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審美標準的思考

自「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以來。又經過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民族虛無主義思潮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國文化的傳統真的已被肢解和割裂得面目全非了。近來,「85思潮」也沒有立足於本土文化,甚至是一個"全盤西化"的運動;這是民族文化的自卑所造成的;當下,由於商品大潮和外來文化的迅猛衝擊,作為文化資源之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處境不能不說令人堪憂。我曾經聽過好多年輕人說過:「中國傳統文化純屬騙人,西方文化才叫科學」之類的話,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我很難過。難過於有數千年歷史淵源和博大精深傳統的文化到了當代竟然受到自己的民族後人的無情的妄自菲薄!中國畫與中國文化的傳統精神是互為表裡的。傅抱石說︰「中國繪畫是中國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國哲學思想最親切的某種樣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根據中國畫去探尋和體認中國文化的民族精神,任何藝術都是思想始終在先,技能、技術總是在後的;中國畫著重在「形而上」(外形之上,精神追求)。是中國傳統文化、哲學觀的表現之一,追求精神上的東西;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繫,體現了中國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天人合一」的觀念。如果缺乏這些文化底蘊,中國畫就淪為技法的奴隸了;藝術家與工匠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有思想、有文化底蘊。顧紹驊的藝術思想提出:中國畫的發展必須依照「中國方式」——集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詩、書、畫)為一體的觀點——「詩情畫意」是中國畫的靈魂和中國畫發展方向;同時,也是世界美術作品的發展方向!各個畫種都有自己的特點,而代表中國民族文化的中國畫是具有「詩、書、畫」等中國民族文化特徵,這是中國畫的根本;其最高境界就是「詩情畫意」。中國畫【辭海釋義】:簡稱「國畫」。反映中國美術傳統(文化)特色的畫種。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審美情趣,在世界美術領域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超越形似而重在傳神,以鉤皴點染、枯濕濃淡、疏密繁簡、計白當黑等表現手法描繪圖像景物,結構布局不拘於焦點透視,講究色、墨、空與點、線、塊的變化對比。與書法、篆刻乃至詩詞藝術的緊密結合,也是中國畫的一大特色。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浩如煙海,而中國畫的形式和一般的繪畫形式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夢溪筆談》中說道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唐代詩人、畫家王維得到客人送的《按樂圖》很興奮,王維說這是畫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請來樂工演奏那段舞曲,這才信服。因此說,圖畫只能畫出一瞬間的演奏活動即「止(只)能畫一聲」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過程。唐代詩人徐凝在題畫詩中這樣寫道「一水寂寥青靄合,兩崖崔萃白雲殘;畫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聲出樹難」詩的前兩句是寫畫中景,後兩句是詩人發出的感嘆:畫家挖空心思,終究畫不出「三聲」連續的猿啼,因為他 止(只)能畫一聲,而凄楚動人的猿三聲,是畫面上表達不出的,此繪畫之弊也……。