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澶淵之盟》(上):胡王夢,縱馬中原!

  宋代,是中國古代武力非常貧弱的一個時期。宋朝始終面臨著周邊游牧民族政權的巨大壓力。這其中,北宋時期,北方契丹民族建立的遼國,曾經是北宋開國初期面對的最強大的外敵。在宋建立早期,曾經與遼爆發過無數次戰爭,基本是敗多勝少。而在這兩國之間,曾經發生過一件對宋—遼兩國,乃至對整個中國歷史都產生極其深遠影響的戰爭。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戰」和戰後達成的「澶淵之盟」。那麼,「澶淵之戰」是如何發起和進行的呢?「澶淵之盟」究竟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誕生的?他又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要提「澶淵之盟」,必須先介紹他的起因。「澶淵之盟」的起因其實並不複雜。從嚴格意義上講,「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這對兒老冤家長達30年之久的矛盾的總結。而他直接的誘因,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宋—遼燕雲十六州問題。燕雲十六州問題影響是如此之深遠,不僅整個宋朝,甚至直到今天,他依然被很多中國人當作一段難以忘懷的恥辱來看待!燕雲十六州,在歷史上又被稱為「幽薊十六州」。是春秋、戰國時期古燕國所在地。具體是指位於今天燕山山脈、太行山脈以南、華北大平原地區的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以幽州(註:又稱燕京,即今北京)為核心,包括順州、儒州、檀州、薊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等的十六個州(註:分別為今北京順義、延慶、密雲、天津薊縣;河北涿州、河間、任丘、涿鹿、懷來、宣化、蔚縣;山西應縣、山陰、朔州、大同)。

  燕雲十六州地區對於長城以南中原農耕文明具有極其特殊而重要的戰略意義,其的歷史地位極為特殊。一方面,這裡歷史上一直是中原農耕民族的重要棲息地。該地區正好處於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接壤地帶,農、牧業極為發達。最重要的,則是燕雲十六州對中原王朝國防上無與倫比的戰略價值。燕雲十六州地理位置是河北和山西北部,他的北方是燕山和太行山脈,南邊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大平原,西部就是「華北屋脊」山西高原,東邊則是渤海。依託燕山山脈和東方的渤海這兩大天然法寶,扼守著山、海交匯的戰略咽喉。由此,成為南方中原農耕文明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最重要的戰略屏障。名垂千古的萬里長城就坐落在這裡。山、海之威構成了北方游牧民族騎兵集團無法逾越的鴻溝。中原文明在歷史上依託這一屏障無數次成功的抗擊了來自北方游牧民族狂風暴雨般的進攻。但是,到五代十國時期,形勢發生了悲劇性的逆轉。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石敬瑭獻地契丹」事件。

  公元936年,當時中原地區後唐政權屬下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在新興契丹帝國的支持下,滅後唐做了傀儡皇帝。事成後,四十五歲的石敬瑭無恥的尊稱比他小整整11歲的三十四歲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做「父皇」,自己則甘心情願的做孝子。他就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兒皇帝」!隨後,石敬瑭正式向他老子「奉獻」燕雲十六州。從此,燕雲十六州的國土和人民與中原故國骨肉離散達400年之久!直到元朝才恢復統一。至此,幾代契丹皇帝的夢想終於實現了,契丹帝國打開了南進中原的大門。契丹鐵騎開始連年南侵,給中原地區帶來無盡的浩劫和磨難。此後四百餘年中,收復幽雲十六州成為每一個中原王朝尤其是後來統一中原的北宋帝國歷代皇帝夢寐以求的理想。歷代中原政權的皇帝都曾經竭盡所能企圖收復故土:

  石重貴  公元946年,後晉皇帝,石敬瑭的侄子石重貴對契丹只稱孫子不稱臣,引起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不滿(人家當孫子都不行)而出兵南侵北伐。而石重貴則出兵迎擊並試圖收復故土。結果全軍覆沒,他本人被俘後失蹤,後晉滅亡。耶律德光繼續南下攻佔開封,隨後契丹侵略軍在開封大肆燒殺淫掠,在廣大軍民拚死抵抗後被迫撤回北方,其入主中原的圖謀沒有得逞;公元959年,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周世宗柴榮再次揮師北伐,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迅速收復了寧、莫、瀛、易四州以及華北平原極具戰略意義的益津、瓦橋、淤口三關,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周獻三關」。周軍前鋒包圍幽州。在北伐勝利在望的大好形勢下,由於柴榮病重而被迫收兵。中原王朝喪失了一個恢復北方故土的絕好機會。一個月後,一代英才柴榮愕然病逝,年僅三十九歲。

