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祭倉頡|解密古漢字中的神奇智慧…

穀雨祭倉頡

上古時期,人們通常採取結繩記事的辦法,即大事打一大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連的事打一連環結,隨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慢慢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變得更加繁雜,名物也變得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已經遠不能適應人們的需要,創造文字就成了當時社會的迫切要求。

尤其到了五千多年前的黃帝時期,發明創造眾多,不僅有養蠶,更有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於是,走遍名山大川的黃帝左史官倉頡席地而坐,以「羊馬蹄印」為源靈感,依照星斗的曲折、山川的走勢、龜背的裂紋、鳥獸的足跡、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這就是最早的象形文字。自此,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人類的文明也隨之進入了新的階段。上天為生民賀喜,降下穀子。人們從此把這天叫做穀雨,並在每年的這一天,祭祀倉頡,而他更被尊為「造字聖人」、「文祖倉頡」。

古漢字的神奇智慧

節選自《古漢字的神奇智慧》

作者:劉東汶

從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我們今天所使用的文字,千百年來的風俗禮儀、社會文明、倫理道德、哲學思考和審美意識,都不斷融合在這一個個漢字對所要反映的事物的摩畫、概括和美化之中。一個漢字,其實就是一個故事。

1. 國(國)

甲骨文中的「國」(國)字由「戈+口」組成,其含義是「軍隊、人口」。可以理解為:由人口組成軍隊,由軍隊來保衛人口,這就是國家。在金文、隸書、楷書中,「國」字多了一個四周的「囗」,表示國家有邊境四周;隸書、楷書中的「國」字還多了「一」,表示「土地」。這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國家。

在古漢字中,「國」字的組成中有外面一個大囗和裡面一個小口,這兩個口,意思是不一樣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國家有四方疆域;裡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則表示土地;此外,還要執有「戈」矛的軍隊來保衛國家的土地、人口和邊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還有「戈」等因素,構成為國家的「國」字。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徵。

可以說,古漢字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深刻地解釋了國家的幾個基本特徵,或者說構成國家的幾個基本要素——邊境、疆域、土地、人口、軍隊等。

2. 家

家是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豕」,豬的象形字。「家」字的本義是:上層住著人、下層養著豬的房屋,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古時中國以男子耕田為主的農業社會,社會整個生產力低下,農業很重要,同時又必須有飼養業做補充,人們才能夠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錢的人,比較富裕的人,養殖業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家畜對於家庭的經濟影響很大,是家裡的重要財產之一。因此,家家戶戶都會飼養牲畜,特別是豬(豕)。那麼怎樣飼養呢?就是養在家裡,一來豬等家畜不會被人偷走;二來可以防止猛獸吃掉家畜,遇到猛獸來,人們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驅逐猛獸,使家畜免遭損害;三來,房子下層飼養家畜,雖然豬屎馬尿等味道臭點,但是對家庭衛生無根本性大礙。這種房屋上層住著人、下層養著豬的做法,即使在當代,在中國一些貧窮山村裡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見。

在古代,養豬成為家庭的一個基本特徵。沒有養豬的家庭是令人驚訝的。家以是否養豬,而不是以是否養羊來標識。這也表明中國中原地方已經擺脫了以往游牧的生產、生活方式,比較徹底地進入了農耕社會。

「家」字。《說文》:「家,居也。」《新華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學術流派。」

小貼士:在佛教中,「豕」,即豬代表無明,所以「出家」不僅僅是離開了世俗的家,更是出離了無明。

3. 善

不論在甲骨文中,還是在金文、隸書、楷書中,「善」字都與羊、與羊的嘴巴相關。在隸書、楷書中,善:羊+口+廿。「善」,羊頭加上羊嘴。試想,羊的嘴巴只吃草,不會咬人,也不會咬其他動物。羊嘴,善之極矣。

