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與家庭教育

一、儒家文化是家庭教育的教科書 (一)、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就是指1840年之前土生土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相對於1840年之後傳入中國的西方文化即西學而稱之為國學,相對於目前的現代文化而稱之為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位一體」的綜合文化,但是中華傳統文化從公元前134年開始儒家文化就成為主流文化、主體文化、主脈文化。明代大儒王陽明說過,如果把中國文化比作房舍的話,儒家是正堂,佛家、道家就是廂房。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時期儒家文化從民間流行文化提升為國家正統文化,從百家爭鳴中的一種學術思想,上升為獨尊儒術的國家指導思想。從此儒家文化作為國家意識形態長達兩千零四十五年(公元前134——公元1911年) 以公元前134年儒家文化成為國家指導思想為標誌,儒家文化劃分為漢前儒家文化與漢後儒家文化兩種類型: 1、什麼是漢前儒家文化? 漢前儒家文化——就是公元前134年漢代以前春秋戰國時期在百家爭鳴中脫穎而出的儒家文化,其核心思想是以「仁者愛人」為精髓而依次展開並遞進的三句人文主義的人本思想: 第一、國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管子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第二、人以德為本的貴德思想——曾參曰:「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俗話說「人無德不立」 第三、德以孝為本的重孝思想——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漢前儒家文化因為是民間文化所以堅持家庭倫理道德為主,突出以姻緣血緣為紐帶的孝親文化,突出以德治國的泛愛文化,主張以孝立德、以德立人,以人立國,從而建立人人相親相愛、以禮儀為用、以和諧為貴、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這就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這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粹」、「金屑」、「金玉良言」,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發揚光大的儒家文化。 漢前儒家文化,就是指原汁原味的先秦原始儒學。 我們今天發揚光大的儒家文化,就是原汁原味的先秦原始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並不是漢代以後被歷朝歷代封建文人閹割、篡改、糟蹋的儒家文化。 2、什麼是漢後儒家文化? 漢後儒家文化 ——就是公元前134年漢代以後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國家指導思想。從公元前134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長達2045年。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人效忠皇帝」為中心而依次展開並遞進的三句封建主義帝王思想: 第一、國以帝為本的皇權思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第二、帝以刑為本的刑罰思想——秦法規定路邊倒點垃圾就要剁手,「五人盜,贓一錢以上,斬左趾,又黥為城旦」即五人一同偷盜,偷盜一枚半兩錢以上的罪犯,要被斬掉左腳趾,同時還要在臉上刺字後判四五年徒刑去修築城牆。 第三、刑以殺為本的暴政思想——商鞅以「謀反罪」而被五馬分屍,呂不韋以「操國事不道罪」,被逼自殺,李斯以「謀反罪「,「腰斬咸陽市」。秦二世甚至提出「以殺人眾者為忠臣」。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僅僅當了46天的秦王子嬰立即向劉邦投降。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現在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法三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秦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在於民心盡失。劉邦入關後,了解民情,順應民意,撫慰民心。「約法三章」樹立起了新政權威嚴天下、取信於民的形象,也奠定了漢高祖劉邦的歷史地位。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劉邦取得天下,西漢、東漢王朝先後393年。 漢後儒家文化因為是國家文化所以堅持政治倫理道德為主,突出忠君愛國的忠君文化,突出以法治國的嚴刑酷法,主張以忠立德,以德立人,以君立國,從而建立人人效忠皇帝、以刑罰為用、以皇家為貴、天下為私、世代沿襲、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 漢後儒家文化,主要包括兩大部分: A、漢代新儒學,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概念發展了「君權神授」思想,強調君權的天然合理性和神聖不可侵犯性,從此往後「奉天承運」成為歷朝歷代皇帝維護封建統治的尚方寶劍!董仲舒是儒學發展歷程中一個承前啟後的大思想家,雖然「天人感應」思想是錯誤的,但它對於鞏固封建社會家天下的封建國家政權還是有用的。董仲舒提出的「仁義禮智信」五條亘古不變的完整做人道德標準,是董仲舒對儒家文化的最大貢獻。公元前134年經董仲舒倡議儒家文化被漢武帝欽定為中央政府治國安邦的指導思想,在以後的2045年(截止1911年辛亥革命)時間裡,不管朝代如何更替,儒家文化「修身齊家」的道德功能,「治國平天下」的政治功能始終沒有變。儒家文化作為封建國家治國安邦的指導思想成就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儒家文化作為普通百姓治人安家的靈丹妙藥造就了一大批孝子、善人、好人、君子、聖人。所以,創立儒家文化的孔子是中華民族第一聖人,發展儒家文化的孟子是中華民族第二聖人,完成儒家文化的董仲舒是中華民族第三聖人。 B、宋明新儒學,其代表人物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理學思想,否定了孔子「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食色性也」的人類本性,從而把人類正常的慾望和人類「非分之想」的貪慾混為一談。從而為封建社會「以理殺人」提供了荒唐的理論依據。正確的提法應該是「存仁義、滅貪慾」。 上述「天人感應」的「君權神授」思想,「存天理、滅人慾」理學思想都是被封建文人閹割、篡改、糟蹋的儒家文化,是漢後儒家文化中的「國渣」、「泥沙」、「廢銅爛鐵」。這也是辛亥革命要消滅的封建文化,這也是「五四運動」要打倒的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孔家店」,這也是毛澤東所反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封建思想糟粕。 綜上所述,儒家文化在漫長農耕文明時代的封建社會是全世界唯一全能的無神論文化,既有百姓治人安家的道德功能,也有帝王治國安邦的政治功能。 第一、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是塑造健康人格的立人之本,沒有這個立人之本,人就不能稱之為人,僅僅是有人形、沒人格,披人皮、沒人性,穿人衣、沒人品的衣冠禽獸。 第二、儒家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是構建和睦家庭的齊家之本。沒有這個齊家之本,家庭這個社會細胞,就會發生紊亂、病變、癌變。孩子缺德問題,官員腐敗問題,都和家庭紊亂、病變、癌變有關。 第三、儒家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修身之本。一個人在家庭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家庭私德、家庭美德,作為一個道德完美的人,僅僅有做人的本分,有家庭私德遠遠不夠。還必須要有儒家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能把做人的本分升華為做人的覺悟,才能把家庭私德提升為社會公德。所以儒家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修身之本。沒有這個修身之本,人就很難在社會上生存、發展,不是你傷害別人,就是別人傷害你,即進入「我害人人、人人害我」的互害模式。