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展投稿心得
篆刻展投稿心得
徵稿啟示沒有說是實臨還是意臨,那麼可以理解為可以實臨也可以意臨,可以原大臨摹也可以放大或縮小臨摹,因為印章的臨摹本身也是有幾個階段,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但是不管怎麼臨摹有兩條是可以肯定的。一個是:臨摹必須是古人印,現在還活著的最好不要臨。二一個是:臨摹的作品一定要跟你創作的印風相吻合。
臨摹的作品一定要跟你創作的印風相吻合。
印風
從六屆篆刻展、西泠印社第七屆篆刻評展以及近幾年的各種「國展」中可以看出,目前獲獎入展的印風特徵明顯。大致是小寫意古璽佔半邊天,其次是工穩一路,再就是流派印,雖然不知道誰說的印宗秦漢,但是每次展覽中,正真意義上的秦漢印卻很少。估計這次展覽還是會延續這一印風導向。不過紮實鑽研秦漢印的,這次應該會有所收穫。
問題:純正的秦漢印是投稿的少,還是被時風所掩?
這幾年出現了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就是大印、巨印入展獲獎的越來越多,4厘米的都算小了,現在8厘米甚至10厘米的印面都有,所以有些篆刻家都不買印石了,地下隨便拿塊磚就挖。這是一個必然的走勢,因為現在展廳越來越大,如果印太小,掛起來展的時候,估計不用望遠鏡是看不太清的。另一個就是刻大印的難度比較大,所以大印是考驗一個印人能力的重要標準。當然印不是越大越好,畢竟沒有一定能量的話,一旦放大來刻要麼就散要麼就板。
只會寫字不會做形式是入不了展的,同樣只會刻印不會刻邊款的也不能入展。在這個展覽時代,請記住:邊款的重要性遠大於印本身。
邊款的基本知識:
至於印章的邊款始於什麼時代,目前還無法定論。但所見最早的要數隋代的官印「廣納府印」,在這方印的背後,鑿有「開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造」的楷書,類似的款還有「觀陽縣印」等。但有人卻認為這兩個款可能是後人加上去的。其實,真正普遍在印背鑿款的做法始於宋代,此風一直保持至明清。這些大致可稱為銅印時代,當然邊款的內容也比較單一,一般是刻上釋文、製作機構與年代。銅印時代發展到了石印時代,石質的優越性為篆刻家提供了良好的創造條件。自文彭始祖以來,湧現了許多刻款的大家名宿。如:何震、丁敬、蔣仁、陳豫鍾、趙之謙、黃易、吳昌碩以及現代的錢君陶等等。
歷來習慣稱凹入的陰刻文字稱為「款」,而凸起的陽刻文字稱為「識」。邊款的書體根據作者的書法造詣而定,行、楷、草、篆、隸均可,然以行、楷為最多見。亦有以圖案為款識者。刊刻的刀法可用單刀、雙刀及兩種刀法結合,重在恰好表現文字線條質感。關於邊款的內容,一般可綜合為如下幾種: 1.作者簽署的姓名、字型大小、齋號、時間、地點、天氣、心情等。 2.表明作品的歸屬及作者與求刻主人之間的關係。刻款的格式也可以隨意變化,一般為先刻求刻者名號,後署作者名號,這樣的款一般稱之為「雙款」。如「XX」先生囑刻、教正等。亦可刻成「為XX制」。 3.除了落款,還有一種稱為「題」的邊款,是對印文內容的補充說明。如趙之謙有一方「我欲不傷悲不得已」印,是什麼事讓他這麼悲傷呢?且看邊款,刻有「撝叔悼亡,乃刻此語」八字。還有如刻「君子弘毅」一印,可刻「語出XX,並加上原詞句」等。 4.註明印文中篆法的出典來源。這是指有些奇古難辨的字,不註明出處,恐遭人譏為杜撰造字。行文可如「說文X字作X」、「金文X作X」、「XX印X字省文如此」等。 5.說明印風的取向和風格借鑒與探索等。如「擬將軍印式為之」,「參吳讓之意」「師楚璽法」等。 