「善」字揭示了多麼深刻的人生哲理啊。羊對於人類有著眾多方面的「美」的本質:羊吃進去的是草,但是擠出來的是羊奶,提供給人類的是渾身的寶:肉是鮮美的食物,羊毛可以紡成毛線做衣服,羊皮可以做成皮衣,連羊糞蛋也可以肥田。羊對人類是完全奉獻,真是善莫大焉!羊不象牛馬豬等大型的、比較兇惡的動物那樣,對人有時有生命危險,羊對人最為溫順,因此,羊最早被人類馴化,對人類的進步所做出的貢獻也最大。

牛馬豬等大型牲畜,也有許多善,但是,牛會抵人,馬會踢人,有時還會致人死命;而羊即使偶爾發點脾氣,也很難致人死地。因此,中國古代先民把善與羊聯繫在一起,是最準確、最科學的造字方法。

4. 惡(惡)

亞(亞)+心。「惡」字本義:鱷魚在心中,或者是心如同鱷魚般殘忍。

惡字的上半部分是「亞」字,「亞」是鱷魚頭部的象形字。「亞」字的中間部分是鱷魚張開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兩點,是鱷魚眼睛,此外部分則是鱷魚頭部上下沿的樣子。

「鱷」(鱷):魚+噩。「噩」字是鱷魚的頭部象形字,代表鱷魚。在中國古代,人們因鱷魚的肆無忌憚和瘋狂而深受其害。因此,古漢字中,對鱷魚的描寫都是與醜惡、兇殘、瘋狂相聯繫的。

5. 貧(貧)

分+貝。一個「貝」(錢)幾個人來分,自然貧了;貧是缺乏錢財,擁有很少量錢財的意思。「貧」字本義是:缺少錢財,家境貧寒。世界幾乎所有國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貝殼都是最為原始的錢幣。因此,古漢字中「貝」就代表金錢。

古漢字中許許多多的與「貝」字相聯繫的字,也都與金錢的交往相結合。比如,賬目,就是金錢來往的記錄。寶:宀+玉+缶+貝。能夠稱為寶的東西裡面,貝就是其中之一,而貝就是錢。實:宀+貫。「貫」指的是被串起來的銅錢等貨幣。

6. 窮(窮)

穴+身+弓。「窮」繁體字是「窮」,這個字上方是「穴」,下方是「身+弓」。

中國古代歷史傳說指出,我國先民經歷從樹上居住(「有巢氏」就是那些在樹上築窩居住的先民),到洞穴居住 (「穴居氏」),而後到住房居住的轉變歷史。

在古漢字形成時期,人類生產力已經比起遠古時期有了一定的發展,在平原地方居住的人們,已經不適應穴居生活,因為,平原地方雨水下來就直接奔向挖出的洞穴里,不僅洞穴里的東西會被淹沒,而且,洞穴也會被浸軟垮塌。這樣,人們就從穴居轉變為蓋茅屋居住了,有勢力的部落酋長還居住在大房子里,那裡乾爽,生活的舒適程度遠遠好於居住於洞穴之中。人們的生活好壞的主要標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住房,因此,用房屋來說明人們的貧窮富裕,是一個最為簡便易行,並且最有說服力的事例。居住在洞穴里的「窮」字,就成為了窮人的標誌了。

即使是當代,住房問題也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家像個家的樣子,才能夠擺脫「窮」的形象。

7. 富

宀+一+口+田。「富」字的甲骨文、金文與隸書、楷書是不同的。在甲骨文、金文中,有兩樣東西,房屋和房屋中的酒罈子,講的是房屋和酒罈子這兩樣靜態的、具體的財富。而隸書和楷書的「富」字,既有靜態的財富,如房屋和田地;同時,主要的是動態的財富:這主要是人口(「口」)和田地(「田」)結合後,就能夠創造出新的、更多的財富來。「富」字與「窮」字相比較,富字的上邊不是「穴」字頭,而是「宀」(寶蓋)頭了。富了以後,就可以離開「穴居」生活,在平地上蓋起房屋,這是一種上方有了房頂居住比較舒適的家。富字上面的「宀」加上「一」,表示不用「穴居」了,已經有大屋頂的房子住了。

