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那些年:皇帝也無奈
八旗鐵騎橫掃中原,大明軍隊遭遇重創,一位名將戰死沙場,盛怒這下崇禎皇帝大開殺戒,一下斬殺了36人,但是在這36人的名單當中,唯獨沒有領軍人物楊嗣昌的名字,就在大臣們對皇上的偏袒憤怒不已的時候,曾經幾乎全軍覆沒的李自成,再次出現在明軍面前,李自成說服張獻忠再次造反,聯手向明軍大舉進攻。
在清軍大舉南下的途中,包圍了河北省的高陽縣,這個縣城既沒有戰略意義,也沒有多少錢糧,但是清軍卻想盡一些辦法要拿下它,因為這住著一個讓清軍望而生畏的人,這個人就是孫承宗,當時已經七十多歲高齡,當清兵圍攻高陽城的時候,孫承宗帶領全家老小和高陽縣城的軍民抵抗清兵,可是力量太懸殊,高陽城很快就被攻破了,孫承宗一家四十多口人都遇難了。
孫承宗就以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京城,崇禎皇帝既震驚又難過,這可是自和清國開戰以來死的最大的官了,再加上周邊幾十座城池不斷地被攻陷,崇禎皇帝大為惱火,在他看來,這全是盧象升指揮不當造成的,所以一聲令下,就把盧象升撤職了。
這時楊嗣昌就出來為盧象升說情了,再三說服之下,崇禎皇帝答應了恢復盧象升的總指揮職務。本來盧象升還是有幾分把握能打敗清兵,但是因為偷襲的計劃沒有成功,這戰績稍縱即逝了,所以根本就攔不住清兵繼續南下,這心裡正窩著火呢,皇上又把他免職了,這下又讓他戴罪立功。
但是盧象升根本不把個人恩怨放在心裡,接到皇上的命令之後,立即帶兵從涿州來到了保定,但是到了保定之後,保定的巡撫卻拒絕給盧象升發糧餉,盧象升手下已經餓了幾天了,只能把這情況上疏給皇上,但是皇上認為他是在找借口,說你總想找借口按兵不動,盧象升沒辦法,只好下決心帶領手下的五千將士,去攔截清兵南下。
當走到巨鹿縣的賈庄時,攔截住了一路清兵,但是很快就被其他幾路包圍了,陷入了三萬清軍的重重包圍,此時的總監軍高起潛帶著四萬人馬,離賈庄只有50里路,盧象升就派楊廷麟殺出重圍,找到高起潛求援,可是無論楊廷麟怎麼樣哀求,高起潛就是拒之不理。
盧象升的五千將士對峙清軍三萬人馬,這一仗本來是沒有任何懸殊,可是過了足足十二個小時,廝殺聲一直沒有斷過,但是最後還是全體陣亡,盧象升戰死時只有三十九歲,一生打了幾十場仗,從沒敗過,被敵人稱為「盧閻王」可是就在這場實力太過於懸殊的戰鬥中犧牲了。
當楊廷麟返回時,半路上聽說盧象升戰死了,一直不敢相信,拍馬狂奔回到戰場,五千將士屍橫遍野,當他尋找到盧象升的遺體時,解開他身上的盔甲,才發現裡面穿著白衣服,這才知道原來盧象升是戴著重孝上戰場的,在場的老百姓見到這一幕是聲淚俱下。
盧象升戰死的消息傳回京城時,楊嗣昌也不相信是真的,於是他派巡邏兵去打探消息,巡邏兵回來說盧象升是真的死了,但是楊嗣昌還是不相信,於是把這個巡邏兵嚴刑拷打了三天三夜,巡邏兵臨死時還是不願改口。楊嗣昌還是不相信,就一口咬定盧象升失蹤了,從戰場上抬回來的屍體不是盧象升的,就是這樣,在楊嗣昌的干擾之下,盧象升戰死後80天,才開始入殮。
一年之後,盧象升的妻子向朝廷申請撫恤金,被楊嗣昌拒絕了,第二年盧象升的兩個弟弟,向朝廷申請撫恤,又被盧象升拒絕了,從楊嗣昌力保盧象升看來,兩人的關係本事不錯的,可為什麼盧象升死後,楊嗣昌變得這麼冷酷無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想掩蓋自己的錯誤,因為盧象升戰死,楊嗣昌需要負主要責任,就是他把盧象升的三萬主力部隊調走了,只剩下五千將士,所以才陷入了困境之中,因此楊嗣昌就特別希望盧象升是臨陣逃脫了,所以為了達到目的他不惜活多打死巡邏兵。
盧象升戰死後,高起潛的四萬人馬不戰自潰了,這時就再也沒人攔得住清兵南下了,而孫傳庭和洪承疇、祖大壽等人終於帶著部隊趕到了京師地區,雖然是姍姍來遲,但是畢竟對清軍形成了兩翼的壓力,這場戰爭整整持續了五個月,明朝的損失相當慘重。
這些損失,就需要有人出來為它負責任了,清軍撤出關內後,朝廷的言官們開始活躍起來, 紛紛上疏彈劾,對於這些彈劾崇禎皇帝也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命令楊嗣昌把這些罪責落實清楚,於是經過一番調查,列出一個懲處名單落實了36名責任人,當天36人全部處死。
在36名被殺的官員當中,唯獨沒有行動總指揮楊嗣昌,崇禎皇帝的這個決定,惹怒了眾位大臣,大家紛紛上疏,指出明軍打敗跟楊嗣昌有極大的關係,必須給予嚴懲才能平息眾怒,然而崇禎皇帝絲毫不理會,其中的重要原因可能就是,想要留住楊嗣昌攘外,因為清軍雖然退關了,但是可能會隨時打回來的,所以就命令楊嗣昌加強京城的防禦。
楊嗣昌接到命令後,就根據皇上的意思,將孫傳庭和洪承疇兩人留在京城,但是孫傳庭此時就不樂意了,於是幾次上疏提出反對,這就讓皇帝很惱火,然後就派人將孫傳庭打入打牢,就這樣一代名將被打入大牢。
明軍能擊潰農民軍,全靠這個孫傳庭,李自成本來被打的只剩18個人了,孫傳庭本來可以進一步徹底剿滅李自成,但是這時清軍入關了,皇帝嚴令孫傳庭和洪承疇調往北京勤王,這就又給了李自成喘息的機會了,幾個月後農民軍又死灰復燃,張獻忠又起兵造反。
推薦閱讀:
※崇禎朝殉國文臣錄:崇禎上吊後,此人投井,是內閣中唯一殉國之人
※崇禎自縊前,此人坐擁80萬大軍卻不願北上勤王,後世卻無人責怪他
※勤奮的崇禎,為何亡魂煤山
※崇禎通寶里的珍稀品--背雙馬與背四手
※崇禎遺書意外道出自殺幕後的驚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