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兩次北伐都失敗了,原因都有哪些?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五代十國的亂世中,作為中原王朝北方屏障的幽雲十六州被賣國賊石敬瑭出賣給了契丹人,自此以後,契丹人進入中原便有如探囊取物般易如反掌。為了改變這一不利局面,剛剛統一中原的北宋王朝便迫不及待想要收回這片中原舊疆,然而,宋太祖趙光義的兩次北伐都鎩羽而歸,並且轉攻為守,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性。

高粱河慘敗

宋朝軍隊的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979年。當年五月,宋軍攻克太原,滅亡北漢王朝。宋太宗趙光義被太原大勝之勢沖昏了頭腦,希望借勢一舉平定了幽燕,完成前朝難以企及的豐功偉業。當時宋朝軍隊在太原附近集結數十萬大軍,軍力可謂咄咄逼人。

在宋太祖時期,趙匡胤秉承著緩和局勢的做法,對遼國採取漸進的進取策略。建立封樁庫,把所得南方各割據政權的帑藏金帛、每歲羨餘金帛貯存於內,等到滿三五百萬後,再與遼談判,以此充作贖買燕雲土地和民庶的費用。而趙光義卻覺著此舉太過緩慢,希望直接用戰爭解決。然而他在進攻幽燕之前完全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幾乎就是一場「拍腦子」戰爭。在戰爭中,宋太宗指揮軍隊四面圍攻幽州城,在戰略上也將宋軍孤軍置於契丹騎兵的包圍之下,缺乏外圍策應的宋軍在長時間的襲擾之後又突然遭遇契丹騎兵的攻擊,大潰在所難免。

圖/遼國南京道與西京道

雍熙遺恨

太宗雍熙三年,即公元986年,北宋又發動了一次更大規模的北伐戰役,企圖一舉奪取燕雲十六州。戰爭的結果卻是以宋軍的慘敗告終,導致了對遼關係上「終宋不振」。

圖/東路軍路線

此次宋軍北伐主要分為東、中、西三路大軍。東路軍為主力從今天河北平原向北挺近,從雄州(雄安新區附近)向涿州挺進,進而兵圍幽州,同時派田重進為中路、潘美為為西路從太行山、晉北進去,擬三軍合擊攻取燕雲。戰爭開始之時,西路軍與中路軍進展神速,潘美的西路軍連續拿下來晉北四州,中路軍也取得了重大勝利。反觀東路軍,戰況卻始終不容樂觀。東路軍在進軍過程中過於急躁,遼國名將耶律休哥採用疲敵戰術使得宋軍首尾不得相顧,同時又派遣軍隊截斷宋軍糧草,最終使宋軍不得不從涿州南撤,遼軍趁勢追擊,充分發揮了騎兵的機動性,使宋軍「死者數萬,沙河為之不流」。東路軍的失敗也使得中路軍與西路軍被迫撤退,楊業在斷後過程中被俘殉國。

北宋兩次北伐的失敗源於宋太宗的戰略失誤,同時也因為宋朝以步兵為主的軍事力量與遼國的強大騎兵實力有著極大差距,這種質上的差距也是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始終處於弱勢的原因。

參考文獻:1. 王曉波編著,宋遼戰爭論考,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

2. 張習孔,林岷主編,宋朝大事本末,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7.
推薦閱讀:

手上婚姻線短,是典型的婚姻失敗的手相
崇禎皇帝年輕有為卻為何走向失敗
性失敗的反省與分鐘藝術
「你都不是處,憑什麼不讓我出軌」丨7段失敗婚姻里的秘密
史上真正的太子妃升職記,當然,失敗了

TAG:原因 | 失敗 | 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