6.表達作者的藝術見解、宗旨以及刻款動機,記敘刻印的過程及感受等。如趙之謙在「何傳洙印」一印的邊款中便刻有「漢銅印妙處不在斑駁,而在雄渾,學雄渾則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處應手輒落,愈拙越古,看似平平無奇,而殊不易貌」。吳昌碩於封泥得益匪淺,他的心得是「刀拙而峰銳,貌古而神虛,學封泥者宜守此二語」。其實這些精品的印論凝聚了作者創作的甘苦與心得,是寶貴的理論財富。 7.以各種圖案入款識,如趙之謙、弘一法師都有佛像入款,當然圖案的形式有很多,如車馬、山水、博古等等。
欣賞一些好的邊款
單刀楷書款是很多印人常用的方式。然而很多印人把精力集中在字的筆畫和結構處理方法發麵。而對整體章法的考慮則少了許多。大膽的採用界格和標點符號。使得本似平淡的一個單刀楷書款,變得生動美麗。時代進步了,人們的省美觀念也在改變,有時在傳統方式基礎上,增添一些現代元素便可產生一種新的視覺效果。關鍵是你的視線關注哪裡。
在邊款的天頭用不同於印面的篆法刻一個與印文內容相同的印,然後用單刀刻款。這種款式是通過天頭的篆刻來豐富邊款。而決定這個款是否成功的是上面的篆刻,有些印人覺得邊款上的那個印不必太認真,其實不然,態度決定成敗的。當然這個款式也可以用另一種方法做出來。天頭的篆刻不必刻,直接把印面拓下來貼在上面便是了。
利用印石本身的薄意來體現它的美。然而印石的檔次決定了款識的是否精美。因此,擁有幾方精美的印石還是有必要的。畢竟一方印的價值是由篆刻、印石、邊款三方面共同決定的。
碑刻拓片式邊款。文字率性有力,章法錯落有致。給人古樸天真之感,這個款的效果是由拓法、設計、刊刻和作者的書法造詣等多方面共同呈現的。一個印人需要的綜合能力真的很多。
圖案與文字結合式邊款。朱白相間所產生的視覺效果非常自然和諧,這種圖案與文字相結合的創作手法是現代印人比較喜歡的,然而能讓文字與圖案結合得融洽、自然、優美的卻不多。從這個款我們知道,可以利用的圖案其實有很多,不僅僅是佛像,還有漢磚等。
這是古印中常見的邊款形式。楷書在邊款中也是常常被運用的。然而像這種以宋體字入款的還不多見,給人的視覺效果卻是耳目一新的。這這個款的成功不僅是因為作者大膽的運用了宋體楷書。更關鍵的是字刻的好,結字古拙、線條渾厚,看上去非常古樸。倘若一味匠刻的話,也許適得其反。
一個印屏如果都是單面款的話未免有點少了。多幾個款會讓印屏感覺更豐富。同時不會做多面款說明你對邊款的把握能力還不夠。也許這也是評委考慮的因素之一,可以這麼說,評委也許不懂篆刻,但是他可以從你的邊款上看出你有幾斤幾兩。從以下幾個多面款來看,多面款可以有不同的粘貼方式、有圖案和文字的結合。不要怕自己做不來這樣的款式,只要你用心琢磨,很快你的邊款也會變得非常的豐富多彩。
受魏晉刻石拓片的啟發,採取魏晉刻石那種天真古拙的形態和用筆,因此你不比擔心自己的款刻不端正,只要有想法就可以迴避自己的不足處,展示自己的過人處。當然為了追求這種刻石拓片的味道,因此在拓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能一味拓黑,要讓墨色的變化來表現那種滄桑感。因此拓款未必一定要黑,效果至上是不變的真理。
如今書法作品做形式是一個必須做的工作,沒有一個好的形式就不能吸引評委的眼球。同樣的,印屏也必須做形式,除了印屏本身的設計以外,邊款也是十分重要。因為邊款的形式可以非常豐富,變化多端,好的邊款會讓評委和觀眾眼前一亮。
拓邊款工具如下:1.連史紙。連史紙比較關鍵,它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拓的質量以
