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鳥類的天堂(2010沿海濕地萬里行④) ——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見聞

在全球候鳥遷徙路線圖上,有3類候鳥經過同一個地方,即東北亞鶴類、東亞雁鴨類和東亞-澳大利亞鴴鷸類,它們都會在位於長江入海口的我國第三大島——上海崇明東灘濕地中途停歇或越冬,每年在此留下蹤跡的數量超過100萬隻次。為了保護好這片候鳥的棲息地,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打造鳥類的天堂(2010沿海濕地萬里行④)——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見聞本報記者 黃抗生《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0年12月25日 第03 版)

設置在東灘濕地核心區的高清監控點。

在東灘濕地棲息的白頭鶴

「濕地萬里行」記者在東灘濕地觀鳥黃抗生攝我們看到了白頭鶴12月9日,寒潮過後,天藍氣清,上海崇明東灘又恢復了風和日暖。在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我們驅車駛上高高的大堤,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浩渺灘涂。「好大的東灘啊!」我們禁不住發出驚嘆。小車沿著大堤一路駛向長江口,只見堤內大片的蘆葦隨風搖曳,陽光輕灑在潔白的蘆花上,透出一派令人心動的光亮。過了蘆葦灘,又進入了長滿海三棱藨草的草灘,遠遠看見有星星點點的水牛在草間覓食。再往前,水草越來越稀,越來越矮,退潮後裸露的泥灘一直延伸到水天相連的盡頭。我們在保護區核心區的棧橋旁下車,沿著蜿蜒的棧橋向濕地深處走去。走了幾百米遠,我們發現遠處的草盪里,隱隱約約有一群鳥兒。為了不驚動它們,我們靜靜地前行。到了最佳的觀察位置,同行的工作人員架起了高倍望遠鏡。「白頭鶴,有9隻!」始料未及的發現,使我們一行人喜出望外。那可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啊,現在全世界僅有1萬隻左右。大家暗自慶幸第一次到崇明東灘,就能與白頭鶴相遇。我們一個接著一個,屏住氣息,透過高倍望遠鏡頭,端詳它們靚麗的身影:白白的頭頸,灰黑的身軀,在水邊嬉戲,還不時扑打著翅膀。保護區副主任湯臣棟介紹,每年到這裡越冬的白頭鶴多達130隻左右,崇明因此在2006年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白頭鶴之鄉」的稱號。除了白頭鶴外,在東灘留下蹤跡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還有東方白鸛、黑鸛和白尾海雕。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就更多了,有35種,如黑臉琵鷺、小青腳鷸、小天鵝、鴛鴦等。截至目前,在東灘發現的鳥類達到了290種。在返回的途中,我們先前看到的那一群白頭鶴突然從草間起飛,在藍天上排成整齊的一線。隨後,曠野的沉寂被打破,不知從哪裡飛起的各種鷺鳥和野鴨,不時從我們身前背後的高空掠過,一群剛飛過,又一群接踵而至,以至我們都來不及按動快門,就飛出了鏡頭。沉浸在這群鳥紛飛的廣闊天地間,我們的心也隨之跌宕起伏,激蕩不已。美麗的崇明東灘,你真是一片鳥類的樂土。編織無形的鳥類監護網在棧橋上觀鳥的時候,遠處灘涂上一座架有太陽能板的箱式裝置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同行的人員介紹說,那是一個現代化的高清監控點,僅一個探頭就值200多萬元,可以對周圍的濕地和鳥類進行全方位的實時監控。我們聽後吃了一驚,這是一套什麼設備,值這麼多錢?回到保護區管理處的監控室,我們才見識了它的神奇。在監控室的正中牆上有一個高清晰度的大視屏,正在播放高清監控點對濕地的掃描。隨著操作人員滑鼠的移動,屏幕上不斷變換著不同方位的濕地圖像。突然,我們發現畫面上有一些細小的活動黑點,「有鳥,放大看看!」操作人員通過電腦對核心區高清監控點的探頭進行調控,屏幕上的畫面被迅速拉近和放大,一群斑嘴鴨在濕地水塘里嬉戲的情景,頓時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看上去,這些野鴨在東灘過得不錯,一隻只都養得肥肥的,在水塘里快活地遊動,有的還撲騰撲騰地翻起了筋斗,把我們都看樂了。