只有儒家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才能使人類進入最理想的「我愛人人、人人愛我」的互愛模式。 第四、儒家忠君愛國的忠君文化既是封建社會公職人員效忠皇帝的立身之本,也是君王治國安邦的治國之本。沒有這個立身之本,官員就無法開展工作啊。因為封建社會是私天下、家天下,每個公職人員無論官職大小都是皇家的家奴、皇帝的奴才、百姓的老爺。不能奢望公職人員不效忠皇帝而服務百姓。所以,在封建社會官員腐敗是司空見慣的常態,清官是鳳毛麟角的異態。 沒有儒家的忠君文化作為皇帝的治國安邦的治國之本,皇帝就沒辦法統治國家啊。因為皇帝挑選官員、考察官員、提拔官員的唯一標準,就是看官員能不能效忠自己、報效朝廷,對於那些圖謀不軌的逆臣、奸臣、叛臣,皇帝要麼撤職、要麼流放、要麼殺頭。所以,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忠臣良將是江山社稷穩固的英雄豪傑,奸臣叛將是江山社稷易手的罪魁禍首。 所以,我們一定要區分清楚漢前儒家文化和漢後儒家文化的本質區別——漢前儒家文化是諸子百家中的民間流行文化,是洗澡盆里的寶貝孩子。漢後儒家文化是被封建文人閹割、篡改、糟蹋的儒家文化,是洗澡盆里的骯髒污水。我們的正確做法是抱起寶貝孩子、倒掉骯髒污水。我們既不能像1915年開展的新文化運動一樣愚蠢地把孩子和污水都當成垃圾一塊倒掉,走全盤西化的資本主義道路;也不能像復古主義那樣愚蠢地把孩子和污水都當成寶貝一塊供奉,走全面復古的封建主義舊路、老路、死路。 綜上所述,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就是儒家的做人文化、孝親文化、泛愛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糟粕就是儒家的忠君文化。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 中華文明5000年的輝煌史,就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發展史,中華民族連續五千年不倒、不散、不垮的精神支柱就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傳統文化,它歷經伏羲文化、西周文化、儒家文化三個發展階段: 1、伏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產生起始階段 7000多年前產生於甘肅的伏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產生起始階段。伏羲是原始社會末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開山鼻祖——伏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是連接西周文化、儒家文化的精神紐帶。標誌是誕生了由伏羲創作的<<易經>>,產生了陰陽、八卦思想——「陰陽兩分天地開、八卦一畫文明啟」 ,使中華文明成為全世界唯一沒有中斷的東方文明。 2、西周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完善階段 3000多年前產生於陝西的西周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完善階段。文王、周公是奴隸社會中期伏羲文化的承前啟後的繼承者、實踐者、開拓者——西周文化是伏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因此說,西周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河流。標誌是誕生了周文王修訂的<<易經>>,產生了禮儀文化,各種禮樂制度和禮儀規範,使中國成為世界獨有的「禮儀之邦」。——「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使周王朝延續808年的歷史(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成為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 3、儒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完成定型階段 2500多年前產生於山東的儒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完成定型階段。孔子是奴隸社會末期西周文化的承前啟後的繼承者、實踐者、開拓者——儒家文化是西周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因此說,儒家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流、主體、主脈,是伏羲文化、西周文化的集大成者。標誌是誕生了孔子的語錄集<<論語>>,產生了仁愛、仁政思想——「半部《論語》治天下」,儒家的做人文化、孝親文化、泛愛文化成為從百姓到天子的立人之本、齊家之本、修身之本,熏染、熏陶、熏修中華民族2500多年,一直到今天儒家做人文化、孝親文化、泛愛文化仍然發揮著治人安家的偉大作用。儒家的忠君文化成為封建社會治國安邦的指導思想長達2045年(公元前134年——公元1911年)。在現代工業文明社會,特別是社會主義社會,儒家忠君文化是封建思想糟粕,應當摒棄。在社會主義社會忠於職守、忠於黨、忠於民族、忠於人民、忠於國家的忠誠文化必然替代封建社會僅僅效忠皇帝個人的忠君文化。 綜上所述,《易經》是連接伏羲文化、西周文化、儒家文化的精神紐帶,因為《易經》是集上古伏羲、中古文王、下古孔子三大聖人之力不同時期共同完成的一部集占卜預測與哲學理論為一體的古老著作。 伏羲創作了先天八卦,文王在先天八卦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出六十四卦,並寫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辭。孔子撰寫的《易傳》十篇,將《易經》由一部占卜之書變為一部哲學、社會科學巨著,並倡舉義理,對易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從而使《易經》成為一部儒學經典著作。 (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孔子繼承和發揚光大了源遠流長的伏羲文化、西周文化,創立了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為中華民族創建了共有的精神家園。因此,孔子成為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的承前啟後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聯合國評為世界十大文化歷史名人的第一名。孔子的貢獻主要有四個方面: 第一創立了以人為研究對象的人學(西方是以神為研究對象的神學)——正是因為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使中華民族沒有成為全民信奉宗教信仰的國家; 第二創立了以家庭為研究對象的倫理學(西方是以自然為研究對象的自然科學)——正是因為儒家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使中華民族成為全民信奉天地君親師道德信仰的國家;正是因為儒家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使中華民族成為最自信、最善良、最勤勞的民族,使華夏大地成為全世界獨樹一幟的「我愛人人、人人愛我」的禮儀之邦; 第三創立了以國家為研究對象的政治學——正是因為儒家君仁臣忠的忠君文化,使中國封建王朝綿延2386年,成為世界之最; 第四創立了以育人為研究對象的教育學——正是因為儒家有教無類的教育文化,使中華民族成為全世界開展平民教育最早的國家,孔子也成為人類歷史上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的第一位老師。 雖然孔子距今已經2567年,但是儒家文化的人學思想、倫理學思想、教育學思想,依然光芒四射,熠熠生輝。 第一、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依然是我們今天塑造健康人格的立人之本; 第二、儒家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依然是我們今天構建和睦家庭的齊家之本; 第三、儒家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依然是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的修身之本; 第四、儒家有教無類的教育文化,依然是我們今天必須遵循的偉大教育思想。 