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思路決定出路
今天看到一份資料:《耳鼻喉科頭頸外科學雜誌》(Otolaryngology–Head andNeck Surgery)在2月發表的最新指南中寫道,但凡過敏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 AR) 患者的癥狀影響了他的生活質量,那麼臨床醫生就應該給予其鼻腔內類固醇治療。指南進一步建議,如果病人的主要主訴是打噴嚏和鼻子癢的話,那臨床醫生應該給予其口服的第二代抗組胺葯,這類藥物嗜睡的副作用相對來說會小很多。
這是一份治療指南,如果站在控制癥狀的角度,是合理的。但是如果站在恢復健康的角度,則有一些地方值得探討的。
在指南中對影響生活質量的建議用類固醇,對於一般癥狀的建議用第二代抗組胺葯。如果作為一時之用,這都不是問題,但是如果這些藥物需要變成一種長期用藥的話,極有可能是控制了鼻炎的癥狀,又會出現其他不舒服的癥狀,藥物的副反應對身體的傷害,有可能比鼻炎所帶來的傷害更大。
例如類固醇的治療常見的副作用是很多的,包括導致胃出血、容易感染、糖尿病、心肌壞死、肝囊腫、血管瘤、肥胖、骨質疏鬆、生長遲滯、月亮臉〔浮腫〕、水腫、粉刺增加、易怒、脾氣暴躁等。
我們可以看到類固醇對身體的不良影響基本上是全方位的影響,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骨骼系統、行為異常等。
很多孩子用完葯後,鼻炎看起來是控制好了,但卻容易變得難帶,體弱多病;成人則容易出現各種難受,身體各種狀況百出……
看到這些,我們不禁要問鼻炎的出路除了用藥之外,就沒有其他了嗎?
其實思路決定出路,沒新思路,就沒出路,有新思路,便有新出路。
對於鼻炎的認知,如果能夠更加完整的話,其實是可以找到更多的出路的。
我們先了解一些關於鼻腔的基本知識,在這些知識上進行討論的話,會更加清晰,明了。
鼻腔的粘膜,是一個非常好的屏障,如果這道屏障是健全的,那麼過敏原連進入血液的機會都很少,就更別說引發什麼過敏反應了。
既然沒有過敏反應,那麼免疫細胞自然不會分泌過量的組胺,也不會引起血管的痙攣了。如果沒有過量的組胺,也沒有血管的痙攣的話,還需要用上抗組胺的藥物,以及類固醇藥物嗎?
很顯然,如果沒有過量的組胺,自然不需要抗組胺,也不需要用類固醇藥物。
不知大夥看明白了沒有,之所以需要用到抗組胺及類固醇一類的藥物,是因為過敏原突破了粘膜屏障,進入血液誘發了強烈的免疫反應造成的。
過敏原進入血液就像鬼子進村一樣,身體自然要抵抗,有抵抗就會有免疫反應,這樣才能將過敏原去掉。但是抗組胺的藥物也好,類固醇藥物也好,都是用來鎮壓抵抗的。
我們看看,這樣做真的好嗎?
如果不想身體的免疫反應那麼劇烈,為何不想辦法把敵人擋住城牆之外呢?
增強鼻腔粘膜的屏障功能,其實從策略上來講,會比使用抗組胺或者類固醇藥物更勝一籌。過敏性鼻炎的問題,說到底根源並不是免疫系統太活躍了,而是鼻腔粘膜屏障功能太弱了。
即使用抗組胺及類固醇藥物控制住了過敏的癥狀,也無法改變鼻腔粘膜屏障功能差的現實。
大家能夠想到這對身體將會是怎樣的一種傷害嗎?
只會越來越亂套,煩惱會越來越多!
推薦閱讀:
※【工具】開發思路
※馬氏棍筋:強制性脊柱炎的診斷思路及治療方法
※「奇門遁甲」破局思路
※於志剛:雙重罪過案件的定性思路
※大額銷售的節稅思路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