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種提高對話質量的方法,掌握1種你就是溝通達人

網路越來越發達,面對面的交流能力幾乎成了新時代的稀缺能力。而一段高質量的對話應該是輕鬆愉悅的,不尷尬、不無聊。美國金牌主持人10條對話準則,教你如何開展一場連貫、自信的交談,並從每一個對話者身上學到一點東西。

10 Ways to Have A Better Conversation | CelesteHeadlee

10種提高對話質量的方法 | TED演講

10種提高對話質量的方法

第1條:不要三心二意

第2條:不要好為人師

第3條:使用開放式問題

第4條:自然地表達即時的想法

第5條: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第6條:不要拿自己的經歷與別人做比較

第7條:儘管別重複自己的觀點

第8條:不要糾結於細節

第9條:認真傾聽

第10條:簡明扼要

我想讓大家舉手示意一下:有多少人曾經在社交網路上拉黑過好友,因為他們發表過關於政治,宗教,兒童權益,或者食物等不恰當的言論?有多少人至少有一個不想見的人,因為你就是不想和對方說話?

要知道,在過去想要進行一段禮貌的交談,我們只要遵循亨利·希金斯在《窈窕淑女》中的忠告:談論天氣和你的健康狀況就行了。但這些年隨著氣候變化以及反對疫苗運動的開展,這招也不怎麼管用了。

因此,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每一次交談都有可能發展為爭辯。政客無法彼此交流,再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有人群情激昂地贊成或反對:這太不正常了。

皮尤研究中心對一萬名美國成年人做了一次調查,發現我們如今的偏激程度、我們立場的鮮明程度,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高。

  • 我們越來越不傾向於妥協,這意味著我們沒有傾聽彼此。

  • 我們做的各種決定:選擇生活在何處、與誰結婚、甚至和誰交朋友,都只基於我們已經形成的信念。

    再重複一遍,這說明我們沒有傾聽彼此。交流需要平衡講述和傾聽,而不知怎麼,我們漸漸失掉了這種平衡。

    一部分的原因是出於科技的進步。比如智能手機,現在就在你們手裡、或者就在旁邊,隨手就能拿到。

    根據皮尤的研究,大約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每天發送超過一百條信息。而這中間很多人,幾乎是所有人,更傾向於給朋友發簡訊,而不是面對面地交談。

    《大西洋》雜誌刊登過一篇很棒的文章,作者是一名高中教師,他給自己的學生布置了一項交流任務,希望教會他們如何不藉助筆記、針對某一話題發表演講。

    然後他說:「我開始意識到,交流能力可能是最被我們忽視的、沒有好好教授學生的技能。孩子們每天花費數小時通過屏幕接觸各種觀點和其他夥伴,但很少有機會去發掘自己的人際交往技能。」

    這聽起來很好笑,但我們必須問問自己:

  • 21世紀,有什麼技能比開展一段連貫、自信的談話更為重要?

  • 現在,我的職業就是跟別人談話:諾貝爾獎獲得者、卡車司機、億萬富翁、幼兒園老師、州長、水管工——我和我喜歡的人交談,也和我不喜歡的人交談。

  • 我和在個人觀點上完全無法認同的人交談,但我仍和他們有很好的交流。

  • 所以我希望用接下來的10分鐘教你們如何談話以及如何傾聽。

    很多人都已經聽過無數的建議,比如看著對方的眼睛,提前想好可以討論的有趣話題,通過注視、點頭、微笑來表明你的專註。

    回想一下我剛剛說的這些總結性的建議,然後我想讓你們忘掉所有這些,全都沒用——如果你確實很專心,根本沒必要去學習如何表現出來。

    其實我是把職業訪談者的技巧用在了日常生活中,我要來教你們如何採訪他人。這其實會幫助你們學習如何成為更好的溝通者。

    學習開始一段交談,不浪費時間、不感到無聊,

    還有最重要的:不冒犯任何人。

    我們都曾有過很棒的交談經歷,我相信大家都曾有過。我們知道那是什麼感覺,這樣的聖誕結束之後,會令你感到很享受、很受鼓舞,也許你會覺得你和別人建立了真實的連接、或者感到完全得到了他人的理解。

  • 沒道理大部分的人際互動不能成為這樣的享受。

  • 我有10條基本規則,會一條條給你們解釋。但說真的,如果你選擇其中1條並且熟練掌握,你就已經可以享受更愉快的交談了。

    1不要三心二意

    我不是說單純放下你的手機、平板電腦、車鑰匙,或者手裡的一切。我的意思是,處於當下,進入對話的情境中去。

    不要想著你之前和老闆的爭吵,不要想著你晚飯吃什麼。如果你想停止談話,那就停止好了。不要身在曹營心在漢。

    2不要好為人師

    如果你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又不想留下任何機會讓人回應、爭論或者反駁,寫博客去。有個很好的理由來說明談話里為什麼不允許有「專家式的說教」:因為真的很無聊。

    如果對方是個保守派,那一定會討厭奧巴馬、食品券和墮胎。如果對方是個自由派,就一定會討厭大銀行、石油公司和迪克·切尼。這些完全是可以預測的,你肯定不希望那樣。

  • 你需要在進行每一次交流時,都假定自己可以學習到一些東西。

  • 著名的心理治療師M.斯科特·派克說過:真正的傾聽需要把自己放在一邊;有時候,這意味著把你的個人觀點放在一邊。

    感受到這種接納,對話的人會變得越來越不脆弱敏感,也越來越有可能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呈現給傾聽者。

