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 該在哪裡打?
五成病人怕痛不願打
患糖尿病多年後,為了控制血糖值,大部分病人最後都要注射胰島素,但在實際的操作中,由於注射不規範,很多人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有一個病人每次打針都習慣在肚皮上同一位置下針,不到一個月,常常下針的「那塊皮」變硬了;
有一個病人為了省錢,一支針注射了好久,針頭都捲曲變形了還在用;
還有一個病人,只顧打針卻不捨得花試紙定期做血糖值監測,導致血糖控制不佳出現併發症……
上面種種不規範的注射使用胰島素現象有望隨著《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頒布實施和醫務人員的培訓、對病患的教育指導而得到改觀。目前,疼痛和皮下脂肪增生是糖尿病患者在胰島素注射時最常見的兩大問題:在已接受過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中,50%因疼痛不願意進行胰島素治療,48%的患者注射部位都有脂肪組織隆起或硬結現象,而脂肪增生將導致胰島素吸收延遲或不穩定,影響血糖控制。
部位不同,起效時間不一
記者從採訪中了解到,第二次全球胰島素注射調查結果發現: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很多醫護人員和接受胰島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常常忽視注射技術本身對血糖控制的影響。首個《指南》提出了「三位一體」的理念:即注射技術與注射藥物、注射裝置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不同胰島素因起效時間的差異,其注射部位也不同。例如:短效胰島素注射部位首選腹部,中效胰島素首選大腿和臀部,預混胰島素及類似物在早餐前注射首選腹部,晚上則首選大腿或臀部,以避免夜間低血糖的發生。
「打」的部位要輪換才科學
反覆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島素,會導致該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產生硬結,使血糖控制不穩定。因此,在平時的注射中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輪換,即在腹部、手臂、大腿和臀部間的輪換注射。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按照左邊一周、右邊一周的方法;一種是按照左邊一次、右邊一次的方法。而同一注射部位內的區域輪換,則要求從上次的注射點移開約1手指寬度的距離進行下一次注射,應盡量避免在一個月內重複使用同一注射點。一旦發現注射部位有疼痛、凹陷、硬結等現象,應停止在該部位進行注射直至上述現象消失。《指南》強調:「患者在胰島素注射過程中應遵守針頭一針一換的原則:注射筆用針頭多次使用會造成針尖鈍化,不僅增加患者疼痛,而且可能導致皮下脂肪增生,甚至可出現針頭留置在體內的意外。
新聞背景
首個《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近日在南京發布,從此胰島素注射技術有章可循。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紀立農教授和有關專家郭曉蕙、孫子林教授共同表示:「《指南》的出台不僅使正在使用胰島素的患者得到正規指導,實現血糖達標,同時也將幫助還未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走出認識誤區,消除對胰島素使用的恐懼,及時開始胰島素治療。」《指南》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講解了注射技術的9步驟和3要素,通俗易懂,便於患者理解和掌握。這項活動得到BD醫療和禮來製藥的大力支持。
推薦閱讀:
※如何調整胰島素治療方案?楊文英教授手把手教你
※成人2型糖尿病胰島素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 徵求意見稿摘錄
※豬身上「一寶」,是最牛的胰島素,糖尿病的剋星,再也不怕血糖高了!
※胰島素高不能吃什麼 揭秘胰島素高不能吃的八種食品
※藏在身邊的它是天然「胰島素」,飯後吃點,輕鬆降糖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