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也在刷「引力波」?
引力波最近可謂大出風頭,有些新聞甚至直接寫出類似「引力波刷爆朋友圈」的標題。不光是科學界,網路段子手也紛紛出動似乎彌補了春晚績效的不足,在文化界也掀起了陣陣漣漪。還有股民跑來問是否有引力波概念股,愛開玩笑的網友甚至整理了一份與宇宙、空間、哲學相關的股票名單; 認真的網友則指出這次引力波探測與激光干涉有關,推薦了激光器企業。不少網友還把引力波與八卦聯繫起來,宗教人士也對引力波探測發表自己的看法。
固然果殼的引力波專題傳播量巨大,也討論了這樣的科學新聞是如何產生的,但我們依舊需要解答這些問題:為什麼引力波的影響可以從物理學、天文學擴大到整個科學界乃至思想文化領域?為什麼普羅大眾會樂於傳播引力波的新聞與段子,甚至主動編寫科學文藝文章?為什麼宗教人士會對引力波科學如此感興趣?
愛因斯坦,媒體的寵兒引力波作為廣義相對論的最後一塊拼圖,不僅完善了廣義相對論的大廈並且可能開啟引力波天文學的新時代。但光憑這一點仍無法解釋自霍金熱以來已經很難看到如此強烈的科學熱潮。顯然這還和愛因斯坦本人相關。
回首一百年前,愛因斯坦從提出狹義相對論以來就成為媒體的寵兒,他在科學界、思想文化界、政治界乃至大眾心中都有強大影響力。即便廣義相對論實際上早已被主流學界所接受並廣泛運用,引力波的直接探測則相當於房屋建築中的上樑儀式,它還是達到了巴赫金所說的狂歡化,這點我們在後文還將詳述。當然任何一座物理學大廈完備的同時,既是對以往問題的消解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這一點,一線的宇宙學家最有發言權。
新中國成立之後相對論因為多種原因在大陸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特別是文革時期進行了長達七年的批判。直到改革開放時期,七八十年代思想解放運動中才給與愛因斯坦公正評價。1979年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的活動從北京向各省輻射,呈現明顯的空間性,「形成了思想解放新觀念傳播中的波形推進, 這正是紀念活動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的體現,。這種傳播方式擴大了愛因斯坦紀念活動在思想解放中的影響和範圍, 對於觀念的破舊立新產生廣泛而持續性的作用。」
整個社會思潮的轉向中,愛因斯坦作為最突出的代表變成了科學的象徵,預示著「科學的春天」到來。因而中國知識分子對於愛因斯坦有著特殊的情感,他們從愛因斯坦的遭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產生了強烈的精神共鳴。
從提出狹義相對論以來,愛因斯坦就是媒體的寵兒。如今,他的理論再一次引發了全球的大討論。圖片來源:NASA Earth on twitter物理和天文的「男性化」偏見
再思考深入一些,我們知道在殖民時代,科學本身就是男性化的。希賓格爾發現18世紀的社會性別意識形態將科學家的美德設定為理想女性氣質反面,直到今天我們仍存在這樣的偏見,女性是不適合科學的,特別是物理數學這樣的領域。
近年來隨著性別視角(其實就是女性視角)的引入,發現越是這樣的學科比如物理學從教育開始就是男性導向的,越是成熟的學科男性導向越為嚴重。當我們回想這些年的科學大事件,會發現媒體的傳播中也依舊是以物理、天文、數學等相關領域為主,兩個重要的方向是探索宇宙的物理學天文學和探索人工智慧的數學與計算機學。
這也是科幻領域兩個重要的話題,而吳岩歸納的科幻迷群體特徵中就包含了大男孩,實際上女性科幻迷也的確較少。人文學者一直在質疑科學家像一個粗魯的男人強迫著自然界,比如火箭發射常被作為典型的男性意象,而即便在被謝爾頓看不起的生物學、地理學領域,他們的教材中也充滿了性別歧視,比如精子像一個衝鋒的勇士。
就在引力波消息公布的同一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當日為第一個國際女性日,這個「節日」設立的背景極為不妙,正和婦女受到歧視而需要專門設立婦女節一樣。當前全球科學家中女性比例僅佔28%,其用意不只局限在女科學家,而是隨著公民科學等科學傳播理念的發展,我們也要注重非科學共同體的互動,特別是科學教育與科學普及。
我個人認為這比引力波的發現要重要的多,引力波作為能體現男性魅力的科學發現,自然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宣傳得越火熱,可能越彰顯了女性在科學領域的失語。
換句話說,可能正是男性主導的社會背景放大了引力波信號,讓它能夠突破共同體邊界有了更廣泛的影響。當我們去翻引力波探測史,會發現和其他科學領域一樣很難找到女性的身影。當然,學界認為後殖民時期的科學更容易接受女性視角,過去的男性社會正在逐漸消解,比如生物學已經被稱為21世紀的科學。人們也意識到其他學科特別是人文學科也並不一定非要以成熟的物理學為榜樣進行改造。
物理、天文和數學領域的「男性化」偏見,也影響了引力波事件的傳播?圖片來源:missopen.com為什麼所有人都在轉發引力波?
