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樹之戀》--莫名其妙之戀

《山楂樹之戀》,很火,但我看得並不火。看這部電影,純粹是為了名導張藝謀之名。很佩服名導,但不見得名導拍出來的全是名片,就好比這部《山楂樹之戀》。 電影開始,從接市八中的學生到村裡,就是路過這棵樹時,連個人說歇歇腳再走吧的過渡話也沒有,就有人徑直把行李放下,那隊長講話也不作一點鋪墊,沒頭沒腦地就來了一句:這就是那棵有名的英雄樹呢!緊接著就是帶隊的老師(是不是老師,電影中沒有交待,但我以為他是)很突然地說,我知道這棵英雄樹,並且一點不給隊長插話的縫隙,把這棵樹的英雄之處介紹得如數家珍般。本以為,既然是和山楂樹有關的戀情,總得發生點在山楂樹之下的故事吧,可我沒有發現這個戀情和山楂樹之間的必然聯繫,就是沒有這棵山楂樹,那個老三和靜秋仍然可以有故事發生的。 電影名字起了個《山楂樹之戀》,所以也就順理成章地插入了原蘇聯歌曲《山楂樹》,這個很容易讓人接受的。不用去考究在70代初,這樣的歌曲讓唱不讓唱,敢不敢公開唱,為了劇情需要,用就用吧。靜秋進入隊長家,屁股也沒有坐熱,就被隊長媳婦支使著與歡歡一起去叫那個所謂的三爹老三吃飯了。而老三根本沒有見過靜秋,見面第一句話竟然是「這就是城裡來的學生作家」?而聊起話來的第一個話題竟然就是「你肯定要寫那棵山楂樹吧」,老三也太先知先覺了點吧,他怎麼知道人家要寫這山楂樹呢。接下來就是換燈泡送鋼筆等,要說他們的故事發展到最後,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一旦兩人墜入愛河,那是不能自拔的,老三聽見靜秋的叫聲跳水也好,二人在河兩岸意念擁抱也好,老三為了看靜秋一眼,天天跑去學校邊上看靜秋打藍球也好,都是很經典的鏡頭,有過熱戀的青年男女不難體會這種感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來形容熱戀中的少男少女們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靜秋是一個高中未畢業的學生,竟然是見了已經參加了工作的老三剛剛一面,就馬上產生出好感來,就馬上產生出醋意來,這情竇初開的速度也夠快的。 白血病,據說是因為環境污染太嚴重,農藥等化學物品用得太多而導致發病率上升,那個時代環境污染好象沒有提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來認識,青山綠水在那個時代是名副其實的。白血病,現在聽來不新鮮,因為電視里不斷有這種病例的報道,而在那個時代,不要說在山區小醫院,就是大醫院裡也不見得能經常接觸到這樣的病人。反正為了顯示老三與靜秋的純真愛情,也為了讓他們的愛情象那棵不可能開紅花的山楂樹一樣沒有結果,老三也就得了在那個時代很少有人得的血癌。 我沒有看過小說《山楂樹之戀》,想著一定很美,不然,張導不會湊這個熱鬧。可是小說就是小說,有時,小說里能反映出來的,電影就不一定好反映出來。在交待劇情方面,小說有小說的長處,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就這八個字,看官自然就知道,描寫的對象要變了,場景和情節隨之就變,而影像則不然,話外音配多了,讓人感覺是瘡,不舒服,就和人們評論新版紅夢一樣,不配話外音,導演又害怕人們看不明白。 我也知道,有些話是不能寫進電影電視里的,比如,我要撒尿一類的,不用說這個細節,人還是要撒尿的。但有些細節之間的連慣詞還是不能省的,要說那個時代的人純真,只要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都有這種感覺。我們說老三與靜秋的戀情純真,不就是說他們沒有突破底線嗎,其實,這個底線還是將要突破的,只是後來因為家庭與老三身體的原因,才有了這個可能發生而沒有發生的突破底線。我們用當今的青年男女之間的交往方式來評判那個時代,很容易就會產生共鳴,正是因為現在人們對兩性的話題不再是那麼因為,人們對兩性之間的認識與認知程度,與那個年代不可同日而語的。文革期間的大串聯,很多男生女生由於沒有房間,住在一起的很多很多,要是都不純真,還不要留下無數的孽緣孽債呀。80年代前,在哪部電影上能看到像老三和靜秋在醫院病床上躺在一起將要突破底線的那個鏡頭?50後60後的人都會明白,那個時期是看不到這樣的鏡頭的,就是《林海雪源》中的愛情描寫也僅限於萬軍馬中一小丫,顏似露潤月季花那樣一點就過,為什麼?時代不允許你突破這個禁區。 我也認為老三與靜秋的愛情很純真,也希望現在的愛情還能找回那個時代的感覺,但是很難很難。
推薦閱讀:

山楂樹之戀: 山楂樹之戀(20)
山楂樹之戀【音畫】
山楂樹之戀——沒有開花的愛情
連環畫《山楂樹之戀》(三)
《山楂樹之戀》

TAG:山楂樹之戀 | 山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