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個高清監控點設置的是一個廣播級的高清攝像機,並配合高精度雲台,在方圓2公里的範圍內形成了一個全方位、高清晰度的監控區域。同時,它還採用了風光互補綠色新能源為其供電,可保證系統在8個連續陰雨天正常用電。除了這個高清監控點外,保護區還在鳥類集中分布的核心區域設置了2個透霧攝像點。湯臣棟解釋說,主要是考慮到海岸地區每年有300天左右有霧,就選用了長焦距高倍透霧攝像機,使得在大霧天氣的視頻監控能見度提高了1.7-10倍。此外,保護區還在管理處和各個管護站設置了7個監控點,形成了一套覆蓋保護區全部核心區和重要道口的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遠程實時監控。這套系統全部採用無線傳輸技術,避免了在濕地和海堤開溝埋線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視頻監控網路的建成,為保護區的鳥類編織了一張無形的保護網。它不但可以嚴防偷獵和偷盜行為的發生,還通過日常的科學監測和跟蹤,為候鳥保護和珍稀鳥類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寶貴的數據資料。湯臣棟頗為自豪地說,視頻監控網路的實時監控,加上日常的巡護檢查,保護區已經連續3年未發現利用網捕偷獵鳥類的違法活動。打響阻擊互花米草保衛戰走進掩映在蘆葦深處的東灘鳥類科普教育基地,我們看到大量製作精良的鳥類標本,一隻只栩栩如生。但當我們來到休息室的木樓上向外眺望時,卻看到了我們不願看到的一幕:大片的蘆葦遭到互花米草的分割包圍,地盤越來越小。被圍的蘆葦呈灰白色,鬆鬆散散,顯得蒼白無力;而密集糾結的互花米草呈黃綠色,顯得生機勃勃。教育基地的負責人對我們說,過去這裡都是清一色的大片蘆葦,沒想到互花米草蔓延得這麼快。由於互花米草對鳥類沒有食用價值,現在的鳥兒也比過去少多了。據湯臣棟介紹,互花米草原產於美洲大西洋沿岸,自20世紀90年代引入崇明東灘後,以每年2-3平方公里的速度迅速擴散,到2008年分布面積已達到16平方公里左右,嚴重威脅著東灘原生蘆葦和海三棱藨草的生長,並已經造成它們分布面積的嚴重萎縮。而海三棱藨草的種子、球莖與幼苗是長江口候鳥重要的食物來源,由於互花米草的入侵而大大減少。阻擊互花米草的入侵,已刻不容緩!東灘保護區打響了治理和控制互花米草的保衛戰。他們投資550萬元,在東灘的北八滧的1500畝蘆葦區,採用「圍、割、淹、曬、調、種」六大措施,開展了治理互花米草和優化鳥類棲息地的實驗。即通過建立圍堤防止互花米草向堤外擴張,對堤內的互花米草通過火燒、刈割清除地上部分,再提高水位進行淹泡,使其根系死亡。待互花米草的繁殖體基本清除後,再排水露出灘涂進行晾曬和翻耕,最後根據規劃的空間布局定植一定密度的蘆葦,同時構建包括潮溝、水道、水閘在內的水系,將鹽度較低的長江水引入圍堤內,促進蘆葦的生長,並遏制互花米草的復甦。目前,這1500畝實驗區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我們在現場看到,一格一格的圍堰內水波蕩漾,新栽的蘆葦茁壯成長,先前在這裡大肆瘋長的互花米草已完全不見了蹤影。最近的鳥類調查顯示,這裡的鳥類棲息數量和種類逐漸增多,雁鴨類、鷗類、鷺類等已在該區域內棲息,記錄到的有44種5000餘只,其中包括珍稀瀕危鳥類鴛鴦和候鳥里的「大熊貓」黑臉琵鷺。12月10日,在東灘互花米草治理項目彙報會和新的治理方案評審會上,上海復旦大學教授李博告訴我們,前不久他陪同美國生態學會前主席到東灘北八滧的實驗區考察,這位世界著名生態學家對保護區的嘗試非常讚賞,表示可以在全世界進行推廣。湯臣棟也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國家林業局將新撥500萬元,支持東灘繼續擴大互花米草的治理實驗,為日後的大範圍治理和優化打下基礎。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保護區的不懈努力,明天的東灘一定會成為鳥類的天堂
推薦閱讀:

《奇妙的朋友》再遭國際組織譴責 回應:沒違反法律法規|譴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稱架自然保護區導遊詞
張希武司長在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工作交流會上的講話

TAG:國家 | 自然 | 上海 | 見聞 | 保護 | 萬里 | 天堂 | 濕地 | 自然保護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