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不知動靜開合,正如中醫不懂虛實陰陽一樣,也是門外之徒

動靜說明「世界恆動,動者動之動,靜有動之靜"。這句話的意思應理解為:動是絕對的運動,表現出顯著的變動狀態;靜是相對的運動,表現出相對的靜止狀態。同時也有「動靜之機"之說,其意思是說對立的雙方始終存在著相互轉化的趨向。太極拳運動中有「靜中觸動動猶靜」「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和「動中求靜」等說法,充分說明了動和靜即對立,又不斷變化的辯證關係。所以合理地運用太極拳中動與靜的辯證關係,有利於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機能的調節,有利於形體動作與內在情緒的和諧搭配,有利於太極功夫的提高及修鍊的層次。

為能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太極拳「動中求靜」的要領,首先要真正明白,太極拳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肢體運動,它是一種在大腦支配下的意氣運動。練拳時除動作規格、姿勢正確以外,還需要平心靜氣,意念專一,也就是清心、凈心、練心。拳諺說:「練拳不練心,工夫難上身。」所以,在行拳走架時,要在注重動態的前提下,更加註重靜態的修鍊,力求做到動中求靜,練身練心,身心俱練,內外合一。

真正修鍊太極拳,那就是一開一合,一陰一陽,一動一靜。無論哪一式,陽氣一動一周身,至於靜,一靜一調身,氣動,氣靜仍歸於丹田,一呼一吸,真氣皆在於此。正 所謂:「我身不動,渾然一太極,如稍動,則陰陽分焉。」所以說,練太極者若不知動靜開合,正如一個中醫不懂得虛實陰陽一樣。如果老是自以為是,舍本求末,縱至白首,也是門外之徒。

另外,那句「動迅靜定」的拳諺,會讓一個練武者受益一生,值得我們深度思考,加深理解,強化記憶。武術的動作從運動形式分析,有動勢和靜勢(也叫定勢)兩類,總稱為「勢」,動勢是指不停運動的動作過程,定勢是指靜止不動的架式。所說的「動迅靜定」是對這些動作的具體要求。迅指快速動,「動迅」就是動勢快速無比。故有對此形容曰:「動如波濤澎湃,快似流星趕月,勢從膽生如風,力由勢發山也崩……」「定勢」即定式的要求靜止。所謂「靜如山嶽」「穩若泰山」。又如同冰河,外靜內動,貌峻顏威,因此有詩曰:「腹內激流貌似冰,靜態不動也威風;一座大山面前立,路人不知何處行。」總之,靜勢要有鎮人之威,動勢要有摧人之力。靜如處女,動若脫兔的描繪,便是「動迅靜定」的確切詮釋。

人所共知,打太極拳要先從無極而後太極,也就是說要先得其靜,後成其動,先由無極式靜立至極點時,自然就會生動,然而,這種動,完全是由心意導之而為。所為一舉動周身都要虛靈,四肢百骸無不隨之而動。從此一勢接一勢,進退屈伸,升降開合,節節貫串,周身成為一家。這樣,動力得靜力之持,方能從心所欲,快慢為之,成就其太極功夫。

推薦閱讀:

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
★<梅花經>陰陽八卦?之河圖洛書
調身體的核心——營養(陰陽)
干支、五行、陰陽分別對應人道、地道、天道。
中醫掃盲——「陰陽」他說(續完:)

TAG:中醫 | 陰陽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