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創造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的有益途徑
學生創造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的有益途徑
——研究性學習的再實踐
徐政龍
本文通過對最近一次在高二文科學生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的思考,結合以往在高一同屆學生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經驗總結,得出,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第一部分 實踐的過程
一. 學生現狀分析
1.本屆學生的特點
在高一新生進校時,我校是以全市錄取最低分數線招進108人,編成3個班,其中一個重點班,兩個普通班。本人任教一個普通班。大多數學生學習失能,對自然科學尤其是物理有畏懼感。在中考中,最低的學生,其自然科學的考分,按百分制計算僅29分,物理部分的考分更低。不僅學習失能,行為習慣也差。
2.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成功教學」和「自主探索」
根據本屆學生的特點,首先在班裡實施「成功教學」,其做法始終貫穿著「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多活動、勤鼓勵」的思想,同時逐步開展「自主探索」教改實驗。此實驗的中心是「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提問、自己探討、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導而不教。
一年的教學,使本班學生學習物理的成績遠超過平行的普通班,接近於重點班,學習物理的興趣和能力極大提高。
3.實施研究性學習
在高一上學期,開展了一個課題研究,題為「超重失重對生育性別的影響」,在36人中有22人參加,14人沒有參加,寫出了21篇小論文。在高一下學期,又開展了一次課題研究,有七個研究課題,有31人參加,寫出了29篇小論文。
這個班由於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了「自主探索」的實驗,在研究性學習中開展了課題研究,他們對物理學充滿好奇心和好勝心,學習能力也強得多。
4.新班的特點
由高一進入高二,文理分科,打亂了原來的編班,物理教學也改變了原來的一貫要求。學生的現狀又發生了變化,本人又任教文科班。進入此班的學生是從前三個班中的愛文科不愛理科的學生,教師又人為地按高一時的考分把部分各課成績都最差的報理科的學生編入文科班。因此,文科班裡,差生集中,好生寥寥無幾。原來經過「成功教學」、「自主探索」和「課題研究」培養過的學生極少。為此,教改實驗必須重新調整。
二. 研究課題的提出和確定
在課堂教學中,新實行的「自主探索」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他們成了活潑多問,敢於挑戰新課題、新學問的挑戰者,每上到一個新內容,他們都要提出許多問題來質疑,一般的問題在課堂上就能解決,教師總鼓勵他們的提問。問題多,敢於問,已成了他們的特點。
1.新課題的提出
自從學期第八周,即期中考試前的一節課上發出本學期研究性學習進行課題研究的通知後,學生一直在作準備,在平時的問題中尋找一個問題作為課題。
期中考試後的第十一周,教師再次要求學生尋找課題,並要求願意參加物理方面的課題研究的學生自願報名,人數限制在1/3或稍多,課題數限制在不少於2個,不多於4個。鑒於高一上學期的課題數僅1個,學生覺得挑選餘地太小,使一些學生沒有積極性;又在高一下學期時,課題數多達7個,教師很難輔導他們的活動,顯得有點亂。所以,這次活動的課題數限制在3個。
報名後一數,共有32人,超過了應有的人數。
就在這一周的研究性學習課上,師生共同討論,提出了13個課題,其中包括課本所列的10個,外加3個:乾電池和環境保護、太陽能的利用、UFO研究。
通過師生討論,課題越來越集中於3個,人員也幾乎均分為三等分,抱三心二意態度的一部分學生也退出了課題小組,這樣有26人有意向。
2.課題的確定和課題組的成立
男同學戴生佳自薦組長,擔任「太陽能的利用」的課題研究,並提出專門研究「太陽能熱水器」,響應的有7位同學,全是女同學,他們是:朱春霞、張咬麗、姚亞芬、張曉梅、張麗英、管莉莉、許錢紅。教師覺得此課題很有意義,值得研究。
女同學錢迎弟由同學推薦任組長,擔任UFO的課題研究,並提出研究「到底有沒有外星人探訪地球」。組內人員有10人,男女同學都有,男的有鄭立偉、胡炳泉、沈建軍、施建忠、王佳琛,女的有陸小萍、馮銀芬、陳健、李潔、趙志華。教師覺得此課題意義不大,而學生覺得很新奇、很有趣。為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也同意他們試一試。有6人想研究課本所列的課題 「從電冰箱到臭氧層」,教師任命姚冰炎同學為組長,其他同學都同意。但教師發覺這個組的力量較薄弱,6人中三人是學習失能者,課後了解到,他們並不開展任何活動,無法完成分配到的任務,實際上已退出課題組。所以教師動員副班長、物理課代表倪學良參加該組,他同意了。這樣,該組人員有陸小麗同學,班長時曉燕,副班長倪學良,是一支少而精的隊伍。此課題是課本上的,是一個很時髦的課題。