儒家政治學思想中的忠君愛國的忠君文化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早已成為思想糟粕,文化垃圾,但是在社會主義社會忠於職守、忠於黨、忠於民族、忠於人民、忠於國家的忠誠文化永遠不會過時。 所以說:沒有孔子,就沒有儒家文化;沒有儒家文化,就沒有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據此朱熹說: 「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沒有孔子創立的儒家文化中華民族就不可能在虎狼橫行群雄逐鹿的古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更不可能成為連續5000文明歷史的世界泱泱大國。 (四)、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一、二、三、四、五」 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本著古為今用、以古鑒今、推陳出新的科學態度,總結出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為主體、為主脈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一、二、三、四、五」: 1、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可以概括為一個字——「仁」 孔子曰:「仁者,人也」,《說文解字》曰:「仁,親也」,孟子曰:「仁者,愛人」。所以,仁,就是人與之人間相互親愛。 「仁」字的構成就是左「人」加右「二」,意思就是兩個人之間相互親愛: 第一、父子兩個人相互親愛——父對子不「慈愛」,就是不仁;子對父不「孝敬」,就是不仁; 第二、兄弟兩個人相互親愛——兄對弟不「友愛」,就是不仁;弟對兄不「恭敬」,就是不仁; 第三、夫妻兩個人相互親愛——夫對妻不「義」,就是不仁;妻對夫不「順」,就是不仁; 第四、朋友兩個人相互親愛——相互之間「誠信」、「相信」、「信任」,就是相互仁;相互之間「欺騙」、「猜疑」、「防避」,就是相互不仁; 第五、君臣兩個人相互親愛——君對臣不「仁慈」,就是不仁;臣對君不「忠誠」,就是不仁。 由此可見, 道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 德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之仁。 一句話,道德就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行為規範。 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的行為規範就是孔孟的仁學,就是堅持仁、義、禮、智、信五條做人道德標準的人學,所謂人學,就是堅持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的人文主義人本思想。也就是說不管是父子倆、兄弟倆、夫妻倆,還是朋友倆、君臣倆,只能遵循相互親愛、孝老愛幼、共同生存的社會法則;而不可能像野獸那樣,遵從相互爭鬥、弱肉強食、強者生存的叢林法則。所以說一個仁字就完全體現了儒家文化的精髓。英語的一個單詞能有這麼大的文化信息含量嗎? 從「仁」字的原意來看,仁,是指植物硬殼裡柔軟的有生命力的會發芽的果仁,比如瓜子仁、核桃仁,後來慢慢引申為人軀殼裡的惻隱之心、同情之心、善良之心。人類的這個惻隱之心、同情之心、善良之心和植物硬殼裡的果仁一樣,只要有適合的土壤、氣候、水肥條件,也會發芽、開花、結果。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反映了這一自然規律。種的瓜是一顆有瓜仁的種子,而收穫的瓜不僅有人可以食用的瓜肉還有數倍於種子的瓜籽。由此可見,播種一個愛會收穫許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儒家文化的精髓之所以可以概括為一個「仁」字,就是因為這個仁是一顆善良的人性種子—— 第一、種在家裡就能結出孝敬父母、恭兄友弟的「孝」與「悌」的家庭倫理道德的成果; 第二、種在學校就能結出尊敬老師、友愛同學的「敬」與「愛」的師生關係和睦的成果; 第三、種在社會就能結出禮敬他人、誠信朋友的「禮」與「信」的社會公德的成果; 第四、 種在國家就能結出忠於職守、效忠祖國的「廉」與「忠」的政治倫理道德成果。 2、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也可以概括為兩個字——「仁愛」 「仁愛」,就是指對人要有惻隱之心、同情之心、善良之心,不能有仇恨之心、麻木之心、冷漠之心。也就是說,人人存好心、人人說好話、人人做好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儒家文化思想精華仁愛是一個有著三層思想含義、三重道德境界的複合概念: 第一、仁愛思想第一層思想含義——不害人,這是做人的最低道德底線 心地善良不害人,這是人性善良的種子,有人性善良種子的人,就是一個有德之人,就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大善人,因為一個人只要有這顆善良的種子遲早會發芽、開花、結果的,所以,一個人心靈里只要有這顆善良的種子,就是一輩子不害人的大善人。 看見別人有錯如果勸不了,不落井下石也是一種仁愛; 看見別人傷心難過如果不安慰,不幸災樂禍也是一種仁愛; 看見別人有困難如果不想幫,不趁火打劫也是一種仁愛; 看見別人有需要如果幫不了,不幫倒忙也是一種仁愛; 看到國家有危難不想出力,不當漢奸也是一種仁愛。 第二、仁愛思想第二層思想含義——幫助人,這是做人的起碼道德標準 力所能及的幫助人,這是人性善良的果實,一個人只要做到力所能及的幫助人,就是一個厚德之人,就是一個樂於助人的大好人,社會這麼大,問題這麼多,不需要我們每個人奉獻全部的愛,只要每個人都能奉獻出一點點愛,我們這個社會就立馬變成溫暖的社會、溫馨的社會、和諧的社會。大好人的標準非常寬泛,一個大善人,只要在街道上遇到跌倒的老人扶一把、遇到飢腸轆轆的流浪漢買一碗飯,遇到外地人指一指路,遇到迷路的孩子送到派出所,就是一個大好人。當代活雷鋒郭明義把自己工資收入的一半幫助困難的人,也是大好人。 第三、仁愛思想第三的思想含義——舍已為人,這是做人的最高道德境界 大義凜然的捨己為人,這是人性善良的碩果,這樣的人就是一個大德之人,就是一個捨己為人的大英雄。 A、就像那些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英雄人物,比如戰爭年代的楊靖宇、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等; B、就像那些捨己為人、大公無私的模範人物,比如和平時代的雷鋒、焦裕祿、孔繁森、郭明義、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媽媽吳菊萍等等。 C、就像那些心繫家國天下以改變世界為己任的文化聖人、政治偉人; D、就像那些心系芸芸眾生以拯救人類靈魂為己任的著名宗教人士。綜上所述, 所謂有德之人,就是一輩子堅持不做壞事的大善人; 所謂厚德之人,就是一輩子堅持做好事的大好人; 所謂大德之人,就是一輩子堅持做奉獻的大英雄、大聖人。 由此可見,我們做一名大德之人、大英雄、大聖人,太難了,但力所能及地幫一下遇到困難的人,做一個助人為樂、樂善好施的厚德之人、大好人並不難,做一個不傷害別人、不危害社會、不禍害祖國的有德之人、大善人太容易了!!! 有德之人與缺德之人是區別人獸的根本分界線—— 有德之人,是真正具有仁義禮智信品德、品質、品行的人;缺德之人,就是有人形、披人皮、穿人衣卻沒人格、沒人性、沒人品的衣冠禽獸。 厚德之人與薄德之人是區別好人與善人的標準—— 好人是一輩子做好事的厚德之人,善人是一輩子不做壞事的薄德之人,即吝嗇之人; 大德之人與小德之人是區別聖人、偉人與普通人的標準—— 聖人是一輩子心繫眾生無私奉獻的思想家;偉人是一輩子心繫天下無私奉獻的政治家! 普通人是把99%以上的愛奉獻給家人,把1%以下的愛奉獻給社會的小德之人。 個人修身的底線是勿做缺德之人,低層目標是做有德之人,高層目標是做厚德之人,終極目標是做大德之人。 3、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還可以概括為三個字——「泛愛眾」 「泛愛眾」,就是指「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也就是說,只要是人,就是同類——同是天地所生萬物滋長的,應該不分你我,不分族群、不分人種、不分國界、不分信仰,彼此相親相愛,互助合作共贏。據最新的分子人類學的研究,現代人都應是同源的。所以,維持人類這個共生共榮的命運共同體,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儒家文化的精髓——泛愛是一個有四個方面道德含義的複合概念: 第一、 作為兒女既要在家裡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推己及人,在社會上尊重別人的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第二、作為父母既要在家裡慈愛自己的兒女,也要推己及人,在社會上關愛別人的孩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三、作為妻子,既然摯愛自己的丈夫,就要愛屋及烏,孝敬丈夫的父母、慈愛丈夫的家人、友愛丈夫的親戚——即愛丈夫所愛的一切。