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桐鄉的橋|8座古橋,感受桐鄉的古樸與雅緻!

橋,連接的不止是路的兩端、水的兩岸,也連接著一座城市的過去、現在、將來。

位於杭嘉湖平原的桐鄉,多橋。今天,桐游君將向你介紹幾座桐鄉的古橋。這些古橋一橫一斜、一拱一平,古樸雅緻,雖不比江河大橋那樣豪放,婉約中卻透露出另一番韻味,串聯起從古至今桐鄉的歷史縮影。司馬高橋

司馬高橋舊名南高橋,在桐鄉崇福鎮南,跨京杭運河故道,單孔石拱,橋長29.4米,寬3米,高約10米。橋頂望柱雕石獅兩對。明洪武間(1368—1398)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同治三年(1864)毀。光緒二年(1876)知縣余麗元重建。此橋東側橋聯為「碧浪駕輿梁事隸夏官資共濟,白欄依雉堞情深秋水溯伊人」。據《周禮》載:周時設置六官,以司馬為夏官,掌軍政和軍賦,後用為兵部的別稱。余麗元這次重建司馬高橋(還重修了包角堰橋、青陽橋、拱辰橋等運河大橋),請求動用庫銀,得到兵部的支持,這便是橋名的之所由來。鹽官橋

高橋鎮,有一座被當地村民譽為「風水橋」的單孔石拱橋,名為「鹽官橋」。說起鹽官橋的始建年代,就連八九十歲的老人也說不清楚。鹽官橋橫跨鹽官橋港,兩岸村民倚橋而居,人口密集。在村民們的眼裡,鹽官橋就是村裡的「吉祥橋」。村民們說,鹽官橋這個地方很久以前就已形成村落了,鹽官橋下的這條河港,當時是高橋到海寧斜橋的必經之地。橋樑上鐫刻的「東西接語溪,南北通沙渚」幾個大字依然清晰可辨。據說在上世紀80年代曾有人出資10萬元要買走這座老石橋,但被村民們拒絕了。聚寶橋

俗稱元寶橋。因兩邊石欄上嵌有四隻石元寶而得名。此橋位於義馬鄉馮家圩村張家浜,跨三洞環橋港。為本市境內唯一一座三孔石拱橋。橋長六十一米,寬二點七米,凈跨三十點六米。始建年代不詳,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建,1988年桐鄉縣人民政府重修。語兒橋

東西向單石拱橋,又名御兒橋或女兒橋,長約17米,位於濮院鎮橫屋街,古為吳越分界處,亦成產生傳聞之處。一說為夫差督兵拒越,溪人有生子而能語,適逢吳兵獲勝,故命此為語兒鄉,橋為語兒橋,亭為語兒亭。二說為勾踐入吳,夫入道產女兒於亭,故稱女兒亭和女兒橋。這兩種說法相同之處是早在春秋時期就有此橋跨於河,應該是口頭記載最早的古橋了吧。橋西堍尚存抗戰時日軍所築壕門一道。勸農橋

單孔石拱橋,八十年代第一次看見就被青藤覆蓋難見真容,當地幾乎沒人知道它的真名,一直稱福嚴寺橋。是福嚴古剎僅存的兩處古建築之一,橋坡平緩而寬,往西幾百米便是大運河邊的福嚴渡(又稱三官渡)。清吳曹麟詩云:白鳳鮮菱四角尖,蜜筒瓜熟味還甜。兩般風味同船去,為趕香市到福嚴 ,依稀可見當時橋下船隻往來與橋上行人的熱鬧場景。登瀛橋

當地人說的廟橋,即登瀛橋,始建於元朝,是屠甸境內唯一尚存的拱形橋。橋北有戚家廟,廟早毀。遠遠望去,橋石有灰白、深黃兩種顏色。橋頂處,深黃、灰白石上,刻有登瀛橋、募化橋的橋名,兩側均有。這是奇怪的一橋雙名。更奇怪的是,橋聯刻在拱橋內側的一塊小石頭上,字非常小。橋里橋

通濟橋和仁濟橋,一呈南北方向,一呈東西方向,兩橋成直角相交,無論站在哪一座橋邊,均可以透過橋洞看到另一座橋,如同井中觀月,因而贏得「橋里橋」的美稱。這兩座橋堪稱烏鎮最美的古橋風景,它和其它類似的雙橋相比,無論是氣勢還是造型上都首屈一指。烏鎮「橋里橋」是人文美和田園美的完美交融,兼具了野性的奔放和構造的精巧。橋縫中野樹虯枝橫斜,橋柱上對聯大氣磅礴,站在橋頭四望,水閣風光一覽無遺,京杭運河蜿蜒北去,文昌閣風姿綽約,白蓮塔巍峨高聳,堪稱橋景一絕。單橋

單橋位於龍翔街道單橋村,跨京杭大運河,與皂林雙橋東西相望,故名。清光緒《桐鄉縣誌》載:「萬年高橋即錢店渡橋,亦跨桐、石兩界,明嘉靖間重建,尋圯。嘉慶二十三年道士徐鐵簫勸募重建,改今名。」抗日戰爭時被毀,1956年重建。原為單孔石拱橋,為拓寬大運河,1985年被拆除,如今的已經是鋼筋水泥橋了。你還想知道哪座古橋的來歷?記得給桐游君留言哦!往後的日子,桐游君會繼續給大家介紹桐鄉的古橋哦!古橋之鄉

2012年08月01日

  京杭大運河迂迴曲折流經崇福鎮,眾多支流縱橫交織。因為河道多,所以橋樑也多。據考證,舊時崇福鎮大大小小的古石橋就有四十餘座,堪稱古橋之鄉。

  嘉靖三十五年,倭寇犯境,浙江巡撫下令營造崇德城牆。呂希周建議將大運河崇德段改直道為繞城牆而過,有效抵禦了倭寇侵擾。在這短短的三五里水道上,竟建造了八座石拱橋,有登雲橋、司馬高橋、青陽橋和拱辰橋等。

  拱辰橋橫卧於崇德鎮北郊三里的大運河上。通體用紅色花崗岩砌成。橋洞西側石基突兀水中,巧妙地構成了水上纖道。橋北東岸填土似半島狀,以抵水流衝擊。島上建虎嘯禪寺,蒼松翠柏中殿宇隱約可見。古橋、古剎、綠水,構成了一幅絕妙的畫卷。

  登雲橋在崇福鎮南一里許的古運河上,遠遠望去,蔚為壯觀。拾級而上,似入雲端,極目遠眺,崇福鎮盡收眼底。

  司馬高橋位於崇福鎮東南隅的大運河上。青石築成,橋頂四角石柱,雕琢小石獅,神態各異,活靈活現。橋欄內側兩邊鑿條石為椅,橋上還建有木質亭閣,供人歇息。

  橫跨於大運河上的石拱橋,分布密集,高大雄偉,精巧別緻。由於歷史變遷、自然災害以及其他原因,許多曾名噪一時的古石橋已經在歷史長河中銷聲匿跡,成為人們美好的回憶。

推薦閱讀:

在北京感受橫濱的蛋糕之王
讓兒童在自然生長中感受幸福
「五一」韶山,感受毛主席身上的那股精神。。。
深情不負只是個笑話,誰會在乎配角的感受。
遇到不會說話的人是種什麼體驗?

TAG: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