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園地 文化經典 2012最新《論語》選讀測試題
2012最新《論語》選讀測試題
1.閱讀甲、乙兩則文字,完成(1)~(3)題。
甲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1)有若認為實踐「仁」的根本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第二段文字,簡要分析孔子對「孝」的主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作為一種道德觀念,這是孔子和儒家文化尤為提倡的。中庸,即以中為用、取用其中的意思。指在生活中不走極端,凡事折中,處處調和。只有這樣做才符合儒家的中庸思想。
(3)上面這段文字對儒家「中庸」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確?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1)在本章中,孔子借用「風」與「草」的比喻,說明了什麼道理?(請用文中原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否贊成本章中孔子的觀點?請聯繫實際做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論語》中的一段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和「貧而樂,富而好禮」含意一樣嗎?你認為哪句更有現實意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7·11)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9·11)
孔子通過平時的言行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和崇敬。請結合上面三段談談其理由,並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甲、乙兩則文字,完成(1)~(3)題。
甲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靈公》)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論語·里仁》)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
(1)上述文字著重體現了孔子怎樣的「交往」原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上述話語,具體闡述孔子「交往觀」的要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他善於因材施教,無論是誰,只要肯來求教,他就進行教育;無論誰做他的弟子,他都要親自作調查研究,了解到每一個人的特點,然後進行教育。
(3)上面這段文字對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理解是否正確,請簡要說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對孔子的交往觀,你是怎麼看待的?請結合上述材料並聯繫現實進行分析。(不超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閱讀《論語》中的兩則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桀溺謂子路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與?」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與其從辟人之士,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以告孔子,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1)曾子所說的「士」與桀溺所說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請問這樣的「士」擁有怎樣的志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桀溺對子路的規勸,你是如何看待的?請作簡要評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1)孔子在這裡把「聖」當作「仁」的至高境界,他指出的推廣仁愛的重要方法是什麼?請結合原文,用自己的話作簡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聯繫已學內容,說說你對孔子倡導的「仁愛觀」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閱讀《論語》選段,完成文後問題。
①南宮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宮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②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請結合兩則材料內容回答,為什麼「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而樊遲「學稼」卻遭到了孔子的批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閱讀《論語》中的兩則文字,然後回答問題。
①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②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用自己的話說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麼,並結合選文簡述其這樣說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 1.(1)孝悌。
(2)為長輩效勞,做些事情;有好吃好喝的,請長輩享用,這些還不是孝的全部。對長輩的孝應發自內心,表現在心中。比如在父母面前保持敬愛和悅的神色態度。
(3)不正確。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以「仁」為原則的。他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穩定下允許不同意見。他把四面討好、不講原則的折衷主義者斥之為「鄉原,德之賊也」,並把一味諂媚的好好先生斥之為「同而不和」的「小人」。
2.(1)子欲善而民善矣。
(2)提示:答「贊成」與「不贊成」均可。「贊成」可從肯定孔子觀點的積極意義說:孔子反對亂加殺戮,認為施政者應做出表率,要有好的導向,均可;「不贊成」則可指出「草」與「風」的比喻的不足:老百姓只是被動地服從、跟隨統治者,這無疑是一種對民眾的貶低。
3.不一樣,「貧而無諂,富而無驕」是說一個人雖然窮困,但還是不諂媚,不拍馬屁,不去巴結討好人;雖然富有,但還是不以財傲人,不得意忘形,不驕奢淫逸。這是針對貧富本身的態度而言。「貧而樂,富而好禮」則進一步上升到對禮樂之道的追求,後者境界更高。
對於「奔小康」的當今國人來說,更有現實意義的應該是「富而好禮」。富裕了不處處擺出一副「大款」的派頭固然是不錯,但如果能夠更進一步「富而好禮」,追求精神方面的涵養,追求學問,講究做人的道理,尊重別人,處處以仁愛之心待人,那應該是更加高尚的境界了。
4.第一,孔子對學生生活上的關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導。第二,孔子不僅希望自己的學生「博學於文」,還希望學生「約之以禮」,更難得的是對學生採取了「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
5.(1)「適中(度)」交往。
(2)首先,交往的對象要有選擇,當以「仁」為標準;其次,交往過程中要保持自我(主體)的獨立性(「矝而不爭」),堅持原則,不能放棄自我意志而依附於人(「人之過也,各於其黨」);第三,交往既要誠實(「忠告」「善道」),又要適度(「不可則止」),避免自討沒趣。
(3)不正確。「無論是誰,只要肯來求教,他就進行教育」是孔子「有教無類」教育思想的體現。
6.示例:在人與人交往的問題上,孔子追求友好交往和誠實交往的目標,又以「仁」為標準,堅持自己的意志和立場,不依附於他人,反對把交往降為黨派活動。當今社會需要和諧,為了使交往者之間有一種和諧完美的狀態,必須追求友好交往和誠實交往的目標;但在交往中還是應該保持交往主體的獨立性,不能把交往活動變成結黨營私的活動,因此要選擇交往對象,始終交往。
7.(1)以弘道、實行仁德,整頓天下為己任和理想。
(2)提示:結合材料,答出桀溺言行的具體內容。
8.(1)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從主觀願望出發,達到博施濟眾的效果。
(2)孔子的「仁愛觀」是以孝悌為根本的,主張在「親親」的基礎上推己及人;孔子「仁愛觀」的高標準是看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看他能否維護王權、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節大信。
9.禹、稷躬稼的目的是用「德」的溫和方式來治理國家,改變羿、奡統治時期給百姓帶來的困苦,穩定自己的統治,這符合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儒家思想,一直都是重勞心、輕勞力的,就是好禮、好義、好信、以身作則,倡導禮、義、信。在孔子看來,弟子更應注重自身道德修養的提升,如此,勞力者自然就會敬服、聽話、忠實、歸順,不用事事親力親為。
10.「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級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規模享受歌舞)。
理由:孔子主張克己復禮,認為每個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規定的各個等級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否則就會導致禮樂崩壞、刑罰不當、綱常混亂。季氏的行為顯然已經嚴重違反了孔子主張的「禮」,所以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推薦閱讀:
※從小騷到「發燒」——Canon鏡頭逐個挑(最新版) [轉貼]
※最新編下元九運玄空飛星圖解(原創)
※厲害了!中國在世界最新形象是這樣的
※俄最新護衛艦下水,核心技術神似中國055驅逐艦
※《蓮心齋詩選刊 第四十八期》趙洪亮最新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