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馬來西亞大選對中資的影響

為寫好這篇7000字的文章,前晚和昨晨一直在查資料,以至於昨天下午寫完後,眼花腦脹,檢查了幾遍,但標題中一個錯誤(把「馬來西亞」打成「馬拉西亞」)愣是沒看出來。推送後大約半小時,想想,還是刪了,今天重發。

我是媒體人出身,對文字有潔癖,寫公號雖說不是職務作品,但還是不能忍受此類失誤。關注我的人中有學生黨,萬一誤導大家,那就是罪過。

多謝昨晚幾位朋友熱心指正錯別字。正因為有你們的幫襯,我才有動力去寫得更好。以後的寫作中,定會更加嚴謹審慎。


1955年,廣東順德縣北滘鎮,楊國強出生,家裡添了一個男孩,照理來說應該是件讓人開心的事,但他的母親愁眉不展,因為家裡實在太窮,已經沒有辦法再多養活一口人。

也是這一年,馬來亞北部吉打地區的華玲鎮,馬來亞共產黨(簡稱馬共)與馬來亞第一大黨「巫統」談判,史稱華玲談判。談崩了,馬共轉入地下戰鬥,馬來亞政治格局改變。

怎麼看,這都是毫無關聯的兩件事。從重要性而言,前者幾可忽略不計,後者則影響了萬千華人。

然而,命運的小徑總有幾多交叉,無論是個體,還是國家。

現實就是這麼魔幻。

楊國強的姐姐在3歲的時候餓死了,楊國強頑強地活了下來,但受盡了苦。

他曾回憶說:

我是一無所有的農民出身。18歲前,從沒穿過新衣服、沒穿過鞋和襪子。家裡也沒地方住,從小擠在哥哥工作的宿舍里。

23歲時,穿的還是香港的親戚穿舊了寄過來的衣服,即使是這樣,也非常珍惜,穿到最後補丁都能完全掩蓋衣服原有的顏色。

初中畢業參加工作,每天的工錢就5毛錢,一年才能賺200塊。

在工地搬磚的楊國強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迷茫。

被殖民400多年的馬來人對馬來亞的前途也充滿了迷茫。

馬來亞是馬來西亞獨立前的稱謂。馬來人,又稱巫族。

馬來人的來歷,學術界至今還沒定論。大致分為原始馬來人及新馬來人,現在通常說的都是新馬來人。

馬來西亞是大小島嶼組成的島國,歷史上曾被不同國家殖民過。

1511年開始,被葡萄牙佔領;1641年,被荷蘭佔領;1785年,被英國人佔領;1942年,被日本人佔領;到1945年,又被英國人佔領。

真是悲催。

看地圖:

馬來半島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中間要塞。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中印商船藉助季風抵達這裡,很多中國人和印度人在此紮根。鄭和下西洋時就曾經過馬六甲。

明末清初,為躲避戰爭,廣東、福建、廣西東南地區的中國人,下南洋討生活。

以至於19世紀末期,馬來半島上的若干城市已經是華人為主了,如1891年的吉隆坡,總共近5萬人,但華人佔了79%。

伴隨華人和印度人的增多,馬來半島成了一個多種族的的「多元社會」。那時是英國人統治,他們據此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把不同族裔和固定職業連在一起。

馬來人生活在農村和海邊,從事農漁業,或者在政府中做低級職員;華人則在城市和港口做生意;印度人通常是棕櫚園和橡膠園的工人。

這為馬來半島的種族隔離和衝突埋下了不穩定因素。

先把楊國強放在一邊。從1920年代說起。

1927年,海陸豐起義和廣州起義,先後失敗,為逃避國民黨的追捕,許多共產黨人跑到馬來亞和新加坡躲避。

在南洋,他們建立了中共南洋臨時黨支部,後改名為中共南洋臨時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共南洋臨委。

1930年,胡志明受共產國際的指示,下南洋,在一個橡膠園裡,宣布把中共南洋臨委改組為馬來亞共產黨,即為馬共。

馬共成立之後,迅速滲透到礦山、橡膠園,領導工人反帝反殖民。

英國殖民當局成立專門的政治部來對付馬共,大肆逮捕馬共成員,並遣返回中國。

馬共第一任總書記黎光遠、組織部長吳清和宣傳部長傅大慶都是華人。黎光遠擔任馬共總書記僅兩周即被逮捕,坐牢兩年後被驅逐回中國,遭國民政府殺害。

鬥爭形勢惡劣,馬共領導人更換頻繁。

1939年,萊特,一個自稱是共產國際代表的人,成了馬共最高領導人。

萊特出生於越南,早年留學蘇聯,曾來過中國,後來跟胡志明混。

請記住萊特,他很重要。

二戰爆發後,日本人在東南亞蠢蠢欲動。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3萬日軍在泰國和馬來亞登陸,10萬英軍幾無像樣的抵抗,潰敗,投降。

馬共組建馬來亞人民軍,打鬼子,游擊隊遍布馬來半島。

這一時期,馬共制定了以驅逐日本法西斯、建立馬來亞民主共和國為目標的《九大綱領》。

1945年,二戰結束,馬來亞人民軍已經有15000人,在馬來亞四分之三地區建立了人民政權。

日本人投降了,英國人跑了,馬共一家獨大,馬來亞獨立建國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吧?