  北宋建國後,公元979年5月,宋太宗趙光義趁滅北漢餘威,大舉北伐遼國。結果由於輕敵冒進,加之宋太宗對前線將領的指揮權做了極其嚴格的限制。導致宋軍在高梁河之戰全軍覆沒。趙光義身中兩箭,乘坐驢車倉惶南逃,北伐遂告失敗。蒙受如此奇恥大辱的趙光義自然不可能善罷甘休。於是,戰後他歷時7年,進行了極為周密的準備和籌劃後。於公元986年正月調集幾乎全國所有精兵30萬,並派遣了包括楊業和曹彬再內的幾乎宋朝所有開國名將。動用了7年所積累的,幾乎全國的經濟實力做支撐。不惜一切代價的,罄盡國力對遼國發動了宋朝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北伐戰爭,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雍熙北伐」。

  「雍熙北伐」初期,宋朝三路大軍齊頭並進,相互交替掩護,一路勢如破竹,旗開得勝。宋軍中路主力陸續攻佔涿州、新城等地。西路軍則在潘美、楊業的指揮下連克寰州、朔州、應州、雲州。基本將契丹主力逐出山西境內,取得輝煌戰果。已經收復燕雲十六州中近三分之二的地區,前鋒逼近幽州。遼國上層貴族集團甚至一度認真考慮是否主動放棄燕山以南地區。但是,由於宋軍內部並不團結,加之宋太宗趙光義出於對武將的防範,對前線將領的許可權做了極其嚴格的限。而且委派眾多掌握軍隊實際指揮權的文官「監軍」直接臨陣干預指揮。導致東路軍主力12萬大軍全軍覆沒。西路軍雖然無恙,但由於監軍、大漢奸王侁的陷害和出賣,導致威震塞北的一代名將楊業及其麾下5000將士壯烈殉國!最終導致雍熙北伐功虧一簣,以慘敗收場。

  「雍熙北伐」的戰敗對北宋王朝造成災難性的打擊。此次慘敗,加上之前對遼作戰中若干次失利,北宋一共損失超過40萬最寶貴的主力軍隊。至此,宋王朝幾乎全部的開國精銳之師已經悉數全軍覆沒,他標誌著宋朝從此永遠喪失了對遼發動進攻的能力。只能採取防禦戰略被動挨打。宋朝從此,對遼國轉入戰略防禦。為在無險可守的華北大平原對抗強大的契丹鐵甲騎兵集團。宋朝皇帝接受了當時滄州刺史何承矩的建議,利用華北平原湖泊、水系多的有利條件。開水渠,挖深池,將河北各地水系相連同。形成了一道自保州沉遼濼至滄州泥沽海口,綿亘九百里的「深不可以行舟,淺不可徒涉」的,由湖泊、河道、沼澤、淺灘和水田構成的多層次、大縱深水上防禦體系。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宋朝「水長城」。同時,還大量植樹造林,企圖以水網和密集的林木來阻擋契丹鐵騎的步伐。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由中央政府主持的最早的「國防林」。而且大量修築土城,同時還修建了一套強大、繁雜的地道網以囤積重兵和糧草。總之,宋朝已經再也沒有對遼進攻的軍事打算了。尤其重要的。此前,宋朝尚且敢於對契丹人發起主動進攻。「雍熙北伐」後,由於經過先後兩次如此慘重的失敗,導致宋朝從皇帝開始,舉國上下都對遼國產生了一種嚴重的畏懼心理!從此不僅不敢再去進攻,而且普遍產生畏戰甚至投降心理!部分朝臣不僅畏戰,甚至於公然攛掇皇帝企圖投降逃跑!而這就極大的刺激了他的對手。  而對於他最大的對手契丹帝國來說。北宋是當時唯一一個有能力和他抗衡的大國(註:當時党項尚為實現統一,西夏尚未建國)。「雍熙北伐」是北宋歷時7年,拼盡全力不惜代價對他的最後一擊!是自他建國後,面臨的最大的一次危機!他險些就被逐出中原。這場戰爭的勝利,標誌著遼國徹底戰勝了他最大的對手。最終確立了遼國對燕雲十六州的統治。燕雲十六州對於遼國發展乃至生存,都具有無法形容的巨大戰略價值!正是由於這快領土的存在,遼國才能夠長期接觸到先進的中原文化,發展成一個集農耕和游牧文化、經濟於一身的大國。從而避免了步其先輩如突厥等草原帝國,長期處於落後的草原游牧社會而導致無法生存發展的後塵。

