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怕說「不」的內心情結
1、被拒創傷
怕說「不」的人,在他過去經歷和人際環境中,一定存在「不許你」太多。「不許你」氛圍下,人的思維和思想被制約,難有自主性和創造力的發揮,人的所作所為無形中被一種勢力控制著,總是聽到和遭到「你不能…」「你不要…」「你如果不…就會…」的指引,腦海容納了與「不」相關的內容,為達到「不」之要求和避免違犯「不」的懲罰,一個人的個性里會漸漸形成對「不」的高度敏感,他不得不服從權威,又厭惡和敵視權威的「不許你」,他心裡體驗著「不也不是,不是也不是」的種種焦慮。這是人在文化禁忌影響下,害怕被拒絕的原始創傷。
2、依賴與分離焦慮
人都有依賴性或依賴情結,只是依賴的對象、性質和程度不同而已。人的依賴性與分離焦慮高度相關,即你對某人某物過度依賴,必然伴有恐失去他(它)的焦慮。害怕說「不」的心結之二,是人的依賴性和分離焦慮。這份焦慮不僅指母嬰分離的原始焦慮,還指人進入社會化後對仿效者的依賴與分離焦慮。-
因為在一個人的意識成長中,是很需要重要關係人物予以他人格方面的精神關注與肯定的。如果他沒有獲得足夠認可,在他心裡會埋下被忽視的自卑,會產生尋求重視的渴望。
有些孩子的「多動症」就是一種尋求你關注我的表達,他關注願望的本意是「你要重視我,承認我跟別的孩子一樣好!」。人從小就很依賴重要關係人物的誇獎,依賴別人對「我好嗎、我重要嗎」的看法,也從來就不喜歡關係人物總是暴躁地對你「就你惹人煩!」「你總是不聽話!」「規矩點!」的關注。 3、厚重而脆弱的自尊
過重的自尊來自東方哲學熏染,中國佛、儒、道家文化是有厚重恥感內涵的,造成了中國人高度重視做人的「禮儀、節氣」,高度重視人的「臉面」,這些文化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心理。而現代社會仍然很講究「面子工程」的。可以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是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情結。
中國文化中「面子」:他人眼中的我,即你做任何事情要顧忌面子、做得體面,不能讓別人在背後戳你脊梁骨,你得顧忌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以及他人對自己的看法。這是文化所形成的人際行為規範,本質上是人的自尊需要。-
恥感文化形成了束縛他內心的枷鎖,有些人由於個性懦弱、內心自卑而在一個講究面子的文化環境里很不自由,備受人際焦慮折磨。這種人是活在別人的印象中,其自我概念是建立在他人評價上的,其個性決定了他在人際交往時,會高度關注他人的行為反應,包括他人的需求。如果他在意了別人和滿足了別人,自然會獲得別人的好感,好的態度和好的評價,自己就會感覺被重視,覺得自己做得很對,很有成就感!-
這種自我肯定來於別人肯定的人,是無法在他人面前給予否定的,即害怕說出「不」的。因為對別人否定,就意味著對自我的否定,這會斷絕看清自己是誰的被肯定來源(給自己評價的客體)。所以,他在對別人有求必應的「討好」中,充分感到自我的存在和存在的價值。
由於「討好」是以壓抑自我為代價,他必然會逐漸感覺是在為別人而活,會逐漸產生拒絕別人的願望,但他欲拒不能。因為他內心的弱小與不安全感,使他無力承受「萬一被拒絕」的後怕,他潛意識的「討好」慾望,使他還不願喪失他人的好評和好感,惟有「討好」能感覺自己是好人,也惟有實現「討好」才能免除他社交中的焦慮。
當然他的心理現實是,要麼顧了自尊(面子)委屈了內心自由,要麼顧了內心自由而傷了面子(自尊)的矛盾衝突。但一般情況下,他寧願忍辱內心而不願丟失面子。中國的酒文化就足以說明人際社會中人「拒絕」人難啊。-
推薦閱讀:
※財星逢沖,容易給父親帶來災禍的八字解析
※漢字解析集萃
※職場難題解析:被上司設下陷阱任務,該如何應對!
※(12)《子平真詮》命例解析(七)論陽刃
※散打基本步法解析及練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