否則,對丈夫的摯愛,就是殘缺的愛、虛偽的愛、暫時的愛。 第四、作為社會主義公民,既要在倫理上孝敬父母,也要在社會上推己及人泛愛他人,更要在政治上推家及國效忠祖國、熱愛國家、擁護政府。 儒家的泛愛思想與墨子的兼愛思想、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有很大區別。 泛愛思想是基於血親之愛的向外面擴散、向社會擴大、向祖國凝聚的過程。所以,儒家的泛愛文化有兩個特點: 一是有差別的愛,即親有疏的愛——對自己的親人要付出全部的愛,對其他人的愛是泛泛的慈愛,不傷害就是慈愛,能慷慨解囊幫助人,能力所能及的救助人就是人間大愛! 二是有始終的愛,即有始有終的愛——在倫理上孝敬父母是愛的起點,在政治上效忠祖國是愛的終點。 無論是墨子的兼愛還是基督教的博愛都是一視同仁的無差別的愛,無始無終的愛。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具體無法操作,由此,兼愛、博愛也就變成無法具體實施的空洞口號! 4、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還可以概括為四個字——「仁者愛人」 仁者愛人,不是一視同仁的愛所有人,而是有區別、有等差、有先後的愛所有人,也就是說,不一樣的人,愛的程度不同、愛的方面不同、愛的方式不同、愛的先後不同。 人類社會進入父系社會,有了家庭,就有父子關係;進入階級社會,有了國家,就有君臣關係;有家庭、有國家就必然產生「五倫八德」。 倫,輩也; 倫理,一般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準則,特別指家庭內部尊卑長幼之間的輩分關係; 倫理道德就是指親人之間、外人之間、家與國之間的基本道德規範。 (1)、「五倫」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道德規範 「五倫」指的是父子、兄弟、夫婦、朋友、君臣這五種基本的人際關係; 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君臣有義,是基本的道德準則;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順、君仁、臣忠,是具體的道德標準。 人類社會從父母到兄弟、從兄弟到夫妻、從夫妻到朋友、從朋友到君臣形成有區別、有等差、有先後的五種人際倫理關係: 第一、父子關係是人間五倫關係中的第一個家庭關係 生身父母是我們來到人世間第一個有血緣關係的親人,父母不僅是創造我們生命的上帝,而且還是護佑我們健康成長的真主,更是保佑我們一生平安的菩薩。所以,父母給了兒女所能給的全部的愛,作為兒女回報父母的僅僅是一個字「孝」——孝養父母、孝敬父母、孝順父母,這是人世間最濃烈的血親之愛,這是天下第一愛、人間第一愛、家庭第一愛。兒女作為孝子——要聽父母之命、要養父母之身、要暖父母之心、要諫父母之過、要侍父母之病、要祭父母之魂。 兒女孝敬父母就像人們穿衣服時系的第一粒風紀扣。這第一粒風紀扣沒有扣,或者扣的不正確,關係到對一個人是孝子還是逆子的道德評價、道德判斷。孝養父母、孝敬父母、孝順父母是人之常情、人的本分,人的覺悟。而忤逆父母、打罵父母甚至殺害父母的逆子是有人形、披人皮、穿人衣卻沒人格、沒人性、沒人品的衣冠禽獸。所以孝養父母、孝敬父母、孝順父母是人生之根、人生之本。這是家庭私德、人間小愛。古人云:「父母如神仙」。這說明父母就是創造我們生命的上帝,父母就是護佑我們成長的真主,父母就是保佑我們平安的菩薩。 第二、兄弟關係是人間五倫關係中的第二個家庭關係 兄弟關係、姊妹關係是骨肉相連的一奶同胞,是人世間最親近的手足之情。兄弟之間、姊妹之間的愛叫「悌」,具體來說,弟弟妹妹對哥哥姐姐的愛稱之為「恭敬」,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的愛稱之為「友愛」。這是心連著心、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血緣之愛、同胞之愛。古人云:「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說明兄弟之間、姊妹之間只有休戚與共、生死相依、不離不棄的情誼,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忘不了的仇,沒有解不開的恨。 第三、夫妻關係是人間五倫關係中的第三個家庭關係 夫妻關係是人世間毫無血緣關係卻相互愛慕的情人,現代西方人把這稱之為愛情。但是中國古代聖賢從人類道德的高度看待夫妻關係。把丈夫對妻子的愛叫「義」,義的本義是指合宜的行為表現,是一種超乎個人利益之上的符合群體利益的道德範疇。也就是說,丈夫要超乎個人情感之上看待夫妻關係、家庭關係,不能自私自利,不顧妻子、孩子感受,甚至傷害妻子、孩子的感情。所以作為丈夫對妻子、孩子、家庭要有「道義」、「情義」、「恩義」。把妻子對丈夫的愛叫「順」,即「順意」、「順從」、「順行」。這是人世間最親密的肌膚之情。這是相守一輩子不計較得失的肌膚之愛、姻緣之愛。夫妻關係是從大家庭走向小家庭的開始,所以,要格外珍惜夫妻關係,不能隨隨便便,想結就結、想離就離。古人云:「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一世恩」。這說明,夫妻關係只有用愛情起航,用道德護航,才能從一見鍾情、兩廂情願、如膠似漆的情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發展成一生一世、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的親人。 第四、朋友關係是人間五倫關係中的第一個社會關係 朋友是家庭成員以外所有的熟悉的人、陌生的人。熟悉的人,既包括街坊鄰居,也包括學校老師同學,還包括戰友同事等等。陌生的人,既包括國內同胞,也包括國際友人。不管是熟悉的人,還是陌生的人,都是廣義的朋友。 對朋友的愛叫「信」,即「誠信」、「相信」、「信任」,也就是說,對朋友要以誠信、相信、信任為本,既不能相互猜疑、也不能相互欺騙,更不能違法詐騙。因為朋友關係是人世間最密切的的感同身受的友情之愛、志同道合的友誼之愛。古人云:「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柏拉圖說:「生活中若沒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沒有陽光一樣」。這說明,朋友是你走遍天涯海角的驢友,朋友是你須臾不可離開的夥伴。 英國最新研究指出,孔子的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其實大有血源根據。今天亞洲有8億多名男子,其實只是11個父親的血裔。由此可見,朋友關係歸根到底是同胞關係啊! 第五、君臣關係是人間五倫關係中的第一個政治關係 君,在舊中國特指國家元首皇帝,臣,在舊中國特指政府官員,所以,君臣關係是國家層面的政治關係,君對臣的愛,叫「仁」,臣對君的愛,叫「忠」。忠就是對國家的愛:文死諫,武死戰,這是封建社會臣子對國家最大的效忠。這是封建社會家天下最現實的治國平天下的家國之愛。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中國封建社會忠君報國的典範。劉備白帝城託孤曾對諸葛亮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立。」劉禪雖是扶不起的阿斗,但諸葛亮卻極力輔佐,從未取而代之。 新中國成立之後,君臣概念已經退出中國政治歷史舞台,君臣關係已經被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上下級關係、幹群關係、黨群關係、公僕與公民關係所替代。臣的概念在新中國的政治辭彙里徹底消失。君除了特指偉大祖國以外,一般指機關、單位、企業的頂頭上司。所以,即使是在社會主義的今天,全體居民都要毫無例外的效忠祖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今天仍然沿用「效忠」一詞來表達熱愛祖國、建設祖國、捍衛祖國的報國情懷。 仁者愛人的道德根源就是血親之愛,所以,仁者愛人,是有等差的愛,並不是一視同仁,例如,我們給父母一萬元是仁愛,對社會上陌生老人給一元錢也是仁愛,對街道的老人一分錢不給,只要不傷害也是仁愛。愛從血親之愛起步,通過儒家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從親人擴大到外人;從家裡擴大到國家;從一國擴大到世界。所以說: 盡孝有邊——只孝敬自己的父母,對別人的父母不傷害就是最大的善舉; 盡忠有界——只效忠自己的祖國,對別國不侵害就是最大的友善; 但是大愛無疆、大善無垠、大德無量——慈愛天下所有的人,善待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動物、植物,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地球。 (2)、「八德」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八種倫理道德規範。 「八德」的內容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家庭倫理道德、政治倫理道德的總稱。 第一、孝悌是家庭倫理道德,這是道德的源頭,道德的起點; 孝,善事父母也——孝養父母、孝敬父母、孝順父母。 所以,「孝」是生生不息的愛心,是家庭倫理道德生髮的血親源頭; 悌,善待同胞也——恭兄友弟、恭姐友妹。 所以,「悌」是兄弟姊妹血肉相連的友愛,是家庭倫理道德生髮的同胞源頭; 第二、忠信禮義廉恥是政治倫理道德。這是道德的河流,道德的終點。 忠,善待團體也——在家天下的封建社會皇帝既是祖國的代表、也是朝廷的代表,所以在封建社會「忠」是對皇帝個人的效忠。 在公天下的社會主義社會「忠」分為三個層次: A、「忠」是全體居民對祖國的忠誠,這是華夏兒女對祖國母親最深沉的愛。因為祖國是一個不涉及政治內容的集地理概念、歷史概念、民族概念、文化概念、故鄉概念為一體的亘古不變的人文概念。對祖國的忠誠就是愛國主義的具體表現; B、「忠」是全體公職人員對職業、對事業的忠誠,這是公職人員最敬業的忠於職守的職業之愛、事業之愛,這是有愛崗敬業職業道德的具體表現; C、「忠」是全體共產黨員、全體領導幹部對黨、對民族、對人民、對國家的忠誠。這是共產黨員、領導幹部最深切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之愛、政治之愛。是全體共產黨員、全體領導幹部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中華民族、熱愛中國人民、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具體表現。 所以,在社會主義社會對團體的忠誠文化取代了封建社會對君王個人的效忠文化。 正是通過全體共產黨員、全體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吸引人民群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康庄大道。正是少數共產黨員、部分領導幹部的腐敗行為動搖了人民群眾對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信念。習李2012年執政以來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教育以及目前的「兩學一做」教育都是針對全體共產黨員、全體領導幹部的。因為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車頭有問題,不僅跑不快,而且隨時有傾覆的可能。 所以,「忠」是國人盡忠報國的使命、責任、擔當,是政治倫理道德的核心價值、最高價值、唯一價值。 信,善待朋友也——對朋友要誠信、要信任、要相信。孔子曰:「民無信不立」。孔子的弟子字夏也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所以,「信」是一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立身興業、事業興旺必須具備的做人品德、品質、品行。 禮,善待他人也——對人要禮敬、要禮貌、要禮讓,這是最普遍的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禮讓的「天同覆、地同載」的同類之愛、同胞之愛、人類之愛。孔子對兒子說:「不學禮,無以立」。 所以,「禮」是處理人際關係的禮儀規範,是一個人有品德、品質、品行的外在表現。 義,善處利益也——義的本義是指合宜的行為表現,是一種超乎個人利益之上的符合群體利益的道德範疇。面對金錢、權力、美色等等利益誘惑要恪守做人的道德、遵從合宜的道理,堅持正義的行為,不能見利忘義、不能負恩忘義、不能薄情寡義。孔子曰:「不義而貴且富、於我如浮雲」。孟子曰:「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捨生而取義者也」。 所以,「義」是正道、正義、正理的價值嚮導,是一個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精神境界的重要表現。 廉,善用權力也——包拯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由此可見,廉是領導幹部以上率下、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廉潔、廉政行為。這是最有效的執政為民、執法為民、管理為民的親民之愛。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 在領導幹部成功的政治生命公式中廉是擁有事業、功名、地位、財富、尊嚴的至關重要的第一環: 廉潔是1,+事業、功名、地位、財富、尊嚴5個0=100000; 在領導幹部失敗的政治生命公式中貪是失去事業、功名、地位、財富、尊嚴的至關重要的第一環: 廉潔是0,+事業、功名、地位、財富、尊嚴5個0=0。 所以,「廉」是官員兩袖清風一塵不染的做人本色、道德本色、政治本色。 恥,善處恥辱也——面對是與非 ,要知道恥辱、羞恥、可恥。因為知恥是人之為人的基本前提。一個人知恥則會有所不為,若不知恥則無所不為。所以,孟子認為,「恥」是區別人獸的標準,「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也 」。所以,知恥既是一個人的為人之本,也是一個國家的治國之基。孔子認為,德、禮、政、刑對於治國安邦不可缺少,其中德、禮引導為先、為本;政、刑懲治為後、為標,一個人內心沒有道德反省,沒有恥辱心,外在的制度約束、法律制裁改變不了世道人心。所以,真正的治國理政方略就是把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有機結合,使內修外治、內聖外王、內儒外法成為一個人修身齊家的常態,成為一個國家治國平天下的常態。 所以, 「恥」是人區別禽獸的道德最低紅線絕對不能突破,如果突破這個最低紅線,人就變成沒有道德的畜生了; 「恥」是人擁有自由的法律高壓線絕對不能觸碰,如果觸碰這個高壓線,人就變成沒有自由的囚犯了。 (3)、「忘八德」與「王八蛋」 所謂「忘八德」,就是指忘記八種道德規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倫理道德。「八德」是做人之根、做事之本,忘記了這八德,就是忘記了做人、做事的根本,所以,「忘 八德」的人,就是畜生! 所謂「王八蛋」,是「忘八德」的轉音、諧音,是人們鞭笞有人形、沒人格,會說話、沒人性,穿衣服、沒廉恥衣冠禽獸的罵人俗語。對於衣冠禽獸、對於不平之事一句「王八蛋」是最確切、最憤怒、最解氣的罵人俗語。1998年長江發大水,朱總理視察潰壩,面對貪官奸商勾結,竹桿替鋼筋的偽劣工程,面對不能抗洪水的薄弱大壩憤怒的張口大罵:「這是豆腐渣工程,這是王八蛋工程」! 綜上所述, 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君臣,這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五種人倫關係。違背人倫關係,就是亂倫,就是人倫顛倒,爹不像爹,子不像子。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既是做人的家庭倫理道德,也是做事的政治倫理道德,更是為人處世的社會公德。一個人在家裡遵守家庭倫理道德,在社會遵守政治倫理道德、社會公德就是一個有德之人,否則,就是「王八蛋」——在家庭就是一個大逆不道的逆子,在社會就是一個橫行霸道、違法亂紀,甚至犯罪的惡人、壞人、小人、罪人。 5、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還可以概括為「五個字」的做人、做君子、做清官的三個道德標準和五個字的道德信仰 第一、做人的五條道德標準——仁義禮智信 區分人與獸的根本標誌是: 真正的人堅持「仁、義、禮、智、信」五條做人的道德標準; 衣冠禽獸奉行「仇、利、暴、蠢、騙」五條禽獸的惡劣行為! 就這簡簡單單的仁、義、禮、智、信五個字,是由儒家文化的三位聖人歷經三百多年才完整提出的: 儒家文化創始人——聖人孔子首先提出了仁、義、禮三條做人道德標準; 儒家文化繼承人——亞聖孟子在孔子提出的仁、義、禮三條做人道德標準的基礎上,提出「智」,形成仁、義、禮、智四條做人標準; 儒家文化完成人——季聖董子(董仲舒)在孔孟提出的仁、義、禮、智的四條做人道德標準的基礎上,又提出「信」,從而形成儒家文化完整的科學的亘古不變的五條做人道德標準,這五條做人道德標準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瑰寶,也是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更是中華民族的健康人格。 所以,仁義禮智信,不僅是人獸的根本標誌,而且是區分人獸的五條亘古不變的道德標準: A、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涵義是: 仁者愛人、不害人,這是做人最低的道德品質; 義者助人、幫助人,這是做人最高的道德品行; 禮者敬人、尊敬人,這是做人起碼的道德禮儀; 智者知人、明白人,這是做人必需的道德素質; 信者誠人、不騙人,這是做人應有的道德修養。 