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閣老宴,延續五百年的饕餮盛宴,比滿漢全席還要豪華

這些年,陸陸續續行走。抵達了一些國家,遊盪了一些城市。時間長久的流逝以後,漸漸發覺,有些時候,味蕾的記憶比視覺來得更加深刻。即使美景的震撼慢慢消退,來自食物的誘人滋味依舊長長久久牽動著內心,時間越舊,越是騷動難安,止不住想要再次前往。

忘記從什麼時候開始,漸漸的喜歡上拍攝美食,並且用文字記述下食物進入唇舌後的觸感。希望多年以後,這些文字能夠喚醒沉睡在身體里的記憶。

這便是美食的魅力。

抵達泗門之前,我在無錫待了一周。每日流連於江南旖旎的春光,拍攝之餘,口舌尖也得到了豐厚的犒賞。每一頓冷盤熱菜分別十幾道,精緻而美味。以為,這樣的待遇,已經是極致,對於江南的滋味,也該是早已熟悉,並且深諳其道。

從來不曾想過,驅車奔波五十分鐘,只為奔赴一場饕餮的盛宴,竟然如此驚艷了眼球。泗門,在這座小小的城鎮地界內,竟然會有這樣的滋味令人驚喜。至今念念不忘。

閣老宴,此前不知。卻因為餘姚的邂逅,至今念念不忘。

泗門閣老家宴形成於明代中期,相傳為四朝元老、三朝為相的謝遷親自製定。明正德元年,謝遷請誅權閹劉瑾不成,被迫致仕回到老家餘姚泗門,此時同在朝廷為官的餘姚老鄉王陽明也受此遷連,並禁餘姚人選為京官。為避禍,謝遷杜門僻處,絕口世故。當時的「閣老家宴」,即為「普通酒宴」。民間一般稱之為四大盤、八碗頭、十碗頭,至多十二碗頭。四大盤為炒菜和冷盤,八碗頭至十二碗頭以燴菜、燒菜為主,其主料無非是雞鴨魚肉和蔬菜。其中的十碗頭,討「十全十福」之彩頭。從此,「閣老家宴」應運而生。

正德五年,劉瑾伏法,謝遷蒙詔官復原職。平時門可羅雀的閣老府前,又重新熱鬧起來。以前因怕受牽連而不敢來往的各級官員及親朋好友,又每天穿梭於萬安橋上。為了招待這些客人,謝遷遂對原先的普通家宴進行改良和創新,以泗門本地海鮮土產為特色,按冷盤熱菜的盤碗數量,菜肴質量品位的高低,形成「八圍筵」、「十二圍筵」、「十六圍筵」、乃至「二十四圍筵」一套完整的筵席體系,後世稱之「閣老家宴」,距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餘姚泗門鎮濱江路26號

謝遷去世後,「十六圍筵」等閣老家宴由後人傳承,沿用於謝氏家族結婚、壽誕、喬遷、高升等喜慶大事,並逐漸流傳至鄰近的外姓大族。而「二十四圍筵」因為配料繁瑣、時間冗長等原因幾近失傳。相傳只有在清同治年間,內閣學士朱蘭為慶祝七十歲生日,邀請同縣十九人,在餘姚城區探花第擺壽宴,開的就是「二十四圍筵」。

隨著歷史的變遷,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關於這樣傳統的宴席禮儀,也漸漸被人們淡忘,唯有坊間野老閑談時才會提及,那些幾乎要變成傳說的饕餮美食。如今,能夠在泗門賓館重新感受到這場盛宴,竟然頗有些唏噓,深感其間不易。

入口處「閣老家宴」四個大字是書法大師王東齡揮墨所題。

閣老家宴,是一場美食的盛宴,更是傳統禮制的復興,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家宴的每一個細節都極其講究,就餐的環境必須幽靜高雅。

歷來閣老家宴均以閣老府葆光堂為筵席廳,廳內高潔的傢具,名人的對聯、字畫、桌台上的匙、筷、杯、碟、碗等餐具都統一採用青花瓷,整齊擺放,突顯高貴典雅的氣息。

如今的閣老府,是變成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再合適大擺筵席。泗門賓館的閣老宴,沿用了閣老府的精髓,整體裝飾古香古色,處處透著典雅的氣韻。

