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人物【文章:孟小冬
孟小冬——紅氍毹上的廣陵絕響(上)
萬伯翱馬思猛
61年前,一出孟小冬的《搜孤救孤》在上海灘唱得萬人空巷。引得川陝平津台等地的戲迷不惜重金坐飛機買黃牛票來聽「冬皇」的戲;唱得50萬元(舊幣)一張的門票竟被黃牛炒到500萬元一張,還買不到;唱得買不到票的戲迷為了收聽實況轉播爭相購買無線電(收音機),竟使上海灘無線電脫銷,孟小冬不愧為京劇舞台之「冬皇」,她創造了中國京劇史乃至中國戲劇史的奇蹟。然而全國解放後,孟小冬的大名卻在中國大陸銷聲匿跡長達半個多世紀,這也是中國京劇史上的一樁咄咄怪事。此雖隔世舊聞,然不妨拂去歷史塵埃,以供時人飯後茶餘之談資。
一 、上海灘絕唱
1947年9月,有「上海灘皇帝」之稱的杜月笙,假陝西水災義演暨賀自己60歲生日之名,在上海中國大戲院舉辦了7場賑災義演,3場生日堂會。素有「冬皇」美譽的著名京劇女鬚生孟小冬,於7、8兩日應邀在中國大戲院連演兩場《搜孤救孤》。這既是孟小冬告別京劇舞台的絕唱,也是她師從余叔岩後,交給熱愛她藝術的觀眾的一份答卷。正因為此,她為這次演出作了十分精心的準備,其時,著名老生譚富英、麒麟童皆曾登門表示,願配副角演公孫,「冬皇」連稱不敢當,再三謙謝而罷。劇中公孫杵臼一角,是杜月笙推薦的票友趙培鑫。娘子由梅蘭芳大弟子魏蓮芳出演。屠岸賈由與「冬皇」合作多年的裘盛戎出演,輕車熟路。安排就緒後,孟小冬與趙培鑫和琴師王瑞芝、鼓師魏惜雲等人,每天吊嗓子、排身段,最後在杜公館內小戲台進行了15天響排,孟小冬每天都勒上網子,掛上髯口,還穿上青褶子、厚底靴,和大家一起認真排練,終使這出《搜孤救孤》成為當代藝術精品,演出效果空前絕後。
......
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現代樣板戲《沙家浜》的主演,四大鬚生譚福英之子回憶那天的演出盛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這件事情到今天已經過去61年了。就還跟昨天的事情一樣,如果不是親眼目睹,那真不敢瞎說,就一出《搜孤救孤》有什麼呢?哪個唱老生的沒學過、沒唱過?可那天,可以這麼說,全國的老生,所有參加為杜月笙祝壽演出的人,除了一個人外,凡是有個名的都到齊了,後台邊幕都站滿了咱們內行的人。說句不客氣的話,那個陣勢誰見了也得發怵,不要說出點錯,就是有一個音唱得差那麼一點點,哪個同行能裝糊塗?結果人家孟先生唱得那叫講究,就那個「白虎大堂」的「虎」字,高聳入雲,聲如裂帛,誰聽了能不動情?能不佩服?就這麼一出極其平常的戲,讓人家孟小冬先生唱絕了。她唱得非常精練,每句唱腔都很乾凈,收音都特別帥氣,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的地方,唱到這個程度,在咱們京劇的歷史上真可以說是空前絕後,如果讓我比喻的話,真可以說就跟爆炸了一顆原子彈一樣。」
譚元壽先生所言:「所有參加為杜月笙祝壽演出的人,除了一個人外,凡是有個名的都到齊了。」那一個沒有親臨現場觀摩的圈內人,正是多有不便的梅蘭芳先生,但他仍然對冬皇的演出倍加關注。事後,據梅蘭芳的管事姚玉芙說,孟小冬演了兩場《搜孤救孤》,梅先生在家聽了兩次電台轉播……
