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家長作業」是學校教育的錯位
家庭作業劍走偏鋒,「求多求難求異」,超出了每個年齡階段孩子應做、能做的事和作業範疇,異化為「家長作業」,不但無法讓孩子們學在其中、樂在其中,還會讓他們飽受挫折感、背負心理陰影,並讓許多家長叫苦不堪。這無疑令人尷尬。「家長作業」亂象,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和反思。
元宵節後,寒假將盡,家住華北某市的賈女士才鬆了一口氣:「孩子的家庭作業終於做完了!」女兒在一所重點小學讀三年級,一項作業是「讀《時事畫報》電子書,總結三件大事」,「找了半天發現這是清末的報紙,裡頭是政治漫畫,還用了廣東方言。」賈女士說,「別說孩子,家長讀起來也費勁。」(2月19日《人民日報》)
如果家庭作業「量大題難」,超出孩子的認知、消化和解決能力,讓孩子不堪重負,以至於為了不因孩子完不成作業而被老師「另眼相看」,迫使家長「越俎代庖」,不但讓家庭作業成為負擔,也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未成年學生成長發育有其特定規律,學校、老師應充分根據孩子的這種特點,因人、因材施教,循循善誘,水到渠成,切勿急於求成、拔苗助長。尤其要引起重視的,是要回歸家庭作業的本旨。家長孩子攜手完成家庭作業,自然有助於增進家長、孩子的情感交流,並提升孩子的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但家庭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後續,只能是輔助和補充,不能替代課堂教學本身。
學校教育的重點和「功夫」主要還在學校里、課堂上,如果老師上課時不合理規劃,只講個綱目大概,而把大量教學內容、功課等「重頭戲」都留到課後,布置到家庭作業中,那就本末倒置,同時也讓家庭作業「承載」的功能過多,讓未成年學生負擔過重,難以招架,只得由家長出面應付,使得家庭作業成為「家長作業」,轉嫁為無意義的家長的負擔,這本質上是教學方式的變形走樣,是學校教育主體意識和主體責任的錯位,不僅無益於孩子獲取知識、提升素質,也是老師教學不負責任的體現,完全偏離了家庭作業的本來面目。
家庭作業劍走偏鋒,「求多求難求異」,一味追求「高大全」「超前意識」,超出了每個年齡階段孩子應做、能做的事和作業範疇,異化為「家長作業」,不但無法讓孩子們學在其中、樂在其中,還會讓他們飽受挫折感、背負心理陰影,並讓許多家長叫苦不堪。這無疑令人尷尬。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決不是一句空話,「家長作業」亂象,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和反思。(符向軍)
推薦閱讀:
※「減負令」越減越負,癥結何在?
※在終身學習理念中探尋中美教育差異
※教育的意義在於喚醒,而不是塑造。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笑話
※【醒學教育】你不必活在別人的期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