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治糖尿病,獨門絕活有奇效!
糖尿病,總是在不經意間,就能闖進人們的視線。尤其是伴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很多人有意無意間,卻成了「小糖人」,無情地被納入「富貴病家族」。攤上糖尿病,不僅要抵抗很多美食的誘惑,還要承受疾病的各種折磨,多遭罪!面對糖尿病,怎麼辦?老中醫治「糖」有獨門絕活!
消渴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病名,是指以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為主要特徵的綜合病證。在病名方面,根據病機及癥狀的不同,消渴還有消癉、肺消、膈消、消中等。在病因方面,《內經》認為五臟不足、情志失調、過食肥甘是消渴的病因,強調了體質因素在消渴發病中的重要作用。《金匱要略》有專篇對消渴的證治進行闡述,立有白虎加人蔘湯、腎氣丸等有效方劑,至今為臨床醫家所推崇。消渴病是一種發病率高、病程長、併發症多,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病證,近年來發病率更有增高的趨勢。中醫藥在改善癥狀、防治併發症等方面均有較好的療效。現將治療消渴的獨特經驗淺述如下:
一、陰陽並重論治消渴消渴之病機既往總認為是陰虛火旺,陰虛為本,燥熱為標。陰虛固然是消渴病的病機之一,然而執一端而論消渴,其失為泥。雖然本病臨床表現為口乾、口渴、多飲等陰虛見症,但是不容忽視的是消渴病人大多數還表現為倦怠乏力,神疲氣短,不耐勞作,虛胖體弱等正氣虛損的徵象。病人多飲、多食,大量的飲食物雖然能被攝入,但是卻不能布散全身而被人體所充分利用,大量的精微物質隨尿液而排出體外,造成病人飲水雖多卻仍然口渴,飲食愈多而愈覺飢餓。從這些臨床徵象分析,認為脾腎兩虛導致水液及水谷代謝失常是消渴發生的根本原因所在。《靈樞·經脈別論》篇說:「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水液及水谷精微代謝依賴於肺、脾、腎的功能,肺、脾、腎等臟腑的功能減退,雖然多飲、多食,但水液及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布散、蒸騰於全身,全身的津液依然處於虧虛狀態,從而發生消渴之疾。所謂:「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靈樞·五變》),而功能減退的重要標誌就是陽氣的虛衰。何況此病為一慢性過程,病變日久,陽氣虛損的表現就更加明顯。而五臟之中脾為後天之本,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腎為先天之本,脾陽又根於腎陽,久病及腎,過勞傷腎。因此脾腎陽氣虧虛是病變根本,水液代謝失常是病變過程,陰液虧虛是病變結果。所謂治病必求於本,治療消渴除了滋陰之外,還應當辨證地應用黃芪等補氣健脾葯以及附子、肉桂、淫羊藿等溫陽益腎之品,以使陽復陰生,氣化得行,消渴向愈。
二、活血化瘀貫穿始終
消渴是一類慢性終身性疾病,病變日久而入絡,或由氣虛不能推動而致血瘀,或由陽虛寒凝而致血瘀,或由陰虛津虧而致血瘀。瘀血的形成既是一個病理產物,同時又是一個新的致病因素。痹阻心脈則出現胸痹、心悸等心系併發症。痹阻腦脈則出現中風、眩暈等腦系併發症。阻滯腎絡則出現水腫、關格等腎系併發症。瘀阻目絡則出現目盲失明等目系併發症。痹阻四肢脈絡則出現肢體麻木疼痛或肢端壞疽等四肢併發症。可見瘀血是各種併發症的共同病機。同時瘀血又可以加重消渴,如唐容川所論「氣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之不能隨氣上布」而成「瘀血發渴」。糖尿病除了血糖的升高,主要併發症如眼底病變、腎臟病變及糖尿病足等,都是對微小血管的損害。中醫認為大血管、小血管屬脈絡範疇,所以,糖尿病的主要損害體現在脈絡上,而它對心腦大血管的損害多是間接的,而且只是損害大血管的原因之一。這樣,從發現糖尿病的那一天起,就會重視疾病對脈絡的損傷,著眼於防治因脈絡損傷而引發的併發症,做到「有則治療,無則預防」。因此活血化瘀的方法應當貫穿於消渴治療之始終,特別是早期應用可以起到未病先防的良好作用。