B、仁義禮智信是區別人獸的亘古不變的五條道德標準,即「五常」 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並不在於人會思維、人會製造並使用工具,這些技能有些動物也具備。那麼人和動物的唯一本質區別在於人有「仁義禮智信」這五條亘古不變的道德標準。 孟子曰: 人皆有惻隱之心,惻隱之心,仁也。人沒有惻隱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羞惡之心,羞惡之心,義也。人沒有羞惡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恭敬之心,恭敬之心,禮也。人沒有恭敬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是非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人沒有是非之心,非人也。 人皆有誠實之心,誠實之心,信也。人沒有誠實之心,非人也。 (最後這句話是我根據孟子的思路概括的,因為「信」字是漢代的董仲舒才提出的) 孟子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是因為人人皆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誠實之心。可以說只要有這「五心」,人人都可以成為孝子、善人、好人、君子、聖人。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希」同稀,也就是說人和禽獸的差別很小很小——僅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誠實之心,這「五心」而己。人只要缺少「五心」中的任何一心,都可能墮落成逆子、惡人、壞人、小人、罪人。 真正的人——時時處處崇尚、遵循、踐行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標準; 衣冠禽獸——時時處處嚮往、熱衷、惡行仇、利、暴、蠢、騙的惡劣行為。 人跟禽獸的差別,就是人知道「五常」、「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五常」、「八德」,禽獸不知道。你看看《四書五經》、《十三經》,乃至於乾隆皇帝編的《四庫全書》,以及傳統戲曲、詩詞歌賦,都離不開這個,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靈魂、綱領,這就是滲透在中國人血液里的靈魂,這就是中國人亘古不變的道德。 第二、做君子的五條道德標準——溫良恭儉讓 區分君子與小人的根本標誌是: 正人君子堅持「溫、良、恭、儉、讓」五條君子的道德標準; 奸佞小人奉行「戾、壞、傲、奢、爭」五條小人的卑鄙行為。 溫良恭儉讓,不僅是區分君子小人的根本標誌,而且是衡量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的五條亘古不變的道德標準。 君子是不僅把仁義禮智信五條做人的道德標準內化在自己血液里形成優秀道德品質的孝子、善人,而且還是把優秀道德品質外化在實際行動中有德行的好人: 溫,即溫和——對人要溫文爾雅,不凶神惡煞,這是君子應有的道德修養; 良,即良心——對人要有良心,不要有壞心,這是君子應有的道德品質; 恭,即恭敬——對人要有恭敬之心,不要有傲慢之心,這是君子應有的道德素質; 儉,即節儉——對物要勤儉節約,不要鋪張浪費,這是君子應有的道德品行; 讓,即辭讓——對人要有辭讓之心,不要逞強好勝,這是君子應有的道德素養。 第三、做清官的五條道德標準——忠孝勇恭廉 區分政治家與政客的根本標誌是: 政治家堅持「忠、孝、勇、恭、廉」的五條道德標準,為人民、為民族、為國家謀利; 政客們奉行「奸、逆、懦、傲、貪」的五條卑劣行為,為自己、為特殊人、為小集團謀利。 忠孝勇恭廉,不僅是區別政治家、政客的根本標誌,而且是判斷一個官員是政治家還是政客的五條亘古不變的道德標準。 政治家不僅是把仁義禮智信五條做人的道德標準和溫良恭儉讓五條君子道德標準,內化在自己血液里形成優秀道德品質的孝子、善人、好人、君子,而且是把優秀道德品質外化為服務人民、效力民族、效忠祖國的報國行動的偉大政治家: 忠,即忠誠——面對祖國,忠於人民、忠於民族、忠於國家,這是一個政治家的神聖職責; 孝,即孝敬——面對家庭,孝敬父母、恭兄友弟、夫義妻順,這是一個政治家的家庭責任; 勇,即勇敢——面對工作,兢兢業業、勇於負責、敢於擔當,這是一個政治家的政治責任; 恭,即恭敬——面對同事,恭敬同事、尊重下屬,尊敬上司,這是一個政治家的道德品質; 廉,即廉潔——面對財色,防微杜漸、廉潔執政、奉公守法,這是一個政治家的政治本色。 政客與貪官的區別僅僅是一步之遙—— 政客是沒有暴露的貪官! 貪官是已經囚禁的政客! 由此可見: 做人難——因為,做人要守住做人的底線,是走上坡路,費勁;衣冠禽獸——隨心所欲,是走下坡路,省力; 做君子更難——因為君子既要守住做人的底線,又要遵守君子之道,是負重走上坡路,因此,特別吃力;奸佞小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毫無顧忌,是連爬帶滾走下坡路,毫不費勁; 做清官難上加難——因為,做清官,既要守住做人的底線,又要遵守君子之道,還要恪守為官之道,是既負重又負責的走上坡路,因此,格外吃力。無恥貪官,為了一己私慾,利令智昏、色令智昏、權令智昏,既不要臉,也不要命的墜入深淵,毫無知覺。 由此可見,做人、做君子、做清官,靠人的道德覺悟、思想政治覺悟,一步一個台階往上攀登;衣冠禽獸、奸佞小人、無恥貪官,憑人的惰性、慣性,一步一步滑向墮落!所以,聖人云:」從善如登、從惡如崩「。也就是說一個人學好像登山那麼難,學壞像山崩那樣容易。 第四、「天地君親師」的道德信仰: 敬畏蒼天——感謝蒼天陽光雨露之恩; 眷戀大地——感謝大地哺育滋養之恩; 效忠祖國——感謝祖國撫育護佑之恩; 孝敬父母——感謝父母養育成人之恩; 尊敬老師——感謝老師教育成才之恩。 (五)、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是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超越國界的普世倫理價值 所謂普世倫理價值——就是指人類社會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超越國界的普遍認同、普遍適用的家庭倫理道德。所以,普世倫理價值,只能存在於私人領域的家庭關係中——親人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在公共領域的政治關係中不可能存在普世價值,因為公共領域涉及國家政權的性質問題、歸屬問題,國家政權在一定時期一定階段具有唯一性和排它性。但反對國家政權的人非常多,這些人的立場各異、政見相左,甚至根本對立,是你死我活、勢不兩立的政治派別。所以說,在公共領域絕對不可能有所謂的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超越國情的普世價值! 儒家文化的思想精華——做人文化、孝親文化、泛愛文化以及做人、做君子、做清官的道德標準作為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超越國界的普世倫理價值,適用於地球上的所有人——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不管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 只要地球上還有人,就必然有仁義禮智信五條做人文化; 只要人還是母親孕育的,而不是工廠機器生產的,必然就有父母慈愛兒女與兒女孝敬父母的家庭倫理道德問題; 只要有人,就必然有誠信朋友、忠誠上司、效忠祖國的社會公德問題。 只要有人,就必然有真正的人和衣冠禽獸的根本區別,因此,仁義禮智信的五條做人文化,永遠不會過時。 只要有人,就必然有謙謙君子和姦佞小人的根本區別,因此,溫良恭儉讓的五條做君子的道德標準,永遠不會過時。 只要有國家,就必然有兩袖清風的清官和貪得無厭的貪官,因此,忠孝勇恭廉的五條做官的道德標準,永遠不會過時。 只要人類不滅,家庭還在,國家還在,儒家文化的精髓——做人文化、孝親文化、泛愛文化以及做人、做君子、做清官的道德標準作為超越時空、超越階級、超越國界的普世倫理價值,就永遠不會過時。 二、家庭教育是用儒家文化育人的主課堂 國學大師南懷瑾說:現在人碰到事情就罵政府,我說你們錯了,政府沒有罪過。所謂政府,是文字上的一個符號,政府機構是水泥木頭建的房子,政府裡頭的內容是官員。官員哪裡來的?不是政府生的,是我們老百姓生的子女,培養出來送去做官的。他們做得不好就是政府做得不好,所以應該罵我們自己,沒有把子女教育好。 現在的孩子是共和國成立67年來最幸福的一代,物質生活非常豐富,要啥有啥,什麼也不缺。 現在的孩子也是共和國成立67年來最可憐的一代,精神生活非常緊張,心理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第一壓力源於父母期盼子女成龍成鳳的成才夢想; 第二壓力源於老師要學生成績應對學校考核辦法,老師害怕班級成績落後受到學校處罰; 第三壓力源於校長要老師成績應對教育局考核制度,校長害怕學校成績落後受到教育局批評; 第四壓力源於局長要學校升學率應對社會輿論,局長害怕升學率低受到家長指責、社會抱怨、上級領導批評。 