三.分工合作,圍繞課題展開活動
教師鑒於高一時課題研究的經驗教訓,設法讓每位學生積极參加活動,提出: 「不參加活動者,不分享成果不得成績,按每位同學的活動數量和質量評定成績。」要求組長「分工合作,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在學期第13周的活動中,教師召集了全體課題組人員,詢問了組內分工合作情況,組長口頭彙報了組內各人員的分工和任務,並落實了一周內的活動計劃。他們除了共同查找資料外,關鍵的活動都有人負責。教師表揚了他們積極活動的態度。
太陽能熱水器課題組,有三人在查找熱水器的說明書、原理圖等等,經回家查找後,有人找到,有人找不到。事後,又進行調整,重新查找。有2人從實驗室領去溫度計,對熱水器的冷水和熱水溫度進行測量,但接連兩個雙休日,學生回家測量時,恰好是陰雨天氣,他們迫於時間關係,立即調整為由本鎮的同學測量,他們抓住晴天的機會,立即獲得了第一手測量資料。也有兩個同學在查找本地區年均晴天的天數,兩周後也查到了。
電冰箱與臭氧層課題組,已由倪學良擔任查找制冷機原理的資料,近兩周查遍整個圖書館,一無所獲,要求老師幫助。教師幫他在高校教材《熱學》中查到了這方面的內容,他就鑽研起來。陸小麗同學在書籍和報刊上查到了一些有關臭氧破壞現狀的資料。姚冰炎在教師的輔導下,通過查網路,找到了有關臭氧層破壞的物理化學機制的大量資料。
UFO小組,已獲得了幾分相關的報紙,在組內傳閱。他們指定由家有電腦的王家琛上網查資料,家長同意後,查到了許多有用資料並下載在軟盤裡。由家有印表機的施建忠負責把下載好的資料列印成紙頭資料。
所獲資料都在組內傳閱,構思論文或發言稿,又繼續查找。
四. 教師及時檢查、及時輔導和幫助學生的活動
有學生不會從網上查找、下載資料,教師為他們指導操作電腦的方法、步驟,使他們學會了這些技能,也獲得了資料。活動第四周,即學期第15周,教師再次召集課題組全體組員,檢查下一步活動的計劃,人員分工情況。組長作了口頭彙報。下一步的活動是研究獲得的資料,撰寫論文或發言稿。他們各組都有專人負責,分工細緻,積極配合,合作緊密。各組寫作的組員都是同組中寫作水平的較高者。由於是文科班,寫作能力有點強。不到一周,就把文稿寫好了。教師作了初步檢查,感到十分有趣。
太陽能小組:朱春霞寫太陽能熱水器的構造和原理,畫了一張構造圖,作了文字說明。許錢紅通過組員的數據測量,寫了熱水器對太陽能吸收的能量的估算,經計算一年中一台18管熱水器獲得的能量竟達到相當於2200kwh的量級,數據確鑿,說理清楚,證明雄辯。戴生佳寫太陽能熱水器應用的意義,從環境保護、能量利用、經濟價值闡明了其優越性和發展前途。
電冰箱與臭氧層小組:倪學良寫了致冷機的構造和工作原理,畫了一幅示意圖,說明了氟里昂的作用和優點。姚冰炎寫氟里昂對大氣層中臭氧層破壞的物理化學機制,引入了多組物理化學反應方程式。陸小麗寫了保護臭氧層的措施,條理清楚,措施全面。
UFO小組:錢迎娣寫了否定外星人探訪地球的內容,從物理、化學、生物、天體宇宙環境證明了外星人不存在,列舉了大量的實例,說明了傳說中的UFO實際上是飛機、導彈、火星、隕星及大氣等現象,還有一些是騙局,得出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的結論。王佳琛寫了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同樣有大量的事例,也從物理、化學、生物、天體宇宙環境說明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
教師檢查了他們的文稿,也作了大量的輔導。多名組員修改或重寫了文稿。
五.成功的演講
活動第五周,即學期第16周,所有論文或發言稿已完成定稿,學生寫得很認真。他們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教師宣布,挑選一節課,開一次學術報告會,讓其他老師來聽課。學生聽後感到很興奮。可本周沒有開公開課的機會。
活動第6周,即學期第17周的研究性學習課,作為「學術報告會」。組員們已做好了準備,兩位同學為發言製作了投影片。教師把「學術報告會」的組織活動交給了班長時曉艷去完成。
上課後,教師宣布,「報告會由班長時曉艷主持」。聽課的有教導主任和教研組長。
在班長的主持下,8位同學上台作了他們的發言報告。報告很生動,洋溢著學術氣氛。聽報告的同學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每位同學演講前和演講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同學們聽到了自己的同學作的報告,都感到十分親切,既學到了他們沒有學到過知識,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第二部分 理論認識
多數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抱遲疑態度。其一是,開展研究性學習必然會佔用課時,影響本學科的課堂教學,從而影響本學科的考試成績。其二是,研究性學習對學生沒有好處,素質教育是理論而已,根本無法實踐。其三是,研究性學習目前還不夠成熟,需要等待時機,有了模仿對象,才能展開。其四是,還有人否定研究性學習是一門課程,因為它沒有教材。
