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柬越游:歷史的奇蹟,吳哥城(葉平)

2010年10月5日

柬埔寨吳哥的歷史故事,參見另一篇博文《神話發源地——歷史上的吳哥》

地處柬埔寨暹粒省的吳哥城(Angkor Thom,又叫通王城、大吳哥),是高棉帝國的最後一座都城,約比吳哥窟建造晚了100年。大吳哥城在吳哥窟以北約2公里處,由闍耶跋摩三世(850年—877年)開始建造,到1181年,剛登基的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趕走了入侵的占婆人後又作了重修,史稱「第四次吳哥」。

闍耶跋摩七世是吳哥王朝最傑出的君主,1181年,他率領軍隊徹底擊潰了從越南境內入侵高棉的占婆軍隊,使吳哥結束了長達30年的動蕩局面。他努力開拓吳哥王朝的版圖,除真臘以前的領土被收復以外,現在的寮國、泰國、馬來半島的北部和緬甸的一部分也成了吳哥王朝的領土。這位戰功卓著的國王還進一步發展水利事業,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鼓勵工商業,使吳哥王朝進入了歷史上最富強的時期。

他把吳哥王朝推向最鼎盛的時期後,建造了這座堅不可摧的城堡——吳哥通王城。吳哥城東西長約24公里,南北寬約8公里,差不多是吳哥窟四倍的面積,是吳哥古迹的「心臟」。除了巴戎寺(Bayon)外,還有巴方寺(Baphoun)、緋明納卡寺(Phimeanakas)、賴王壇(LeperKing)、斗象壇(Terrace of Elephants)等著名建築。

吳哥通王城的建築富麗堂皇,其建築可分東西南北四廊,每廊都各有城門。南門外的護城河上架有石橋,橋的兩側欄杆上各有一排54個石雕的半身像,一邊的石像慈眉善目,代表著慈善,另一邊的石像則是面目猙獰,代表著邪惡。一邊是神,一邊是魔。他們手上拉著七頭眼鏡蛇化身的巨蛇王,共同保護王城。

據說寬約百米的護城河,在古時養有很多鱷魚,是用來抵禦敵人進攻的。

在很遠處,就能看到高約7米的吳哥城南門(South Gate)城門樓,走近細看,門上刻著闍耶跋摩七世慈祥的面容,而且四面都是,表明國王是耳聽八方的活菩薩。

鑽進門洞,拔地倚天的古樹列在路旁,樹縫裡透著溫柔的晨光。微風吹過,樹葉柔柔地落到了面前,有說不出的愜意。

像不像一幅油畫?

在吳哥城中央,依照佛教須彌聖山的概念建立起了壯觀的巴戎寺(Bayon)。建有宮殿、圖書館、浴場、迴廊等。

由於年代久遠,僅余斷壁殘垣,但精美的雕刻幾乎完好無損。

巴戎廟裡最著名的是第一層的外牆,神殿的浮雕人物圖像超過11,000個,大部份是描繪當時的生活百態及吳哥王廟與占婆王廟的戰爭史。

與吳哥窟不同,這裡更多地是展現當時的市井風情,恍如一卷高棉的清明上河圖(參見另一篇博文《神話發源地——歷史上的吳哥》

游吳哥古迹,參觀眾多寺廟,至少要知道各寺廟所拜的是甚麼神。例如,著名的吳哥窟所供奉的是印度教的毗濕奴神。巴肯廟(Bakheng)供奉的是印度教的濕婆神,而巴戎寺卻是一座佛教寺廟。寺里有49座四面佛塔,加上王城5座城門上的四面佛塔,共54座,象徵佛光普照,也代表當時高棉版圖下統治的省份。

頂部象徵國王的巨大的四面佛,高達3米以上,中間一座巨大的寶塔高約43米,直徑25米。

四面佛四個面分別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於色。他們從塔尖微笑著俯瞰四周。

這216張佛陀臉孔是歷史學家研究的瑰寶,這些臉孔都有闍耶跋摩七世的影子,用以表現最高主權,感覺到處都是他的微笑,給到過大吳哥的旅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無怪乎被其後代子孫尊稱為「高棉的微笑」。

