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的技巧
汗腺結構示意圖
汗液成分
中西醫關於出汗的各自觀點
市三醫院皮膚科王平博士說的是西醫觀點:
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方式。也可以說,是人體平衡體液或釋放肌肉運動多餘熱量的一種重要方式。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天氣熱或運動後,人會出汗。否則,人在高溫條件下是難以忍受的。
當然,汗液還可以因神經刺激產生。比如吃辣椒,比如緊張、焦急或恐懼,都會增加身體內交感神經的活動,也會使腎上腺分泌更多的腎上腺素作用於汗腺,產生汗液。說具體點,你和情人約會、和領導談工作、考試演講,手心和鼻尖是不是有汗珠?出汗不受控制,警察對犯人用的測謊儀器,原理就在於皮膚出汗的電反應。
市中醫院何迎春主任醫師說的是中醫觀點:
我一直在說「人體出汗就好比用柴火支起鍋子燒水」。柴火如同人體的陽氣;鍋里的水如同人體的陰液。水沸騰後冒出的水蒸氣,就是人流出的汗液。
出汗是人體陰陽平衡的表現。鍋底柴火在燒,可是鍋里沒水,無法出汗,就是陰液虧虛。反之,如果鍋里有水,但底下缺柴火,也無法燒滾水,也就是不能出汗,就是陽氣匱乏。一個人出汗多,出汗少,都不正常。要剛剛好,適度出汗。
人為啥要出汗
人需要一個恆定的體溫——36.5℃—37℃的體溫,維持這個體溫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出汗,所以汗腺相當於一台人體空調器。
人體分布著約300萬個汗腺。汗腺一端為分泌部,有分泌汗液的作用;另一端為排泄部,直接開口於皮膚表面,稱為汗孔。出汗方式有兩種:顯性出汗和非顯性出汗。
一般氣溫超過30℃,人就開始冒汗了,這就是顯性出汗。通過汗液的蒸髮帶走身體的熱量,使體溫下降。
而在30℃以下,表面看不到汗珠,但是體表一直有汗液在揮發,這就是非顯性出汗。事實上,人平均一天要不知不覺揮發掉600毫升的汗液。
出汗的第二個功能是美容皮膚。
汗酸味、汗酸味,汗液之所以是酸的,是因為裡面包含了乳酸、皮脂酸、尿酸等酸性物質,這些酸性物質雖然不好聞,但可以軟化皮膚角質層,使皮膚變得更細嫩;另外,汗液與皮脂腺分泌到體表的油脂,會形成一層乳化膜,防止體表水分的丟失,從而使皮膚顯得光滑潤澤。2001年11月的《科學美國人》雜誌刊登了德國杜賓根艾柏哈特大學研究人員一項新發現——汗液中有一種稱作「Dermcidin」的抗菌蛋白,能抵抗多種病菌。這也是為什麼夏天,人的皮膚更加光滑的主要原因。
出汗的第三個功能就是排毒——這一說法,中西醫有不同的意見。
汗裡面有哪些東西又是怎樣產生的?
浙江大學運動學專家董曉紅引用了美國專家Craig C. Freudenrich, Ph.D的文章,讓我們來大致了解汗液的產生過程:
汗腺是一種捲曲的中空細胞長管。真皮中的捲曲部分,是汗液產生的地方。細長的部分是排汗管,它與皮膚外表面上的開口(或稱為毛孔)相連接。交感神經系統的神經細胞也與汗腺相連。
我們身體里有兩種類型的汗腺:
大汗腺多分布於腋下(腋窩)以及外陰部分,在青春期活躍;小汗腺範圍廣,遍佈於全身,手掌、腳底和前額等部位,從出生時就開始活躍了。
當汗腺被刺激時,細胞會分泌一種體液,成分與血漿基本相同,大部分是水分及高濃度的鈉和氯,低濃度的鉀。如果是大汗腺,則會有蛋白質和脂肪酸。
這種體液產生於細胞的間隙,能夠從位於真皮層的血管(毛細血管)中獲取體液,並從汗腺的捲曲部分向上流動到排汗管。這時,從排汗管出來的,就是汗液了。
當我們休息或在低溫環境下時的出汗——這時,出汗的頻率慢,排汗管的細胞有足夠的時間從體液中吸收鈉和氯。水也通過滲透作用被重新吸收。因此,沒有大量的汗液到達體外,汗液的成分里,鈉和氯含量比較少。
當我們運動或在高溫環境下時的出汗——這時,排汗管的細胞沒有足夠的時間從體液中吸收鈉和氯。因此,大量的汗液把它們帶到皮膚表面,鈉和氯的濃度增多,基本為體液的一半,而鉀的濃度要高出20%。
而大汗腺中的汗液包括蛋白質和脂肪酸,更加濃稠,呈乳白色或黃色。這也是我們衣服腋下污漬呈黃色的原因。皮膚和毛髮的細菌與蛋白質和脂肪酸發生代謝後,就會產生一股氣味。
皮膚悄悄出汗的過程中,也將體內多餘的無機鹽、尿素和乳酸排到體外,所以汗液里都有鹹味。
出汗排毒到底是排哪些毒?
