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四種行為會讓孩子變得膽小、自卑,一條沒中的才算優秀家長
人一生的安全感大都是在兒童時期建立的,安全感缺乏的人,常常會表現出自卑、患得患失,總是生活在焦慮中,充足的安全感是孩子自信、幸福的基本條件。想要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下面四種行為家長就別再做了!
一、家長經常吵架
夫妻每天吵架、冷戰,明明已經過不下去了,卻還想著「為了孩子不離婚」。其實家長經常吵架,家庭氛圍沉重,對孩子的傷害比離婚都大。在這種家庭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十個有九個都缺乏安全感。如果真的愛孩子,首先請處理好與伴侶的關係。
二、經常恐嚇孩子
「再不聽話就把你扔掉」「你媽媽不愛你了」......這種話你有沒有聽到過呢?小孩子無法分辨真假,他會把這些玩笑話當真,覺得自己太差勁了所以媽媽才不愛他,變得敏感、內向、膽小。
三、經常向孩子抱怨沒錢
小時候窮過的人,即使在成年後有錢了,也依然會有「窮」的陰影在。孩子想買東西時,家長總說「沒錢,不買」,這句話看似好用,卻會使孩子認為自己家真的很窮,壓抑正常的需求,如學慣用品的購買,還會變得自卑,內心也無法富足。
四、孩子受欺負時,認為是小事不放在心上
小孩子被別的大人逗的哇哇大哭,父母還在旁邊跟著取笑他太小心眼;孩子在學校承受著校園暴力,回家向父母尋求幫助,卻得到「為啥他只欺負你不欺負別人?老老實實回學校去」的回復.....家長是孩子最信賴的依靠,如果連父母都無法幫助他,又怎麼能建立起安全感呢?
孩子輔食如何添加?、寶寶晚上睡不好怎麼辦、孩子如何教育最好?
關注微信公眾號:芸芸育兒經,你要的答案這裡都有,為寶寶的健康成長加分!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實務】劫持他人「超額索債」行為應如何定罪
※集郵出路在何方(14):集郵行為者
※曾蔭權被判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
※【實務】擺象棋「殘局」誘使他人對弈並贏取押注錢款的行為應當如何定性?
※十.競爭中的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