第五壓力源於社會要教育質量的千年古訓,比孔子早172年的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中國宰相制度的奠基人管子的教育思想:「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某如樹人」。 家庭大計、父母為本;父母大計、育人為本;育人大計、示範為本,這是素質教育前半場的基本教育規律,這是伴隨人類始終的個體教育行為,區別僅僅在於全民宗教信仰的國家,育人的思想道德素材是宗教文化,全民道德信仰的中國,育人的思想道德素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 家庭大計、父母為本;父母大計、育人為本;育人大計、示範為本,這是從孩子三歲起到六歲上學之前塑造孩子道德靈魂三個不可或缺、一環套一環、環環緊扣的育人模式: 1、家庭大計、父母為本 中國的家庭有雙重職能:一是創造生命的生產單元(全世界的家庭都有這一職能);二是塑造靈魂的鑄魂單元。(全民宗教信仰的國家鑄魂單元是佛堂、教堂、清真寺) 所以,從孩子呱呱墜地,中國的父母既是通過食物餵養把孩子哺育成人的監護人,這是父母的主要職責,也是通過道德教育把孩子培育成人的鑄魂人,這是父母的核心職責。哺育是前提,沒有哺育,孩子就不可能成為生理健康的人;培育是關鍵,沒有培育,孩子就不可能成為心理健康的人。 中國目前有留守兒童6000萬,佔2.6億在校學生總數的23%,這是多麼可怕、可悲的比例啊!有些農村父母把剛剛滿月的孩子扔給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哺育、培育。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僅僅能讓孫子吃飽穿暖哺育成生理健康的人,絕對不可能把孫子培育成心理健康的人,因為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本身都是需要兒女贍養的老人,怎能代替兒子、兒媳完成哺育孫子、培育孫子的雙重職能。 2、父母大計、育人為本 為人父母的主要職責是哺育孩子成為生理健康的人,這個職責父母、岳父母可以幫忙,但不能完全代替;為人父母的核心職責是培育孩子成為心理健康的人,這個職責父母、岳父母絕對幫不上忙,甚至是把倒忙,因為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對孫子的愛是嬌生慣養的溺愛。所以,只有父母,才是孩子效仿的楷模、模仿的榜樣、學習的標杆。所以說:「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是原版,孩子是盜版」、「父母是底片,孩子是照片」。好父母是好孩子的「模子」、壞孩子是壞父母的「影子」,千真萬確。 總而言之,好孩子、好學生、好人才、好公民,是好父母、好老師共同培養的,壞孩子、街混混、犯罪分子是孬父母一手造成的。 父母丟棄在農村的6000萬留守兒童,父母放任不管的問題兒童,沒有父母做楷模、榜樣、標杆,就只能在網吧里、遊戲里以及電視、電腦、手機里尋找替代品,所以,網吧里、遊戲里以及電視、電腦、手機里那些打打殺殺、爾虞我詐 、打情罵俏的男女,那些嗜錢如命、殺人如麻、殺人越貨的惡人、壞人、罪人,就成為孩子效仿的楷模、模仿的榜樣、學習的標杆。 綜上所述,沒有父母陪伴的留守兒童,將來做人的道德肯定出問題;即使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懂得用儒家精華思想——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熏染、熏陶、熏修孩子的道德靈魂,或者培育孩子的方法錯誤,孩子將來做人道德品質也肯定出問題。所以說,父母的陪伴很重要,父母懂得用儒家文化精華思想育人更重要! 3、育人大計、示範為本 父母把孩子培育成心理健康的有德之人,既不是靠喋喋不休的訓斥,也不是靠棍棒毆打的家暴,而是靠父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行為示範方式,拿什麼行為方式示範呢?在全民宗教信仰的國家拿宗教文化來示範,在全民道德信仰的中國拿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來示範。要想讓孩子孝敬自己,父親首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及岳父母,母親要首先孝敬自己的父母及公婆,給孩子樹立孝敬父母的榜樣。要想讓孩子成為有道德的人,父母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要想讓孩子對陌生人有愛心,父母首先要對陌生人有愛心,只有這樣帶頭示範,才能讓孩子具有仁義禮智信健康人格,才能讓孩子成為對長輩有孝心的孝子,才能讓孩子成為對陌生人有愛心的善人、好人、君子。 中國有2.6億在校學生,應該有5.2億父母,這些父母中有多少人知道儒家文化的精華思想——做人文化、孝親文化、泛愛文化。6000萬留守兒童,就有1.2億父母主動放棄育人的核心職能,這6000萬缺失家庭教育的孩子,肯定將來或多或少心理不健康,是未來家庭、社會、國家的最大隱患。即使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懂如何培育孩子的儒家思想精華,或者培育孩子的方法錯誤,照樣會出現心理不健康的缺德孩子,比如,葯家鑫、馬加爵、林森浩、連勇等殺人犯。 所以,孩子的問題,首先是父母的問題,父母的問題主要是父母沒有行為示範的問題。父母打罵爺爺奶奶,孩子將來能孝敬父母嗎?父母偷雞摸狗、坑蒙拐騙、無惡不作,孩子將來能成為對別人有愛心、對社會有責任、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嗎? 所以說: 「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狗熊、兒混蛋」是一般規律; 「老子英雄、兒混蛋」、「老子普通、兒混蛋」,「老子狗熊、兒英雄」、「老子普通、兒英雄」是特殊情況。 三、學校教育是用現代科學技術育才的主課堂 在工業文明出現之前,精通禮、樂、射、御、書、數的人,就是「治國平天下」德才兼備的人才、能文能武的將才、文武雙全的帥才、治國安邦的統帥! 當社會進入近現代工業文明以後,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人人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科學技術已經成為富民強國的智能武器。所以,僅僅依靠過去農耕文明時代的邊干邊學、邊學邊干、無師自通的育才方法或者通過私塾培養少數精英的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了。 1、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中國1840年之所以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國門,除了中國封建社會制度落後以外,主要是因為中國缺乏現代科學技術教育,靠古代中國士兵射、御技能已經不能阻擋西方堅船利炮的進攻。所以,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提出「教育救國」、「實業救國」、「革命救國」的吶喊都是非常正確的主張。這三個主張針對的具體對象不同: A、「教育救國」針對舊中國延續幾千年「之乎者也」的古老人文智慧教育,提出「數理化生」的現代科技智慧教育;例如,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這批留美生回國以後在不同工作崗位上為中國的現代化都做出了應有的貢獻。1898年北京大學成立,標誌著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了現代教育。 B、「實業救國」針對舊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傳統農業、手工工業的落後生產方式,提出用現代工業生產改造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例如,清朝政府內的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持續了近35年的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從1861年開始至1894年甲午戰爭終結。 C、「革命救國」針對舊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制度,提出用西方現代民主政治改造中國的政治制度。 例如,1911年的辛亥革命消滅了存在2386年的腐朽不堪的封建帝制,1921年——1949年的革命消滅了存在38年的腐敗無能的中華民國。 