然詩歌(詞、賦)卻能做到表現時間 、空間、環境、音 樂、舞蹈等,人世間的喜 、怒 、哀、樂 及萬事萬物的刻畫等——包羅萬象 ;也正好彌補繪畫之不足。但詩是含蓄的,不及畫的直觀通俗易懂 。歷來有詩 、書 、畫同源之說 ,三者的最高境界是 「詩情畫意」;都是寫心 、寫思想 、抒發感情的。因此,從根本上說,三者是相通的。歷來的書畫家,一般都精於詩詞創作,如大畫家、大文豪蘇軾評價唐代的詩 、書 、畫大家王維:「觀摩詰畫,畫中有詩;味摩詰詩,詩中有畫」。達芬奇說:「畫是啞巴詩,詩是盲人畫」。古希臘詩人西蒙尼德斯說:「畫為不語詩,詩是能言畫」。清代文學批評家姜夔指出:「舒(抒)寫胸臆與發揮景物結合起來」。藝術家完成畫的創作後,再作一首題畫詩,這樣畫與詩相互補充,相互輝映,相得益彰;使藝術家的藝術境界(作品),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詩情畫意」。的確,中國繪畫的這種觀念也正是把握了中國藝術的精神實質,把握了中國藝術詩性的品質特點,才經受住了時間風雨的考驗,並一直影響至今。宋代哲學家程伊川說過:「沖漠無朕(天地未判時的宇宙原始狀態),而萬象昭然已具。」昭然萬象以沖漠無朕(天地未判時的宇宙原始狀態)為基礎,使實中有虛、虛中生實,空外餘波,裊裊不絕,「無畫處皆成妙境」(笪重光語),這便是中國畫在對意境美的追求中最不可言傳的精神所在,加之詩、書、畫、印結合,可以把幾種藝術融為一體,相互輝映,既能豐富畫面內容,又能擴大畫面境界,給人以更多的審美享受;因此,詩情畫意是中國畫的至高境界。【中國的格律詩詞講究程序、格式、譜式,言簡意賅;唐詩宋詞流傳千餘年,至今為人所喜愛,因此,經典的是永恆的。「五四」以來的新詩也有經典之作,為什麼所記住所傳誦的卻不是太多。為什麼?】看中國畫,如何看虛與實。有人說中國畫不科學,留那麼多的空,那麼多的虛,看人家西洋油畫畫得多麼厚實。事實上這恰恰就是中國畫的妙處所在——中國畫就是用虛不用實。並不是說不能寫實,唐宋畫就把「寫實主義」搞得很好。非不能也,實不為也。中國人的思想受道家影響深遠,不願心為物役,追求境由心造的平衡心態。唐司空圖《詩品·雄渾》所說「返虛入渾(指詩作空靈,入於渾然之境。)」,意即返虛方能入渾。這個「渾(「全部、滿是」之意也)」,而是更高級的無所不包極端複雜之渾。「實」就在眼前一覽無餘,最大也是有邊際的,最滿也是有限度的。只有返虛入渾,方能無邊際,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如李煜詞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他不實答,卻一下使你面對滔滔東流的大江。如果只是一實,還能有那樣豐富的含義,那樣闊大的境界嗎?詩情畫意是時空的融合,因此,「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令欣賞者沒有統一「標準」,並且,在創作與欣賞中需要有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素養。雖然,少了西畫那樣的「清晰、一覽無餘」卻存有東方審美特有的含蓄、朦朧,甚至有些模糊、迷離……;這也有了「神秘感」,增強了「想像空間」,猶如:「隔紗觀美景、月下看美人——越看越喜歡」,在理解「詩情」後,更能了解「其中味」;這是西方繪畫所望塵莫及的。造型上,不拘於表面的肖似,而講求「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和「不似之似」。「繪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繪畫如果以畫得「形似」而判定好與壞,他的見識與兒童一樣)」也正是蘇軾對先賢們藝術實踐的理論總結。它之所以能夠存在,並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直被文人們捧為繪畫的至理,原因是寫實造型不符合中國畫的筆墨情趣。中國畫以線為骨,以墨為肉的表現手段,致使筆墨在能滲化的宣紙上得以自由地發揮,這種獨特的美:「筆墨酣暢、氣韻生動」,書寫空間得到解放,從而使中國繪畫的空間也隨之得以解放,因而促進寫意畫的萌芽和進一步的發展。