  戰後,遼國外部威脅消失了,遼帝國開始進行空前規模的改革。大力推廣先進的中原文化,並徹底改變了以往在燕雲地區對中原遺民的眾多歧視性政策。同時,在國內首次制定了大量極為嚴明的法律。例如,遼國就是從這時開始,有嚴酷的明文法典開始打擊貪污腐敗的。這徹底改變了以往國內政治法規混亂的局面。遼國得以從一個原本落後的奴隸制游牧民族政權,迅速過度成先進的封建制國家。此時的遼帝國,外部已經沒有強大的對手了,而東邊那個經常翹尾巴鬧事的高麗王國已經被打服了。女真部落和奚族的叛亂已經被平息。威脅帝國皇權的宗室諸王,要麼被消滅要麼被馴服,帝國內部政局空前穩定。而且經過上一次大戰和隨後的改革,遼帝國軍事實力得到極大的強化,而且經濟繁榮國力空前發展,遼帝國進入了他歷史上最輝煌的顛峰時期!於是乎,這個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內心深處,那個存在已久的夢想再次膨脹開了。

  她,就是舉世聞名的大遼帝國蕭氏承天皇太后!蕭氏承天太后名綽,小字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蕭太后出身於契丹強大的蕭氏部落。蕭氏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契丹「後族」,是與遼帝國皇室耶律氏齊名的契丹強大的氏族部落。歷代遼朝耶律氏皇室為維繫耶律氏統治地位,必須保持著與蕭氏的政治聯姻。因此出現除第三代穆宗的皇后是漢人外,歷代遼國皇后全為蕭氏的局面。蕭綽出身名門,她的父親蕭思溫身位帝國南院樞密使兼宰相和魏親王,掌握著帝國軍事和行政重權。歷經遼太宗、遼世宗、遼穆宗、遼景宗四朝。而且是擁立遼景宗的首要功臣,權傾朝野。

  蕭綽自幼就表現得與眾不同。她不僅機敏好學而且狡猾詭詐。她後來做了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耶律賢繼位後,由於體弱多病,行政方面基本依靠她的皇后蕭綽。蕭綽享有空前絕後的殊榮——她與皇帝在朝堂上並排而坐,同稱「朕」共理朝政。遼景宗無論大小政事都必須請示並得到蕭綽的統一後方可執行。實際上代行皇帝職權,擁有至高無上權利。蕭綽在主政期間,不僅有勇有謀,還表現出極為高超的政治謀略,將龐大的遼帝國治理的井井有條。而她和其他契丹貴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她始終有一個夢想。

  北京通州區蕭太后橋  蕭綽與其他舊契丹皇族完全不同。雖然是純種的契丹人,但她從小卻是在南方漢地燕京出生、長大的。她的父親蕭思溫常年鎮戍中原漢地,是契丹貴族中有名的「中原通」。他直接影響了他的兒女們的思想。而且蕭綽老師是就燕京著名漢族大儒,她從小接受的就是系統的中原文明教育,深受中原文化熏陶。甚至於年輕時,她和她的家族都曾準備與燕京的中原人聯姻(註:她的前未婚夫,就是歷史著名的遼國漢臣韓德讓)。因此,與帝國北方冰天雪地相比,蕭綽從小對中原尤其是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的江南,甚至南國海濱充滿無限的嚮往。

  蕭思溫(生年不詳~公元970年)  於是乎,蕭綽畢生就有了個永遠不可磨滅的理想。  蕭綽認為,中國當時是分裂的,其他諸如宋和大理等都是割據政權。而中國當時這種分裂是她無法容忍的!遼帝國是「大中華」的無可爭議正朔!在蕭綽看來,契丹帝國有能力,而且有義務義不容辭的掃平諸侯一統神州。在蕭綽的理想中,契丹帝國的首都不該是蒙古大漠上荒涼的「上京」。而應該是中原乃至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開封,甚至是江南的蘇杭、金陵!她要率領她的契丹勇士們揮戈江南,滅亡宋和大理等南方諸國飲馬南海。建立起一個從北海直達南海之濱、從東海直達中亞大漠的。由契丹人統治的,大一統的大中華帝國!在這個問題上,儘管其他契丹貴族也有此想法,但蕭綽比其他任何契丹人都要強烈和執著!「高梁河之戰」雖然遼國獲勝,但也付出慘重代價。當生性懦弱的皇帝耶律賢企圖放棄燕雲十六州與宋媾和時,遭到掌握實權的蕭綽的極力反對!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到她的中原夢!「雍熙北伐」後,遼徹底戰勝了宋這個最強大的對手,已經擁有了絕對優勢。

  於是乎,蕭綽認定,實現自己和歷代契丹先王那一統中原夢想的時機終於來臨了。她該下手了。但作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蕭綽對當時宋—遼的綜合實力是很清楚的。她知道,北宋雖然被打殘,但作為統治中原的大國勢力依然強大。而且,當時的宋太宗趙光義雖然沒有他害死的大哥那樣的雄才大略。但他畢竟是打江山的皇帝,還是有一定政治、軍事才能的。尤其是作為準開國皇帝,趙光義還是敢於和契丹硬碰硬的,而且此時宋朝諸位開國元勛宿將還都健在。於是,蕭綽決定先發動一次成規模的進攻。一來是報「雍熙北伐」之仇。同時,蕭綽準備藉此次戰爭,摧毀宋朝在北方最後殘餘的精銳部隊。而且可以試探出雍熙慘敗給宋朝官民士氣造成的打擊和影響究竟有多大。為她以後的正式進攻做好鋪墊。

