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待個人崇拜時代的遺物

紅場的列寧墓

對於政治圖騰遺物,比如紅場上的列寧陵墓和各地的一些列寧塑像,我認為,葉利欽和普京先後領導的俄羅斯,處置是有政治智慧的。隨著政治公開性的推行和歷史檔案的解密,人們重新認識了「十月革命」和列寧。儘管有人要徹底否定列寧,將列寧墓從紅場遷走,但最終還是維持了現狀。處置是折衷的,一方面將列寧格勒改回「

聖彼得堡」的舊名,盡量消除搞個人崇拜的神話,在言論自由中允許各方表達對歷史的看法;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列寧塑像仍然保留著,只要當地居民沒有太大的反感。總之,對可能引起政治紛爭和不止於言語的社會衝突的前朝遺物,保持耐心,由下一代人更冷靜地處理。這是對所有前代人情感的尊重,也是符合全民族利益的現實政治選擇。

當我在紅場(俄語本義為「美麗的廣場」)宮牆邊看到低矮的列寧墓時,便想到我國天安門廣場中宏偉的「毛主席紀念堂」。這座違背毛澤東生前的約定建立起來的紀念堂,在「撥亂反正」之初有不少人要求拆除。那時候,不反對「兩個凡是」,不重新評價毛澤東的功過將他請下「神壇」,就不可能「徹底否定文革」,就不可能舉起改革開放的旗幟。但為了聚精會神搞建設,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全黨全國人民沒有在毛澤東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上爭論開去,而在中共有了關於建國後歷史和「文革」的決議之後,基本上就是「不爭論」。「毛主席紀念堂」立在原地不動;「文革」中個人崇拜大盛行時到處豎立的「偉人塑像」,大部分都拆除了,有些地方保留了下來也算是文物吧。這樣處置,將對毛的評價留給後人,留待全體中國人生活更從容、心態更放鬆之後再說,應該說是明智的。

本來,我基本上是贊成在政治和社會領域「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學術研究領域則不應有禁區),可是,現在似乎頗不公平,個人崇拜年代的東西被封為「紅色經典」,大行其道:國家大劇院試演的就是當年江青要基辛格看的芭蕾舞《紅色娘子軍》;正在央視4套重播的電視連續劇《井岡山》,居然唱起了「文革」時流行的「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澤東」等老歌,教人不禁生起「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慨。此前的電視連續劇《長征》、《延安頌》,不尊重這些年黨史研究的新成果,只知以張國燾反襯毛澤東而對紅四方面軍的陳昌浩、李特等將士表現得很不公正,對延安前期總書記張聞天的領導作用表現也不到位,這也罷了,編導們也就那個水平。但也不要刺激在那個時代蒙受巨大傷害的那麼多人的感情,否則,教那些被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極左路線」害慘了的上億人和家屬怎麼心服?恐怕也不符合黨的歷史決議和「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政治原則吧!(2007年12月9日《南方都市報》 鄢烈山)


推薦閱讀:

龍的崇拜之謎
【方希】互相崇拜(09.10.30)
民間的狐仙信仰與崇拜

TAG:崇拜 | 時代 | 個人崇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