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東 鄉 族

中華民族大家庭東鄉族簡 介

東鄉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大夏河以東和黃河以南的山麓地帶。其中半數以上聚居在東鄉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蘭州、定西和寧夏、新疆等地。東鄉族因居住在甘肅省臨夏地區的東鄉而得名。舊稱「東鄉回回」、「東鄉土人」、「東鄉蒙古人」、「蒙古回回」等。他們自稱「撒爾塔」,意思是「中亞信伊斯蘭教的色目人」。東鄉族地區位於甘肅省的洮河以西、大夏河以東和黃河以南的山麓地帶。境內山巒溝壑,星羅棋布。這裡盛產的農作物馬鈴薯,以沙而甜,含澱粉高而聞名。唐汪川的桃杏,有白蘭瓜的醇香。東鄉族講東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同蒙古語相近。多數人兼通漢語,通用漢文。本民族無文字。大多數東鄉族人都兼通漢語,通用漢文。東鄉人有豐富的群眾娛樂活動和民間口頭文學,競技活動主要有賽馬、摔跤、打土塊等。「花兒」是東鄉族喜歡的歌舞形式。東鄉人的樂器有「四弦子」、笛子和泥制吹器等。東鄉族以農業為主,畜牧業、特別是養羊,在生產中也占重要地位,東鄉「三寶」桃杏、瓜果、大紅棗享譽全國。習俗東鄉族在進餐時,很講究禮儀,每一餐飯必須在長輩動筷後,全家才能進餐。長輩不能按時歸家就餐,全家必須等候。每日三餐都在炕上,炕上放一炕桌,全家人都圍著炕桌盤膝而坐。媳婦在廚房內吃飯。歷 史關於東鄉族的歷史來源說法甚多,至今還沒有確切結論,但其形成和發展,是同元朝帝國的軍事活動分不開的。據近年研究考證,東鄉族是以回回、色目人為主體,融合了一部分漢人、蒙古人等發展而形成的。過去被稱為「東鄉回回」、「東鄉蒙古」、「東鄉土人」等,新中國成立後定名為東鄉族。禮 儀東鄉族熱情好客,來了客人,都是長者出門遠迎,客人進屋要先請上炕,隨後要獻上比較講究的蓋碗茶。有時還在茶中加冰糖、桂圓或燒棗,俗叫三香茶。正餐時東鄉族喜用雞待客,東鄉族待客最隆重的是端全羊。即把羊的各個部位如脖子、肋條、前後腿、羊尾巴依次上盤,使餐桌上樣樣俱全。東鄉族男人一直保留有「吃平伙」的習慣。即在農閑時,一些人湊在一起,選一隻肉膘好的羊,在羊主人家或茶飯做得好的人家,把羊宰了,整羊下鍋,雜碎拌上調料上鍋蒸,吃平伙的人就喝茶、吃油餅,等「發子」熟了,一人一碗,爾後又在肉湯里揪面片吃,完了再把煮熟的羊肉按羊的全身部位分成若干份,每人一份,最後大家攤錢給主人。也可以用東西和糧食折價頂替。節 慶每逢節慶,都要擺「古隆伊傑」筵,意為「吃麵食」。主要麵食品有油香、麻貼(一種籠屜里蒸的油花小饅頭)、酥饊(油炸的大麻花)、饊子等。其中大部分都屬油炸麵食。東鄉族善於製作油炸食品,所做的油炸食品不僅在節日宴請客人時必備,而且還常做為禮品相互饋贈。在開齋節或平時請阿訇誦經也要製作油炸食品;婦女坐月子,娘家人去看望除要帶一種名為仲布拉的麵食外,也要帶一些油炸食品。東鄉族開齋節又稱"爾德節",是東鄉族民間的傳統節日。按伊斯蘭教規定:伊斯蘭教曆每年九月是齋戒月份,凡能參加齋戒的男女,每日從黎明到日落不飯不食,這一月的開始和最後一天,均以見新月為準,齋期滿的次日,即為節日。因此,它既是民族節日,也是宗教節日。節日期間,東鄉族穆斯林與其他民族的穆斯林一樣,沐浴凈身後,穿上清潔的民族盛裝,在清真寺做禮拜,並聽教長、阿訇講經佈道。然後分頭上墳,悼念亡人。同時,各家各戶架鍋、揉面、炸油香、酥饊和油果等節日食品,相互饋贈和招待客人。東鄉族十分好客,節日期間,來訪客人,除用"三炮台"蓋碗釅茶款待外,有條件的人家,還宰羊,用"全羊"席招待。一般都以油香、"尕雞娃"待客。東鄉族對吃"尕雞娃"別有講究。他們將整雞按各個部位分成十三等級,親朋聚會,各按輩分吃相應的等級,其中以"雞尾"最尊貴,聚餐時讓最受尊重、最年長或"首席"賓客享用。