誰也沒想到,近代反帝反殖史上最狗血的意外發生了。

還記得萊特吧?

這傢伙居然是個三面間諜。

二戰前,法國人在越南搞殖民統治,萊特跟胡志明一起在西貢打法國人時,被法國人給發展成間諜了。

好吧。等萊特搖身一變,成為馬共領導人後,帶隊打英國人時,又被英國人給發展成間諜了。

但還沒完。

1942年,萊特在新加坡被日本憲兵隊給抓了,為了活命,他又叛變了,把馬共領導人全給供出來了。

幾個月後,馬共領導層開會,被日本人一網打盡,除了一個遠在外地的成員,馬共中央就剩萊特一人。

日本人撤了,英國殖民當局想捲土重來。

萊特,作為英國間諜,打著共產國際的名義,宣布解散馬來亞人民軍,並放棄各地人民政府,將勝利成果拱手相讓。

肯定有人看不過去呀,上報共產國際。

1946年底,共產國際來人。萊特眼瞅就要穿幫,腳底抹油,攜款潛逃。他的身份被曝光。

1947年,馬共召開中委會議,委任陳平接任總書記。

萊特跑到泰國去避風頭了。在曼谷街頭,他被幾個原中共南洋黨支部的華僑黨員碰上,被抓住,給掐死了。

對於一個組織的大BOSS而言,這種死法真夠窩囊的。

但是相比他造成的損失,馬共才覺得更窩囊。英國人不費吹灰之力,重返馬來亞。

英國殖民當局站穩腳跟後,1948年頒布了「特別緊急條例」,宣布馬共是非法組織。

馬共被迫轉入地下,重新進行武裝鬥爭,並於1949年建立了馬來亞人民解放軍。

二戰後,亞非拉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反帝反殖民是國際主流。英國人想要繼續佔領馬來亞是不可能的。

我之前的文章說過,英國和法國很缺德,不甘心就這麼走,還要搞陰謀,讓獨立的新生國家內亂不止。

英國殖民當局聲稱,馬共背後有共產國際操控,不是真正要民族獨立,馬來亞有被共產主義控制的危險。

英國殖民當局還玩了一個手腕,放開公民權,讓華人和印度人大規模移民。

這激起了馬來亞原居民,即馬來人,強烈反對。

1946年,馬來人成立了一個政黨——全國巫人統一機構,簡稱「巫統」。

「巫統」就是馬來人自己的政黨,把華人和印度人排斥在外。

巫統的第一批黨員中有一個人叫馬哈迪,當時他剛考取了劍橋大學,但沒錢,只好去了新加坡的一所醫學院。

英國人的詭計很成功。

馬來人對外國移民,尤其是華人,無比仇視,堅決不肯給予公民權,提出馬來亞是馬來人的馬來亞,馬來人才是真正的主人。

其實想想,一個民族的心理與一個人的心理很相似。

一個人長期被侮辱,心底就有反彈的念頭,只是沒等到契機而已。一個民族被不同的國家殖民四百多年,對自我身份追求的那份急切可想而知。

終於等到了民族獨立運動的時代洪流,馬來人豈能錯過。

還有一點就是,馬來人信奉伊斯蘭教,向來有排外的傾向。同時,伊斯蘭教信眾甚少與外族通婚。

而華人下南洋幾百年,一直秉承華夏文明,取名穿衣飲食都保持中原遺風。在馬來亞,華人有獨立的教育系統。

李光耀的爺爺在南洋攢了一些錢後,立馬跑回中國老家,去清廷捐了一個官。可見,在華人心目中,始終有故土情結。

所以,馬來人和華人雖然在一個島上生活了數百年,但並無深入融合。

這些裂痕英國人看得門兒清。

英國殖民當局說,可以讓你們獨立,不過馬共很危險,英軍駐紮在馬來亞很有必要,是保護你們喲。

同時,還攛掇「巫統」和馬共談判。

這就是1955年的華玲談判。

馬共領導人陳平傾向於接受談判,他判斷,繼續武裝鬥爭不一定能勝利,接受談判,恢複合法地位,將來可以通過制憲手段,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

