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內功修鍊指要
06-30
太極內功修鍊指要 俗話講:「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它強調了練功的重要性,但練套路和推手本身也是練功。不過,在太極拳修鍊的整個體系里還有專門的功法訓練。其中的「靜功」、「樁功」和「行功」都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靜功 放鬆與人靜,是太極拳修鍊的基本要求。 「靜」往往是跟「空」聯繫在一起的。 靜(凈)——太極拳追求的「靜」,是「安靜」和「乾淨」的統一。「安靜」是指外在表現,不急躁,不張狂,既安詳又平靜,「靜如止水」;「乾淨」是指精神境界,心無雜念,「凈如皎月」。形意拳前輩靳雲祥把練拳喻為修道,對「空」和「凈」的要求最高。他說:道本自然一氣游,空空靜靜最難求。得來萬法皆無用,身形應當似水流。太極拳和形意拳同屬內家拳,同樣追求一個「空」與「靜」的境界。但真正能做到「靜」(凈)卻很難:筆者認為,外形的「靜」,可以通過調整身體,固定在一個姿態上實現;而內在的「凈」並不是「心無一物」,而是「心存一念,專心致志」。例如,當我們看一本書或者看一個電視劇人迷的時候,電話鈴突然響了起來,會把我們嚇一跳,這就是因為我們在看書或看電視的時候,腦子裡只想著一件事,「靜」(凈)下來了。如果我們在練拳時只想著動作標準這一件事,也會「靜」下來,從而去感受能量在身體內部流動的感覺和路線,逐漸去掌握它。 空——是相對色而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說明二者具有同一性,是一回事。色——非女色,「色」代表了物質運動的多樣化和複雜性,「形形色色」這個詞就是對物質世界的形容,「色」是對宏觀、可見的物質運動的感知。「空即是色」,表明在「空」的狀態下,有不可見的物質在運動。「空」是對微觀、不可見的物質運動的形容。我們常說,練拳要把人練「空」了,實際上就是要讓習練者拋開外形,去感受身體內在的運動,尋求規律並把握它。「空」還有以下幾種狀態,即「空洞」——深不可測,「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空曠」——「進之則愈長」,廣闊無垠;「空虛」——「引進落空」,真真假假,虛無自然。當把太極拳練到對「空」的理解辯證統一的時候,推手和技擊的水平就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靜功」有「坐功」和「卧功」等修鍊方法。這裡不一一列舉。二、樁功 樁功俗稱「站樁」。太極拳體系的樁功訓練方法如下: 1、無極樁 歌曰:天地未開杳冥中,渾渾噩噩如夢境;無中生有無中有,鬆開皮毛體輕靈。 無極乃天地未開,渾沌一片。站無極樁,兩腳分開,其間距與肩同寬,雙臂自然下垂,兩眼微閉,杳杳冥冥,與套路習練時的無極式相同。忽然之間生出一亮點,是為太極,它接續了虛空的無,無中生有向前看無始;整個套路演練完後合太極,則是向冥冥之中而去,向後看無終。所以,無極式和合太極兩個起終的動作均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在站無極樁時,通過「調身、調心與調息」,進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2、渾圓樁 歌曰:乾坤動靜虛實間,內外六合走渾元;八面支撐陰陽濟,大小無量鼻中觀。 無極生太極,太極渾圓一體,在無極樁的基礎上,將兩手提起環抱,高不過胸,低不過臍。二目微閉,露出一絲虛光順鼻尖盯在雙手中指之間,呼吸自然,全身放鬆。每日站15~30分鐘,會有強身健體之顯效。久站之,身體定會出現局部麻、熱等感覺,此時就應請老師來具體指導。 3、兩儀樁 歌曰:一分為二二合一,左旋右轉不分離;通體膨脹氣騰然,外靜內動藏玄機。 「道生一」,乃無極生太極;「一生二」,乃太極生兩儀。由渾圓粧變成兩掌側立,掌心相對,十指向上,高與眉齊。從本樁法開始,之後各樁法均須在明師指導下方可用功習練。 4、三才樁 歌曰:天地之間我為先,撐襠坐胯精華滿;前三後七左右找,一輪明月照丹田。 「三才樁」也稱「三體式」,是內家拳的主要身法和步型。形意拳、八卦掌和府內派太極拳老架108式之 後的八套拳法,均採用活步「三才樁」(即「三七步」)步型為習練套路的主要步型。因此,「三體式」是內家拳必練的樁功。 5、四象樁 歌曰:東西南北相分明,風雨雷電自然生;白虎青龍來護佑,朱雀玄武保昇平。 「四象樁」也稱「大字樁」,兩腳分開站立,其間距比肩略寬,兩臂側平舉,松肩、垂肘、吊腕、圓襠、斂臀,二目微閉,自然呼吸。以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之象。 6、八卦樁 歌曰:乾坤坎離四正方,震艮巽兌角中藏;抱住周身成一體,培元固精守陰陽。 左右兩腳與雙膝緊並,屈膝微蹲,雙臂側展,兩掌掌心向上,合至頭頂後雙掌掌心向下,十指相對,向下按至下腹部,二目微閉,自然呼吸。 除上述樁功外,各門派太極拳體系中還有若干增長功力及養生的樁功訓練方法,在各自門派弟子中廣為傳習。三、行功 行功也稱動樁,是太極拳特有的步法、身法訓練。通過習練行功,可以彌補套路訓練中的步法與身法固定不變的缺陷,並可對套路中的特定動作,抽出來作專門練習。現將部分行功的名稱披露如下: 1、太極步(貓步)。2、連枝步。3、揉掌。4、虎撲。5、丹田功。6、腰身捶。7、白鶴飛升。8、熊羆漫步。9、八步行功。10、蹚泥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