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觀到畫質!索尼RX1R Ⅱ/徠卡Q對比
索尼 RX1R Ⅱ全畫幅固定鏡頭相機即便屢屢「被」破產,但近幾年「索尼大法好」、「黑科技」等讚譽彰顯了索尼強大的技術以及創新的實力,讓不少人心甘情願為信仰充值。在消費類相機嚴重下滑的這幾年中,索尼黑卡逆勢而起,即便是價格昂貴的全畫幅黑卡也相當受歡迎,這次RX1R Ⅱ更是將卡片機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徠卡,更不用多說,光是那枚小小的紅色可樂標就足以彰顯其地位,更何況Q打破了徠卡一直以來傳統保守的固有印象,各種頂尖的電子技術讓這個身著華麗衣裳的貴族搖身一變成為揮舞著長矛的鎧甲騎士。那麼,我們先從外觀開始,來看看這兩款同樣搭載全畫幅感測器的卡片機有哪些不一樣。
首先,先來看看索尼RX1R Ⅱ和徠卡Q的重點參數。從上圖的對比可以看到,在核心成像組件上,雖然兩款相機都採用了全畫幅感測器,但RX1R Ⅱ採用背照式結構,官方宣稱能夠在進行高解析度畫面捕捉的同時不損失良好的感光性能,至於是否如此,文章後的畫質對比大家可以參考。另一個比較大的差別在於鏡頭,索尼RX1R Ⅱ採用35mm焦段鏡頭,徠卡Q則是28mm焦段鏡頭,並且最大光圈要比RX1R Ⅱ大半檔左右,關於焦段,可以認為徠卡是為了差異競爭,又或者徠卡認為28mm更適合掛機。
而在相機體積上,明顯索尼RX1R要小得多,便攜性上要更勝一籌,只不過和前兩代相機幾乎一模一樣的外觀設計,似有些顯得不夠有誠意,少了點驚喜。Q的徠卡風格非常明顯,即使遮住紅色Logo,也能讓人一眼認出。
徠卡Q的尺寸非常接近松下GX8微單
索尼RX1R Ⅱ、徠卡Q與聽裝可樂罐大小對比
機頂按鍵布局RX1R Ⅱ和徠卡Q類似,都是電源/快門搭配兩個功能轉盤,但RX1R Ⅱ的拍攝模式和曝光補償轉盤更符合普通消費者,Q則是快門速度搭配一個多功能轉盤的設計,更具格調和復古氣息。另外,相較於索尼RX1R Ⅱ把對焦模式撥盤設置在機身正面不同,徠卡Q直接把電源和兩種對焦模式(S/C)設計在一起,加上Q的轉盤段落感不明顯,簡單說就是比較松,所以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原本只想開機使用單次對焦(S),但力度稍微一大很容易撥到連續對焦(C)功能上。鏡頭功能設計上,RX1R Ⅱ和Q都對焦環、光圈控制環和微距切換控制環,另外Q保留了景深標尺,應該算手動黨和盲拍黨的福音。不過,兩款相機各個控制環的使用感受完全不一樣,索尼RX1R Ⅱ段落感更明顯,特別是光圈環,基本上是咔、咔、咔、咔的節奏,通俗點說就是比較緊;徠卡Q轉動光圈環時則要柔和很多,有種潤滑的阻尼感和輕微段落感相結合的感受,通俗點說就是有點松,用力稍猛可能直接F2.0光圈變F4.0光圈。不過每個人喜歡的感受都不一樣,所以我認為這並沒有孰好孰壞之分。
基本按鍵徠卡Q顯然走的是一貫的簡約風,左邊實用的按鍵除了一個Fn鍵和ISO鍵外,其他操作需要進入MENU菜單調節,右邊的導航鍵也僅僅只提供四個方向控制。索尼RX1R Ⅱ機身小按鍵多,雖然會覺得按鍵布局有些緊湊,但實際拍攝時我個人更喜歡RX1R Ⅱ的操控,在具備更多功能按鍵同時,圓形的導航轉盤不僅可以設置4個相應的功能,並且還能旋轉控制,拍照調整參數更加方便。