  公元986年11月,「雍熙北伐」結束僅僅4個月,華北大地上北伐戰死的十二萬宋軍將士屍骨未寒。契丹帝國蕭氏承天皇太后親率剛剛戰勝30萬宋軍的十萬精銳騎兵,打著「報仇雪恨」的旗號。以契丹第一名將耶律休哥為統領,分東西兩路大舉南侵宋朝。北宋在白溝界河以南守軍望風而逃,契丹鐵騎軍團在強渡滹沱河會師後直撲河北戰略重鎮瀛州(註:即今河北河間)。

  瀛州是燕雲十六州中的一州,本來在當年被一起割讓給契丹。是後來周世宗柴榮在歷史上著名的「周獻三關」中收復的。因此,契丹一直耿耿於懷圖謀奪回。面對如此強敵,宋朝瀛州守將劉廷讓在率軍出擊同時緊急向上求援。此時,宋朝北方邊防軍精銳主力都掌握在李繼隆手中。接到求援信後,李繼隆率軍增援。但已經在「雍熙北伐」被契丹嚇破膽的宋軍剛一遭到遼軍阻擊,就潰不成軍龜縮回滄州城!而此時,劉廷讓手中只有3萬步兵,面對的卻是武裝到牙齒的10萬契丹虎狼!

  在華北大平原上,契丹鐵騎軍團在耶律休哥指揮下,首先佯裝敗退引誘宋軍追擊,而宋軍果然中計逐漸遠離瀛州。隨後,契丹出兩萬騎兵迂迴到後方切斷宋軍與瀛州的聯繫斷其糧道,焚毀了其全部糧草輜重。隨後,10萬契丹鐵甲騎兵全面出擊圍殲宋軍。此時已經是隆冬時節,華北大地天氣奇寒滴水成冰,鵝毛大雪漫天紛飛。契丹軍隊士兵自幼就生長自蒙古大漠或黑龍江等極北之地,人和戰馬早就習慣了這種冰天雪地的極寒氣候。在合圍整整3天後,遼軍騎兵在暴風雪的掩護下發起總攻!

  10萬契丹帝國鐵甲騎兵遠用弓箭射擊,一邊縱馬馳騁。嚎叫著,想一群來自地域的魔鬼如虎入狼群版殺入宋軍陣內。用弓箭、長槍和彎刀砍瓜切菜般大肆砍殺宋軍士兵。此時,包圍圈中3萬宋軍將士在冰天雪地的曠野荒郊被圍3天3夜缺衣少食,甚至連燒火的柴草都沒有。凍、餓之下連弓弩都拉不開,很多人在開戰前其實就早已被凍死。現在面對這群魔鬼,3萬宋軍步兵毫無還手能力。契丹鐵騎鐵蹄所過之地,刀劍所向之處,寒光森森人頭滾滾!宋軍看到的是滿眼的刀光劍影,火光、濃煙、和灰塵。聽到的都是契丹人的喊殺聲、戰馬的嘶鳴、自己人的哀號和火焰肆虐的尖嘯聲。戰場上。遼軍的號角聲,將士的喊殺聲、以及宋軍士兵的慘號聲交織在一起,響徹雲霄!此時,已經不再是一場戰爭,而是演變成遼軍對宋軍的單向屠殺!  馬背上的遼軍騎兵甚至不用瞄準,隨便用刀劍一划拉就打倒一片。到最後,甚至連武器都懶得用,而是直接用馬蹄去踐踏,將宋軍士兵活活踩成肉醬!!戰場景象慘不忍睹!從戰場到瀛州的大地上鋪滿了宋軍將士的遺骸。時值隆冬,曠野上的皚皚白雪先是被無數宋軍炙熱鮮血所融化,又被迅速凍結成一層深紅色血冰!已經封凍的土地居然都被鮮血浸透!3萬宋軍全軍覆沒。劉廷讓身負重傷,在衛隊拚死掩護下才僥倖隻身撤回瀛州。遼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河北大名。前鋒最精銳的3000契丹皇帝直屬重甲「御帳親騎」兵鋒直抵黃河北岸!此時,黃河早已封凍,已經無法阻止契丹騎兵過河。一旦契丹騎兵踏冰衝過黃河,就將直逼北宋國都開封后果不堪設想!多虧宋朝在此前緊急調集5000軍隊鑿開冰封的河面,總算勉強擋住契丹軍。隨後,宋太宗趙光義從北宋帝國都城開封緊急派遣的20萬中央禁軍到達黃河南岸。但面對10萬敵軍,大宋帝國整整20萬精銳禁軍所做的,居然是派軍隊24小時倒班去河上砸冰。或者架設遠程重炮隔河對遼軍轟擊,卻死活就是不敢過河迎戰,與遼軍隔河南北對峙。