在網上查出汗排毒,不少美容機構的網頁上都會舉這樣一個例子:約130年前,德國、澳洲很流行蒸汽浴,有位醫生就拿1c.c.正常人的汗,注射到1公斤重的白兔身上,一小時後白兔就死了;再拿中風病人的汗0.1c.c.注射到同樣體重的白兔身上,一小時後這隻白兔也死了。
都說出汗排毒,這到底有沒有道理?如果有,這個「毒」是什麼?這裡中西醫有了截然不同的觀點。
西醫
從西醫的觀點看所謂的「毒」,是指對身體細胞、組織、器官造成損害的細菌和病毒,包括人體從外界攝取的污染物及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汗液的成分99%以上都是水,剩下的不到1%包括尿素、氨、多肽等。由於排出的尿素、氨等廢物很少,出汗的「排毒」作用是無法與排尿相比的。
市三醫院王平博士反對出汗排毒的說法:
西醫指的「毒」非常具體,比如尿毒症的「毒」,指的是尿素中的毒素;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是以酮體為主體的毒。而汗腺不是代謝器官,它起的是調節作用,平衡體液。
中醫
而中醫的「毒」概念非常廣泛,體內代謝出來的產物都叫「毒」,還有包括源於機體外的,給機體造成損傷的「風,寒,暑,濕,燥,火」六大「病邪」等。
市中醫院何迎春主任醫師認為,中醫有出汗排毒之說:
中醫說,出汗是把「鬼門」打開,從而把體內的糟粕排出去。這個糟粕指的就是毒。中醫有氣的說法。毒是邪氣的一部分。中暑叫暑邪,受熱叫熱邪。中醫「毒」的概念,很難說是具體的某個物質。比如,夏天,有的人身體長癤子或者口臭、便秘,這就是中醫理論中的毒。出汗就是把閉阻在體內的邪氣通出去。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就是排毒了。
雖然看法不一,但夏天出點汗對腎功能確有好處。
人體對這樣的毒素是有應急機制的,比如食鹽吃多了,人就會感覺口渴,就要喝水,並通過尿液、汗液,將多餘的食鹽排到體外。如果出汗少,排毒任務就全部交給了腎臟,勢必加重腎臟的負擔,久而久之,腎臟就有可能出問題。
要出汗更要講究科學出汗
為啥夏季皮膚病很多都和出汗有關
市三醫院皮膚科副主任王平博士說,幾乎所有的夏季皮膚病都和出汗相關。出汗多導致的疾病有汗皰疹、痱子等;由出汗誘發皮膚真菌感染的有汗斑、手癬足癬等。
王醫生剛接診一例患者,是個的哥,屁股上長了小片紅斑。病因就是天熱,他開計程車長期坐著,臀部及會陰部不透氣,在汗液潮濕的環境下感染了真菌。類似情況的股癬患者在夏季明顯增多,大部分是司機。
也就是說,出了汗「捂」在身上是很容易引起皮膚疾患的。
出汗多不喝水
男人易得泌尿結石 女人易尿路感染
泌尿科的醫生夏季都比較忙,這和人出汗多有關。
浙醫二院泌尿外科李禕醫生調出醫院泌尿外科的門診和急診初診記錄。今年6月,不管是門診還是急診,尿結石和尿路感染的病人大概是去年12月的兩倍。
出汗和排尿是人體代謝水分的兩種主要方式,而腎臟是人體調節水分平衡的器官,就像一個擠水的海綿,當身體裡面水分很多的時候,腎臟吸取水分排到尿液里,尿液里含溶質少、水分多,顏色比較淡;當出汗過多、喝水又少的時候,身體處於缺水狀態,腎臟首先保證血液的水,維持整個身體的營養,壓榨了本來排泄到尿液中的水分,尿液中溶質增多,比如早晨起來尿液偏黃,就是晚上身體消耗了過多的水分。
尿液水分少、溶質多,尿液濃度高,溶質的結晶機會增高。
李禕醫生說:「夏天之所以是尿結石的高發期,是因為高溫濕熱天氣使身體出汗過多而脫水,尿量減少使尿中結晶物析出形成結石;還有,夏天日照時間長,幫助體內維生素D合成,促使腸道更多吸收鈣離子,尿裡面鈣量提高,更容易形成結石。」
李禕醫師找了些關於泌尿系統結石的數據——
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這是因為男女泌尿系統的構造不一樣,男性尿道較長。高溫作業、腦力勞動者特別是不定時喝水的人,易髮結石。各種職業中,外科醫師發病率17%、教師6.7%、工人1.6%。