屏幕規格上,RX1R Ⅱ和Q差別不大,但Q支持觸屏操控,拍攝時可進行觸屏對焦、觸屏快門操作,回放時可左右滑動切換照片以及放大,不過在使用時我發現操作延時很嚴重,觸屏放大圖片後差不多1秒左右才有反應。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索尼一直不給黑卡系列配上觸屏,但好在此次RX1R Ⅱ搭載翻折屏,不同角度的取景拍攝更方便。
索尼RX1R Ⅱ採用了類似RX100IV一樣的彈出式EVF設計,有效保持了小巧的機身。徠卡Q是第一款搭載取景器的全畫幅卡片機,並且具備368萬像素,達到了目前市場頂尖的水平。不過可能是因為RX1R Ⅱ取景器更大原因,我覺得RX1R Ⅱ使用起來更舒服。
而EVF裡面實際的觀看感受兩款相機非常接近,畫面都十分清晰細膩,刷新率也非常高,畢竟都是頂級的產品。
續航方面,索尼依舊還是NP-BX1型號鋰電,之前我在使用RX1/RX1R時這塊電池續航就已經非常吃緊,增加了電子取景器的RX1R Ⅱ就更不經用了,拍攝一上午就差不多見底了,我認為這應該是索尼RX1R Ⅱ最大的短板。徠卡Q則使用的是松下生產的DMW-BLC12GK型號電池,與松下GH4、GX8等微單所使用的電池通用,1200毫安容量與索尼接近,但續航要比RX1R Ⅱ稍長,至於為什麼徠卡要用松下的電池,這個...應該不需要我多說什麼吧,大家都懂的!索尼RX1R Ⅱ/徠卡Q對比:畫質與控噪
· 解析度索尼RX1R Ⅱ採用的是有效像素約為4240萬全畫幅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感測器,而徠卡Q則搭載約2420萬像素全畫幅CMOS感光元件,首先在像素數上,RX1R Ⅱ壓倒性的強於徠卡Q,另外,RX1R Ⅱ還搭載可調節式低通濾鏡,關閉低通後從理論上來說會得到更高的解析度和銳度,那麼實際如何呢?下面我使用索尼RX1R Ⅱ和徠卡Q拍攝同一場景並截取相同位置,RX1R Ⅱ進行原尺寸100%放大截圖和縮小至與徠卡Q相同尺寸100%放大截圖。(拍攝參數均使用單點對焦、F5.6光圈、0EV曝光補償和ISO100感光度)
拍攝場景與100%放大截圖區域
索尼RX1R Ⅱ 原尺寸100%放大截圖
索尼RX1R Ⅱ 縮小至徠卡Q同尺寸100%放大截圖
徠卡Q 原尺寸100%放大截圖很明顯,在圖片解析度和銳度上,高像素加上可去除低通的先天優勢,索尼RX1R Ⅱ要強於徠卡Q很多,紙幣面部的紋理清晰可見,硬幣的金屬質感和英文字母也都很好的還原。而徠卡Q無論是清晰度還是銳度都要遜色不少,頭像背景還有明顯的雜色,這有點超出我之前的想像。· 高感控噪接下來,再來看看索尼RX1R Ⅱ與徠卡Q的高感表現,索尼的全畫幅背照式感測器是否真的要強於普通的CMOS。控噪測試我使用兩款相機的JPG與RAW轉JPG格式分別截圖對比,兩款相機均使用0EV曝光補償、自動白平衡、標準降噪拍攝。首先,來看看JPG格式下索尼RX1R Ⅱ與徠卡Q的畫質對比。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從上圖的100%放大截圖對比可以看出,在ISO 1600以內,索尼RX1R Ⅱ與徠卡Q並無明顯差別,但隨著ISO逐漸上升,徠卡Q噪點越來越明顯,而索尼RX1R Ⅱ畫面則要更乾淨,即使在ISO 12800這樣的高感光度下也並沒有非常明顯的噪點出現。由此可以看到,背照式CMOS感光元件的確能有效改善畫質。不過雖然RX1R Ⅱ控噪能力更出色,但細節方面徠卡Q要優於索尼RX1R Ⅱ,同樣還是ISO 12800,徠卡Q也依舊能分辨出線團的質感。