  於是,遼軍統帥耶律休哥對承天太后建議:仗已經打到這裡,河北地區除少數城市還在堅守外已經基本拿下。因此,不如乾脆把的邊境就推到黃河北岸。但是,承天太后沒有同意。因為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她有更多的考慮。軍事上,情報證明,北宋援軍正陸續趕到河南,加在一起兵力已經達到30萬,而且大量物資正陸續運抵前線。而遼軍此次深入宋境,雖然取得巨大戰果攻佔大片土地。但是,他這個後方並不安全。當時河北並不是全部淪陷,滄州等幾座戰略重鎮還在宋朝手中,加在一起共駐紮著8萬宋軍精銳部隊。儘管其統帥貪生怕死龜縮不前,但如此一支強大兵力長期懸在遼軍後方,隨時可以對遼軍補給線發起致命攻擊!而此時的遼軍兵力有限,已經不可能分兵同時兩線作戰。一旦其背後宋軍和前方30萬宋軍聯手,勢必對遼軍腹背受敵遭到毀滅性打擊!  當時出兵的目的很明確,只是要戰術性打擊宋朝而不是占如此大一片地。確實沒想過會取得如此大的戰果,要在宋境如大縱深長期駐軍佔領。因此,無論是兵力還是財力或政治上都沒做準備。因此新佔領區不可能有牢固的統治基礎。說穿了,就是遼國此時還沒有能消化如此大食量的好胃口。尤其是當時宋朝皇帝趙光義畢竟是打過統一戰爭的開國皇帝,還是有膽量和意志與遼決戰的。他是絕不會允許遼國如此長期妄為的。本次出兵宋境,遼國殲滅了總共4萬宋軍,摧毀了其北方大量國防設施。而且掠奪了大量財寶和10多萬人口極大的震撼了宋人心理,對宋朝政治、軍事和經濟都造成巨大打擊,已經超額完成了預定戰略指標。

  於是,次年正月,志得意滿的大遼帝國蕭氏承天皇太后下令還師。10萬遼軍以勝利者的驕傲姿態,裹挾了掠獲的大量財寶和10多萬人口撤退回國。風雪之中,河北10多萬大宋百姓在契丹武士的刺刀和皮鞭下,象牲口一樣被驅趕著掠回遼國!一路上哭嚎聲、慘叫聲震天動地!而這些人中,有不少是此前「雍熙北伐」中,剛剛從契丹佔領區如雲州等地,九死一生返回祖國的。結果被窩還沒捂熱就又被抓回遼國。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和自己的子孫從此永遠淪為奴隸,至死再也沒有回歸祖國。遼軍撤退途中,面對自己同胞的慘境,河北地區的8萬宋軍精兵全部龜縮在城中眼睜睜見死不救!而身後30萬宋朝中央禁軍,則是等遼軍走遠後才戰戰兢兢的跨過黃河來到淪陷區。  此時當地一片慘象滿目瘡痍——所有被遼軍佔領過的地區無不到處斷壁殘垣,沒有一座完好的村鎮;沒有一戶完整的人家,由於人口被連殺帶抓,有的村鎮居然全部人口滅絕!幾乎是「家家必過火,人人都挨刀」!甚至連禽畜都被殺光搶光!事實上,遼國承天皇太后為收買民心,曾經反覆嚴令手下維護軍紀,為此還殺了不少手下。但是,她的「軍紀」只能約束自己的「宮帳軍」(註:相當於北宋中央禁軍。是完全由純契丹族組成的遼國中央正規軍),卻無法約束雍熙之戰中緊急招募的,來自漠北和黑龍江等地區的少數民族游牧騎兵。至於掠奪大量人口做奴隸則是契丹人的「民族傳統」,是連承天皇太后自己都不反對並積极參与的。