李禕醫生說,夏季女性尿道感染人數明顯增多,女性夏季受到細菌侵襲的幾率比冬季增加50%以上。「這和出汗多、喝水少、尿液少也有關。」
「女性尿道短而直,距離肛門又近,肛門外的細菌很容易侵入引發尿道炎和膀胱炎,病人的主要感覺是尿頻、尿急和尿痛。
「尿液有一定的清潔作用,可以衝掉尿道外圍的細菌。夏天出汗多尿液少,如果還不多喝水,就要生病了。所以,預防女性尿路感染的好辦法,也是多喝水。」
在夏季,泌尿系統結石、尿路感染的患者每天飲水量要達到1500毫升以上,一般人的飲水量也要保持在1000毫升以上。
運動出汗四原則
要鍛煉就要大汗淋漓,否則達不到健身的目的,這是不少人的想法,其實這也是片面的。
市中醫院何迎春主任醫師說,中醫有「汗血同源」、「出汗亡血」的說法。過度出汗是血虛,會消耗津液,當然是影響身體的。夏天最好在室內運動,運動到微微出汗,身體摸上去潮濕即可。汗如雨下,沒必要。
浙江大學運動人體科學碩導董曉紅說,夏季出汗過度,對人體危害大。
汗液雖然是一種含離子濃度不高的低滲液體,但在大量出汗的運動中,仍可有相當多的電解質丟失。汗液中丟失的元素主要是鈉和鉀,還有少量的鎂、鈣和微量元素。
運動時的出汗量與運動強度呈正相關,但也受運動持續時間、熱輻射強度和濕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次大強度運動如無及時補液,常會引起脫水、體內環境失去穩定條件,使運動能力受到損害。
專業的體育系學生,是不會大出汗量鍛煉的。因為,在夏天進行較長時間的劇烈運動,身體在大量排汗電解質丟失後,肌肉的興奮性增高,是引起肌肉痙攣的主要原因之一。
董曉紅碩導說,出汗也是有技巧的。她開出了一張夏季較適宜運動處方——
步行、慢跑、球類運動(以小球為主:乒乓球、羽毛球)、有氧健身操、游泳等。
1.在炎熱的夏季進行運動時,應穿淺色、吸汗、寬敞透氣的衣服;
2.夏季運動的時間不宜太長,運動量大的項目可以在傍晚進行;
3.耐熱能力較差的人,或者當身體疲勞、生病(如感冒發熱、腹瀉、血壓高等)時,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4.及時補充水分。
附:止汗液用多了不好
每到夏天,許多女孩子的化妝包里就會加入一位新成員——止汗液。止汗液不僅可以止汗,抑制汗臭,而且還能將毛孔縮小,讓肌膚顯得更平滑、細緻。不過用多會不會影響健康呢?
止汗液一般採用物理方法進行止汗,配方中的地衣提取物有抗菌功能,作為止汗劑的活性成分是氯化羥鋁,其主要作用是作為收斂劑暫時封閉汗腺導管,抑制汗液排出。其實不是不排汗,而是讓大汗腺少排,小汗腺多排,而天然香料起芳香掩蓋和除臭作用。好的止汗液塗抹一次可止汗和防止體味達48小時。止汗液可以噴塗於身體易出汗、體味較重的部位,如腋下、頸脖、腳掌、膝蓋內側等,以有效地控制汗液的分泌,減輕體臭。
但從生理學角度而言,強行止汗是不合理的,如果長期或頻繁使用止汗液,對人體是有害無利的。如果一味地人為抑制出汗,時間一長,會導致毛孔堵塞,代謝產物不能正常排出。另外,稍不注意清潔的話,還可能出現汗斑、皮膚紅腫、瘙癢,甚至皮膚痛楚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引發毛囊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長癤子」。
推薦閱讀:
※五倍出汗大量燃脂,明星都愛的暴汗服真的有用嗎?
※愛出汗是什麼原因 手掌心和腳底出汗是什麼原因
※婦科專家:改善更年期沒有偏方,堅持4件事,潮熱出汗遠離你!
※每次不論做什麼都會出很多汗,稍微動下就很對汗,一熱就汗流浹背,很多很多那種,喝過党參方沒用,怎麼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