科學傳播一個通用模式是結合時事,科學家與科技新聞工作者就此聯合形成同盟。時值春節正是新聞工作者比較為難的時期,當引力波這個足夠重大的事件進入視野必然被標紅,提供足夠多的新聞資源。
物理學天文學的引力波專家可以藉此向局外人普及自己的工作,以顯示自己研究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成為科學合法性向政治合法性尋求幫助的典型案例。畢竟在大科學時代的今天,沒有項目基金是很難開展研究的。
因此,這也必然引發資源分配和科學體制的探討。這個話題成為對引力波本身普及之外的主要討論:比如中國「天琴」計劃的意義;比如中國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是否充足;比如為什麼重大科學發現中很少出現中國科學家的身影。
而對於更多的大眾,就像和菜頭在《宇宙中二病》開頭說的:「宇宙是我們想像力的起點同時也是終點,它保藏了所有的秘密卻緘默不語,可以激發出我們關於永恆、時間和生命的所有感慨,所以每次我們把目光投向宇宙的時候就難免中二病發作。」科學在面對宇宙時同樣會呈現謙卑,發出感慨,無論中國人還是西方人也都會對此有強烈共鳴。
在新聞工作者與科學家的共同作用下,引力波成了一種儀式的狂歡。具體到這一次引力波事件中,正值春節正是傳統文化中狂歡的時候,但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正在不斷消解,新聞工作者與大眾的需求在引力波上達成了一致,他們自然主動參與進來,而網路這一新媒介則提供了更為便捷的途徑。
大家都可以進行轉發,點贊,寫段子,吐槽,做娛樂廣告(比如淘寶上已經有了防引力波輻射的寶貝……),寫文學作品(如和菜頭本人),自然形成了一種狂歡文化。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參與進來,用自己的行話理解和改造引力波。比如金融行業對引力波的第一反應是概念股,因為近代科學和近代經濟體制都是源自對未來的預測與投資,資本領域必然對影響未來的技術格外關注。
另外,民間對科學技術的理解從來就和科學家不一樣,也更能誕生與眾不同的文化。正如鮑辛格在《技術與民間文化》所展示的那樣,民間文化永遠會對技術進行改造,誕生新的「巫術」。正如他們對宗教的改造那樣,四大天王永遠有五個人(這個段子最早來自ACG亞文化,實際上中國民間文化對佛教的吸收也是如此。托塔李天王的原型與毗沙門天王密切相關,由於種種誤解導致李靖與多聞天王變成了兩個人)。於是,引力波也在民間引申出了許多不同的含義。
引力波引申出去的不同含義引力波的話題,在傳播中已經產生了一些奇怪的類比,比如引力波與太極、八卦等等。
我們堅決反對諸如中國八卦預言了二進位與計算機,反對周易八卦導致了玻爾的量子力學,反對每當有科學發現都說中國古人/宗教/哲學早就在那等著了。
一方面推進科學發展的科學家其思想來源是豐富多彩的,也許今天讀了篇佛經周易或者科幻小說,感覺很受啟發從而聯想到了自己的工作,只能說前者提供了靈感來源,但具體工作仍需要按照科學規範一步步推進,而決不能說前者必然導致後者。
另一方面,當我們把科學知識和其體現的價值觀念與宗教、哲學或者文學作品相比較,會發現他們的確體現了某些相似的感覺,這種感覺更多是一種美學觀念,而不是誰影響了誰。
也就是說,比較文化的研究一定要與歷史學的影響研究區分開來。我們當然可以比較科學與宗教、哲學與文學某些相似的地方,但在處理互相作用的關係時一定要按照史學規範嚴格考察。順便一提,中國科學界對太極、八卦可謂情有獨鍾,比如中科院高能所的標誌就是一個太極,象徵著粒子對撞;中科院即將上馬的引力波探測計劃也被命名為「空間太極」計劃。
中科院即將上馬的「空間太極計劃」。圖片來源:wenweipo.com宗教為啥也對引力波如此有興趣?
在大眾心中,科學和宗教是決然兩級對立的。但是我們從近代科學的起源回溯,會發現科學與宗教的關係是極為複雜的。當然這個重要作用並非總是正面的,當我們看待這些歷史事實的時候,不應該只詢問為什麼宗教要迫害科學,還應該問宗教為何有如此巨大的世俗權力。
實際上,現在我們可以從中明顯看到一個權力中軸的轉化:宗教已經從中軸退出,這個中軸交給了經濟發展,以後很可能交給科學。因此宗教不可能不與時俱進,從緩慢的接受進化論,給伽利略平反,到現在主動的接受科學,用科學詮釋教義。近年來宗教甚至有傾向自然神學的趨勢,我們都知道自然神學和自然哲學早期的統一的,現在他們重新拾起這把武器,用理性武裝自己。
正如前面說的,引力波熱與愛因斯坦密切相關,我們不妨繼續考察愛因斯坦與宗教。當然這關係到愛因斯坦對宗教和上帝的理解。他曾撰文指出宗教發展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恐懼宗教、道德宗教和宇宙宗教。他認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學研究的最強有力、最高尚的動機。」我們也不難理解劉慈欣在《SF教——論科幻小說對宇宙的描寫》里說的科幻需要宗教情感的「宗教」正是與之一脈相承的,是出於對宇宙好奇的嚮往。
在當時,愛因斯坦的說法也在科學界和神學界引發了廣泛討論。看一看當時神學家的表現也就不難理解今天引力波發現也必將引發宗教熱情了。比如米切爾大聲疾呼,神學必須用我們所生活的時代的科學術語來表達,為此神學家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他列舉了愛因斯坦的大部分工作,比如相對論與量子力學,試圖把它們與神學調和起來。另一方面,由於愛因斯坦的廣泛影響,宗教也需要得到愛因斯坦的支持,因此很多宗教人士給愛因斯坦寫信試圖調和愛因斯坦與他們之間的分歧,希望把他爭取到自己的陣營里來。
不過網上很多討論實際上並不是真正宗教人士的言論,而是人們的戲謔,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了這次引力波有多麼火。希望以後熱起來的不只是引力波。(編輯:Jerrusalem)
推薦閱讀:
※現在黑洞熱力學有哪些未解決的問題?
※引力劇場
※「引力波」——在廣漠時空中遠去的漣漪(三)
※達真堪布:聖者的吸引力
※引力的本質是什麼?如何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