  這次南侵,使大遼帝國蕭氏承天皇太后親身經歷了宋朝尤其是宋軍和官吏的貪生怕死。由此,她徹底堅定了南下滅宋一統中華的決心。為此,她開始大力改革弊政發展經濟積蓄力量,準備在未來時機成熟後,一舉南下實現契丹民族那亘古不變的中原夢!經過多年努力,遼國經濟、軍事實力取得極大發展。現在,承天皇太后感覺自己已經羽翼豐滿,需要的就是時機了。期間,她不斷出兵攻掠宋朝邊境以打擊其民心士氣。公元997年三月,北宋第二代皇帝,同時也是事實上的開國之君宋太宗趙光義駕崩。新君即位,他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宋真宗趙恆。和之前兩代開國君王相比,他即沒有伯父的趙匡胤的雄才大略,也沒有老爹趙光義那狡詐詭異的政客權謀手腕。尤其作為在和平年代,在安逸奢華的深宮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國君。他從小就性格懦弱,遠沒有父輩那種勇武敢戰的精神。他身邊圍繞的始終是一幫文臣。而諸位「大儒」們給他灌輸的,要麼是武將如何危險,如何要篡權。要麼是契丹人多麼驍勇殘暴,戰爭如何殘酷等等。導致他從小就有一種天生的畏戰心理。  皇帝如此,下面的軍隊和百官、軍隊對契丹人更是聞則膽裂心崩。此時的宋朝上下,已經對契丹人產生了一種巨大而普遍的恐懼心理。只要契丹人一來,宋朝一邊就呈現出「兵比民跑的快,官比兵跑的快」這一醜態,真宗趙恆更是一提打仗就頭疼。而這一切都被大遼帝國蕭氏承天皇太后所掌握。她等待已久的時機終於來臨了,於是,她開始正式對宋下手。公元999年九月初,遼蕭太后帶著自己的兒子聖宗,率10萬鐵甲騎兵御駕親征,越過易水大舉攻宋。遼軍一路勢如破竹,沿途宋軍要麼一觸即潰,要麼還沒看到敵人就扔槍逃跑,很多地方遼軍到時根本無人防守。遼軍攻破狼山後,直奔戰略咽喉遂城。這裡雖是河北戰略咽喉,但城池矮小且只有區區3000守軍。

  此刻鎮守的正是當年讓契丹人聞風喪膽的一代名將楊業的長子楊延昭!面對如此強敵,楊延昭到任後立即組織全城軍民趕修工事並儲備糧草彈藥,同時緊急向後方求援。但是,此時宋朝北方軍隊總指揮忠武軍節度傅潛貪生怕死,座擁主力大軍精銳步騎兵二十五萬卻拒不增援,結果遼軍將遂城團團包圍。面對這個初出茅廬的名將之後,遼軍先是勸降。將用契丹文、漢文書寫的勸降信射入城中。先是以當年擒殺楊業的「戰績」,隨後又以歸還楊業屍骸為誘餌威逼楊延昭投降,但都遭到嚴詞拒絕。在勸降未果的情況下,遼軍開始攻城。起初遼承天皇太后根本沒有將這屁大的地方在眼裡。只當是一次例行打獵,認為「彈丸孤城,稍頃即克之」。

  但結果卻讓她和軍隊大為震驚——面對如此艱難的局面,城內的宋朝軍民在楊延昭的統帥下拚死抵抗!缺乏守城軍械,軍民們就將自家的房屋和軍營營房統統拆掉,將所有石塊、木頭、磚頭搬上城牆殺敵。既然守軍兵力匱乏,那城中所有能上城牆作戰者,上到70多歲的老人,下到十幾歲的孩童,無一例外的統統自發上城協助將士殺敵。最後關頭,甚至於連婦女居然都上城直接參戰!武器不夠,百姓就拎著自己家裡的農具如鋤頭、柴刀,甚至乾脆掄著菜刀或削尖的棍棒上陣殺敵!實在不能上陣的就在後方搬運軍需物資,照顧傷員。為了不讓遼軍撞開城門,甚至用土將城門洞添滿!每天,遂城軍民都在震撼雲霄的吶喊聲中拚死殺敵,整個遂城是成了一座鋼鐵堡壘!!