及蓋印的質量。連史紙以超薄、韌性好、光滑的為好。2.牙刷,新牙刷。本來傳統是用棕刷,但是我覺得還不如牙刷好
用,而且購買方便。可以準備兩三把,毛的強度不一樣的。3.膠水,固體膠棒也行。傳統是用白芨水。但是膠水也可以,用
的時候擠少點。4.宣紙。用來吸水和沾掉拓包多餘的墨。5.拓包。
6.保鮮膜。
7.墨汁,一得閣的高級濃墨比較好。8.印章。印章在拓款之前要洗乾淨,把邊款文字的石粉,其他臟
東西都要洗掉。平時用油養的話,也要洗乾淨。
首先把印石有款的那面塗上水,要均勻全面。然後再用手指沾去半顆米粒大小的膠水,記住一定要塗勻石面的所有角落,膠水太多等下拓完以後不好揭,太少固定不了連史紙。
把連史紙蒙在石頭上。注意一定要讓連史紙徹底的與石頭粘在一起,並讓連史紙徹底打濕。不能有氣泡。不能褶皺。
用準備好的宣紙吸掉多餘的水分,不能吸的太干,也不能留的太濕。這個濕度掌握不難,不會太過都問題不大。
蒙上保鮮膜。一層就可以。千萬不要蒙兩層。然後讓保鮮膜繃緊,注意不要移動連史紙,或者使之皺褶。刷子開始派上用場了。刷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最費時費力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要細心而且要耐心。刷的不好就拓不好。用刷子往不同的方向刷,既要全盤顧及又要有針對。用力不要太大,以防刷破了保鮮膜。刷的差不多以後掀開保鮮膜,仔細看看該凹下去的是否凹下去了。如果有沒有刷到的地方就再蒙上保鮮膜繼續刷,刷到滿意為止。刷好以後放到一邊晾乾。一定要自然晾乾,這個時間要有一會兒,不過天氣熱就乾的快在晾乾的時候可以準備好墨和拓包。只要先滴出一兩滴墨來就夠用了。 拓包沾墨要均勻,而且要蘸飽。把拓包多餘的墨在宣紙上吸掉。一開始用小力氣按一下,就會很黑,然後慢慢的打拓,直到拓包打出的墨幾近沒有了為止。當拓包的墨打的快沒有了,然後再往晾乾的印石上打,要垂直打在印石上,不能刷。第一遍上墨一定要輕、要淡。稍微有點點黑的感覺就可以。當然要打拓均勻。等第一遍稍微晾乾一下子以後,第二遍打拓可以開始。拓包的墨可以比第一次稍微多那麼一點點。但是也不能太多。第二遍基本就要出效果了。等第二遍晾乾差不多了。第三次開始。這次拓包的墨又可以比前一次多一點點。但是只是多那麼一點點哦。經過三次上墨,基本就成功了。然後再稍微的調整一下。拓好以後一定是烏黑亮麗,並帶有反光的感覺。
拓好以後先別撕下來,等墨徹底幹了以後再撕,否則會變形。拓的成功的烏金拓一定是正面烏黑亮麗反光,背面不能透墨。
關於作品的選用
這次只要六方創作的印章,千萬不要輕視了這個問題。儘管你水平很高,但是你不按規則辦事,把你刷下去,那就只有「我自橫刀向天笑,笑完回去就睡覺」記住只要六方。 在選擇作品的時候,最好是拿自己最滿意的,那些探索性的,那些抱著玩的心態創作的作品還是不要為好,因為這是一個篆刻展、一個學術展,知道什麼是學術嗎?學術就是很嚴肅的事情,評委可不是來看挖石頭玩的。當然可以把所有玩的作品集中在一起,另外再做一個印屏。 投稿參加篆刻展一定要用大印,這是我一貫主張的,前面我說過,大印不但便于欣賞,另外也是挑戰印人的能力。記得十屆國展的時候,一位作者的印估計是用磚頭刻的,超巨。儘管刻的不一定很好,但是就憑這麼大的個頭也足足把評委嚇一跳啊。展覽的時候就這個印屏前面站滿了人,黑壓壓一片,鉚勁的學習啊。於是你知道了大印的魅力吧?老齊說不會寫大字的不算書法家,我說不會刻大印的不算篆刻家,懂吧?趕緊到處找找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磚頭撿幾個。但是請千萬記住,我不是鼓動大家一味的刻大,萬事都要有個度。