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針刀療法操作方法
小針刀是由金屬材料做成的在形狀上似針又似刀的一種針灸用具,是在古代九針中的鈴針、鋒針等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外科用手術刀而發展形成的,是與軟組織松解手術有機結合的產物,已有10多年的歷史,近幾年來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並為世人所重視。本文介紹朱漢章氏創製的小針刀療法。
(一)針刀器具
根據臨床治療的不同需要,小針刀做成Ⅰ型、Ⅱ型、Ⅲ型3種型號。Ⅰ型又分為長短不同的四種,分別記作:Ⅰ-1, Ⅰ-2,Ⅰ-3,Ⅰ-4。Ⅰ-1號小針刀,全長15cm,針柄長2cm,針身長12cm,針頭長lcm,針柄為一扁平葫蘆形,針身為圓柱形,直徑lmm,針頭為楔形,末端扁平帶刃,刀口線為0. 8mm,刀口為齊平口和斜口兩種,以適應臨床不同需要,同時要使刀口線和刀柄在同一平面內,只有在同一平面內才能在刀鋒刺入肌肉後,從刀柄的方向辨別刀口線在體內的方向,Ⅰ型小針刀的四種,結構模型全部一樣,只是針身長度不同而已。Ⅰ-2型針身長度為9cm, Ⅰ -3針身長度為7cm, Ⅰ-4針身長度為4cm。
(二)操作方法
小針刀在臨床上的應用有它獨特的操作方法,並要注意一些可能發生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療效和避免差錯。
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小針刀要高壓或煮沸消毒,進針部位的皮膚要先用碘酒塗擦,然後再用酒精脫碘,再鋪上消毒小洞巾。
1.進針四步規程
①定點 在確定病變部位和搞清該處的解剖結構後,在進針部位用紫藥水做一記號,局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脫碘,覆蓋上無菌小洞巾。
②定向 使刀口線和大血管、神經及肌肉纖維走向平行,將刀口壓在進針點上。
③加壓分離 在完成第2步後,右手拇、食指捏住針柄,其餘3指托住針體,稍加壓力不使刺破皮膚,使進針點處形成一個長形凹陷,刀口線和重要血管神經及肌肉纖維走向平行。這樣,神經血管就會被分離在刀刃兩側。
④刺入 當繼續加壓,感到一種堅硬感時,說明刀口下皮膚已被推擠到接近骨質,稍一加壓,即可穿過皮膚。此時進針點處凹陷基本消失,神經血管即膨起在針體兩側,此時可根據需要施行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2.手術八法
①縱行疏通剝離法 粘連結疤發生於肌腱韌帶附著點時,將刀口線和肌肉韌帶走行方向平行刺入患處,當刀口接觸骨面時,按刀口線方向疏剝,按附著點的寬窄,分幾條線疏剝,不可橫行剝離。
②橫行剝離法 當肌肉和韌帶及骨發生粘連,將刀口線和肌肉或韌帶走行方向平行刺入患處,當刀口接觸骨面時,作和肌肉或韌帶走行方向垂直鏟剝,將肌肉或韌帶從骨面上鏟起,當覺得針下有鬆動感時,即出針。
③切開剝離法 當幾種軟組織互相粘連結疤,如肌肉與韌帶,韌帶與韌帶互相結疤粘連時,將刀口線和肌肉或韌帶走行方向平行刺入患處,將互相間的粘連或疤痕切開。
④鏟磨削平法 當骨刺長於關節邊緣或骨幹,並且骨刺較大。將刀口線和骨刺豎軸線垂直刺入,刀口接觸骨刺後,將骨刺尖部或銳邊削去磨平。
⑤疤痕刮除法 疤痕如在鍵鞘壁或肌肉的附著點處和肌腹處,可用小針刀將其刮除。先沿軟組織的縱軸切開數條口,然後在切開處反覆疏剝2-3次,刀下有柔韌感時,說明疤痕已碎,出針。
⑥骨痂鑿開法 當骨幹骨折畸形癒合,影響功能者,可用小針刀穿鑿數孔,將其手法折斷再行複位,較小骨痂,將小針刀刀口線和患骨縱軸垂直刺入骨痂,在骨折間隙或兩骨間隙穿鑿2, 3針即可分離,較大骨痂用同法穿鑿7, 8針後,再行手法折斷,並且不會在手法折斷時再將好骨折斷,只會在骨痴需要折斷的位置折斷。
⑦通透剝離法 當某處有範圍較大的粘連板結,無法進行逐點剝離,在板結處可取數點進針,進針點都選在肌肉,或其他軟組織相鄰的間隙處,當針接觸骨面時,除軟組織在骨上的附著點之外,都將軟組織從骨面鏟起,並儘可能將軟組織互相之間的粘連疏剝開來,並將結疤切開,因Ⅰ型小針刀針體較小,是容易達到此要求的。
⑧切割肌纖維法 當某處因為部分肌肉纖維緊張或痙攣,引起頑固性疼痛、功能障礙時,將刀口線和肌纖維垂直刺入,切斷少量的緊張或痙攣的肌纖維,往往使癥狀立解。此法可廣泛應用於四肢腰背部疾病的治療中。
3.出針
出針要迅速,出針後壓迫針孔片刻,待其不出血為止,但一般都不出血,用無菌紗布覆蓋稍加壓膠布固定,或用創可貼敷貼。囑患者3日內施術處不可沾水、污染。
推薦閱讀:
※令你增加桃花運的方法
※消除業障最好最快的方法
※正確的洗頭方法
※尿道結石有哪些診斷方法?
※兒童營養專家教你:真正靠譜的補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