已經出現併發症之後,活血化瘀之品更是必不可少,此類藥物對消渴的多種併發症都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三、降糖降脂同等重要臨床發現糖尿病患者還經常合併有高脂血症,從而更加重了糖尿病併發症的進展。現代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的絕對或相對缺乏,主要導致糖類、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障礙,臨床不但表現血糖升高,同時血脂也容易增高。長期而持續的高血糖和高血脂本身對機體許多組織來說就是一種「中毒狀態」,血糖升高具有「糖毒性」,血脂增高同樣具有「脂毒性」,二者相合可以廣泛地引起全身微血管、大血管、肌肉、胰島β細胞等組織結構和功能方面的改變,導致一系列併發症的產生,從而加重了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進展。因此臨床治療本病應該降血糖和降血脂並重,國外有專家還建議將「糖尿病」改稱為「糖脂病」,可見對脂類代謝異常的重視程度。中藥降血脂具有很好的療效,在臨床上將具有調整血脂作用的中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瀉下藥,如大黃、番瀉葉、蘆薈等;第二類為活血化瘀葯以及利濕化濁葯,如丹參、紅花、水蛭、茯苓、澤瀉、半夏、海藻等;第三類為補益精血葯,如黃精、熟地、首烏、靈芝等。瀉下藥屬於下法的範疇,與糖尿病陰陽兩虛或氣陰兩虛的病理本質不符,臨床很少採用。第二類葯尤其是第三類葯在辨證的基礎上經常選用,以使祛脂化瘀之法能夠貫穿始終,這也與西醫學降糖調脂並重的最新觀點殊途同歸。
四、消渴論治特色用藥1活血化瘀貫穿始終論治消渴活血化瘀藥物更是必不可少之品,此類藥物對消渴的原發病變及多種併發症都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有關藥物的選擇總結出兩大類,一類是選用紅花、月季花等花類藥物,具有輕揚散漫、遍走全身之功,善入浮絡、孫絡而祛瘀;另一類是水蛭、地龍等蟲類藥物,取其蟲蟻搜剔、通絡追拔之性,善逐惡血、死血以生新。但是活血化瘀之法畢竟屬於正治八法中消法的範疇,久用或重用必有耗損正氣之虞,須在溫陽益氣、滋陰養血的基礎上辨證應用,方可充分地發揮作用。
2辨病用藥擅用蠶類蠶類藥包括蠶繭、僵蠶、蠶沙等。蠶繭又名蠶衣,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繭殼,味甘,性溫而無毒。《本草綱目》記載「蠶繭,方書多用,而諸家本草並不言及,誠缺文也。」又記載「煮湯治消渴,古方甚稱之。丹溪朱氏言此物能瀉膀胱中相火,引清氣上朝於口,故能止渴也。」任繼學教授稱其為繅絲,臨證每喜用之以治消渴,或單用之煮水隨意飲之,或隨症加入湯劑之中,療效頗佳。白僵蠶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乾燥全蟲,味辛咸,性平,無毒,原本用於祛風通絡、化痰散結,然據臨床報道,內服僵蠶具有較好的降糖功效,臨證觀察確有良效,因此,臨床每喜辨病用藥而精選蠶繭、僵蠶、蠶沙等蠶類葯。
3巧用雞內金一舉三得
消渴患者多見於富貴之人,如《素問·腹中論》所述「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過食膏粱厚味,膩脾滯胃而生積熱、鬱熱。《素問·奇病論》曰「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一是佩蘭之類只能夠芳香化濕濁,而雞內金消食積則可以消除中焦之積熱、鬱熱而治消。二是患者雖然食慾旺盛而多食,但是攝入之水谷卻不能化為精微物質以營養周身。應用雞內金,首先可以促進脾胃的運化,使水谷能夠化為精微。三是方中運用了大量的補益滋膩之品,本身就不容易消化與吸收,配合雞內金又可以促進藥力的發揮。四是根據張錫純經驗,雞內金又可以協同活血化瘀葯消除經絡中之瘀滯。