本人認為:其一,開展研究性學習雖佔用一些課時,但只要教師把握好其度,佔用的課時並不多,學生的活動和教師的輔導可以放在課外。同時,一旦激起了學生的興趣,這種損失可以得到補償。其二,研究性學習對學生的素質培養益處很多,後面專門討論這個問題。其三,研究性學習目前雖然不成熟,但不能等待時機,而要靠我們每個教師去親身實踐探索,僅靠模仿是學不會。只有親身的實踐才有親身的體會。其四,研究性學習是一門課程,這是不容置疑的。課程的形式很多,有教材的課程,編班的課堂,是一種按部就班式的教學形式。研究性學習沒有固定的教材,不編班,恰是一種滲透性教學。它和按部就班式的教學相互相成,優勢互補,缺一不可。按部就班式的教學,在中國已實行很久,其優越性的一面不容置疑,但其不足之處也暴露無遺,就是不利於學生創造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下面討論在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中,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素質如何得到培養。
一.提出和確定課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挑戰心理
研究課題的提出,本身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一步。一般的學生平時不敢
研究課題的確定,反映了學生對問題的再思考能力,它從問題的「可研究性」、「研究的價值」、對問題的興趣、研究的方法等方面來考慮,這就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面,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這是創造思維的重要特徵。
二.開展研究活動的過程,可培養學生多種能力和多種素質
1.組織的建立,可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
現代科學研究,既離不開個人的努力,也離不開集體的合作。那種一個人關在書房裡或實驗室里鑽研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課題組的建立,使每個人都依靠集體的智慧進行學習探討。首先,對組長來說,是培養組織領導能力的好機會。有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來沒有擔任過班幹部,缺乏組織領導能力的鍛煉。課題組長的職位,為他們提供了極好的機會。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組織他們的組員去開展活動。對組員來說,課題組為他們提供了學習探索的場合,每個組員都有了用武之地,使他們有機會處理個人與組織的關係。
2.分工合作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在組長的分配下,每位組員都負責相應的任務,誰查什麼資料,找什麼書籍或報刊或說明書、原理圖,誰上網下載電子資料,誰負責列印,誰負責測量、計算,誰起草論文,誰修改謄寫,誰在會上宣讀論文或發言稿、他們人人參與其中。在第一步計劃成功或失敗後,他們重新調整人員,進行下一步的活動計劃,人人負責一個項目,分工合作,協調一致。
他們從中學習如何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學習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他們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既合作又競爭。
3.任務的完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由於分工合作的學習探索,每個人都去完成自己肩負的工作,最後完成組內共同的任務。他們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長或優勢,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發展自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了責任心。
4.圍繞課題展開活動可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
有教材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沿教材自身的邏輯體系的線索開展活動,所學的內容只照顧教材的體系,不太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思想感情,是明顯的線性思維。而課題研究則不同,它圍繞課題研究展開活動,不管遇到的知識在書本上有無學到過,學生有無體驗過,都加於探討,學生對課題的結論沒有成見。因而這種學習在思維上是立體的、發散的、跳躍性的,在知識上也沒有學科之分和章節前後之分,而常常是跨學科的,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滲透在活動中,因而這種活動在形式上是滲透性的。從這種意義上講,課題研究更象科學家的活動,有利於培養創造思維和創造才能。