孟小冬演完戲之後,觀眾群情亢奮,久久不肯退場,紛紛要求見見便裝的孟小冬,而孟小冬則堅持不肯謝幕.雖經眾人勸說,她仍然固執己見,最後還是抱病前來助興的杜月笙出來勸說,台下的觀眾實在太熱情了,如果不出去謝幕,觀眾都不散去。於盛情之下,孟小冬重新戴上高方巾,掛上髯口。款款地走到台正中,向台下觀眾雙手合十微微點頭示謝,熱情的觀眾仍不肯散去,後來又應觀眾要求再次便裝出場謝幕。《搜孤救孤》—戲經孟小冬一唱而紅,成為余派老生精典之作。孟小冬說到做到,從此退出舞台,不再粉墨登場了。
一位戲曲演員受到觀眾如此厚愛,她所演的一齣戲六十多年後還在被後人津津樂道,這在中國戲曲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了。令人遺憾的是,這股「冬皇」熱風沒有能繼續刮下去,而是倏忽間消失了,且消失得無影無蹤。孟小冬的一曲「廣陵絕響」和她的坎坷人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遐想的空間。
二、滬上遇知音
1907年12月9日即農曆丁未年十一月十六日,上海天氣冷得異常,寒風刺骨,天空還不時飄著大朵雪花,行人個個緊縮著肩膀。中午時分。在民國路(今人民路)同慶街觀盛里(今觀津里)一條弄堂中的普通閣樓里,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這個剛降生的嬰兒不是別人,正是日後紅遍大江南北,被菊壇譽為「冬皇」的一代名伶——孟小冬。
相傳民間有「臘月羊,守空房」的說法,為了迴避這不祥之兆,父母改稱小冬生於1908年。然而這在中國流傳深遠的命學說法,讓這位菊壇一代宗師還是終未能逃過這不幸的一劫,在自己的戲劇人生中,還是演繹了一出「冬皇悲歌」。
孟小冬乳名若蘭,本名令輝,生於冬天故取藝名筱冬,後改小冬,晚年自署「凝暉閣主」。原籍山東濟南府。
舊中國,伶人生活艱難,他們大多居無定所,為賣藝求生而漂泊四海,每到一處都要倚靠地方權貴捧場,才能搭台唱戲,受到權貴們的層層盤剝和歧視,人們稱呼這些以唱戲賣藝為生的伶人為「戲子」。出身梨園世家的孟小冬自然別無選擇地走上了伶人之路,也同樣免不了飽嘗伶人的屈辱和心酸。5歲那年,其父孟祥群就開始教她練功,每日清早就帶她到上海古城牆上吊嗓子、練功,教她學習老生唱段,以便日後跟著父親跑碼頭。孟小冬天生聰慧、相貌秀麗端莊,頗有男生氣質。7歲那年就隨父赴無錫演出,即登台扮演娃娃生。
1916年,9歲的孟小冬首次在上海登台演出堂會戲《烏盆記》。這是孟小冬在京劇舞台上的首次亮相,據《申報》1939年1月24日缺水生的文章稱:「回憶她初次登台,顯露色相時,年只9歲。那時滬上聞人關炯之先生,尚在職會審公堂。適為四十壽誕,親友特為之假座哈同花園祝壽,並集雅歌集與久記社諸票友登台演戲。她客串《烏盆記》,由馮叔鸞飾張別古,頗覺牡丹綠葉。一曲方罷,彩聲四起,內行均稱為童伶中之傑出人才。」
為了養家糊口,不滿12歲的孟小冬就代父挑起沉重的家庭負擔,擔當戲班的主角兒,在江浙一帶跑碼頭,並於半年之內兩下無錫,連演l 30場,在無錫首唱便叫響成名。
......
