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你懂嗎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你懂嗎

· 假期里,不少家長反映,自己上初中的孩子經常上網上到三更半夜,不聽父母的話,很難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親子衝突格外明顯。其實青春期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叛逆現象,家長發現這種問題,不必覺得如狼似虎般可怕,而要試著去了解這個時期孩子的特點、心態,與孩子共同面對青春期。

  「雖然放暑假成天在家,兒子跟我之間每天的交流時間竟不到半個小時!」「女兒每天除了上輔導班就是自己上網跟同學聊天、打電話,根本不理睬父母,說多了還嫌煩!」眼下暑期過了大半,記者從一些家長口中得知,暑期里由於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多了,各種親子衝突格外明顯,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行為越發明顯,父母子女間的情感危機似乎因為暑假的到來大大激化。

  近日,記者就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現象和一些常見問題個案的處理方式,採訪了海南中學的心理諮詢老師唐彩霞。老師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專業,有著豐富的青少年心理輔導經驗。她指出,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狀態,在14至18歲的青少年中表現得尤其明顯,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對家長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對抗,他們內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願行為做事的合理性,但他們卻有意違抗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對抗時的快感,看見父母生氣、傷心自己反倒高興,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往往心中憂慮,甚至束手無策。

  個人愛好 重引導忌粗暴干涉

  個案:小邢讀初中時,非常喜歡信息技術這門課,父母則簡單禁止他「玩電腦」,一味要求他放學回家必做多少作業、多少遍練習,引起了小邢的不滿,既然家長在家不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就有意不用功,讓成績一落千丈,明知這樣做不對,小邢依然我行我素,他甚至喜歡看到父母不舒服、干著急的樣子。升初三後,面臨中招考試,在老師真誠得體的開導下,小邢才逐漸放棄了叛逆,恢復常態考上了市重點高中,並在高一第二學期和同學合作搞電腦軟體獲得了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獎。

  老師點評:叛逆心理在青少年身上是全方位地表現出來的。比如表現在學習方面,若是父母把個人意願強加給孩子時,他們不僅不會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還會採取報復手段,故意不學習。

  個案中小邢家長這樣處理顯然不妥,孩子對現代科技的愛好和探索,家長應予以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不能以一成不變、簡單粗暴干涉的方式來約束孩子,應該突破傳統教育的固定模式,家庭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父母應該在平時多留意社會的發展和孩子的想法,注意與孩子溝通,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後也多老師求教,雙方配合合理引導,使孩子個人愛好與他長遠的人生目標銜接上,從而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新奇打扮 刺激父母

  個案:某高中學生小陳,染了一頭黃頭髮,黃頭髮中間又夾染幾撮紅頭髮,還喜歡穿新奇的服裝,他曉得這些為父母及老師所無法接受,但每當看到父母或長輩瞧見自己這般摸樣時的表情和表現出來的嗤之以鼻,他就洋洋得意,猶如自己打了勝仗一樣。

  老師點評:叛逆心理還明顯地表現在青少年的穿著打扮上。青少年隨著自我意識和好奇心的增強,不遺餘力地追求個性,讓自己變得很另類。青少年喜歡「跟風」,追求時尚,表現個性,但缺乏對事物全面綜合評價的辨識能力,他們不一定了解時尚的東西對他們而言不一定是好的東西,有些青少年群體所追隨的東西,往往是標新立異,突出自我,卻反潮流,對自我形象不利。這就需要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從小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孩子健康的審美意識,給孩子設立人生的界限,讓孩子自己去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美,什麼是自己應該追求的人生方向。

  心靈創傷 以愛彌合

  個案:某高中學生小鄭,父母關係破裂了,小鄭跟了父親。他原本品行兼優,由於父親與插足的第三者結婚,讓孩子心靈蒙受創傷。沒有媽媽的日子,小鄭無法接受,於是故意和父親作對,父親不讓他做的他偏要做,吸煙、喝酒、賭博樣樣都會,還交上了社會上的不良朋友,且處處「整治」父親和繼母,為的是不想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老師點評:對於處在破裂家庭的青少年,更要注意引導他們培養良好的心態。這些孩子的監護人必須注意孩子心態的變化,由於這些孩子一般精神比較緊張,而感情承受能力比較脆弱,他們比其他青少年更容易出現叛逆心理。因此這些孩子的監護人更要時刻關心孩子的成長,給予孩子更多的愛,用愛來融化與孩子的隔閡和創傷,而作為繼母,可能需要付出更多;此外,離異的雙方在分別與孩子相處之時不要對孩子發泄怨恨的情緒,盡量維護對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並且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分開是大人的事,大家雖然在不同的地方,都是愛孩子的,避免在孩子心中埋下苦毒的種子,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人格。

  幫助孩子「心理斷乳」

  個案:一位家長苦惱地訴說,自己的孩子過了這個暑假就念初三了。不知怎麼回事,假期里,她每天不是寫作業就是自己悶頭上網玩遊戲、聊天,對家長不理不睬。最過分的是,前兩天他和愛人想跟女兒好好溝通一下,誰知沒說幾句話,女兒就頂撞說:「我就是不知好歹,不可理喻。」還在自己的房間門上用電腦打了幾個字「請勿打擾」貼在上面,氣得自己無話可說。

