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內務府:中國古代油水最肥的部門

揭秘清朝內務府:中國古代油水最肥的部門
作者:山中無猴子 於 2010-05-18 19:32:26.0 發表 只看該作者

核心提示: 中國古代油水最肥的官職是什麼?不是管錢的戶部,不是管軍事物資的兵部武備司,也不是地方上的鹽運、漕運等官署,而是清朝的內務府。 有北京民謠為證:「房新樹小畫不古,此人必是內務府。」說的是如果哪天皇城根下出現一戶暴發戶,房子是新蓋的、院子里新栽了樹苗、牆上掛著現代人的畫,那這戶人家肯定是內務府的官吏。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內務府當差來錢快,上任沒幾天就能在寸土寸金的四九城置辦高宅大院。衙門上下,「視中飽舞弊,如奉明言」,貪贓腐敗得就差公開往家裡運官銀了。有的衙門,比如負責供應京畿地區官糧的漕運衙門,經手的錢糧可能比內務府要多。但漕運官守著百萬計的官糧,動不了手腳,揩不到油水干著急。所以說,既有錢又能揩油的內務府,當之無愧是古代第一肥缺。那麼,內務府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衙門?憑什麼那麼有錢呢?內務府是管理皇帝私人事務的衙門,為清代特有。順治皇帝入關的時候建立了為自己和紫禁城服務的十三個衙門,由太監主管。順治康熙交替年間,十三個衙門合併為內務府,逐漸形成定製,稱「總管內務府衙門」,設置專門的最高長官「總管內務府大臣」。既然是「大臣」,就不能再由太監主管了,那由誰來主管內務府呢?考慮到內務府負責的都是皇帝的私事和家事,所以康熙任命皇室家奴(滿族稱包衣)來負責內務府。滿洲八旗中的上三旗(即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所屬包衣逐漸壟斷內務府的大小官職。內務府主要機構有「七司三院」,分別是廣儲、都虞、掌儀、會計、營造、慎刑、慶豐7個司,負責皇室財務、庫貯、警衛扈從、山澤采捕、禮儀、皇莊租稅、工程、刑罰、畜牧等事;上駟院、武備院和奉宸院3個院,負責管理御馬,管理皇室傘蓋、鞍甲、刀槍弓矢等物,負責紫禁城、三海、南苑、天壇和其他苑囿的管理、修繕等。此外,內務府還管轄紫禁城三大殿,管理慈寧宮、壽康宮、御藥房、壽藥房、文淵閣、武英殿修書處、御書處、養心殿造辦處、咸安宮官學、景山官學、掌關防處等。除了以上在京城的機構外,內務府還有諸多京外附屬機構,比如江寧織造處、蘇州織造處等皇室採辦機構,圓明園、暢春園、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熱河行宮、湯泉行宮、盤山行宮、黃新莊行宮等皇帝駐驊處和皇室財產。為了管理帝后妃嬪陵墓和有關祭祀活動,專門成立了陵寢內務府;為了管理瀋陽舊皇宮,專門成立了盛京內務府。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內務府管理所有的太監和宮女。清朝成立敬事房,嚴格管理太監、宮女及宮內一切事務,防止出現宦官專權。敬事房也隸屬內務府。所以,太監就和內務府利益攸關,並在之後內務府的沉浮強弱中站在了內務府的一邊。一言蔽之,一個皇帝從在娘胎里開始到死後定期領取子孫後代的冥錢,都離不開內務府。內務府機構因此極其龐雜,而且越來越龐雜,吃這口飯的人也越來越多,逐漸成了可以和朝廷的三院六部相互平行、相互抗爭的官僚機構了。當然,清朝皇帝也不是傻瓜,為了壓制內務府,讓它更好地為自己服務,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內務府最重要的司是廣儲司。廣儲司就是皇帝的小金庫,建了六個倉庫儲存皇室的所有財產,其中金、銀、珠、玉、珊瑚、瑪瑙和寶石等專門儲存在銀庫里。銀庫因此被稱為六庫之首。皇帝對銀庫看得最緊,特地將銀庫設在紫禁城太和殿西側的弘義閣內,安排了25人日夜盯著它,規定只有在特定的時間和條件下才能開庫。為了防止監守自盜,看庫的人沒有鑰匙,鑰匙由乾清宮侍衛保管,而且不只一把。開庫時,必須由多名特定的官員在場,進出庫房的人都得嚴格搜身;庫房關閉時,必須由多名特定官員共同簽字畫押,並在鎖上貼上封條。每月,內務府都要對皇帝六個庫的收支出納情況進行統計匯總;皇帝隨時可能抽查,年底專門聽取內務府的報告,每五年親派不相關的大臣進行盤庫。這僅僅是對廣儲司六庫的管理制度,整個內務府管理之嚴、皇帝之重視可見一斑。其他的管理制度(比如祭祀貢品的數量、官學的伙食標準等等)更是汗牛充棟,能搬出一箱又一箱的文件來。理論上來說,內務府中人要想從皇帝的口袋裡掏出一文錢佔為己有都非常困難。皇帝選擇出身低微的包衣充斥內務府,也是看中了這些家奴老實辦事,與外界無涉,最不可能沾染朝野的貪腐習氣,還不用給太高的工資。事情奇怪就奇怪在,壓制內務府的管理制度越來越多、越來越嚴苛,內務府的貪污腐敗情況卻越來越嚴重。內務府大小官員爭先恐後,嘩嘩地在皇帝口袋裡往外掏銀子。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能把滿清當異族王朝??
如何評價多爾袞?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恩寵至極,有一人比多爾袞還牛
每頓要吃100道菜的吃貨慈禧,西逃路上都吃了些啥?
為什麼中華民國撰史官方不把《清史稿》修訂後列為《二十五史》?

TAG:中國 | 清朝 | 古代 | 部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