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22樓」的熱鬧,是因為《白鹿原》上無歡樂?
一部什麼樣的電視劇,能折射一個時代里什麼樣的「看客」。
電視劇《白鹿原》正在播,問了幾個朋友,女生一律沒看,男生有的看了一兩集,有的看了十幾集,也丟一邊了。緊張的追劇心理,在這部戲裡體會不到。問看過的朋友記住了什麼,「細節好、演技在線」,這是回答得最多的。末了,一個南方朋友說:想吃一碗陝西的油潑面。
網上關於該劇的討論,溢美之詞也都傾瀉到了細節上。從衣裳到走姿和坐姿,從外景到內屋的布置擺設,沒有一處不被認為是至臻完美的。電視劇關注細節,確實能夠給觀眾營造一種進入劇中的氛圍,能讓人身臨其境。然而對一部年代劇而言,即使有最一流的細節把控,實際上並不容易讓觀眾有代入感。畢竟,觀眾所處時代,和電視劇演繹的時代已經不在一條軌道上了。
《白鹿原》演繹的時代距今已七八十年,那已是一個作古的、與當今世界似乎格格不入的「過去時」。人們看影視劇,如果是經歷過的,會帶著回憶;若是完全未曾經歷的,更多會關注劇情,能不能被故事牽著走,而非完全依賴細節。因為那些細節,對於觀眾是陌生甚至是疏離的。「久遠」的標籤,使得大眾的注意力並不會一直計較於細節,如果觀眾年齡並不大,他們對「事無巨細」並不挑剔,更願意看的,無非是劇情。比如,一些歷史功底深厚的觀眾,經常會吐槽和挑刺古裝劇,細節處理上得不嚴謹,老是犯張冠李戴的常識性錯誤。然而即使被挑刺,只要劇情整體上合乎邏輯、引人入勝,大多數觀眾仍舊看得不亦樂乎,因為人們對劇中的場景沒有代入感,吸引人的除了復原的細節,更多的是精神內涵上的震撼與共鳴。
男人的大襠褲、女人的黑老藍對襟布衫、吃飯不上桌、蹲著大半天,在細節上,《白鹿原》沒毛病。一處被活化了的幾十年前的時間段,行走在熒屏上,剛開始,出彩的細節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若繼續演下去的話,最應該被人記住和關注的,不應該是劇情嗎?就如87版電視劇《西遊記》,在細節上有明顯瑕疵,然而並不能擋住它成了現象級電視劇;循環播放的《神醫喜來樂》,人們每看一遍,依然津津樂道於峰迴路轉的劇情。年代劇或古裝劇在細節上兜住底不出錯,情節上緊湊、曲折,才是吸引觀眾的關鍵所在。《白鹿原》在細節上猶如一件嶄新的衣裳,然而這衣衫再新,也是幾十年前的舊物,現代人的注意力停留在這件衣裳上也就幾秒鐘,便不免會追問故事和人物。
然而,這部劇的尷尬處境就在於,劇情已經推進了三分之一,觀眾卻依舊在談論細節,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並不知道在哪裡。當然,作為小說的《白鹿原》,其本身的經典之處本就不是一般的消遣性故事,它所表達和演繹的,是一個時代的內在張力,是現實和魔幻的複雜糅合。這對於縮格在熒屏上的流動表演而言,改編起來難度就更大,既想要原著的精髓,又要讓它符合電視劇的審美需求,就需要最大程度地轉化,也就是「電視劇化」。在一定程度上,這種難度,似乎就註定了本劇的擴散面不會太廣。
對當下習慣了快銷品特質的電視劇的多數觀眾而言,並不需要從一個舊老的精緻畫面里去咂摸意味。人們想要的是故事緊張曲折,人物迅速走心入腦,讓人產生代入處境的猜想。前幾年的熱播古裝劇,無論是《甄嬛傳》還是《羋月傳》都很好地契合了觀眾的這種心理。你得承認,如今電視劇或許承載不了關於一個時代的思考這樣的大命題,但太適合表現人物——無論帝王還是平頭百姓,角度微細而情節層層推進,從這一點來說,情節沉重有餘卻推進緩慢的《白鹿原》,或許無力把觀眾推回思索的軌道,畢竟關於那個年代的咂摸,電視劇的史學意義和地域文化意味,還難以與更關注當下、更關注快讀快看快感的大多數人的收視口味對位。
與《白鹿原》相對應的,是《歡樂頌2》口碑的撲街。雖然後者被吐槽很多,卻擋不住收視率上碾壓前者。現代都市劇的討巧之處就在於,場景和人物不需多做解釋和解讀,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話題性和現實感強烈一些,就更容易贏得矚目,即便表達的質感和深度都存在瑕疵。就比如《小時代》雖然在口碑上臭了大街,卻依舊擋不住進入電影院的青年人群,因為他們總是帶著「看到自己」的期待。
一部什麼樣的電視劇,能折射一個時代里什麼樣的「看客」。《白鹿原》的史詩性,更多體現在反思和回顧,它是自帶痛點的,它需要人們理解甚至完全融入各個時代的陣痛里。它所帶來的歷史痛感讓人不適,但痛能讓人保持清醒,可在習慣了「爽」「笑」「快感」「煽情」這種接收模式的當代觀眾面前,這種痛讓不少人望而卻步。類似《白鹿原》的影視劇還有不少,它們在時代快銷品的千帆競逐下,最容易被遮擋和視而不見。
多數人忙著工作忙著財富,忙著戀愛也忙著感情陪護,又有誰願意重置掉自己雜亂的心靈,去沉靜地回顧一段落滿塵埃的歷史呢?也許是當今生活的沉重感,已讓很多都市人變得迷茫和不堪,財富和金錢的魅力召喚著人們,於是透過電視劇反襯出來的,恰是一個時代的倒影。就像《歡樂頌2》的精美,《小時代》的迷幻生活一樣,多數人得不到那些東西,然而從熒屏里代入和意淫,還是能給人打入夢幻般的雞血。類似的電視劇成了一面鏡子,倒映出來的是對奢華或曰精緻生活的迷戀與孜孜以求,是都市人沉迷在燈紅酒綠里,追求成功、眩目與富有的共同心結。
電視劇無論演繹什麼樣的時代,歸根結底都是披著一張皮,在演繹和投射當下眾生。有的投射下倒影,有的投射下思索,有的投射下痛苦,有的投射下淺薄。一體多面,細節和情節的「皮毛」之爭,無非是往社會和人群的湖裡,多投了幾塊能掀起漣漪石頭。喧囂後的沉寂平靜,和那背後所蘊蓄的思考和力量,才值得期待。
推薦閱讀:
※永遠沒有長大的人
※「家花」沒有「野花」香的五大緣由
※項羽烏江自刎, 劉邦為何沒有屠殺項羽親族? 事實證明劉邦很聰明!
※從來沒有「最」標準的跑姿,這樣跑才好
※有點逗的QQ說說大全:那眼神沒有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