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走進道教】「養性」才能「延命」

陶弘景祖師是南朝齊、梁時的著名高道,有著「山中丞相」美稱,同時也是一位醫藥學家,他幼年家貧,勤奮好學,於「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精研,便有養生之志」,後來終於在醫藥學和養生學上獲得極高造詣。

他的《養性延命錄》是我國養生學方面現存較早的著作之一,書中記錄了很多「上自神農以來,下及魏晉之際」的養生妙方,概括為「順應四時、調攝情志、節制飲食、適當勞動、節慾保精、服氣導引」等六個方面,而陶弘景祖師不僅注意研究養生學的理論,還善於身體力行,因而在那「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他就是「長生久視」的代表。

順應四時

簡單概括為人的日常調養應該根據季節調整,按照各個節氣的氣候特點和變化規律來安排飲食起居,並有重點地進行養生保健,這樣才能身心康健。

調攝情志 

七情內傷、五志過極等都會極大地損害人體健康,因此,歷代養生家都非常重視七情調攝。只有精神修養,善於調和、節制情感,才能達到心理平衡,進而身心協調。

節制飲食

歷來的養生專家都要求老年人食不過飽,欲莫過貪。節制飲食能夠保證人體的基本需要,減少人體消化的過重負擔,陶弘景祖師強調的節制飲食,指所需營養的攝取,不宜過多,過多難以吸收,還給消化器官造成負擔;也不能過少,過少則不足以滿足身體的需求。要本著低熱量、低脂肪、低糖類和保持充足的蛋白質及維生素等原則。

適當勞動或運動

勞作或運動對身體的好處如今人人皆知,但過猶不及,一定要適當,結合自身年齡、體質等因素,合理安排勞作或運動,陶弘景祖師在當年就已經發現勞動對身體的益處,不可不謂走在時代的前面。

節慾保精

「欲不可縱」,是陶弘景祖師養生學的基本要點之一,認為房事不節,勞倦內傷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史記·倉公傳》載病例25個,其中病因於「內』即房勞者有8例之多。因為失精過度,或不懂方法,違反禁忌,必然耗傷精氣,正氣虛損,致使百病叢生。

現代醫學數據統計,房事過度的人也常常出現腰膝疲軟,頭暈耳鳴,健忘乏力等癥狀。

服氣導引

服氣術與導引術是道教術數中特色鮮明、效果顯著的煉養方術,是以意念控制呼吸吐納或內氣運行,或者用意念以自力引導肢體運動,達到疏理氣機、強身健體之目的。中醫養生歷來強調「和於術數」,其養生技法受道教影響很大,其中健身氣功、太極拳等養生功法很多都是直接從道教借用而來。

以上是一代高道陶弘景祖師的養生之道,在今天這個處處充滿競爭、壓力頗大的社會中,相信也會給我們很多啟發。

推薦閱讀:

學習中醫與功法之間的關係?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真實的,還是被模擬出來的?
道教歷代道藏
學習時間 ? 道教(二)
道教十二時辰的養生

TAG:道教 | 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