5.在課題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知識爆炸式增長,任何人都無法學會這麼多的知識。而人們只要掌握了收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可以以一當十,便擁有了使用各種知識的法寶。課題研究中,學生們圍繞課題這個中心,到處收集資料,跑圖書館,走閱覽室,上互聯網,從中學會了如何查圖書資料,怎樣從網上下載文件,怎樣列印等等知識和技能。
6.尋找課題結論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課題和做習題不同,它沒有現成的標準答案,也沒有先驗的方法。學生圍繞課題,層層展開活動。從問題提出到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層層分析和綜合,處處運用已有知識,尋找未知知識,直至最終得出結論,解決問題,不管最終結論是否正確,都可培養綜合應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寫作論文,發表演講,可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的能力
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組員們進行了反覆認真的討論,什麼該寫,什麼該著重寫,什麼資料已有,什麼資料該找。文章寫什麼,怎樣寫,文章的格式、長短、中心、段落、語句、文字都是該慎重考慮的。在寫作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論文和演講稿在會上的發表,鍛煉了學生語言交流的膽量,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演講能力。
8.學術報告會的召開鍛煉了學生的組織領導才能,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
班長對報告會充滿了自信,合理地安排了誰寫會議題名,誰管投影儀,誰第一個發言,誰最後一個發言,還對發言人的內容作了簡短的總結和評價。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智慧和才能,鍛煉了組織和領導能力。課題研究的最後成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反過來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
以上八點及其各方面之和,就是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培養。多門學科經常性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的綜合素質就可得到充分培養並得到提高,應試教育就自然淘汰。
三. 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的缺陷和困難
課題研究的教學形式實質上是滲透性教學,其跳躍式的學習內容,也有其天然的不足。
1.缺乏知識體系的嚴密性。學生只憑自己的興趣、愛好、情感,東學一點西學一點,所以,他學習知識的過程雖然是高效的,學到的知識有其課題體系的邏輯性,卻缺乏知識體系的邏輯性,知識基礎不紮實。
2.學生的參與率低。這種學習不能使全體學生人人參與活動,部分學習失能的學生或厭學的學生仍不能參與活動,人人得到鍛煉。而只有部分活躍分子的創造力和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3.難於輔導和管理。由於沒有專門的教材和課堂,教師很難輔導和管理學生,活動顯得沒有秩序,沒有紀律約束,對學生的偷懶行為,教師無可奈何。另外,學生的外出活動,安全是個問題,一旦學生出了問題,責任由誰承擔?學校的條件也限制了活動的開展,如學校沒有足夠的電腦供學生上網,也沒有足夠的多媒體等設備供學生活動使用。等等。
4.難於考評。這種教學,雖可對學生的活動評出成績等第和定性評價,但這完全沒有標準,隨心所欲。所以學校也無法考評教師的成績。因而,這種活動沒有在大多數教師中開展起來。
第三部分 總結
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和「自主探索」的課堂教學應該相結合,從而實現優勢互補,取長補短,既可以使學生學到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可以培養學生創造力和綜合素質。課堂教學和課題研究是素質教學不可缺少的兩個部分,兩者的有機結合才是全面完整的教學。為此,我們應該大力提倡課題研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發表:
1.《中學物理教學》(浙江省物理學會-浙江省教育學會分會中學物理教學分會會刊),2006年第3期。
2.同時獲地市級優秀論文一等獎。
推薦閱讀:
※愛情厭倦綜合征
※荊州的衰落武漢的興起有很多原因,那荊州衰落於什麼時候?
※第三腰椎橫突綜合征五步按摩法
※阿瑪尼口紅品牌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