親西方的「巫統」很囂張,馬共倒是表現出了誠意。

陳平提出,必須承認馬共是獨立政黨,馬共放下武器後,應保證自由,不被關押和審訊。

「巫統」拒絕。

陳平退一步,如果不承認馬共,那麼可以允許馬共加入其它政黨,或者再組建非共產主義的政黨。

「巫統」拒絕。

「巫統」就一句話:如果馬共要談判,首先投降。

馬共拒絕投降。華玲談判破裂。

只好繼續打。馬共率領的游擊隊轉入馬泰邊境的密林里堅持戰鬥。

沒有參加游擊隊的馬來亞華人就苦逼了,夾在馬共和「巫統」之間,兩頭不討好。

數十萬華人被趕出生活了幾輩子的地方,房屋連同財物被燒。英國殖民當局還準備把這些兩手空空的華人集體遣返中國。

馬華公會遂成立,宣稱代表馬來亞華人的利益,與馬共斷絕聯繫。

如出一轍,馬來亞印度人成立了馬來亞印度人國大黨(國大黨)。

這樣,「巫統」、馬華公會和國大黨組成了政黨聯盟,後改名為國民陣線,簡稱「國陣」。

1957年,馬來亞聯邦宣布獨立。

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組成了馬來西亞。

很顯然,「巫統」是「國陣」的第一大黨,是馬來西亞的執政黨,國會第一大黨。「巫統」的主席也就是馬來西亞的總理。

即使「巫統」是第一大黨,但當時馬來西亞人口佔比是這樣:馬來人佔43.3%,華人佔44.9%,印度人佔10.4%。

還是華人最多,特別是新加坡,幾乎都是華人。

1965年,馬來西亞把新加坡給「開除了」。新加坡「被獨立」,結果宣布時,李光耀淚流滿面。

沒了馬來西亞華人的支持,馬共領導的游擊隊生存一度很艱難。

不過幸好,馬泰交界山多林密,便於隱蔽。又有鐵路直通馬來西亞、新加坡,有海港可達中國香港,易獲經濟來源。

1982年,東盟第15屆外長會議強調東盟國家加強團結,各自清除國內的不安定因素。泰國陸軍制訂「征剿」馬共的「泰南安寧第11號計劃」。

馬共打不過,5年後,向泰國政府投降。

1989年末,在中國和泰國的推動下,馬共與馬來西亞談判。最後,馬來西亞同意接受馬共「體面的投降」。

在夾縫中生存了40多年的馬共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他們曾本有機會在馬來西亞建國。

歷史真是充滿偶然。

陳平申請返回馬來西亞的被拒,2013年客死異鄉。

說回楊國強。

他哥哥在順德北滘鎮建築公司是個小頭目,介紹他去搬磚,他就拚命地幹活。

為了多掙錢,他什麼活兒都接,搭茅房,修豬圈,從沒猶豫過。颳風下雨也不休息,為了趕工期,有四五年,春節都在工地上過。

他說:「那時候,就是除了睡覺、吃飯、去洗手間,全部時間都是在做努力事情。」

1984年,他升為建築隊隊長,成了包工頭。兩年後,他又升為建築公司總經理。

在這段時間內,他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1993年,建築公司改制,他聯合其他人出資3000多萬,把公司給買下來了,改名「碧桂園」,進軍房地產。

楊國強的帝國開始起航。

與此同時,1990年代,馬來西亞的經濟也在騰飛,躋身「亞洲四小虎」。

當時,馬來西亞的總理是馬哈迪,他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現代化的工程師。

他於1981年接任「巫統」主席,頗具爭議性,擔任總理期間,推行權威式領導方式,袒護本地民族。

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少有的制定「旨在保護多數民族(即馬來族)」平權法案的國家,身為該國第二大族群的華人長期是「二等公民」。

馬來人一向享有優越地位,華人只是在商界活躍。

2018年馬來西亞富豪榜上,前10的富豪中有8名是華人,但在尊崇「馬來人至上」的馬來西亞,他們如履薄冰,屢屢成為被指責的對象。

不堪其擾,馬來西亞首富、「亞洲糖王」郭鶴年把資金全投到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全家搬去了香港。

說個八卦。郭鶴年有個兒子叫郭孔丞,1981年與鄧麗君訂婚,但豪門規矩多,郭鶴年的老媽要求鄧麗君退出演藝圈,還不能跟昔日友人來往、鄧麗君做不到,只好退婚。這是她距離婚姻最近的一次。

