地產、基礎設施、中小企業都需要融資,這些都是迴避不了的市場需求。但很多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受到種種管制因素限制。中國中小企業較多,但融資難早已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它們很多時候只能通過影子銀行解決融資的需求。
此外,對於資金的供給方而言,影子銀行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近年逐漸規範的銀行信貸監管制度對銀行貸款額度,存貸比上限,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要求日益強化,這都促使銀行進行業務創新,將信貸資產的表外化,既吸引市場資金,還可增加信貸額度。對於投資者而言,實際利率低水平的今天,他們更願意把資金投向利率更高的產品,而不是放在銀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影子銀行」可能是近年來中國最大和最活躍的「金融創新」,有利於形成多元化的社會融資格局,降低了交易成本,也拓寬了客戶的融資渠道,進一步提升了金融市場的活力,對整個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規模或高達36萬億
儘管對「影子銀行」這個從美國舶來的概念仍有很大爭議,但在中國監管森嚴的銀行體系之外,一個蓬勃興起的地下金融王國還是在最近三年實現了野蠻擴張。
一份央行的內部報告顯示,中國的影子銀行統計體系,囊括商業銀行表外理財、證券公司集合理財、基金公司專戶理財、證券投資基金、投連險中的投資賬戶、私募股權基金、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小額貸款公司、票據公司、具有儲值和預付機制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有組織的民間借貸等融資性機構。
儘管有上述統計口徑,影子銀行的規模迄今卻無官方數據披露。中信證券將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劃分為三個部分:以銀行理財產品為代表的銀行表外業務系統、非存款類金融機構但具有信用創造能力的系統,以及廣泛的民間金融系統。據此估計,中國影子銀行的整體規模約為23萬億~25萬億元,約佔中國2012年GDP的50%。
安邦諮詢的報告則要樂觀很多。其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銀行理財的規模總計7.4萬億元,同期信託業管理資產規模近7.5萬億元,兩類資產規模合計不到15萬億元,這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重疊的。
而在摩根大通新近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對影子銀行規模的估測居然高達36萬億元。這個數值相當於中國GDP的69%,比兩年前增長近兩倍多。
不過,經濟學家巴曙松並不認同上述統計口徑。他表示,許多正常的銀行表外業務被誤認為影子銀行,銀行的理財產品也不具備高槓桿和顯著的期限錯配特徵。後者是國際公認的影子銀行評判標準。
英國《經濟學人》稱,也許媒體過於隨意地使用了影子銀行這一辭彙,但這類非銀行金融部門的迅猛增長,確是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銀行信貸是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融資渠道。2012年社會融資總額中,銀行信貸從91%猛降到了58%,這說明影子銀行的信貸融資規模,包括債權和股權融資,還有銀行表外的銀信合作理財產品融資規模都在快速增長。這其中,尚不包括民間融資數據。
對於影子銀行這兩年的發展態勢,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易憲容曾用「野蠻生長」來形容。據他估算,2012年新增的3萬億社會融資總量,其中2/3來自影子銀行。
中國社科院今年4月發布的《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發展狀況研究(中期報告)》指出,影子銀行的融資主體,主要來源於宏觀調控方向急劇轉變背景下重點調控行業——房地產、地方投融資平台以及長年被融資難題困擾的中小企業。
在經歷過2009年信貸井噴後,2010年起國內的信貸條件開始收緊,地產調控和融資平台的清理,令這些無法從銀行體系獲得正常金融支持的企業紛紛患上「資金饑渴症」,被迫以更高代價尋求外部融資。
這一過程中,銀行業自身也有很強的動力進行「監管套利」。當銀行在吸收存款、信貸規模方面都受到嚴格限制時,由於央行給定的存款利率很低,銀行儲蓄持續外流,這逼迫銀行尋求理財產品以穩住銀行利潤基礎。
那些容易拿到信貸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也在某種意義上成了資金的「二道販子」。他們拿到信貸之後,並不用於產業的升級換代,而是購買理財類產品。而對於資金充足的民間投資人來說,相比把錢存入銀行,他們更樂於把資金投入非正規渠道,借給那些資金拮据的私營企業,每年收取20%至30%的利息。
在上述多重背景下,以銀信合作(銀行與信託公司共同開發的金融產品)為代表的影子銀行得以迅速發展。
正因如此,市場對影子銀行的評價其實絕非純粹負面。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在最近一個論壇上,便試圖為影子銀行正名,稱影子銀行符合中國實體經濟發展需求,是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
甚至,在投中集團高級分析師馮坡看來,影子銀行正是為彌補近年中國巨大的社會融資缺口的需要而產生的:一方面,房地產、地方政府拉動經濟增長等資金需求量大,四萬億投資後所形成的大量企業項目滾動形成再融資需求;另一方面,資金供應上,傳統銀行信貸又受到資本充足率、信貸額度以及貸存比考核等監管約束。
根據他的分析,中國銀行信貸年均供應僅約9萬億元,股票債券等年均融資量不到1.9萬億元,存在約2.5萬億~3.5萬億元以上融資缺口。「這需要影子銀行來彌補,並按年均約3萬億~5萬億元的增長速度累積規模」。
中國社科院研究報告也認為,影子銀行的產生與成長有其合理性——既有助於提高金融體系的儲蓄投資轉化能力與資源配置效率,也能夠為各類型企業提供必要的流動性緩衝,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宏觀調控的不確定性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負面衝擊。