  從公元999年九月初一直到11月整整3個月間。10萬遼軍先後以雲梯、樓車、攻城塔、衝車和地道等方式。在800門遠程重炮、數百具大型猛火油櫃(註:即一種大型火焰噴射器)和數萬弓箭手的掩護下,以立體化集群攻擊的方式先後發動了數千次排山倒海般的猛攻。最危機的時刻,遼國投入最精銳的3000帝室御帳親騎組成敢死隊。為鼓舞士氣,承天皇太后披掛盔甲戰袍,親臨戰場親自擂鼓督戰。她兒子遼聖宗則著皇袍親臨前線為敢死隊斟酒壯行!!!遼軍弓箭手在不到4小時的時間就向小小的遂城發射了四十萬多支箭、上萬發炮彈,調集全部猛火油櫃集中攻擊城門和部分城牆遂城成內已無立錐之地,滿城房屋和地上鋪滿了厚厚一層遼軍射進來的毛箭!多處地點被遼軍重型遠程車弩炮發射的巨型遠程火箭擊中後引發大火。城門被遼軍火焰噴射器焚毀,城樓和多處城牆被遼軍重炮轟塌,滿城濃煙遮日蔽烈焰衝天!部分遼軍甚至已經成功突入城上。危機時刻,楊延昭身披鎧甲手持長矛親自上城指揮殺敵,率領全城軍民井然有序的拚死擊退!用預先準備好的,裝滿土石的草帶填補城牆豁口,隨後殺凈突入的遼軍。而城內早已準備好眾多儲水的大缸和數支滅火隊,成功的破滅了城內的火災。  猛攻不下後。遼軍被迫改變策略,以800門重炮進行長期猛烈的炮擊!十月中旬,遂城的夯土城牆在被遼軍重炮持續猛轟後,已經整體酥軟即將崩塌。危機時刻,氣溫突然驟降滴水成冰。楊延昭抓住時機,率全城軍民連夜擔水潑澆城牆外。第二天早上,整個城牆都掛上了一層潔白堅厚的冰甲好似一座冰城,異常堅固而且滑而難以攀登。這讓遼軍上下目瞪口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冰守遂城」。遼軍緊急發起攻擊。但是,炮石、箭鏃打在冰牆上,最多留下一個白坑。而雲梯則根本無法搭在光滑的城頭人更無法攀爬。至此,遼軍在巴掌大的遂城下猛攻3個多月,陣亡達3萬人,傷著不計其數。遂城外壕和護城河被遼軍屍體填平,屍體堆積如山「幾與城平」!護城河被遼軍士兵屍體塞死,河水被鮮血染成深紅色,成為真正的「屍山血河」!遼軍無法承受如此慘重的損失,更不敢長期囤于堅城之下,被迫解圍撤兵。楊延昭以區區3000兵力和一座小小破城,擊敗遼軍十萬精銳鐵騎殺敵3萬,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戰爭史上一個不朽的奇蹟。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宋—遼「遂城之戰」。而另一個達到如此奇蹟的,正是他的父親楊業所指揮的雁門關之戰(註:公元980年3月。楊業以3000兵力,在雁門關擊敗遼國10萬騎兵斬首萬餘人,親手射殺其最高統帥蕭咄李並生俘其副帥李重海)。  面對鋼鐵半堅不可摧的遂城,大遼帝國蕭氏承天皇太后被迫率軍繞道進攻泰州。但就是由於遂城的阻隔,斷絕了遼軍的糧道。因此,遼軍的攻勢大不如前。而楊延昭並沒有僵化的死守。在遼軍主力撤離,遂城脫險後,他適時聯絡梁門的魏能與保州的楊嗣,三方抓住時機,果斷髮兵出城,從背後與正面宋軍夾擊遼軍。遼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潰退數百里,死傷慘重,遺棄軍械、甲馬、旗鼓無數。承天皇太后率部狼狽退回國內。遂城之戰由此成為整場戰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略轉折點!楊延昭從此一戰成名威震遼邦。

  至此,遼國對北宋的此次入侵以慘敗告終。承天皇太后的夢想遭到重大挫折,客觀講,宋雖然懦弱畏戰,但畢竟是剛剛統一中原的、正在蓬勃興起新興大國。其經濟、軍事、人口、科技等綜合實力遠在遼之上。遼雖然有很強,但其實力與宋相比充其量只能算是旗鼓相當而已,遠沒有滅亡這樣一個新興大國的能量。而「雍熙北伐」前期的事實證明。如果有戰略戰術和傑出的領袖並敢於進攻。以大宋王朝強大的綜合實力,如果真的不惜代價以全力北伐,遼國是無法招架的。雙方當時的戰略態勢就是誰都滅不了誰,只能僵持對峙。  按說,本次戰爭已經將宋—遼雙方的優劣形勢徹底展現出來了。作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蕭氏承天皇太后對這最基本的道理比誰都清楚,她應該就此罷手了。最起碼的,她應該就此放棄南下滅宋這個在當時來說典型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問題在於,承天皇太后對她那「中原一統」夢陷得太深了。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死心。經過認真總結她認定,此次失敗的關鍵原因就是兵力太少而且準備不足。10萬騎兵根本不夠用,要想打如此大仗必須徵調重兵並周密部署和準備。而且政治、經濟和後勤上也沒有周密準備,行動明顯過於倉促。於是,她開始極力蓄積力量,準備竭盡全力對宋朝做最後一次致命攻擊。  於是,為了自己女主人那一統天下的夢想。北起貝加爾湖,東到日本海,整個龐大的契丹帝國全力運轉起來。為滿足經濟需要,從全國各地徵調大量錢財、物資和糧草和馬匹。從國內徵調了由契丹、渤海、女真、白達達(註:即後來著名的蒙古汪古部)、室韋(註:即蒙古人的祖先)、奚人、斡亦剌特、巴爾渾、兀爾速特、剖阿里-盆奴里-奧里米--越里篤-越里吉(註:即著名的中國黑龍江五國部)等北方游牧民族所組成的,最精銳的25萬精銳塞北游牧騎兵。為避免重蹈上一次的覆轍,承天皇太后與手下重臣協商後。為了避免再次頓于堅城之下,決定發揮騎兵速度快、機動性強的優勢。繞過楊延昭與楊嗣等名將鎮守的保州、莫州等地,力求在野戰中殲滅宋軍主力並以最快速度直插黃河南岸直取北宋京都——開封!