三、戲迷杜月笙
在孟小冬的舞台生涯中,有兩位直接影響她藝術生命的無可迴避的男人,這兩個男人都是中國現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位就是在中國政治舞台上被勾成大白臉的青幫頭子杜月笙,另一位則是像其所飾演的梁紅玉、穆桂英等角色一樣,享受著愛國愛家、德藝雙馨光環的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如上所述,杜月笙早在孟小冬12歲時就在她面前亮相了,那麼這位可謂影響了孟小冬一生的人,在許多人筆下被鎖定遺臭萬年的大白臉究竟是怎樣的人物呢?我們不妨撥開歷史的霧靄重新審視一下杜月笙其人其事。
杜月笙是近代上海青幫中最著名的人物,名鏞,號月笙,1888年出生於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南杜家宅。14歲到上海十六鋪鴻元盛水果行當學徒,日夕與流氓、歹徒為伍,嗜賭成性,後轉到潘源盛水果店當店員,其間拜小東門一帶青幫流氓頭子陳世昌為「老頭子」。由於陳世昌等人的關係,杜月笙獲得機會進入黃金榮公館。他辦事機靈果斷,勤勤懇懇、善解人意,很快獲得當時法租界華探頭目、黑社會頭面人物黃金榮和夫人葉桂生的賞識,成為其親信,由佣差上升為鴉片提運,並負責經營法租界三大賭場之一——公興俱樂部。
杜月笙發跡後,難得他一改原來的流氓習氣。平時端端正正地穿著長衫布鞋,一副文質彬彬的模樣。他十分注意結交社會上各種人物,從政要、文入墨客到幫會骨幹,無所不有。許多文化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如章太炎、章士釗、楊度、江一平、鄭毓秀、秦聯奎、陳群、楊雲史、楊千里等,都是他的座上客,連同名震天下的大教育家新中國出任副總理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黃炎培和新中國首任郵電部部長文革後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朱學范也是他的好友。文化的熏陶,使杜月笙的整個氣質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曾任《文匯報》社長兼總編的徐鑄成回憶他年輕時第一次見到杜月笙的情景時說,他原本以為此人定會是青面獠牙,見了面才知道原來是位言談舉止都很斯文的瘦削老人。
......
四、亂點鴛鴦譜
就在孟小冬藝途如日中天的時候,命運和她開了個大玩笑。誰也不曾料到命運既眷顧她又捉弄她,孟小冬在人生旅途上邁出的這一步,竟使她既創造出以後事業的輝煌,又經歷了一段對她造成致命傷害的傳奇婚姻。
1925年8月,孟小冬參加北京第一舞台盛大義演,與裘桂仙合演《上天台》列倒三。大軸為梅蘭芳、楊小樓合演的《霸王別姬》,余叔岩、尚小雲演壓軸《打漁殺家》。這是孟小冬第一次與梅蘭芳在後台擦肩而過,她只是出於禮貌和對梅先生的敬仰,點頭示意,叫了一聲「梅大爺」。而梅蘭芳卻在化裝室內豎著耳朵邊化妝認真聆聽了孟小冬的《上天台》。
梅蘭芳是中國京劇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表演藝術大師,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他就把以梅派藝術為代表的中國京劇先後帶到日本、美國和蘇聯。凡看過梅蘭芳那熱烈而動人的演出場面的人,都會過目不忘,為他的藝術魅力陶醉,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梅蘭芳輕歌曼舞的身姿,配上優美的唱腔,形成了梅派藝術獨創的古典美,他改革、豐富了舊劇傳統僵化的表演程式,令京劇藝術耳目一新,在國內外贏得了聲譽,為當時古老貧弱的中國長了臉貼了金。京劇乃「國粹」之說由此而興,原來國內的一些反對舊劇的文人名流也就此閉嘴罷休。
當時已負盛名的梅蘭芳本有自己美滿的婚姻,家庭生活也應當說是幸福的。