但對悲觀者而言,影子銀行絕對是一個隱患,或將引發一場中國式次貸危機。中國銀行一位市場負責人士告訴《鳳凰周刊》記者,影子銀行的貸款資金流向、貸款方和質押資產質量都不透明,這意味著用於示警的傳統信號將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看不見的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他說。
當一個普通的儲蓄客戶不願再忍受銀行過低的存款利率,而把目光投向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時,就有可能捲入這個正在生成的金融泡沫。他也許並不了解這些收益率5%左右的新型理財產品如何運作,而這正是所謂「影子銀行」體系高速擴張的基礎。
在承認影子銀行價值的同時,還應確保其風險的可控。影子銀行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金融結構,而且開始挑戰監管體系和貨幣政策。銀行表內信貸已經不能全面反映社會的資金供求狀況,這就對貨幣政策的實踐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從微觀上講,以往通過差別化的貸款政策,可以實現較好的行業調控目的,如今銀行不貸款,仍可以從信託、銀行理財、民間借貸上找缺口,使行業調控的效果大大弱化。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認為:「從積極作用看,遊離於銀行體系之外的『影子銀行』,經營方式更加靈活,填補了市場信貸需求的巨大缺口;與此同時,這些行為也成為遊離於正常金融監管之外的金融暗河」。
影子銀行渠道多樣、隱蔽性強的特性決定了其融資總規模統計的難度。有一篇媒體報道的標題尖銳地稱影子銀行為:「一本不斷膨脹的糊塗賬」,真可謂入木三分。據一些投行估算,這個數字目前在20萬億-40萬億元之間,相當於中國GDP的40%-70%。同時,央行的數據還暗示,目前,中國銀行業「表外資產」規模已與其貸款餘額數量基本相當。非銀行融資信貸的大幅增加,意味著大規模的信貸在體外循環,這部分信貸完全不受央行控制,直接削弱了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能力。如果沒有相應的新監管措施和新貨幣工具,宏觀調控的風險將大增。
此外,從中國情況來看,影子銀行業務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風險。比如,銀行理財業務,存在著明顯的期限錯配,一旦被投資資產出現質量問題,那麼銀行理財產品就可能面臨違約的局面;另一方面,理財資金直接或間接投向政府融資平台和一些限制性行業和領域,如果理財產品資金池的投資收益率顯著低於融資方的投資收益率,這可能會造成理財產品最終難以還本付息,從而出現系統性違約。
風險或瞬間發作
6月10日,曾於今年4月下調人民幣發債評級的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再次警告,中國的影子銀行不僅給國內金融穩定造成越來越高的風險,而且還可能蔓延到其他國家。惠譽指,內地部分非銀行的金融公司近日出現倒閉潮,顯示中國的影子銀行問題正在惡化。
招商證券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中國影子銀行的構成中,銀行承兌匯票佔30%,民間借貸佔23%,委託貸款和融資類信託產品佔31%。剩下16%,由同業代付、融資租賃、典當、小貸公司、創投基金等機構貢獻。
前述中行人士估計,銀行僅佔中國融資總額的一半,其餘部分來自各種信託公司、金融公司、租賃公司和地下銀行。「它們要麼受到的監管不如銀行那麼嚴格,要麼受到互相衝突的監管機構的監管,要麼根本不受監管。」
根據惠譽中國金融信用機構評級負責人朱夏蓮的分析,中國成千上萬的銀行以外貸款機構未受監管,而其向企業和政府提供的貸款卻越來越多,這正在助長中國的金融系統風險。
目前信託公司已成為傳統銀行體系外最主要的影子銀行實體。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中國內地65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達7.47萬億元,是2008年的5.73倍。至此,在信託概念還遠未被公眾熟知的短短數年後,中國信託業資產規模已然超越保險業,坐上金融業第二把交椅。
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發售的規模也在高歌猛進,這是影子銀行最重要的正規銀行表外放貸活動。僅2012年,商業銀行針對個人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數量就高達28239款,較2011年上漲25.84%,而發行規模更是達到24.71萬億元,較2011年增長45.44%,發行數量和發行規模繼續創下歷史新高。
3至6個月理財產品一般能夠提供4%至5%的年收益率,高於普通存款3.25%的年利率。鑒於理財產品是「有保障的」,理財產品購買者很少會仔細研究這些產品以何種資產做支撐。但一些分析師認為,大多數理財產品期限不足一年,有些僅為數周或數天,一旦出現資金周轉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借新償舊」。一旦遭遇資金鏈斷裂,這種擊鼓傳花的遊戲也將被迫終止,因而被稱為「大型龐氏騙局的武器」。
2012年,內地房地產企業獲得銀行貸款佔比降到10%左右,自籌資金則佔50%以上。業界人士分析,通過影子銀行體系融集的資金,大多流向了國內房地產市場及地方政府的融資平台,「其他行業根本無法消化影子銀行如此高利率的資金。」
這不是危言聳聽。根據瑞穗證券亞洲公司的研究報告,中國式影子銀行業務的資金提供方所獲年息大都在10%左右。更有信託貸款利率在20%左右,遠高於一年期銀行貸款6.15%的基準利率。2012年中國企業500強的利潤率僅為4.67%,工業企業利潤2012年三季度才首度由負轉正;對比動輒10%以上的利息,實體經濟根本承受不了這樣高的資金成本。
也就是說,只要房價繼續上漲,房地產暴利能持續,影子銀行的融資風險,就暫時不會暴露出來。目前,國內房地產開發商及地方政府無視宏觀調控,仍在藉助「城鎮化」的概念炒高各地房價,讓遊戲繼續下去。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易憲容認為,一旦預期改變,「市場情緒急轉直下,影子銀行的風險會在瞬間發作」。
推薦閱讀:
※向老闆學習,你所向無敵
※銀行出招迎戰 移動支付競爭加劇
※中國銀行網站大全
※銀行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現狀與未來
※競聘銀行主任演講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