萬一你整一個石碑那麼大的,估計…… 關於印章的形狀,一般來說還是以正方形的為主,當然有個別長方形的也沒有關係了。千萬要記住一點,那種不規則隨形印千萬不要用。某位著名書法家跟我說,在作品上蓋一個不規則隨形章,就好比把手機挎在皮帶上一樣,土鱉啊。你仔細翻翻最近幾次篆刻展的作品看看能不能找到那種不規則的隨形章。吳頤人先生說,自古異型無佳構。 另外請記住,篆刻藝術和印章是有一點區別的。印章是為那些書法家刻的,比如佛像印,姓名印,齋號印等,記住這些只是章子而已。因此這些章子慎用啊。除非刻的很藝術、狠滿意。 所選的六個印章一定要風格統一,儘管你很能幹,可以刻很多種風格的印。但是最好不要把不同風格印放在一起,比如元朱文和古璽同時貼在一個印屏上,千萬不要覺得你這樣做是告訴評委你全能。如果你這樣做,那評委只會覺得你是個中山裝配牛仔褲的犀利哥。印風一定要統一,這樣會讓評委覺得你有比較完整的氣息。如果你擅長多種印風,那麼不妨多做幾個印屏。每種風格一個印屏,如果你擅長20種風格的話。那麼你入展的幾率,是吧,你懂的。
關於邊款的選用
可以這麼說,邊款在篆刻評選中起的作用要大於篆刻本身。信不? 你想啊,一個四尺對開的紙,只貼8個印章,那該多麼空啊,是吧。那怎麼辦?上邊款啊。徵稿啟示說要求三個邊款以上。印的要求八個是死的,邊款是靈活的。老實人就老老實實的貼三個邊款,聰明人就會盡量的多弄幾個邊款,弄幾個精彩的邊款。你想啊,你的印屏有8個印,人家的也8個印,但是你的只有3個普普通通的邊款,而人家的卻有好幾個邊款,而且各個精彩。如果你是評委的話,你覺得哪個印屏會更容易吸引你的眼球?尤其是初評的時候,一件作品在評委眼中就停留那麼幾秒,你想通過什麼來抓住評委呢?如果到了評獎階段,在兩個篆刻實力相當的情況下,肯定是誰的邊款更好就會最終贏得勝利。懂嗎、邊款非常重要! 充分利用各種書體來創作邊款,比如篆書、隸書、魏碑、行書、草書、楷書,等等。如果每種書體你可以創作很好的邊款。所以你不用擔心沒有素材,我們的老祖先早就給我們準備好了刻邊款的字體,就看你能不能靈活運用。
問題:邊款分別以真、草、隸、篆諸體出現,會不會有破壞整體風格之病? 除了文字以外,各種圖案也是非常好的。比如博古紋、佛造像、古代肖形印、各個時期的圖案都很多。 當然還有各種刻石、比如魏晉時期的造像殘石,秦磚,漢瓦,鏡銘等等。 當然邊款也不能只有單面款,一定要學會來做多面款。
關於印泥
千萬不要小看了印泥的作用,好的印泥可以絲毫畢現的展示印章的風采。而且好印泥不會漲油,不會變色,幹了以後摸不掉。差的印泥顏色難看,蓋好以後會散開一個淡淡的油印,而且幹了以後用手輕輕一摸就會糊掉。尤其是在篆刻評選的時候,印泥是非常重要的。評委也許不懂篆刻,但是評委什麼印泥沒有見過啊。從你的用泥就可以看出你有幾斤幾兩。千萬不要覺得你那盒幾十塊錢買來的印泥很不錯,要仔細看看人家的,至少我用的最便宜的泥都是接近兩百塊錢。 印泥大致有幾種顏色: 朱磦,這種顏色偏淡,有點偏向於橘紅的感覺。 硃砂,這個的顏色最紅,但是這種紅有點太紅了,所以最近幾年不太受歡迎。 朱磦硃砂,這個泥比較好,紅色比較亮麗,也是我用的比較多的。還有仿古色的、黃色的、黑色的、白色的。
關於印泥的品牌也有很多,比如上海西泠印社潛泉的、姜思序的,手搗的。這些牌子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市面上假的太多,尤其是文房四寶的實體店假印泥太多了。我們一直都是在網上購買印泥,因此也建議大家從網上購買。主要是因為網上的經銷商比較專業,見過的東西比較多。從經濟又實用的角度來說,推薦大家到中國篆刻網商業中心「那時花開」文房四寶店購買。雖然是幫人家做廣告,但是我真的沒有收費的啊。
