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呼喚父母成熟

有了孩子,成為父母,可以說是「瓜熟蒂落」了。怎麼,還有個「成熟」不「成熟」的問題呢?這個標題確實令人莫名其妙。

人做了父母,標誌著已到成年,即「成熟的年齡」。但這僅僅指的是「生理年齡」,即以人體的組織、器官、結構系統和生理機能的生長和成熟程度為指標,以出生後實際生活過的年數和月數位計算單位的年齡,亦即「實際年齡」。

事實上,除了「生理年齡」以外,每個人還有個「心理年齡」,就是指人的整體心理特徵所「表露」出的年齡特徵。

從理論上說,人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的發展應該是一致的。但實際上,人的「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往往並不完全同步,這是普遍現象。有的人顯得比實際年齡要大,人們稱之為「早熟」;有的人則顯得比實際年齡要小,人們稱之為「幼稚」。

何謂「幼稚」?《漢書。外戚傳下》中說:「幼稚愚惑,不明義理。」引申指缺乏經驗或智能薄弱。一個人「生理年齡」成熟並不意味著「心理年齡」也同時成熟。

比如初為人父母的人,雖然提升了一個級別,轉換了「角色」,但一般都顯得比較幼稚。特別是「80後父母」,由於人生經歷和生存環境特殊的原因,在子女撫養、教育問題上往往表現得還很幼稚。

由於他們從小是家裡「絕無僅有」的一個,年齡再大,在家長眼裡也還是孩子。在這種心理暗示下,許多「獨一代」做了父母還在父母面前撒嬌,似乎沒有成熟的那一天。

你看,不少「80後」已經到了結婚年齡,只戀愛不結婚;結婚後遲遲不要孩子,說「我們還是小孩子,還沒玩夠呢!」父母催急了,就說:「你們想要孩子,我們就給『你們』生一個!」

生孩子後,約有70%的「獨一代父母」把孩子交給父母養育。每天下班回到家,洗洗手便把孩子抱在懷裡,其他諸事不聞不問。飯後,跟孩子一起邊看電視邊有滋有味地嚼薯條、喝可樂,或是一家三口一起興緻勃勃地玩電子遊戲一直到凌晨,盡享天倫之樂;有的還隔三差五地帶孩子外出吃肯德基、麥當勞、比薩餅、熱狗之類的洋快餐食品,自己從小形成的生活習性和興趣愛好,毫不保留地一一傳給「獨二代」。

面對這種情景,許多老人無奈地感嘆:「過去孩子沒結婚時家裡是一個孩子,結婚生子之後,家裡等於有了三個孩子。」

許多「獨一代父母」害怕自己有了孩子後成為「孩奴」。但事實上他們自己還沒有成為「孩奴」呢,他們的父母就已經「淪為」名符其實的「孩奴」了,苦不堪言。

現在的年輕父母捨得在撫養孩子上投入,花錢大手大腳,揮金如土,毫不吝嗇。信不過國產的兒童食品和用品,不管花多少錢,一律使用外國生產的,還得是高檔的。孩子吃的奶粉得買外國的,奶嘴、尿不濕、洗滌液、衣服、玩具……都得是進口的。

就如電視劇《蝸居》里所說:「吃進去的奶粉,進口的一百多塊錢;拉出來要用尿不濕,名牌的又一百多塊錢,進出都要錢,整個一『雙向收費』!」而且還是「高收費」。

要問他們怎麼不知道省著點?用不著,他們心裡有底數。因為他們有堅強的後盾,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充足經濟來源。公婆、爹媽的存款和房產,他們是絕無僅有的唯一繼承人,最後還不都是他們的,無需有什麼後顧之憂。至於將來公婆、爹媽老了,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二人要怎樣贍養四個老人的事,還沒想過,到時候再說。

面對孩子的培養教育,不愛動腦筋思考,沒有主見,人云亦云,亦步亦趨,趕時髦,隨大流。看別人家的孩子上了什麼親子班、興趣班、特長班、提高班,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歡,有沒有興趣,是否具備那種素質和能力,就像「傻子過年看鄰居」,隨大流,盲目從眾。許多情況是,「剃頭的挑子——一頭熱」,家長興趣蠻高漲,孩子卻沒興趣學;孩子啥也沒學會,家長卻學得都可以當「助教」了。

看別人家給孩子買了鋼琴,砸鍋賣鐵也給自己孩子買一架。這些年來,給孩子購買鋼琴的,就像年輕夫婦離婚率一樣與日俱增。可究竟有多少孩子堅持了下來?鳳毛麟角,寥寥無幾。

要是買個笛子、胡琴之類的樂器,讓孩子試著學學器樂,孩子不想學了,笛子、胡琴擔子還可以當個燒火棍使。孩子學鋼琴要是半途而廢,偌大的鋼琴能有什麼用?當舊貨處理賠錢太多,捨不得。只好留著,給孫子重孫子……留著;兒子還沒多大,有孫子重孫子那是遙遙無期的事。只能跟縫紉機一樣,家裡又平添了一件「擺設」。不過這不是普通的「擺設」,而是價格不菲的「高級擺設」。

聽說某某玩具能開發孩子的智力,便慷慨解囊,不惜重金給孩子買來。比如上個世紀末陸續從國外傳入中國的「魔方」、「變形金剛」、「電子遊戲機」等,年輕父母爭相為孩子搶購。玩具倒是很有魔力,孩子都是愛不釋手,廢寢忘食地著迷,不顧一切地玩耍。但究竟開發了孩子多少智力,不得而知;因沉溺於玩玩具而荒廢學業的孩子,卻是大有人在。許多年輕父母為此後悔不已。

人是環境的產物。一個人心理年齡的高低,和生存的生態環境、自身的經歷等因素密切相關。

「80後父母」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是不可多得的一個,在家長眼裡彌足珍貴。從一出生就成為全家人關注的中心,在被無微不至地呵護、照顧中長大成人。只有被呵護、照顧的經歷和感受,而沒有照呵護、顧別人的實踐和體驗。為人父母之後,一下子便由「被呵護、照顧」變為「呵護、照顧別人(孩子)」,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角色「突變」,很難立刻適應。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撫養、教育「獨二代」的歷史使命在身,不允許「獨一代父母」繼續「幼稚」下去。

「獨一代父母」必須明白,父母是孩子首任「教師」,是孩子生活的引路人,是孩子性格、人格的塑造者,幼稚的父母不可能培養出「成熟」下一代。要承擔起撫養、教育第二代的責任,「獨一代父母」必須脫胎換骨,在撫養、教育實踐中早日進入「父母角色」,儘快成熟起來。

時不我待。越快越好。


推薦閱讀:

新春換新裝,如何讓女人更加成熟韻味
成熟,不是心變老,而是繁華過後的淡定
港女「北嫁」成風:嫌港男不成熟
女人一生要經歷多少種男人才會成熟

TAG:父母 | 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