寫意畫強調的是氣韻的生動和筆墨所呈現出來的情趣美感,是藉助中國畫的工具材料來宣洩自己內心的情感,所以在作畫的過程中強調隨心所欲,從而達到物我一體,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時他們還強調靈感火花的閃現,也就是偶然性的靈光一閃,便獲得了繪畫中的「逸品」。這還離不開在中國哲學虛空的宇宙觀(老子「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影響下藝術家對詩化的精神內質與詩意的形式外觀的永恆追求。【郎世寧的繪畫是典型的中西結合,他的作品康熙看後,把宮廷畫院院長鄒一桂找來,讓他品評。鄒一桂看後說:「工則工矣,不入品評。」意思是說,畫得很像、很細,但是不值得去品評,也可理解為不能品評(郎世寧的作品雖然畫工精緻,但是缺失中國傳統文化,而不能評為好的中國畫)】梁漱溟在《中西文化及其哲學》里說的一句話:「中國文化是向內的(含蓄、隱藏)。」這一句話道破了中國文化的天機。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指出:「西畫近建築(理性的,以描摹客觀物象為重點),中國畫近文學(感性的,以借物抒懷、詩情畫意為本源)。」即:西方的繪畫近似建築一般的理性——寫實性強;是客觀事物的模仿(描摹)。而中國畫是近乎文學作品一般的個性強烈,藝術化的客觀事物(超然物外、不受具體物象的束縛),因而達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目的——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是生活的提煉,是情感的宣洩)。因而,會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方式來表現。由此看來,中西方繪畫的價值取向是不同的,評價標準也是不同的;當下,國人對中國畫的審美標準,仍然是延續與西方繪畫的一樣,把「畫得像不像」、細膩程度(寫實性),作為評價作品好與壞的「唯一標準」,是絕對錯誤的!要知道,自從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西方藝術家們開始思考「能否將寫實風格進行到底」了。於是,在「巴比松畫派」後,西方的「印象主義、野獸派、抽象藝術、超現實主義……」成為了西方繪畫的「主流」或發展方向;藝術家莫奈、梵高、畢加索的作品並非「寫實主義」他的作品卻倍受人們喜愛:莫奈、馬奈作品的「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寫實性已經被西方人拋棄,並且,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機械的寫實性(手機照片都能勝之)的「藝術品」,必將分文不值!如:《(繪畫寫實性)欲使其滅亡 必先使其瘋狂》,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昂貴的十幅名畫中沒有「寫實性」的;而在當下,國人卻無知得「牢牢守住寫實性」;而本應該守住的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卻當作「四舊」而拋棄,我為這些混賬行為而羞恥;隨著時代發展,藝術品中的人文性「詩情畫意」,比較顯得越來越重要;筆者為復興中華傳統文化而吶喊!針對現在「千人一面」,以技求技、只見技法,不見思想(借物抒懷、托物言志)舍本求末狀態,我們必須這樣思考:學書法的人,書法學習、模仿王羲之的,寫得非常好,甚至與王羲之一模一樣,他不能稱為「書法家」;為何?因為,藝術也是「專利品 」,很講究原創;這原創性是唯一的,不是工藝品,工藝品可以複製;只要是看得美觀、細膩、真實,可以無限量地複製;而藝術品就不同了,眾所周知,吳道子、巨然、馬遠、夏圭等古代畫家,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陸儼少、張大千等近代畫家都有獨特的繪畫風格;人們提到吳道子,我們就知道什麼是「吳帶當風」;提到馬遠、夏圭我們就知道什麼是「馬一角與夏半邊」;提到傅抱石我們就知道什麼是「抱石皴」;提到李可染我們就知道什麼是「濃重渾厚,深邃茂密」……。這些藝術家以其獨特的風格創造歷史,我們後人學習繼承,一定要有自己的「面目」,否則,只是沒思想、沒靈魂的「複製品」。