關於篆刻展覽的時候用泥,我覺得最好不要用一些怪異的顏色,比如黃色、粉紅色之類的。當然如果有質量好仿古泥還是可以用的。記得曾經見過一個印屏,他的印是用黑印泥蓋的,然後邊款是用硃砂拓。貌似很有新意,但是最後的效果很不好。襯衫配西褲是大家常見的,千萬不要倒過來穿以示新穎。 關於印泥也沒有太多說的記住兩點:目前最好的顏色還是朱磦硃砂印泥的顏色,其次就是鏡面硃砂。不要想太多,直接去中國篆刻網商業中心「那是花開」文房四寶店購買就可以,購買的時候要記住還是選擇西泠印社潛泉粉彩上品朱磦硃砂印泥。
關於鈐印方法和連史紙
記住蓋印的時候不能像銀行那樣,一定要溫柔,一定要講究。書法家都是沾好泥以後直接在宣紙上拚命的按。所以書法其實是個體力活。不知道有沒有篆刻家也是這樣按的,如果有那你就跟農民工沒太大區別了。還有篆刻家用宣紙蓋印稿的,別不信,而且還很多。記住篆刻家蓋印稿一定要用連史紙。目前為止我也沒有找到像傳說中那種薄如蟬翼的連史紙,不過在那時花開那裡還是可以買到將就能用的連史紙。一不留神給人家做了那麼多廣告,那時花開都不主動意思意思。下次哪家文房四寶店可以找我合作哈。關於印章的具體蓋法請看圖片吧,其實就是一個燈泡,有很多人用指甲,或者印泥盒蓋,但最終還是燈泡比較好,一個是燈泡光滑,第二個就是燈泡透明,可以清晰觀察刮到什麼程度了。
關於印稿和邊款的粘貼
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篆刻家,一般可以用來粘貼的東西有:漿糊、膠水、膠棒、雙面膠、裝裱膠。目前比較多人用的是漿糊和膠棒。漿糊要自己製作,市場上買的那種是化學漿糊,不好,粘性不強。其實自己的粘性也不是很好,而且製作起來會比較難把握。膠水可以粘的很牢,但是膠水是液態的,非常容易損壞印稿和邊款,這個東西絕對不可取。膠棒最近這幾年用的很多,主要是方便購買,粘貼也簡單,但是膠棒的粘性也比較差,但是畢竟比較方便。雙面膠,其實最方便的就是雙面膠,有那種好幾厘米寬的。雖然最方便,但也是最不可取的。雙面膠在裝裱的時候只要裝裱機一加熱就會融化,哪怕手工裱也不行,雙面膠是最容易變性的,千萬不能用,儘快很方便。還有一種就是裝裱膠,這種膠只要是在用機器裝裱的店都有賣,這個膠粘的最牢,也沒有什麼不良反應,但是需要加熱。如果用這樣的膠就必須用熨斗才能弄好。這個方法雖好,就是比較麻煩。綜合起來看,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兩種:一個是用膠棒,第二個是用裝裱膠。漿糊也是不錯的選擇。 建議大家把印稿和邊款拿去裝裱店,叫他們用裝裱膠粘貼吧。
關於題籤和印屏用紙
六屆篆刻展的時候,出現了很有意思的名家題籤現象。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規定題籤必須是自己題。其實這個規定並不能約束什麼,因為題籤是不是自己題的評委也沒有看見啊。所以你懂的。但是題籤要注意不能太大,字要盡量的小,題籤用字也要跟印風相協調。印屏設計方面我們已經講了一些,具體如何靈活運用還是要看個人的。 關於印屏用紙,還是要注意一下,最好還是用普通白色紙,仿古的也行,還有那種粗麻紙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粉彩之類的顏色鮮亮的最好還是不用用,因為印屏的印是紅色的,如果宣紙也有顏色,那就削弱印章的視覺衝擊力。
推薦閱讀:
※[轉] 為人處事心得體會
※白鶴易人研讀《六壬指南》疾病占斷心得
※轉貼~程式交易心得交流
※毒蛇咬傷救治心得
※作風紀律整頓心得體會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