    再強調一遍,假定你在這場對話中會學到新東西。

    比爾·奈伊說:「每一個你將要見到的人都有你不知道的東西。」

    我來複述一下:每個人都是某一方面的專家。(三人行,必有我師。)

    3使用開放式問題

    關於這一點,請參考記者採訪的提問方式:以「誰」、「什麼」、「何時」、「何地」、「為什麼」或「如何」開始提問。

  • 如果詢問一個複雜的問題,你通常會得到一個簡單的回答。

  • 如果我問你:「你當時恐懼嗎?」你會回應那句話中最有力的詞:「恐懼」,而答案將是「是的」或者「不是」。

    ——「你當時氣憤嗎?」

    ——「是的,我當時氣得很。」

  • 讓對方去描述,對方才是了解情境的人。

  • 試著這樣問對方:「那是什麼樣子?」「你感覺怎麼樣?」

    因為這樣一來,對方可能需要停下來想一想,而你會得到更有意思的回答。

    4自然地表達即時的想法

    也就是說,想法會自然流入你的頭腦,而你需要將它們表達出來。

    我們常聽到採訪中嘉賓說了幾分鐘,然後主持人回過頭來問問題。這問題好像不知道從何而來,或者已經被回答過了。這說明主持人可能兩分鐘前就沒在聽,因為他想到了這個非常機智的問題,於是就心心念念想著要問。

    我們同樣也會這麼干。當我們和某人坐在一起交談時,可能突然想起那次和休·傑克曼在咖啡店的偶遇,然後我們就不再聽了。故事和想法總會不斷向你湧來,即便無法阻止,也不要讓它們過多地在頭腦中逗留,問出來。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廣播節目里的人,尤其是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非常明白他們的談話會被播出去。所以他們對自己聲稱專業的領域以及言之鑿鑿的東西會更加小心。

    要學著這樣做:謹言慎行。

    談話應該是負責任的行為。

    6不要拿自己的經歷和他人做比較

    如果對方說到失去了家人,不要就勢開始說你失去家人的事情;如果對方在說工作上的困擾,不要告訴他們你多麼討厭你的工作。

  • 這是不一樣的,永遠不可能一樣。

  • 任何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

  •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不是在談論你的事。

    你不需要在此刻證明你多麼能幹,或者你經受了多少痛苦。

    有人曾問史蒂芬·霍金他的智商是多少,他回答道:「我不知道。拿智商吹牛的人都是屌絲。」

  • 交談不是用來推銷自己的。

  • 7盡量別重複自己的觀點

    這很咄咄逼人,也很無聊,但我們很容易這樣做,尤其是在工作交流或者和孩子的談話中。

  • 我們想聲明一個觀點,於是換著花樣不停地說。別這樣。

  • 8不要糾結於細節

    說白了,沒人在乎那些年份、名字、日期什麼的。你努力試圖在腦中回想的種種細節,別人不在乎。

  • 他們關注的是你,對方關心你是什麼樣的人、和你有什麼共同點。

  • 所以忘掉細節吧。別管它們。

  • 9認真傾聽

    這不是最後一條,但是最重要的一條。我說不上來到底有多少重要人士都說過:傾聽可能是最重要的,是你應該提升的首要技能。

    佛曰:「如果嘴不停,你就學不到東西。」卡爾文·柯立芝曾說:「從沒有人是因為聽得太多而被開除的。」

    為什麼我們不願意傾聽彼此?

    首先,我們更喜歡說。在說話時,一切在我的掌控之中。我不用去聽任何不感興趣的東西,我是焦點,我可以強化自己的認同感。

    但還有一個原因:我們會受到干擾。人平均每分鐘能說225個單詞,但每分鐘可以聽500個單詞。所以我們的腦子被這另外275個單詞佔據了。

    我知道這很耗費精力,真正注意去聽別人講。但如果你不這麼做,你們就不是在交談。你們只不過是兩個人,在同一個地方彼此嚷嚷毫不相關的話。

  • 你們必須相互傾聽。

  • 史蒂芬·柯維對此有精彩的論述。他說:「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為了理解而傾聽。我們是為了回應而聽。」

    10簡明扼要

    「好的交談就像恰到好處的迷你裙:足夠短,能夠吸引人;又足夠長,能夠包住重點」——我妹妹的比喻。

  • 所有這些都濃縮成同一個概念就是:對他人產生興趣。

  • 我在一個名人外公的身邊長大,家裡賓客絡繹不絕,訪客會前來和我的外祖父母交談。而那些人離開後,我母親會過來對我們說:「你們知道那是誰嗎?她是美國小姐的亞軍,他是薩克拉門托市長,她拿過普利策獎,他是俄羅斯芭蕾舞蹈家。」

    我在成長中耳濡目染地了解到,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精彩。

    說真的,我想是這一切讓我成為了更好的主持人。

    我盡量少說話,但保持思想的開放,永遠準備著大吃一驚,而且真的從來沒失望過。

  • 你們也可以這樣,走出門去,和別人交談,聽別人說話。

  • 還有最重要的:準備好大吃一驚。

  • — THE END —


    推薦閱讀:

    提高記憶力、促進大腦發育的優質輔食,這麼做更好吃!
    提高免疫力,你想嗎?
    提高孩子的財商,農商銀行支兩招
    巧用古詩詞句,提高作文氣韻
    提高孩子免疫力的5種方法和5種食材

    TAG:溝通 | 方法 | 提高 | 對話 | 達人 | 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