因為路途,風塵僕僕抵達時,錯過了飯前靜心品香茗、聽古樂的時光,大家都已入席,也不好意思再拍攝。離別時,在大堂草草拍了外景,頗有些遺憾。

閣老家宴吸收宮廷菜之精華,以本地海鮮土產為特色,形成「八圍筵」、「十二圍筵」、「十六圍筵」,乃至「二十四圍筵」一套完整的筵席體系。最基礎的「八圍筵」為八隻冷盤、十道熱菜、二道點心;「十二圍筵」是十二隻冷盤、十二道熱菜、四道點心;「十六圍筵」有十六隻冷盤、十六道冷拌、十六道熱菜、四道點心;而最奢華的「二十四圍筵」則有二十隻冷盤、二十四道冷拌、二十四道熱菜、八道點心之多。

「二十四圍筵」作為閣老家宴中檔次最高的筵席,相傳謝遷在世時也僅舉辦過三次。一次是在嘉靖元年,進士邵經邦奉旨來泗門慰問謝遷;第二次是在嘉靖六年,行人陳侃奉敕起用謝遷於家;第三次是嘉靖八年,明世宗遣鴻臚寺序班楊孫元來泗門頒賜《明倫大典》。在大多數場合,如官員來訪、好友相敘、姻親相會等,一向只開辦「十六圍筵」、故歷來民間只熟知有「十六圍筵」,對「二十四圍筵」知之甚少。

據說,操辦一場「二十四圍筵」,一個廚師至少需要三天的時間來配備原料。其菜單根據季節時令變化,進行搭配調整。

千里迢迢,奔赴江南,又從無錫趕往餘姚。我們這次品嘗的是「十六圍筵」,碩大的圓桌上,亭台樓閣樣樣齊全。彷彿吃的不僅僅是一頓晚宴,而是穿越回了古時,端坐於官宦大家的庭院,與文人墨客們談笑風生,盡享美味。

待所有人坐定,正式開席。一輪又一輪的菜品,在悠揚婉轉的琴聲中漸漸上桌。或精緻,或奢華,都叫人瞠目。還未動筷,已是飽了眼福。

用餐的桌也是有講究的。舊時擺宴用是用八仙桌,四邊配以高腳座椅,八人圍坐進餐。八仙桌的座次按主賓、輩分、尊卑、長幼排列,主賓入座有著嚴格的規定,吃「二十四圍筵」這樣的高檔宴席,座位順序很是講究。而「二十四圍筵」上菜時每道四菜同時齊上,擺放於八仙桌的四方,稱之為「四吊角」,隨後菜進度將菜碗輪番移動。如今經過改良,變成了大圓桌,內置自動轉盤,只需等待每一道佳肴出現在面前。

上菜也是有講究的:四冷拌、四白切是開場菜,既可下酒又可供人欣賞。四熱菜和四夏菜是佐酒菜,穿插於冷盤和大菜之間。四大菜是宴席主體,佳肴上桌,使客人進入興奮,勸酒乾杯,使宴席推進至高潮。四湯菜和四熱羹緊隨其後,可以起到清口溫肚的作用。八點心點綴於整個筵席之間,盡量做到既能解酒調味,又能解膩。二十冷盤又稱插盤,在賓客吃膩時,或聊興正高時適時端上。盛宴轉入尾聲時,上四土菜和四飯菜,以收合客人奔放的心情。

十六圍筵除了菜品稍微少了一些之外,上菜順利都是一樣的。由於菜品繁多,即使上菜時服務員都會報菜名,依然很難記下。泗門賓館貼心的為每一位賓客準備了菜單卡,按著順序,便可以對照每一道菜的名字、原料。