  老師點評:中學時期的孩子正處於「心理斷乳期」,有了獨立的傾向。這階段的孩子情感起伏大、變化大並難於駕馭。他們有了喜怒哀樂,不但不願向父母吐露,還要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父母處置不當,如對孩子的表現刨根問底,或是漠不關心就會增強他們的反抗情緒。作為父母應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當孩子的知心朋友,爭取成為他們傾吐心事的對象和安慰者。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心理斷乳期」。

  叛逆心理成因

  老師指出,青少年之所以產生叛逆心理,第一是因為青少年的心理隨著這個年齡段自身的變化而變化,第二性徵的出現給他們的心態造成了衝擊,他們面對自身的變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從而產生了浮躁心態和對抗情緒;第二,青少年心理狀態呈現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們覺得這個時候的他們已經像個成年人,因此在面對問題時他們常常呈現一種幼稚的獨立性,並未成熟的他們會處在反抗期內。

  老師還談到,由於自我意識和好奇心的增強,加之社會、媒體的衝擊,促使青少年對許多東西產生興趣,他們便要通過表現個性、追逐潮流來滿足自我意識和好奇心;另外,社會和家庭的傳統教育的一些弊端,阻礙了他們自身發展的需求、成了叛逆心理產生的源頭;此外,青少年如今面臨的各種壓力,比如集體壓力、學習壓力以及生活中的無聊情緒等,也是叛逆心理產生的「沃土」。

  傾心交流 應對挑戰

  青少年這種叛逆心理的出現打亂了正常的家庭秩序,也給自己製造了成長中的煩憂。家長如何應對這種挑戰呢?

  老師說,首先要儘早了解青少年出現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認識到他們出現的這些變化不是什麼大問題,坦然地去接受這種變化,學會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和立場上和他們傾心交談,通過對話達成共識;其次,要找出他們產生叛逆心理的原因,然後像上述案例所提到的那樣,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再次,在出現比較激烈的叛逆心理時,學會心平氣和地去開導他們,也可以適當地請教心理專家,用理解的心態逐步解決問題。

  趁早管教孩子青春期不叛逆!

  研究建議,父母要讓小孩不惹上麻煩,最好是在孩子中學時牢牢地看好他們。

  根據愛荷華大學的Ronald L.Simons 及其研究同仁發現,儘管犯罪學者認為有行為問題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成為犯罪者,然而在問題孩子中,只有50%會成為未來的犯罪者。

  Simons的研究團隊試著找出為何有些問題兒童會變成問題青少年,但有些卻不會?他們追蹤調查149名男孩及157名女生及其家庭長達四年的時間,這些受試兒童平均約是從12到13歲開始參與研究,研究人員訪問父母及小孩並且觀察家庭狀況。

  有一假說是:較難相處的小孩在長大之後會愈來愈受到不良同儕的影響,所以教養的方式可以由此作些調整;不過研究人員卻有不同的看法。

  事實上,研究人員發現,對難以相處的小孩設下更嚴厲的限制及教條,只會讓他們更可能提早開始與不良的朋友來往。這些叛逆的小孩通常會亂髮脾氣、頂嘴、威脅其他學生、自私又愛責怪他人。Simons說道:「他們的行為幾乎要把父母變成惡劣的父母親,最後父母也不得不放鬆他們對孩子的管教。」

  相反地,行為較佳的孩子讓父母能輕鬆地達到管教的目的,這樣的父母比較和藹且支持孩子,他們會為孩子設立標準的行為準則、注意孩子的行為、貫徹所訂的規矩、會向孩子解釋訂規矩的目的,並且避免不合理的處罰。

  擁有行為合乎規範孩子的父母,在孩子青春期時會給予較多的自由空間,然而問題兒童的父母卻會更為嚴厲。不過在研究接近尾聲的時候,問題兒童父母比起行為正常孩子的父母所花費控制孩子的心力變得較少。

  研究人員觀察這兩種不同孩子的行為過程表示,大部分的孩子正處於中高年級時。

  Simon 說道:「結果顯示,父母在孩子中學時的管教是十分重要的,孩子這個時期的行為可作為青少年時期的指針。

  最後補充道:「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避免讓孩子違法犯紀是十分費力的,父母在這個時候應該幫助自己的孩子走向正途,避免與行為不當的同儕來往而誤入歧途。」

  正視青春期生理變化

  事例:女士驚訝地發現,一向聽話內向的兒子自暑假以來特別熱衷於外出向同學借書,在家裡整天沉默不語、精神恍惚,除了吃飯就是躲在房間里看書。幾天前,趁著兒子不在家時,她偷偷地從他抽屜里,看到一本人體結構的書和描寫男女之間不健康的書,最令她難堪的是,床底


推薦閱讀:

教給孩子餐桌好禮儀
16種水果簡筆畫,4-6歲孩子很喜歡,媽媽們抓緊學習
「唱反調」的孩子你懂嗎?
人人網 校內 - 瀏覽日誌 - 夫妻誰的基因決定了孩子相貌

TAG:青春 | 孩子 | 青春期 | 叛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