下面,再來看看RAW格式下兩款相機的控噪表現。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兩款相機RAW文件均使用PhotoshopACR 9.3版本軟體轉為JPG格式,並100%放大截圖。從截圖對比來看,高感控噪能力依然還是索尼RX1R Ⅱ要強於徠卡Q,相差差不多1檔ISO左右。不過考慮到各家自己的解RAW軟體對圖片都有相應的優化,所以以上對比僅為參考。但總的來說,畫質方面還是索尼RX1R Ⅱ更勝一籌。索尼RX1R Ⅱ/徠卡Q對比:鏡頭與焦段
索尼RX1R Ⅱ鏡頭從RX1開始連續三代型號都搭配的是蔡司Sonnar T* 35mm F2鏡頭,35mm算是個小廣角,同時也是非常經典的焦段,雖然最大光圈只到F2.0,但全畫幅感測器的景深和固定式鏡頭的像場,在前兩代已經獲得非常不錯的評價。而徠卡Q使用的則是Summilux 28mm F1.7 ASPH 鏡頭,光圈比RX1R Ⅱ鏡頭大差不多半檔,並且還帶光學防抖。28mm的焦段算是比較有爭議的話題,畢竟徠卡35mm鏡頭在不少人心中非常有份量,不過對於擅長使用28mm焦段的人來說,近可拍人文,退可攝風光。· 暗角
F2.0光圈 / 索尼RX1R Ⅱ(左) 徠卡Q(右)
F2.8光圈 / 索尼RX1R Ⅱ(左) 徠卡Q(右)
F4.0光圈 / 索尼RX1R Ⅱ(左) 徠卡Q(右)
F5.6光圈 / 索尼RX1R Ⅱ(左) 徠卡Q(右)先來看看鏡頭邊緣失光對比,也就說俗稱的暗角,拍攝時兩款相機均開啟鏡頭校正功能。從上面不同光圈的對比可以看到,索尼RX1R Ⅱ的暗角控制,即使在F2.0光圈全開的情況下,雖然有暗角出現,但並不明顯。而徠卡Q的暗角問題比較嚴重,即便縮小至F5.6光圈也能看見明顯暗角,不過這暗角或許對於喜歡徠卡相機的朋友來說反而是個優點,比如大家常說的「德味」。但只是從暗角控制來說,索尼RX1R Ⅱ要強於徠卡Q。· 畸變
索尼RX1R Ⅱ(35mm)
徠卡Q(28mm)無論是35mm還是28mm都算小廣角,不過28mm視角更廣,從理論上來說更容易出現畸變,但從上面的對比來看索尼RX1R Ⅱ反倒有輕微的桶形畸變,而徠卡Q畸變控制更為出色。
索尼RX1R Ⅱ(35mm)
徠卡Q(28mm)無論是35mm焦段還是28mm焦段都有其受眾群,35mm焦段是人文攝影的經典焦段,比標準視覺的40mm到50mm稍廣,但是又不失真實,它可以比標準視覺涵蓋更多的元素,但是又不會廣到非常雜亂,難以突出主體。28mm相對於35mm來說算是真正的廣角,它可以包含的東西更多,畸變又不會特別厲害,但我覺得28mm焦段不是太好拿捏。索尼RX1R Ⅱ最大光圈為F2.0,徠卡Q最大光圈為F1.7,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在標準焦距的最近對焦距離與微距最近對焦距離下,兩款相機的景深和焦外光斑的差別。RX1R Ⅱ和Q的標準焦距最近對焦距離都為30cm,但微距模式下RX1R Ⅱ為20cm,徠卡Q則是17cm。
索尼RX1R Ⅱ F2.0光圈 標準焦距 最近對焦距離樣片
徠卡Q 標準焦距 F1.7光圈 最近對焦距離樣片
徠卡Q微距模式 F2.0光圈 最近對焦距離樣片
徠卡Q微距模式F2.8光圈最近對焦距離樣片雖然徠卡Q的F1.7光圈更大,但由於焦段更廣的原因,Q的背景虛化程度不如RX1R Ⅱ,焦外光斑也要更小些。另外,徠卡Q在切換至微距模式後光圈並不會保持在F1.7光圈,雖然光圈換依舊指示F1.7,但實際顯示的光圈會變成F2.8,所以微距拍攝索尼RX1R Ⅱ更佔優勢。索尼RX1R Ⅱ/徠卡Q對比:對焦與樣片