  蕭撻凜  一切準備就緒。公元1004年九月,大遼帝國蕭氏承天皇太后攜其子遼聖宗耶律隆緒以及眾多王公大臣。以契丹新一代悍將同時也是她的愛將蕭撻凜為元帥,率領25萬精銳鐵甲騎兵。打著「收復被後周奪取的4州3關之地」的名義正式大舉入侵宋朝。至此,宋—遼這兩個東亞巨人間最後的戰略決戰拉開帷幕!9月中旬,契丹軍強渡白溝界河,宋朝第一先5000守兵一槍不放當場投降!隨後,遼軍長驅直入直抵遂城。此時的遂城早以更換守將,結果蕭撻凜率軍僅用1天時間就攻克這座昔日讓契丹人血流成河的「鐵城」。守將王先知被俘。為報復當年的創傷並震懾宋人,蕭撻凜在沒有請示的情況下悍然下令屠城並摧毀整座城市!遂城軍民萬餘人被殺戮待盡!

  蕭氏承天皇太后  隨後,遼軍圍攻定州(註:即今河北定州市)。迎擊的宋軍在野戰中大敗,傷亡近萬人,領兵官員王繼忠投降。定州是重鎮大城,守軍敗退後憑藉堅固的城防和大量重型遠程武器,在民眾的支持下頑強抵抗。遼軍屢次攻擊均被擊敗,於是在留下部分兵力警戒後立即繞道繼續進攻。與此同時,遼軍一支西路偏師在朔州(註:即今山西朔州市)再次被宋軍依託堅城擊敗,被迫再次繞道進軍。十一月,遼西路軍主將蕭觀音奴率契丹西路軍攻克祁州(註:即今河北安國市),與承天皇太后和遼聖宗的主力實現會師並攻佔德清。

  濮陽古城牆(建於五代)  遼軍在攻佔德清(註:即今河南清豐)後急速南進。其前鋒直逼黃河,於公元1004年十二月初從三面包圍了戰略咽喉澶州(註:即今河南濮陽)。澶州分為南、北兩城,中間是滔滔黃河,兩城靠一做鐵索懸橋連接。距北宋京都開封僅僅不到300里,是北宋都城最後一道戰略屏障,更是此時北宋河南黃河防線最後的依靠。他的南方一馬平川根本無險可守。因此契丹一旦攻佔澶州,其精銳的高速鐵甲騎兵宋集群將朝發夕至直到北宋帝國的心臟——東京開封!

  東京-開封  宋—遼戰爭此時已經到了千鈞一髮的決定性時刻!蕭氏承天皇太后和其子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臨前敵督戰,統帥蕭撻凜、大將蕭觀音奴親自指揮,22萬精銳鐵甲騎兵軍團從3個方向澶州北城圍成鐵桶一般,動用所有能用的一切手段,調集1000多門重炮不惜一切代價全力攻擊!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此時的刀已經架在北宋的脖子上了。多虧這一年是暖冬,黃河此時沒有封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北宋守將李繼隆率領5萬守軍,冒著遮天蔽日的炮火拚死捍衛澶州北城。同時,告急求救文書雪片般的飛向開封!如此生死存亡之機強敵之下,宋真宗本來就膽小畏戰,面對契丹22萬鐵騎壓境早已六神無主。而朝中絕大部分官員更是嚇得肝膽具裂!朝堂上早已亂做一鍋粥。此時他們對皇帝的建議不是該如何出兵應戰,而是紛紛推薦逃跑的方法和路線。其中,參知政事王欽若主張遷都金陵(註:即今江蘇南京);陳堯叟則主張跑得再遠些,遷都成都。更有甚者,居然有人建議皇帝出海,逃到福建甚至兩廣避難......總之各種去處五花八門。北宋朝廷上下已經哀鴻一片!而無論皇帝採納哪一種,都意味著必然會失去國都開封和整個中原。一旦如此,將明確意味著北宋的滅亡!後世趙構「建炎南渡」這一曠古悲劇和奇恥大辱將提前整整150年發生在中原大地!而此刻,大遼帝國蕭氏承天皇太后已經開始為將來進入開封,君臨中原後該如何治國安邦做準備了。她似乎已經可以看到江南的旖旎風光和遼闊的南中國海了。那麼,這一切是否會成真呢?「澶淵之戰」將如何發展下去呢?請看下集:《兵車行,龍狩河川!》


推薦閱讀:

宋的澶淵之盟和紹興和談,二者間的差距有多大?
澶淵之盟背後的故事(三)——書籍那些事兒

TAG:澶淵之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