王羲之的書法是藝術品,那麼「劉羲之」、 「張羲之」的書法作品,就算是寫得與王羲之一模一樣的好,最多只能算是工藝品,所以,書奴的作品永遠沒有價值(缺乏原創的,複製品充其量算「工藝品」,而非藝術品!)這些道理是告誡我們千萬不要抄襲或者複製前人的作品,否則只有死路一條。我贊同:搞藝術的人,做中國畫,實際做的是精神,而絕非職業。畫畫,是精神之事,是思想情感之事,是文化修養之事,是一個人的生命品格。古人云:人品不高,落墨無法。那麼,有個「參照體系」,就不再是「憑空而論」了;參照國畫大師陸儼少的「十分功夫,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論定演變,產生中國畫的評價標準:國學思想、詩情畫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佔四層,中國書法佔三層,中國畫技法佔三層。中國畫評價標準(圖表): 評價項目評價內容總分備註國學思想、詩情畫意(積極向上、典雅高格)一等:原創格律詩的題畫詩,引經據典、傳播真善美四十分拒絕沒文化的「中國畫」。二等:有題畫詩,引經據典、傳播真善美三等:有題拔內容中國書法一等:繼承傳統,有個人書法風格、特色三十分拒絕「江湖書法」。二等:繼承傳統風格的,符合大眾審美的。三等:有題款中國畫技法一等:繼承傳統,有個人筆墨、設色、構圖特色等等三十分拒絕千人一面,行畫,複製品。二等:繼承傳統風格的,符合大眾審美的。有了以上評價「標準」,我們可以輕鬆判定是否是「中國畫」,以及中國畫品位的「高低」;畢竟「越是傳統的,就越具有民族性;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世界性。」附圖:一、歷代畫家的詩情畫意作品選

二、迄今為止世界最貴的藝術品選

【圖片說明】第十位 《吶喊》作者:挪威畫家愛德華 · 蒙克 成交價:1.199 億美元 收藏者:彼得 · 奧爾森;於2012年5月在紐約蘇富比拍賣,創造了當時拍賣的最高價格紀錄。第九位 《阿德勒 · 布勞赫 · 鮑埃爾肖像 I》作者:奧地利著名畫家克林姆特 2006年6月20日 成交價:以1.35億美元(調整後價格 1.58億美元)被化妝品巨頭羅納德 · S · 勞德收購 成為當時單幅人物肖像油畫最高拍賣紀錄第八位 《女人 III》這是創作的六幅「女子」系列畫作的第三幅;作者:荷蘭籍美國畫家威廉 · 德· 庫寧 於2006年11月最終以1.37億美元的價格轉手(調整後價格:1.62億美元)第七位 《1948年第5號》作者:美國畫家傑克遜·波洛克 該畫被墨西哥金融大亨:大衛·馬丁內斯於2006年11月3日以1.4億美元價格收藏(調整後價格:1.65億美元)第六位 《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作者:弗朗西斯 · 培根 收藏者:義大利藏家,姓名未知 2013年11月12日,在紐約佳士得拍賣場上,《弗洛伊德肖像畫習作》被拍出1.42億美元,創造了新的全球藝術品的拍賣較高價紀錄。第五位 《夢》作者:巴勃羅 · 畢加索 2013年3月27日,美國對沖基金經理史蒂文·科恩從賭場大亨史蒂夫·永利的手裡,以1.55億美元的天價收入囊中(調整後價格:1.58億美元)第四位 《側卧的裸女》作者:阿梅代奧 · 莫迪里阿尼 收藏者:劉益謙 本作品出自莫迪利阿尼於1917年的創作,最終以1.7億美元被中國藏家劉益謙拍走,同時創造了莫迪利安尼作品拍賣新紀錄。第三位 《阿爾及爾的女人》作者:巴勃羅 · 畢加索 成交價:1.794億美元 在佳士得被某未知人士拍走。第二位 《玩紙牌者》作者:保羅 · 塞尚 收藏者:2011年,卡達王室以1.6億英鎊收入囊中;(約合2.59億美元,人民幣16億元)第一位 《你何時結婚?》作者:保羅 · 高更 成交價:3億美元 收藏者: 卡達籍買家 這幅油畫是高更於 1892年所作,作品中所畫的是兩名大溪地女子,之前是由一位瑞士收藏家所擁有,一直借給巴塞爾藝術博物館展出。二〇一八年三月三日星期六
推薦閱讀:

【一家之言】聲音審美是音樂的第一審美
張志揚:讓審美回到審理值得過的人生
導演視角的影評,提供一種觀察的途徑。讀《刀與星辰》,剔除贅肉的審美
倪方六|審美標準:古代女性以什麼身材為美
男女審美大不同

TAG:中國 | 審美 | 思考 | 國畫 | 標準 | 中國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