對焦性能方面,對於之前的索尼全畫幅黑卡和徠卡相機來說都不算突出。此前的RX1和RX1R的對焦一直飽受詬病,對焦比較慢,但這次RX1R Ⅱ索尼為其加入了相位對焦點,也是RX系列中首款採用快速混合自動對焦的機型,399個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點覆蓋45%的圖像區域 ,官方宣稱比前代對焦速度提升約30%。
「徠卡,有逼格就夠了,自動對焦快不快?有AF就已經謝天謝地了!」這或許是以往大家對於徠卡相機在自動對焦方面的看法,即便是具備自動對焦的X2、X Vario(均為APS-C畫幅)AF性能也是不盡如人意。但有了某日系廠商做堅強的後盾,所以這次徠卡Q並沒有因為全畫幅、高畫質而犧牲速度,恰恰相反,得益於全新Maestro II高速處理器出色的表現,Q可提供10fps的最高連拍速度,並號稱在同類產品上提供了最快的自動對焦速度。既然都說自己對焦快,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哪款更快。索尼RX1R Ⅱ與徠卡Q對焦測試(亮光環境)索尼RX1R Ⅱ與徠卡Q對焦測試(暗光環境)F2.0光圈 / RX1RII(左) Q(在實際拍攝時,使用索尼RX1R Ⅱ的感受的確是要比之前的機型快很多,但無論是亮光環境還是暗光環境下,從對焦框顏色變化和對焦提示音來看,徠卡Q明顯更快,Q的對焦真的是非常迅速且堅定,頗有松下微單的風格,難以想像這居然是徠卡的相機。不過暗光環境下,徠卡Q偶爾也會出現拉風箱的情況,但總體而言,徠卡Q的對焦性能要優於索尼RX1R Ⅱ。· 索尼RX1R Ⅱ實拍樣片賞析:
· 徠卡Q實拍樣片賞析:
· 對比總結:光從產品來說,索尼RX1R Ⅱ和徠卡Q都是具備頂級規格的便攜機,RX1R Ⅱ的4240萬高像素背照式CMOS和可調節式低通,在畫質上毫無意外的勝過徠卡Q,並且35mm焦段搭配F2.0光圈也能提供更柔美的郊外淺景深效果,除了對焦性能稍落後,我認為RX1R Ⅱ是一款不完美但趨於完美的全畫幅DC。徠卡Q相比較來說雖然在體積上並沒有優勢,畫質也稍遜一籌,但機身做工和拿在手上的感受明顯要更加高級,最重要的是,在Q上可以看到,不少看似和徠卡不沾邊的東西都出現在了這款相機上,比如非常牛X的對焦、高規格的EVF等等,看得出這過百歲的貴族也正一步步適應著市場潮流。
價格上,索尼RX1R Ⅱ超過20000元的價格著實不便宜,但至少RX1R Ⅱ的規格性能與價格還算匹配,不至於太誇張,而且大家也都知道,索尼不可能像徠卡那樣保值,說不定到哪天2W元內就能拿下。至於Q,不可否認的是,徠卡畢竟是徠卡,光是小紅標就足以讓人趨之若鶩,更何況Q是徠卡第一款全畫幅固定式鏡頭相機,更何況無論是DC、單反還是微單,Q的性能在同級別相機中已經算的是佼佼者。所以,不足30000元的官方售價(目前Q的價格已被炒至35000-40000元左右)對於徠卡相機來說已足夠驚喜。
推薦閱讀:
※這棟別墅歐式外觀看著很有錢,中式內裝看著很有品
※【圖】上海大眾_POLO 09款 Sporty 1.6自動版 車身外觀 310427_汽車...
※陽宅巒頭外觀密法——風運和水運
※NEW POLO外觀好不好看?
※【圖】或明年2月上市 全新捷達外觀/內飾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