新中國成立67年來中國經濟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教育功不可沒,實業功不可沒、社會主義功不可沒! 正是由於新中國實行現代教育+實業發展+社會主義的中國模式,使中國成為全世界充滿活力、蓬勃發展、蒸蒸日上的社會主義國家。印度比中國早獨立兩年,由於實行現代教育+實業發展+資本主義的印度模式,中國的發展把印度遠遠甩在後面,中國經濟總量是印度的5倍。中國僅僅一個陝西省的50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就等於印度全國的高速公路里程。 2、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教師是基石的奠基者。 習近平曾提出:「中國有2.6億名在校學生和1500萬名教師,發展教育任務繁重。」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所以培養造就一大批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為人師表、勤奮努力的一流教師隊伍,不斷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至關重要: 第一、以品德為本——塑造一支具有仁義禮智信健康人格、思想品德高尚的教師隊伍,把那些殘害學生的畜生教師、禽獸校長繩之以法、凈化教師隊伍。 第二、以學高為師——打造一支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教學業務能力過硬的教師隊伍,把那些不學無術、胸無點墨、誤人子弟的教師要加強教學業務培訓,或者校內一幫一培訓,或者脫產學習培訓,對不求上進者,堅決從教師隊伍中調整出去; 第三、以身正為范——培養一支具有崇高教師職業道德、為人師表的教師隊伍,對那些流里流氣、弔兒郎當、不務正業的教師要加強師德教育,嚴肅教育、嚴格管理,對屢教不改者,徹底從教師隊伍中清理出去; 第四、以勤奮為徑——培養一支勤奮努力、刻苦鑽研、頑強拼搏的教師隊伍,對學生而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對老師而言「育才有路勤為徑、教海無涯愛作舟」。老師懶惰、沒有愛心、學再高沒有用處。因為育才是一項循序漸進、兢兢業業、持之以恆的精雕細刻工程,而不是大水漫灌、馬馬虎虎、一蹴而就的一次成功。 3、教師大計、育才為本 教師的神聖職責只有一條——就是把父母培育成人的孝子、善人、好人、君子,進一步培養成有社會主義思想政治覺悟、有一定現代知識技能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說,學校老師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把有家庭倫理道德,而沒有知識技能的學生培養成有一定社會主義思想政治覺悟,有一定知識技能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老師最無能、最尷尬、最頭疼的是面對那些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小畜生,束手無策、萬般無奈!因為,學校老師不是馬戲團的「訓獸師」啊! 綜上所述: 家庭育人教育與學校育才有機統一、無縫對接、完全融合,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家庭教育——按照最古老的儒家文化精華思想育人,提高育人質量,這是做人的道德素質; 學校教育——按照現代社會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育才,提高教學質量,這是做事的技能素質。 我們搞了三十多年素質教育之所以沒有絲毫效果,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所謂素質教育片面強調學校育才教育,只關心學生之間學習成績高低的比賽和學校之間升學率高低的教學質量的競賽上。家庭育人職責被忽略,作為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不變的老師——父母竟然主動放棄自己的育人職責、荒廢育人質量,卻眼巴巴的盯著學校老師育才的職責、教學質量。斤斤計較孩子的學習成績的高低,根本不關心孩子做人品德、品質、品行的有無! 家庭教育是人獸分離器,學校教育是人才孵化器。家庭培育出來的人,經過小學到大學的孵化器培養成大大小小的人才。家庭嬌慣的出來的衣冠禽獸,是校園「小霸王」、「小混混」,早早輟學成為浪跡江湖的社會渣滓,個別天資聰穎的衣冠禽獸經過小學到大學的孵化器即使培養成才也是傷害家庭、危害社會、禍害國家的人渣,甚至是刑事犯罪分子! 學校文化教育,即使人人考了一百分,即使人人考上大學,僅僅表明教學質量高,並不能說明學生做人道德素質高。因為大學畢業的高學歷、高智商、高智能刑事犯罪分子就是缺乏家庭育人造成的社會惡果。即使是在中國排名第一的北京大學培養出的留美博士從1991年到現在25年間就發生四起殺人案件:北京大學物理系高材生留美博士盧剛,北大物理系高材生劉穎在美國矽谷曾任電腦工程師,北大培養的留美藥學博士張棟,北大化學系高材生李天樂等。還有2011年殺害11歲男孩的連勇,2016年殺害母親的吳謝宇。清華大學1994年發生的鉈投毒殺人案至今未破。清華碩士、「80後」肖明輝是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土地局副局長,在其主管的一個8億元的安置房項目招標中,一次收取中標單位好處費1611萬餘元, 2012年10月12日,被判處無期徒刑。 綜上所述 家庭父母培育有道德的人,是伴隨人類始終的一種個體教育行為,是素質教育如何做人的道德部分,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 學校老師培養有技能的人,是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集體教育行為,是素質教育如何做事的技能部分,這是素質教育的枝葉。 樹木只有根深,才能葉茂,所以,根深葉茂,才是完整的素質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質量。現在的應試教育,就是無本之木的考試訓練,有道德的學生,經過考試訓練,考上大學以後肯定成為人才,缺德的學生再訓練也是畜生!就是考上大學也是畜生,就是考上博士也是畜生。那些殺害高三老師的高中生,那些殺害大學老師的大學生,那些殺害導師的博士生,就是最好的例證! 第一、根深才能葉茂——只有家庭父母培育孩子具有仁義禮智信做人品德、品質、品行的健康人格,只有家庭父母把孩子培育成孝敬父母、博愛他人的孝子、善人、好人、君子,才能在學校老師現代知識技能培養下,成為有社會主義思想政治覺悟、有現代知識技能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走向社會才能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二、 根毀只能葉枯——那些家庭教育缺失、或者家庭教育不當而沾染不良社會習氣的逆子、惡人、壞人、小人,乃至罪人,必然導致不可避免的三種結局—— A、兒未成人身先囚、常使父母蒙羞丑——這是李雙江、夢鴿之類失敗父母對兒女嬌生慣養的必然惡報; B、兒將成才身先死、常使父母淚沾襟——這是馬加爵、葯家鑫、林森浩無能父母從小對兒女家庭教育要麼放任自由、要麼棍棒相加的必然惡果。 C、 兒未成人先成獸、弒父殺母罪滔天——這是教子無方反成虎,教子無能刀下鬼的可悲父母的自作自受! 第三、根淺不能葉茂——有些孩子雖然從小缺德少教,但是由於天資聰穎,再加上個人主觀努力,一路過關斬將,有可能成為名校的高材生,或者有可能成為地方、部門、中央的領導幹部。但是,由於做人的道德根基太淺,一遇風吹雨打就轟然倒地,例如,2011年6月16日北大畢業生的連勇(出生於1981年,還有三個姐姐,是家中唯一嬌生慣養的男孩)在經歷了被女友拋棄、創業失敗、司法考試落榜等一系列打擊後,將不滿情緒發泄在11歲男孩樂樂身上,在將孩子殘忍殺害後進而又以綁票名義向樂樂家人索要15萬元。一個北大法律本科畢業的法律學士殘忍殺人並勒索錢財,這是對那些單純重視普法教育而有意無意忽視家庭道德教育的有關部門、有關領導的一記響亮耳光! 那些身居要職的大大小小的貪官之所以紛紛落馬,就是因為他們做人的道德根基太淺——「缺德毀物、必有遭殃」,做官的道德基礎太薄——「德不配位、必有禍殃」。 一遇到金錢手就痒痒,不拿心難受,所以導致「利令智昏」,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伸手必被捉; 一遇到美色荷爾蒙就膨脹,不搞人難受,所以導致「色令智昏」,忘記共產黨員、領導幹部的社會主義道德規範,亂搞必被抓!
推薦閱讀:

健康教育手冊-骨質疏鬆症防治
怎樣看待當今佛學?佛學是不是教育?
為什麼有時候在大學沒那麼強烈的想家,在回家路上還是有些激動?
性教育不為別的,只為讓我們的孩子生活得更好
工業設計比較重要的專業課有哪些?能否介紹幾本好教材?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 | 文化 | 儒家 | 儒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