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最難的溝通,在家裡

本文首發於年糕媽媽

來看一個假設的案例。

為了寶寶睡眠訓練的事,悠悠最近很不開心。寶寶出生以後,睡眠就不好,快1歲半了,還是半夜要醒三次。悠悠看了科學育兒的書,決心要進行睡眠訓練,可是孩子一哭,就急壞了婆婆。婆婆聲淚俱下痛斥悠悠,發狠話——「你當媽的不想管,我來管!」悠悠的老公平時回家就鑽書房,兩耳不聞窗外事,這時倒想起來幫著自己媽了,話里話外埋怨悠悠多事。

悠悠一發狠,就把老公和婆婆都關在門外,硬著頭皮要自己訓。但到底是親兒子,看著寶寶聲嘶力竭一個多小時,悠悠心裡也不好受,那天半夜,寶寶又夢中哭醒很多次。第二天,悠悠到樓下超市買東西,發現自己心狠的事迹已經傳遍了小區。李阿姨仗著和她熟,還來教育她:「你們小時候,我們從來沒給你們做過什麼訓練,現在一個個不都是好好的?聽聽老人言,沒錯的,像你這麼亂折騰要把孩子折騰壞了。」

悠悠氣壞了,夫妻關係、婆媳關係急轉直下,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婚姻是不是一個錯誤。

人和人相處,總會對事情有不同看法,總會產生利益的衝突,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談判——彼此做一點讓步,或者用創意找到一條雙贏的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談判。但是,我們習慣了在職場上、在商業場合談判,和合作方、陌生人談判,但一到「家庭」這個環境中,我們卻彷彿喪失了一切談判的技能。最親密的人間,彷彿永遠都不能平等公開地交流,最後,一定是誰委屈了誰,這方主宰而那方犧牲。

從悠悠這個案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家庭談判中,那個讓談判無法繼續的最大陷阱 —— 執著於「立場」(position)而非「利益」(interest)。

哈佛談判課經典教程《Getting To Yes》里提到,談判最大的陷阱,就是執著於彼此不同的立場,而非利益。我說要2塊,就非得2塊,多1毛都不行;我說不能睡眠訓練,就不能睡眠訓練,試一下都不行。當雙方被彼此立場蒙蔽住了雙眼,因為面子因為慣性,就只剩下硬碰硬這一條路了。要找到一條平等合理的協商之路,根本不可能。

親密關係里的人尤其容易陷入這個陷阱——因為,我們是那麼在意親密關係里的權力問題。

我們作為旁觀者,悠悠的利益訴求其實很清晰,有三點:第一,希望自己晚上能休息好;第二,希望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要影響他以後的健康;第三,希望在婆媳關係中佔上風。

第三點很隱蔽,但是,其實第三點才是讓悠悠最耿耿於懷最委屈的地方。一次睡眠訓練的失敗,就讓婆婆在和她的關係中佔了上風,當面說風涼話「不聽老人言」,並且,還贏得了老公和小區眾人的支持。

而在婆婆這邊呢,她的利益同樣有:第一,希望孫子能健康成長;第二,希望媳婦能聽自己的;第三,或許,也同樣希望悠悠能休息好。

所以,她倆大多數利益都是一致的,完全可以就彼此統一的利益來進行好好的談判。但是,兩人的言外之意又是明顯的,媳婦希望表明「你老了,不行了,我的孩子要我做主」;而婆婆希望表明「我的孫子,我對他最好,你們這些年輕人都不行。」

普通關係里,我們常常可以放下面子、立場,用理性思考什麼是自己的利益,如何把利益最大化;而家庭關係中,通常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以讓我們迅速表明立場,尋找權力關係中的上風。

「我是對的,你是錯的,你應該聽我的!」無論是和父母、孩子、公婆還是伴侶,我們太容易執著於這點。

但這有利於解決問題么?真的每次為了這一點小事就搞到要離婚的地步?好吧,就算跟老公、公婆關係處理不好,我們可以忍痛離婚,那和父母、孩子這樣的血緣親人,該怎麼辦呢?

所以,讓我再重複一遍:我們需要著眼於「利益」而不是「立場」。應該怎麼做呢?

永遠要做準備工作

01

家庭關係里,一些很雞毛蒜皮的細枝末節,我會覺得忍讓一下就過去了,沒必要花那麼多心思彼此糾正。但是,如果一個問題真的重要,比如,涉及到悠悠的健康和孩子的健康了,那麼是需要和持不同意見的人談判的。但是,和商業談判一樣,家庭談判也要有準備。

首先的準備,就是要準備好自己的彈藥。為什麼非得給孩子睡眠訓練?對睡眠訓練你了解多少?睡眠訓練的成功率有多高?這些當然要做到心中有數,並且可以簡單明了地告訴對方。像悠悠這樣,忽然一下子上來就要實施,婆婆一點心理準備沒有,當然容易激烈反抗。