【四瓜果】葵花籽,南瓜子,杏仁,小金生。均是香脆可口的餐前佐食,聽琴品茗的絕搭。

【四金果】金桔,黑棗,葡萄乾,楊梅干。酸甜可口,適於餐前開胃。

【四水果】以當下時令水果進行搭配。草莓,獼猴桃,火龍果,西瓜,每一盤都美得不忍破壞。

【四拌菜】拌海蜇,拌豬心拌篙菜,拌榨菜。每一道都堆積如小山,像是女孩子們最愛的刨冰雪山。

【四白切】白切羊肉,白切雞肉,白切糟肉,白切糟鴨。雖說是白切,卻是色澤味道大相徑庭,獨有各中滋味。

【四海鮮】閣老家宴以當地海鮮為主,雖說四海鮮,其實上了兩輪,該是八海鮮了。血鉗,白玉蟹,風帶魚,漁家雙拼,鹽炒河蝦,外婆熏魚,清蒸河蟹,寧式鱔絲。

筍乾菜扣肉,扣火腿,扣鮑魚,扣乾貝,道道色澤艷麗,造型精緻。

【四大菜】糟香鰣魚,原味雞,紅湯甲魚,雪菜梅魚,四道大菜上桌時,頗是後悔,竟然經不起前面小菜的誘惑,早早將肚子填滿。

【四湯菜】狀元獅子頭,桂花湯,酒釀圓子,芙蓉園魚肚。

【四時蔬】雞毛菜,草籽,茭白,莧菜

【四點心】豆酥糖,傳統羊尾,野菜餅,紅豆糕。點心最後上桌,雖已肚兒滿滿,依舊,捨不得錯過。

閣老家宴,不僅是一場滿足舌尖味蕾的盛宴,更是蘊含豐厚文化的大聚會。家宴,均是名廚掌勺,用料高檔考究,集煎、熏、拌、炒、燴、熘、爆、炸、蒸、燉、燒、燜、煮等精湛的烹調於一體,使其色適於目,其香適於鼻,其味適於口,最大限度的體現食材本身的價值與精髓。

酒宴開啟後,照例會有民間樂隊在廊下演奏。酒宴進行多久,樂隊就要奏樂多久。若是吃「二十四圍筵」,一般情況下,是從中午吃到傍晚,沒有一定坐功的人都堅持不完整個宴席。

若不是還有美麗的夜景在等待,就想這樣坐下來,慢慢的品味。

從泗門鎮驅車返回餘姚市區,直奔龍山劇場,去看非物質文化遺產——姚劇。

姚劇原名「餘姚灘簧」,主要流行於浙江餘姚、慈溪、上虞的一種漢族地方戲曲劇種。1950年後定名為姚劇。姚劇是在當地漢族民間歌舞曲藝「馬燈」、「旱船」、「採茶籃」、「崔冬冬」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在餘姚一帶,姚劇又被稱作「燈戲」、「燈班」。

姚劇,又被稱為餘姚折子戲,在龍山大劇院每個周末都會上演。我們抵達時,剛好開場,對於傳統劇目,上座居然能夠達到90%,著實感到了意外。也深深的感受了餘姚人,對於自己的歷史與文化的熱愛與驕傲。

姚灘的唱腔淳樸優美,節奏明快,或為江南民歌,或為明清俚曲,音色醇厚,雅俗共賞,並富有鄉土氣息。

告別龍山劇場後,繼續前往姚江碼頭。兩岸的也,已是華燈初上,燈火迷離。迎著徐徐而來的清風,順江而行。聽著姚江水、餘姚人的故事,一日的疲憊竟然都放下了。

====================================================

【作者:魚魚眾生】

環保主義者,慢游主義者,自由撰稿人。遊歷數十個國家,中國各大主要省份。

新浪微博簽約自媒體,搜狐旅遊年度貢獻獎章獲得者;多家知名旅遊網站簽約體驗師、旅行專家;旅行雜誌撰稿人。

感謝認真閱讀的你,各種諮詢閑聊請移步

新浪微博:@魚魚眾生liluo

微信公眾號:yyzs_life

個人微信:yuyu-20


推薦閱讀:

饕餮到底是不是撐死的?
《億萬富翁們的饕餮盛宴》很簡單,很直接,它的存在只是為了告訴你有多窮
來自德國 | 啤酒愛好者的饕餮盛宴——慕尼黑啤酒節
科學松鼠會 ? [小紅豬]饕餮盛宴:黑洞如何迅猛擴張?

TAG:饕餮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