總之,「富」字的含義是三者合一: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斷繁衍的人口(勞動力),有可耕種的田地。

8. 思

田+心。漢字告訴人們,思想的思,心中有田就是「思」。這種思很純正,不是叫人痴心妄想的思,不是歪門邪道的思,而是干正經事情的思,即務農的思。

在篆文中,「思」字,上有人頭部的「囪門」,下有人的「心臟」。古代人把握住了人的頭腦和心都有思想、思考的功能。誠然,現代醫學只承認頭腦才有思考的能力。在隸書、楷書中, 「思」字的上部 「囪」被 「田」取代。篆文的 「思」,解釋的是人的什麼器官有思考的功能;而在隸書、楷書中的 「思」,則告訴人們什麼叫做「思」,通過人們耕田的實踐及其整個思索過程來揭示 「思」是什麼。

9. 貿(貿)

卯+貝。什麼是卯,在中國古文化中,有十天干、十二地支之說。在十二地支中的第四位是卯,卯代表乙木,乙木指的是荊棘、灌木叢,而荊棘、灌木叢不是可以做棟樑之材的參天大樹,而是一些低矮的枝枝丫丫 (卯的象形字)的、難以做成大材的木材,只配砍下來做燒柴。在古漢字中,與「乙木」相對應的是「甲木」,「甲木」就是那些偉岸、高聳的喬木。灌木絕大多數只能夠用來做燒柴 (或者做小型的傢具、生產輔助用具),而喬木則主要用於做房屋、橋樑等建築的棟樑之材或者板材。

「貿」字是由「卯」和「貝」組成,其含義是用燒柴(卯)來換錢,或者用錢(貝)來買燒柴,這就是貿,也叫貿易。中國這個 「貿」字,是十分傳神的,緊緊地抓住了事情的關鍵——貿易過程中買賣雙方的貿易行為及其基本表現。

佛經中的常用字

其實漢字演化到今天,已經不止其形象發生了變化,其讀音也隨著不同的含義發生了改變,例如佛經中的很多用字,在現代人眼中並非是什麼古字僻字,但其讀音卻與現代大為不同。這就是因為「梵文」的音譯。佛經中音譯的情況主要有三種:一是一些佛及菩薩或羅漢的名號; 二是一些名詞,由於含義太多,譯成漢文過於冗長,所以保留原音; 三是佛經的咒語。由於誦經是口耳相傳,所以較多地保留了古音(有的也可能發生了變化),所以與現代日常讀音不同。

「南無」。這兩個字最為常見,經常出現在各種佛及菩薩的名號之前。如: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等。它們是梵文[namas]的音譯,表示對佛及菩薩的尊敬或皈依,佛經中讀為námó,而不讀nanwu。

  「阿」。此字在佛經中讀ā,而不讀e。如前面提到的「南無阿彌陀佛」。此字在佛教咒語中也經常出現。

  「摩訶」。這個詞也經常出現在一些佛、菩薩的名號之前,其意譯為「大」。如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摩訶迦葉」,就是指「大迦葉」。又如佛教天台宗的經典《摩訶止觀》,漢語就是「大止觀」。其中的「訶」字不讀ke,而讀hē。

  「葉」。此字在佛經中也不讀做ye,而讀she,與「葉公好龍」中「葉」的舊讀同。前面提到的「摩訶迦葉」,正確的完整讀音應為mó hē jiā shè。

   「般若」。這兩個字經常和「波羅蜜」連用,而成為「般若波羅蜜」。「般若」譯為漢語是「智慧」的意思,是梵文(prajna)的音譯。由於其含義繁多, 屬於「多含不翻」,故留其梵音。其音不讀作banruo,而讀作bō rě。「波羅蜜」譯為漢語是「到彼岸」的意思,為佛教的「六度」之一,所謂「六度」,就是六種可以使人脫離苦海,到達快樂彼岸的方法。所以「般若波羅蜜」就是說用智慧破除煩惱的若海,到達快樂的彼岸。

