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高危孕婦生「二孩」科學管理很重要
□文/周一海主任醫師廣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在「二孩」政策已經全面實施的今天,醫院裡二胎媽媽也多了起來。這給婦產科臨床一線醫生帶來了巨大風險和挑戰。就著人們普遍比較關心的話題,筆者走訪了上海市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委員、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古航教授。
「許多挺著大肚子來的孕婦,其實她們的身體條件不適合懷孕,但她們確實大膽懷孕了。儘管有點匪夷所思,但這的確是目前不少產科門診的常見情景。」古航教授在接受筆者採訪時,對一些高齡高危孕婦的狀況又是搖頭又是嘆氣,「她們中許多人即便不懷孕,也需要接受治療,更何況懷孕會使情況更加複雜。可見,不少夫婦根本不知道用好『生育選擇權』。」
高齡產婦孕產意外風險高
據我國初步研究結果,全國「全面二孩」政策目標人群年齡分布,40~44歲者約佔23.7%,有2 169.4萬;45~49歲者約佔25.9%,有2 355.6萬;高齡產婦比例較高,符合政策人群中35歲以上佔63.8%,40歲以上佔49.6%。由於不少孕婦都認為自己有過懷孕和生產的經驗,對待身體出現的不適癥狀也往往不太在意和著急,以致高危產婦人數不斷增加,如此必然使諸多生育風險不斷提高。
有資料顯示,35~44歲和45歲及以上孕產婦,相比於35歲以下孕婦,發生內科疾病的風險更高。具體來說,相比於年輕孕產婦,大齡孕產婦患心肌病、心臟瓣膜病、心梗、哮喘、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炎、膠原血管疾病、血栓症、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血小板減少症、慢性高血壓和慢性腎衰等疾病的概率更高。同樣,高齡孕婦出現剖宮產、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相關高血壓疾病、多胎妊娠、早產、胎盤早剝、胎兒生長受限、胎兒死亡、宮頸機能不全、胎兒染色體異常、巨大兒、胎膜早破、前置胎盤和產後出血等產科併發症的可能性也較大。古航教授說,「高齡孕產婦發生孕產期合併症、併發症的風險明顯增加,危重孕產婦、新生兒救治任務進一步加重,給產科臨床一線的醫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高齡產婦切不可忽視安全古航教授提醒說,懷孕雖是正常的生理狀態,但孕產期許多情況無法預料。婦女孕產期具有特殊性、複雜性,以及可能出現大出血、感染、羊水栓塞等不確定性。因此,計劃生育二胎的高齡夫婦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這些「與生俱來」的高風險。
去年9月,一名懷孕19周的年輕孕婦挺著肚子來找古航教授救治。她是一位二葉式主動脈瓣膜缺損(一種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由於心臟功能較弱,根本不適合懷孕。因為懷孕會導致孕婦全身血容量上升,受損的心臟無力承受,直接危及生命。但是,該孕婦就是想生一個孩子,甚至表示就是搭上這條命也要生。為此,產科醫生每天觀察她的情況,調整治療策略,一直保到32周,由於不能再承受太大的心臟負荷,專家不得不為該產婦實施剖宮產,所幸母子平安。
然而,並非所有的高齡和高危產婦都能如此幸運。不少人在履行自己生育選擇權的同時,並未考慮到她們可能需要承受的生育風險或結局——小孩出生、母親去世,或者小孩和母親都不保。
曾有一孕婦在懷孕9個月時,發現肺動脈壓飆到148毫米汞柱,按醫學常規,肺動脈壓達到50毫米汞柱以上就不能懷孕了。這個產婦患的是「艾森曼格綜合征」,加上懷孕的負擔,是產科的凶症之一,分娩期和產後72小時的最初產褥期是最難挺過去的。產婦接受剖宮產手術後,醫院組織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搶救,然而,雖然產婦熬過了產後最初的72個小時,但始終未能恢復,到第8天產婦還是去世了。
以上是來自上海市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的臨床救治病例。這些孕婦原本就不應該懷孕生育,即使懷孕了,也應該終止妊娠。古航教授介紹,在產科門診中,經常會遇到以下3種最讓人頭疼的產婦。一是知道自己有重病,也告訴醫生病情,但執意要妊娠分娩;二是自己糊塗,到臨盆了才因為出現各種癥狀而意識到出問題了,比如出血、昏迷等;三是擔心告訴醫生就會被勸阻,因而有意隱瞞病情。
二胎媽媽莫依仗過往經驗不少二胎媽媽都覺得,生過一次孩子後自己就有經驗了,對懷孕、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能應對自如,而且遇到不同的癥狀也能分出「輕重緩急」。但古航教授表示,實際上,二胎媽媽不僅不會「熟能生巧」,而且也沒有意識到再次懷孕過程中承擔的風險反而要比第一胎大得多。
目前,我國夫婦生二胎時,孕媽媽的年齡大多在35歲左右甚至以上,處在高齡產婦的邊界,這時孕婦的身體新陳代謝和各項機能與一胎時相比下降了不少,因此應對妊娠和生產時會更吃力,而且妊娠期間也更容易出現高血壓或糖尿病;其次,經歷過一次生產後,二胎媽媽對疼痛的敏感度有所下降,耐受力卻增強了,因此很容易忽略出現的腹痛、腰痛等不適癥狀,再加上有些疾病的癥狀並不典型,因此一旦延誤就醫,很可能出現讓人遺憾的結果;此外,對一胎剖宮產的孕婦來說,懷二胎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瘢痕妊娠等,每項都威脅著大人和胎兒的安全。因此,懷孕前期的準備和懷孕過程中的監控都需要比生頭胎時更詳細,投入更多的關注才行。
科學管理孕產期可避風險
如何有效避免孕產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風險呢?古航教授指出,育齡夫婦如果想生育,就要趁年輕。即使欲生二胎,也要科學運用自己的生育選擇權,充分了解生育年齡與生育風險之間的關係,以及自己的身體狀況。
古航教授介紹,從醫學上來說,25~30歲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35歲以上的女性,自然受孕能力下降,一年內累積的受孕概率大約為75%;而40歲以上女性懷孕能力更是急劇下降,正常性生活情況下,每月懷孕的概率只有5%左右,而且還要防範流產。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卵巢內正常卵細胞數量會大大減少,且剩餘卵子的質量也大不如前。因而即便受孕成功,也要慎防由於胚胎染色體異常、孕婦內分泌異常及宮頸內口鬆弛等諸多原因所導致的流產。
高齡女性怎樣才能順利懷上二胎,並且最大程度地規避生育風險呢?古航教授強調,高齡懷孕雖然風險不少,但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危險因素可以通過規範而細緻的孕前和孕期檢查來發現。因此,備孕前一定要體檢,評估自身的「孕產能力」,並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尤其重要的是尊重醫生的專業評估和建議,這樣可以將高齡生育二胎的風險降到最低。準備要二胎的女性無論高齡與否,都應該具備「歸零」心態,千萬別以「過來人」自居,以為生過一次孩子就有經驗了,很多檢查就不做了,這樣的話很有可能危害終生。所以,不可忽視「及時建檔、定期產檢」,一定要進行科學化的孕期管理。
推薦閱讀:
※瑪雅人根本就沒有預言世界末日,科學家終於揭開了事實的真相
※為什麼引力波是今年的真正的"科學的突破"
※地球附近再次發現神秘星球,科學家:人類已經被大量天體所包圍
※科學健身知識100條
※特稿|袁振國:實證研究是教育學走向科學的必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