留影於高棉的微笑

這些最具有高棉特色的石雕造像,不管你站在哪個位置,都能看到高高在上的佛像,

即使是從寺廟內的迴廊里觀看,微笑也無處不在, 令人感到他們潛在的威懾力,不由得肅然起敬。

寺廟內部

寺廟內的迴廊

精美的浮雕

精美的浮雕

古裝PLMM——只可惜是抓拍後裁減而成,構圖不理想。

巴戎寺正是法國博物學家亨利·穆奧最先發現的那座藏在密林深處的「歷史的奇蹟」,當時已在荒涼的原始森林裡沉睡了500年。

史料記載,公元9世紀初,吳哥城開始粗具輪廓。大約經過5個世紀的營建,吳哥城空前繁盛,沿城廓挖掘了長達12千米的環城溝,城的東西兩側各建一座面積達20平方千米的蓄水池,其規模相當於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兩座人工湖。從城市和蓄水池的規模估計,古代吳哥城曾經是一座十分繁華的城市,其城市居民至少有200萬以上。古代吳哥的200萬居民到哪裡去了一座繁榮昌盛的城市為什麼會淹沒在莽莽的林海之中

史學家眾說紛紜。而一種傳說是,公元1171年,吳哥遭到鄰國洗劫後,國王闍耶跋摩七世對印度教主神的保護能力失去信心,於是高棉人全體放棄了印度教,轉而皈依佛教,採納放棄暴力、信奉和平的生活方式。

這種宗教信仰的改變導致的結果是,暹羅(泰族)軍隊在公元1431年,未遇任何抵抗就佔領並洗劫了吳哥。

雖然在沉睡,但這座建於800多年前吳哥王朝全盛時期的古老建築,卻仍然以它精美的石雕、迴廊和石塔訴說著當年的輝煌,被謄為「攝影者的天堂」。這裡有拍不盡的風情,攝不完的殘缺美,更有訴說不完的神秘故事……

走出巴戎寺,遠觀巴方寺(Baphuon),它的主體結構正在維修。有人說,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拼圖遊戲」——高棉內戰前夕,考古學家不辭勞苦地將寺廟建築逐塊拆散,但他們小心翼翼記錄的編號資料卻毀於戰爭,現在的維修只能在黑暗中摸索著「拼圖」。

來到吳哥城的中央,長約300米的著名建築——斗象台,兩側置有石象,騎在象身上的是王朝的大臣們。據說,斗象台是吳哥王挑選座騎,點將閱兵的地方。

吳哥的大象顯然不同非洲象,而是屬亞洲象,僅雄象有發達象牙,皮厚毛少,肢粗如柱。

斗象台共有三個平台。南面梯級兩旁飾有「三頭之象」, 正在用象鼻集合蓮花。再往前的三米高連續牆身,刻有打獵的大象。中間梯級則以神鳥格魯達( Garuda ) 和獅子作為裝飾。

閱兵台前方的廣場上築有12座紅色小塔,國內旅遊指南和當地導遊都說是「十二生肖」塔。但十二生肖」好像是中國人的概念,究竟是什麼,柬埔寨人也回答不上來。

除了東南西北四座城門以外,在東面偏北的位置還有一座勝利之門。

相信當初建造的時候五座樣式相同的城門是同樣氣勢恢弘的,但至今則殘破程度不一而已。

走出勝利門,一條筆直的大道再次把遊客引向神秘的遠方。

推薦閱讀:

文言文負蝂原文和解釋有些什麼?
歷史真相:雍正是否篡位?死後又緣何不入清東陵
南宋的精金與五厘
百家歷史趣談
中國通史紀錄片100集的觀後感是什麼?

TAG:歷史 | 奇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