   「多」。這個字是接著上面說的,在佛教中有一部著名的經典,名字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其中的「多」字不讀duō,而讀作da。因為這個「多」字的音 是跟著「般若波羅蜜」的,是一個尾音,此經結尾的一句話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但由於在《西遊記》中,作者將「多」字與前面的「般若波羅蜜」分開了, 將《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正確簡稱)錯誤地簡稱為「多心經」,故而使後人把此字讀成了duō,是不對的。

   「伽」。這個字現在也經常可以碰到,主要也用作外未語的音譯,一般的情況讀作jia。如著名的天文學家「伽利略」。但此字在佛經中不讀jia,梵音應讀 作qie。如很多寺廟裡都供有一個菩薩,名字叫「伽藍菩薩」,那個殿叫「伽藍殿」。所謂「伽藍」,意譯就是指佛教寺廟,是梵文「僧伽藍摩 (samgharama)」的簡稱。所謂「僧伽」就是指僧人,即和尚。所以「僧伽藍摩」就是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寺廟。「伽藍菩薩」也就是專門守護寺 廟的菩薩。再有如印度的「瑜伽」,也不讀yujia,梵音應讀作yú qié。另外,此字也經常出現在佛經的咒語當中。

   「行」。我們經常說的「道行」以及佛教中「大行普賢菩薩」中的「行」,「菩薩行」,「修苦行」,「萬行」, 意思為「功夫」。「地藏本行」,「行願」,「德行」,都不讀作xing,而讀作hèng。

  「日」。此為咒語用字。讀音應為zi。出現最頻繁的是在佛教《普供養真言》(所謂「真言」,即咒語)中。

  「土」。「佛凈土、國土、佛土」中的「土」應該讀為dù,而不能讀為tǔ。西方極樂世界只有七寶,沒有土,讀tǔ不對。

  佛經中還有一類加口旁的類似於擬聲字的字,有的也不能念半邊。如「口」字旁加一個「羅」字的「啰」(與現代語氣詞同形)讀la,「口」字旁加一個「縛」讀wa,等等。這些在佛經中不勝枚舉。

  「加被」。意為「加披」,「手足被杻械」的「被」,這二個「被」是通假字,意「披」,所以,正確讀音是pī,而不能讀為bèi。

  「那」。此字經常出現在佛經咒語和一些佛的名號中,如佛經《八十八佛懺悔文》中的「南無那羅延佛」。佛經中讀作nuó。

  「他」。此字常讀作tuō,為佛經咒語中的常用字。

  

「那由他」應讀為nuó yú tuō。

  「樂聽法」的「樂」,意為喜歡的意思,音讀yào (四聲),不讀lè或yuè

  「隅」。讀yú,不讀oǔ

  「繫念」的「系」,讀為xì,如果是動詞的話,應讀為jì。

  「樓觀」的「觀」應該讀guàn(第四聲),不讀guān(第一聲)

  「無間地獄」、「間隔」的「間」應該讀jiàn(第四聲),不讀jiān(第一聲)

  「上報四重恩」的「重」應該讀為chóng,不能讀為zhòng。

  「目揵(jiàn)連」 。本人校對原譯本影印版的佛經,發現不是「 目犍(jiān)連」 但現在人卻多用 「目犍(jiān)連」。

小小的漢字卻蘊藏著廣大的智慧,一撇一捺,一筆一畫的方塊文字智慧靈秀,奧妙無窮。每一個漢字都承載著特定的文化信息,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了解漢字,就是了解了中國的文化與歷史,它們在這五千年的長河中改變,重組,閃爍著真理之光,永遠給人以睿智、啟迪和教益。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記載了這段璀璨的歷史。

推薦閱讀:

漢字魅力誰能抗衡?字中有畫,畫中有字,太驕傲了!
漢字簡化的反思和新思路
學習漢字魂魄——光
漢字真的好好好好好好好好玩!
漢字亂象何時休?

TAG:漢字 | 智慧 | 神奇 | 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