但或許是命運註定,此次梅孟相遇後不多日子,又逢8月23日馮公度母八十壽辰堂會,由青衣提調派了一出孟小冬與梅蘭芳合演的《四郎探母》,他們因此而上演了一出陰陽顛倒了的夫妻對兒戲,戲中的鐵鏡公主和楊延輝口口聲聲是夫妻情,夫妻恩,引起了戲迷的極大興趣,轟動一時。
1926年5月4日,時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兼銀行總裁的王克敏過生日大唱堂會戲。這天,到會的都是北京城內數得著的頭面人物,其中也不乏名伶俊秀。風華正茂、名滿京城的當紅女老生孟小冬和舉世聞名、眾望所歸的男旦梅蘭芳,自然均在被邀行列。有了前次《四郎探母》的轟動效應,這回有人更是突發奇想,提議讓孟小冬和梅蘭芳合演一出《游龍戲鳳》。提議者說:「一個是老生之皇,一個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場,珠聯璧合也。」這是一出生、旦對兒戲,唱做並重。當年,還沒成為大師的梅蘭芳與余叔岩第一回合作,煞費苦心所選的劇目就是這出。因為用今天的時髦話說它可讓兩人「雙贏」,既可讓梅蘭芳出彩,又可讓處於「挎刀」身份且嗓音還未恢復的余叔岩增光。而孟小冬呢,雖然師父仇月祥曾經教過這齣戲,但在此之前尚未演過。這次出乎意外,來了一個突然襲擊,原定劇目只是唱一出《坐宮》。孟小冬在從未正式登台演出過此戲的情況下,居然敢和梅大師「台上見」!連她的師父仇月祥在台下也為之捏了把汗,擔心把戲唱砸。其實早先的演員都有這樣的本事,這也是中國戲曲演員獨到的本事,即是從未謀面的演員,初次合作演出,也沒有事先排演、對台詞這一說。只要是照本宣科,循規蹈矩,一絲不苟,雙方在台上都有一定的交代,絕不會在台上砸鍋。這天孟小冬是由師父仇月祥替她化的妝,他將她頭上的網子勒得比較高,這樣看上去顯得長眉入鬢,又帶有點武生氣。眼皮上酌紅彩抹得稍重一些,帶點浪漫氣息,使孟小冬更顯得落落大方,更顯天子的風流瀟洒。演出一起哈成,如行雲流水,結果出奇的好,得到了在場的戲迷和觀眾的一致讚賞和歡呼。他們倆把劇中人都演活了,這齣戲是寫明朝正德皇帝微服巡視,在李家客店挑逗、調戲女主人李鳳姐的一出生旦戲。當天的戲妙就妙在這齣戲在舞台上是陰陽顛倒的,19歲的姑娘孟小冬扮演的是大明正德皇帝,而有美男子之稱的梅蘭芳演的則是李鳳姐。當台上梅孟表演戲耍身段(動作)時,台下像是哄開了鍋,男女粉絲們不斷地拍手,不停地高聲叫好。尤其是梅迷們,硬是把他倆的這段表演視為假戲真做了。當時就有那麼兩位好事者說:「這真是天生的一對兒。誰能成人之美,亦生平一樂。哪位大爺要是肯做點好事,何不把他們湊成段美滿婚姻。真是一曲「人間佳話。」其他的梅迷齊聲讚許。這種只有中國戲曲舞台上獨有的角色乾坤錯亂現象,就這樣被「梅黨」戲迷們「亂點鴛鴦譜」了。
台下的哄鬧叫好,台上的假戲真做,終於促使這對舞台上陰陽顛倒的「游龍」和「鳳姐」攜手走進了真實的生活之中。
孟、梅彼此心生愛慕之意,就看怎麼捅破這層窗戶紙了。
.....
這「紅袖青衫倆俊人」的結合使獵奇的戲迷粉絲們不僅沒有看到梅孟同台續演戀情的奇觀,連孟的舞颱風姿都不見了,失落之情油然而生。許多小報記者抓住讀者的這種心理,不時地造出梅孟的新聞吸引讀者。本來名伶的婚戀很容易生出些是非來,真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他們原本還算平靜的日子好景不長,後來還引出了一宗驚天血案。這是大家都始料未及的事情。
(本文特選自萬伯翱、馬思猛合著的《紅氍毹上的廣陵絕響——孟小冬評傳》人民出版社之東方出版社 2009年8月第1版)
欲讀全文或《散文世界》電子版的博友,敬請登錄龍源期刊網。
龍源期刊網鏈接:http://cn.qikan.com/JournalSearch.aspx?f=1&k=%u6563%u6587%u4E16%u754C
推薦閱讀:
※小說《芳華》中的何小曼:小曼是不會哭的,有人疼的女孩子才會哭
※特朗普,年度瘋狂人物
※《紅樓夢》里的人物(22):賈寶玉
※如何評價孟非?
※【人物素材】淡淡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