郭孔丞後來娶了一個長得很像鄧麗君的日本妹紙,那妹紙正好是鄧麗君的歌迷。

鄧麗君聽聞後,說,俺祝福他們。

蠻遺憾的一段往事。

郭孔丞早些年已經接班,前陣子西湖大學創校,他是校董會成員。

2003年,76歲的馬哈迪突然宣布辭去一切職務,輿論嘩然。

馬哈迪女兒說,老爹年紀大了,身體不行了,國家已走上正軌,他該退下來,安享晚年。

這當然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實則是馬哈迪急流勇退。

他是馬來西亞建國以來在任時間最久的總理,對權力的追求,滋生了金錢政治和裙帶關係。「巫統」猖獗的腐敗,他責無旁貸。

馬哈迪曾經有個接班人叫安瓦爾,本國TOP1大學畢業,辯才無礙,是「巫統」新生代佼佼者。

安瓦爾翅膀硬後,就搞起小團體,1998年,馬哈迪把他開除出黨,還以雞姦罪的罪名抓起來,他老婆的司機控告被其強姦。

馬來西亞以伊斯蘭為國教。雞姦,就是同性之間的性行為,是違反教義的。指控一個人雞姦是在道德上毀滅他的捷徑。

這事沒有紮實的證據,後來不了了之。

安瓦爾組建了公正黨,在國會中有儼然坐大之勢,他指控馬哈迪及其家族貪污受賄。

他曾是馬哈迪的心腹,指控都是有實錘,這是很致命的。如此情景,馬哈迪以退為進,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也是在2003年,碧桂園在香港上市,楊國強成了中國「最低調的首富」。

2008年的選舉中,安瓦爾率領的公正黨一躍成為馬來西亞國會第二大黨。

這打破了長期以來「國陣」的壟斷地位,被視為是馬來西亞政壇的「海嘯」。

久違的馬哈迪又露頭了,逼迫時任總理辭職,欽點了一個新總理,就是納吉布。

與此同時,可憐的安瓦爾又被抓了,還是雞姦罪,他的助手說被他強姦。

這場官司拖了四年。看樣子,他的政治歲月就要在兩場莫須有的雞姦罪中給耗盡。

是中國投資人幫了他,其中就有楊國強。

納吉布上台後,與中國打得火熱,中國成了馬來西亞最大外國直接投資國。

這讓馬哈迪很不爽,他認為中國人在馬來西亞大規模投資,搶走了馬來人的飯碗。

其中他最不爽的是碧桂園的森林城市,位於馬來西亞最南端的一個14平方公里的住宅開發項目,耗資1700億林吉特(合2621.74億人民幣)。

2015年,60歲的楊國強決意拿出2500億打造「未來城市」,工程將依靠填海形成。

按照碧桂園的規劃,森林城市的總投資會超過1000億美元,開發周期長達20年。

2015年,森林城市獲得了馬來西亞政府的批准函,2016年12月,項目正式發布。

納吉布表示,森林城市將成為馬來西亞新的經濟增長重心,未來20年將創造22萬個就業機會。

而據《金融時報》報道,馬哈迪抨擊森林城市項目是一個「外國飛地」。

納吉布不聽話,馬哈迪決定出山。2016年,他宣布成立土著團結黨。

馬哈迪與安瓦爾冰釋前嫌,土著團結黨和公正黨聯合,再拉上兩個小黨,組建了「希盟」,向以「巫統」為主的「國陣」挑戰。

「希盟」深諳馬來人不喜歡華人的心理,大打反華牌,聲稱一旦執政,將要檢討和取消許多中資項目。

馬哈迪可不是空穴來風,實際上華人早已「用腳投票」。在過去的10年里,共有近6萬人放棄馬來西亞公民權,其中超過九成是華人。

上周結束的選舉中,「希盟」戰勝「國陣」。93歲的馬哈迪再次出任總理。

他說,就干兩年,然後讓位給安瓦爾。

為了感謝安瓦爾的配合,馬哈迪請求元首特赦了他的雞姦罪。

但無論是馬哈迪,還是安瓦爾,對中國資金以及新馬關係,都體現出民族主義傾向,只維護他們所認為的國家利益。

1969年,馬來西亞發生種族騷亂。馬哈迪認為「巫統」對待華人優渥,寫信要求黨主席辭職,措辭強硬。那年,27歲的安瓦爾也走上街頭,參與抗議。

如是觀之,中資在馬來西亞的風險指數飆升。楊國強該想辦法了。


推薦閱讀:

馬來西亞留學:申請馬來西亞英迪大學,這些專業不可錯過!
關於長鼻猴的10個有趣事實 | 博物旅行之馬來西亞婆羅洲
到馬來西亞留學費用
誰家姑娘在馬來西亞賣淫?
馬來西亞世紀學院

TAG:影響 | 馬來西亞 | 西亞 | 大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