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治療關鍵在頭兩年 不死癌症或可停葯緩解

類風濕治療關鍵在頭兩年 不死癌症或可停葯緩解核心提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素有「不死的癌症」、「第二癌症」之稱,但由於很多患者忽略了其早期治療,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免疫科肖長虹主任告訴39健康網,保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效果關鍵在於頭兩年,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更好。

  在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免疫科的病房裡,編輯認識了一位老類風濕患者王奶奶。30年前,50歲的她對類風濕的危害還沒有完全的認識,只是「早晨起來手指很僵硬,膝蓋酸痛,痛了就吃幾片止痛藥撐一撐」,但現在,王奶奶的十個手指頭已經完全變形,膝蓋也無法伸直,身體多處關節疼痛,生活難以自理。「上個月是坐著輪椅被推進醫院的,現在可以走路了。我也不求太多,都那麼多年了,只求能恢復自理能力,可以走去菜市場買菜,拿得起個鍋碗什麼的。」王奶奶辛酸地說著。

王奶奶的手指近端關節多處變形,手掌外偏,這是久病類風濕患者的典型癥狀。

經治療後,王奶奶的腿部關節已恢復部分活動能力,可直立並做緩慢行走。

  該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肖長虹表示,很多患者由於不了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危害忽略了早期治療,最終失去肢體活動能力而懊悔不已。專家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要記住兩個「2」,一是把握2年的治療時機,一是注重中西醫的二者結合。

  「2年」:發作頭2年內治療或可停葯緩解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病與遺傳、環境,感染等因素有關,但由於其目前其病因尚未完全得知,如何好根治類風濕性關節炎依然是一個醫學難題。人們普遍認為,類風濕是一種「不死的癌症」,一旦停葯,就會複發。

  但是,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肖長虹卻告訴39健康網編輯,臨床上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可以完全停葯緩解。他表示,這類病人分為兩種情況,其中約有10%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限性的,通常發作兩三次後就會自行康復,而且不複發;還有一部分病人由於早發現、早治療,可以維持長時間不治療而不複發,甚至長達5年。

  據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最大危害體現五個D:Deformity骨質破壞,Death 死亡率上升,Dollar loss經濟損失,Drug藥物依賴, Depression抑鬱,其中以骨質破壞最為典型。肖長虹表示,病情發作的頭兩年骨頭破壞的速度最快,如果能及時把握這個治療時間窗口,就能有效阻止骨質破壞,經過一段時間規範治療後或可停葯緩解,或者減少藥量。「我們常會跟病人講,我不能幫你的病斷根,但至少能保證你正常的生活、工作能力,因此要積極治療。」

  「2結合」:中藥、西藥兩結合治療效果更好

  在中國,「西藥見效快,中藥治本」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很多人在醫院拿了些西醫的葯外,還會去看一下中醫。肖長虹表示,這種做法是可取的,中西醫聯合用藥是當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趨勢。「西藥副作用比較大,大量臨床證明,中藥能與西藥產生協同作用,發揮更強、更快的藥效,還能減少西藥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拿當前比較熱門且價格昂貴的生物製劑來說,治療期間服用中藥不僅可以減少用量,而且能拉長用藥間隔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據了解,所謂中西醫聯合用藥方法一般是指:抗炎鎮痛葯+傳統抗風濕緩解病情葯(DMARDs)+生物製劑+中藥。當前緩解病情葯(DMARDs)藥物主要有甲氨喋呤、來氟米特、雷公藤製劑、羥氯喹等。生物製劑是近幾年出現的強效治療方法,其改變了類風濕被稱為「不死的癌症」的命運,經治療病人病情基本可以得到快速控制,而且越早使用,關節功能保持越好,但價格昂貴限制了其推廣。

  在中藥治療方面,中醫師會根據病人的具體癥狀、體質等方面進行辨證論治、辨病論治。如在類風濕發作的急性期,病人出現關節腫痛、局部灼熱、皮色發紅,小便黃等癥狀時會選用清熱利濕,祛風通絡的藥物治療。在病情穩定期,病人多肝腎虧損,關節腫大畸形,僵硬,屈伸嚴重受限,時有自發痛或活動時疼痛,此時選用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藥物治療,以防治病情複發。

  據一項80年代的調查顯示,有80%的病人最願意接受的治療是中西醫結合治療,而有一部分老中醫仍堅持只給病人開中藥。眾所周知,中藥在治療類風濕上有整體調理、副作用小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是否意味著依靠純中藥治療類風濕效果最好?

  肖長虹指出,中醫、西醫在治療類風濕上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單純靠中藥治療起效慢且需長期喝葯湯,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目前在國內依靠純中藥來治療類風濕的比例不超過20%。「先進的西醫理念和技術中醫師也可積極採用,醫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保證病人的健康,至於誰為主誰為輔,要視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

推薦閱讀:

癌症病房裡的「佈道者」
癌症病人常識
盤點:已上市「替尼類」藥物信息大匯總
有無癌症易感基因一查便知

TAG:癌症 | 治療 | 類風濕 | 風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