4消谷善飢妙用補藥糖尿病患者大多數表現為食慾亢進而多食易飢,古人認為是由於胃火亢盛導致的消谷善飢,一般採用白虎湯清泄胃火。我認為中焦胃火亢盛固然可以引起消谷善飢,但是糖尿病患者,特別是病程較長者,臨床表現除了多食易飢、口渴喜飲而外,還常常伴有倦怠乏力、精力及記憶力減退等虛損狀態,臨床上大多數既無熱可清又無火可瀉。此時的食慾亢進主要是由於糖尿病患者精血虧虛於內,強迫病人多食以自救的一種臨床表現。治療上妙用熟地黃、黃精、靈芝等以補養精血而治療食慾亢進之本。另外此類藥性質獃滯、黏膩,服用之後容易產生飽脹感,能夠膩腸礙胃而影響食慾。這本來是此類藥物的不良反應,但恰恰是這種不良反應成了另一個治療作用,不但可以補精養血,還可以抑制亢盛的食慾。《神農本草經》記載這些藥物還具有「久服輕身延年」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這些藥物具有良好的降低血糖,調整血脂的功效,可謂一舉而兩得。而其中尤喜用黃精,本品功能「補五勞七傷,益脾胃,潤心肺」(《日華子本草》);「補諸虛,填精髓」(《本草綱目》)。中藥學教材稱其功能「補脾氣,益脾陰,補腎益精」。雖然石斛、麥冬、山藥等葯均有補脾胃氣陰之效,然教材中論及專補脾陰者唯有黃精。近代藥理研究,黃精含黃精多糖、多種氨基酸、多種蒽醌類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對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糖過高呈顯著抑制作用;有增加冠脈流量及降壓作用;並有降血脂及抗衰老作用。只是黃精性味濃厚滋膩,稍大劑量或稍長時間服用之後極易產生飽脹感,能夠膩腸礙胃而影響食慾,且有滑腸之弊。使用之時,頗多棘手。而於臨床多選其入葯,正是針對糖尿病每兼多食易飢的特點,妙用本品,將其主要的副作用變為又一項治療作用,可謂一舉數得。若病人便秘則更為適合;若病人便溏則加山藥固腸止瀉,入五味子斂陰止瀉。更何況黃精滑腸之性與其他瀉藥不同,對正氣多無損傷。
五、博採眾長最重辨證古往今來,治消渴之方,豐富多彩,特別是近代許多著名醫家治療糖尿病更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當吸取眾家之長,兼收並蓄,為我所用。如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任繼學教授經驗:血糖不下,生地黃可以用至百克以內;尿糖不下,知母可以用至百克以內;酮症可以選加乾薑等辛能勝酸之品。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先生經驗認為,黃芪配山藥、蒼朮配玄參,一陰一陽,一脾一腎,可有降低血糖減除尿糖之功。我國著名中醫專家祝諶予教授經驗認為黃芪配生地黃可以降尿糖,蒼朮配玄參可以降血糖,葛根配丹參生津止渴,化瘀生新,使氣血流暢,可以提高降糖效果。我國著名老中醫關幼波先生常以黃芪配淫羊藿、白芍配甘草、烏梅配葛根補腎益氣、生津斂陰而治療消渴。同時強調:眾多名家經驗足資我們取法和應用,但前提是必須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本著有是證則用是葯的原則,方可取得滿意的療效。若拘於某一方或某一葯,脫離了中醫的辨證論治,則療效就必然不會理想。
六、創驗方「糖脂消」膠囊糖脂消膠囊是根據以上理論創製的治療糖尿病經驗方,功能益氣滋陰,生津止渴,祛脂化瘀。適用於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末梢神經炎、周圍血管病等併發症。方劑主要由黃芪、生地黃、熟地黃、天冬、麥冬、黃精、靈芝、僵蠶、蠶繭、紅花、水蛭、雞內金等藥物組成,用以治療消渴病,穩定期可以配合降糖西藥長期服用,或可以作為湯劑之後的善後調理,鞏固治療。此方消補兼施,溫滋並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充分反映出我治療消渴的一貫論點。近年來廣泛用於臨床,經過數萬例患者的臨床驗證,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防治屢獲良效。
>>>>新媒體編輯:王丹
推薦閱讀:
※糖尿病的拔罐療法
※為什麼得了糖尿病腎會不好?
※舌尖上的糖尿病——得了糖尿病,應該怎麼吃?
※老年糖尿病患者該如何保健
※這是一篇關於胰島素的有趣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