賓主歡聚,共同祝賀節日。婚 俗東鄉族婚禮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基本上由父母決定,男女青年不得謀面相談,大多由「找赤」(媒人)中間傳話。一般先由男方請「找赤」到女家說親,女方應允後,男方就要送「訂茶」做見面禮。「訂茶」一般是幾斤細茶和幾件衣服。之後便履行正式的訂婚手續,即「麥赫勒庫和」(送彩禮)。屆時,由男方及其父親,叔伯、媒人、陪客共攜彩禮赴女家。彩禮分兩種:一種是茶葉、紅糖、糕點等,一是經媒人事先議訂的衣服,現金及耳墜、手鐲等。東鄉族有些山區還有訂婚送饅頭的習俗。男方家將當年收下的小麥磨成白面蒸成饅頭,每個約1公斤,頂部預先抹點薑黃,用刀稍稍切開,蒸熟後,雪白的饅頭頂部如開黃花,預示親家來年五穀豐登。到新郎家門前,新娘要由送親的兄弟抱下馬車進院。親朋好友歡聚一起唱「哈利」,表示祝賀。賓客中一人帶頭呼「哈利」,眾人(多是少年)和之,並按拍節擊掌或拍手臂,腿彎曲成騎馬的姿勢,左右轉圈。唱詞由賓客即興編唱,內容大多為新郎英俊,新娘美麗,夫妻恩愛,永不分離等讚美之詞。婚禮高潮期間,人們還戲謔性地將新郎的父親或叔伯等長輩臉上抹鍋黑,翻穿羊皮襖,腰系鈴鐺,頭頂破帽,手腳象徵性地捆住,或是使之倒騎毛驢「亮相」,人們稱之為「戲公公」。鬧洞房的「砸枕頭」十分有趣。在洞房中,戲鬧的小夥子們手持早已準備好的枕頭,朝炕角上蒙著面紗的新娘砸去,護衛新娘的女友們則組成一道防線,將砸過來的枕頭反砸過去,鬨笑呼叫,場面十分熱鬧。然後,女友們揭去新娘面紗向眾人「亮相」,並打開箱籠,出示珍貴的嫁妝。至此,夜深人靜,新郎、新娘便進入洞房花燭的夢鄉。服 飾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的長袍,束寬腰帶,腰帶上掛小刀、荷包、鼻煙壺和眼鏡盒等物,頭戴或白或黑平頂軟帽,老年人喜穿長袍和"仲白",一般用灰色或黑色布縫製,對襟長袍。婦女穿大襟上衣外套齊膝坎肩。非常別緻的是婦女的帽子,小女孩域一種圓形帽頂為綠色或藍色,帽沿有紅色或綠色皺褶花邊的帽子,帽沿上墜有彩色線編成的穗子和各色珠子。未婚少女的蓋頭用細薄柔軟的綠綢紗做成,結婚後改用黑色的,而老年婦女則戴白色蓋頭。飲 食東鄉族的飲食上喜吃飯菜合一的食品,家家都有小石磨。東鄉族每日三餐不離洋芋。洋芋既可當菜,又可當飯。煮、燒、烤、炒均可,特別是冬春二季。東鄉族還喜把青稞面,大麥面做成「鍋塌」或「瓊鍋饃」作為主食。東鄉族熱情好客,以雞待客是東鄉人的傳統禮節。東鄉人在宴席上吃雞十分講究,通常把雞的各個部位分成13個等級,按輩份吃相應等級的部位。在13個部位中,雞尖(雞尾部)最為尊貴,一般只有席間主客和年長者才有資格享用。東鄉族製作「棧羊」肉,獨具特色,一般都是清水下全羊,鍋上蒸「發子」,屠宰棧羊吃發子是東鄉族改善生活的一種形式,當地有句諺語說:「先來的發子比後來的肉香」。東鄉族還善於把棧羊肉製成清湯羊肉,美味可口,滋補營養,老少皆宜。東鄉族人喜歡喝紫陽茶和細毛尖茶,一般每餐離不開茶,多數用蓋碗泡茶,也有用小茶壺的。蓋碗亦稱「三炮台」,即由茶蓋、茶碗和底盤座組成。禁 忌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騾肉、驢肉和自死動物及動物血;吃餅和饅頭要掰開吃,不能整吃。忌用食物開玩笑;忌在人面前袒胸露臂;忌遞煙敬酒;禁帶污濁之物進入墓地和清真寺。宗 教信仰伊斯蘭教,屬遜尼派。有老教、新教、新興教三個教派。


推薦閱讀:

網戀永遠是一場溫柔的傷 - 情感空間 - 中國網和平論壇 |網聚中華民族的力量 - Pow...
中華民族萬姓同根十二
看待西方文明,中國人要實事求是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六個"為什麼"之二[005]
最後的分析與總結

TAG:民族 | 中華 | 中華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