其次的準備,就是要知道對方的有關信息。比如,悠悠很容易可以知道,孩子的健康也是婆婆非常關心的,但是,具體到怎麼才能讓孩子健康上,兩人可能存在分歧。那首先你要知道,分歧在哪裡,她為什麼持這種意見,而不是一上來就用「愚昧無知」這種態度打發了。

可以跟婆婆聊一聊,悠悠老公小時候哄睡的事,可以問問她對孩子半夜老是醒來的看法。當你有合作的態度,對方才會有合作的可能,並且,婆婆也明確了,你真正關心的是什麼。

再次的準備,是了解對方的需求。需求和利益,是不同的東西。我要錢,這是我的利益,但不是我的需求。我的需求是什麼?可能是尊重,可能是認同,可能是愛。需求,都是最根本的心理層面的東西。那婆婆的需求是什麼呢?

婆婆來幫忙帶孩子,她老是想壓悠悠一頭,真實的需求是什麼?是付出了很多,需要小輩的感激和認同么?是害怕自己老了,一旦不強勢,就要被悠悠嫌棄么?是需要悠悠的尊重么?當我們了解了對方真實的需求,用另外的手段滿足了這些需求,對方才不會執著於用眼前這個問題刷存在感。

比如,婆婆需要的是付出後的認同,那可以給她買點禮物;婆婆需要在小區里有面子,可以在小區里就給她點面子;婆婆怕被兒子媳婦嫌棄,就可以找機會表達自己的感激。

最後的準備,就是正式談判前,和所有利益相關方打招呼摸底。比如說,悠悠的案例中,雖然老公可能並不是很在乎要不要睡眠訓練這件具體的事,但是婆媳矛盾一旦爆發,他就必須選邊站,因此也是利益相關方。那悠悠沒有事先和老公通氣,爭取到老公的支持,就是一個戰術失誤。

談判的「理想」、「目標」和「底線」

02

我們在談判里,常常都誤以為自己只有一條底線,其實不是的。我跟老闆談升職,理想目標當然是這次就升我,但說不定,給我加點薪水或多點股權我也能接受呢?又或者,老闆實在安排不過來,是否給一個口頭允諾下次一定升我呢?

具體到悠悠的案例里,睡眠訓練有很多流派和方法,到底選用哪種?或者說,悠悠願意不願意試訓兩天,不行就放棄?又或者,悠悠願不願意再等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寶寶睡眠由別人負責,如果真的沒有進展了再睡眠訓練?

其實,當我們理性想自己的訴求時,我們會發現具體到現實,訴求可以是多層次的。我的理想是什麼,如果能夠達到那就真的太好太好了;我的目標是什麼,如果能夠達到,我也會很開心;我的底線是什麼,比底線還低,我就真的寧願談判破裂。當我們真正想清楚這些,一場談判才有可能順利進行。

我之前說,悠悠有三個利益,最後一個是:在婆媳關係中佔上風。但什麼是上風呢?理想情況,大概是任何這個家裡的決定,都是悠悠說一不二;但目標可能是,在和孩子相關的重大問題上,比如健康、教育,應該由悠悠說了算;底線可能是:在和孩子相關的重大問題上,大多數情況下悠悠說了算,但婆婆如果對某些問題特別執著且也不傷害孩子,可以偶爾聽她的。

當我們把自己的談判目標真的梳理出來,就會發現有很多種達成談判的可能。

談判里一些有用的技巧

03

第一個技巧,是讓步

不要一開始就把自己的底線說出來,從「理想」開始談。有研究顯示,人們都熱愛討價還價的過程,對方讓步這件事,就已經能讓人產生獲勝的愉悅感。所以,盡量不要一開始就秀底線(特殊戰術除外),你艱難的讓步,可能是談判成功的關鍵。

第二個技巧,是我來掌控談判

不要用開放句式——「你什麼時候有時間?我想談談。」而是用封閉句式——「周四下午兩點或者周五上午九點,哪個時間你更方便?我想談談。」

第三個技巧,早飯是個好時機

根據美國談判領域的研究,有這幾個好玩的事實:天氣晴朗的時候,談判成功的概率更高;人們對於離起床越近發生的事記憶越深;當你重複對方下意識的動作時,談判達成的概率更高。

所以,找一個天氣晴朗的早上吧,和你想談判的家庭成員坐下來一起吃個飯(因為吃飯的時候我們重複彼此的咀嚼動作),好好聊一聊,那個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的問題。


推薦閱讀:

【中國傳統中的家規(一百零二)】江西德興董氏:在家著孝順之實 居官著忠良之績
練就寬厚的肩膀,一對啞鈴就足夠,讓你在家打造完美三角肌
教你在家用鵪鶉蛋做鄉巴佬蛋,味道不比買的差,做法簡單易學
慈法法師開示在家弟子如何學佛
吊燈、吸頂燈、落地燈···,哪種燈用在家裡好看?

TAG:溝通 | 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