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宗澤: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前景論析

http://www.aisixiang.com/data/76913.html阮宗澤: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前景論析選擇字型大小:大中小 本文共閱讀 56 次 更新時間:2014-08-09 00:11:59進入專題:亞太再平衡●阮宗澤【內容提要】五年來,美國的「再平衡」戰略一直飽受詬病,實質上折射出美國戰略調整的困境,印證了美國已從唯一超級大國蛻變為特殊大國,淪為一個搖擺的力量。美國「再平衡」源於戰略焦慮,主要在政治、經濟與軍事三個層面鋪開。「再平衡」戰略出現了美國「重返」亞太政策的軍事化,這將損害美國分享亞洲地區經濟紅利的機會美國的「再平衡」戰略或為其盟友利用,增添了美國的戰略負擔。美國越來越多地介入南海事務,成為南海爭端的「第三方」。囿於美國決策者抱殘守缺,試圖以20世紀的方式來應對21世紀的問題,「再平衡」戰略的出發點、動機和方式均存在嚴重瑕疵與漏洞,加上推行過程中還受到國內外因素的嚴重掣肘,影響這一戰略的變數甚多,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說明了美國將難以擺脫其戰略困境。而且中東與烏克蘭危機都會分散美國的注意力。或許美國會逐漸認識到,在沒有外來主導的情況下,亞洲國家有能力、有智慧塑造和構建一個互利共贏的新秩序。【關鍵詞】再平衡戰略;美國對外戰略;中國夢;中關新型大國關係;亞太安全美國的「再平衡」戰略是奧巴馬政府外交「新政」的標識,旨在發揮巧實力、選擇「多夥伴」,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然而,美國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Chuck Hagel)卻說,美國的「再平衡」戰略被誤讀了。這不禁讓人生疑:該戰略被誰誤讀了?怎樣誤讀的?更值得思考的是,一個如此重要的戰略被屢屢誤讀,恐怕說明此戰略本身的確存在嚴重漏洞。五年來,飽受詬病的「再平衡」實質上折射出美國戰略調整的困境.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美國已從唯一超級大國蛻變為特殊大國,淪為一個搖擺的力量。在冷戰期間.美國除了自身力量如日中天外,還通過「馬歇爾計劃」向盟友輸血以換取支持。正是仰仗歐洲與亞洲盟友鼎力相助,衝鋒陷陣,分攤負擔,其霸權才得以維護。但在「後危機」時代,美國元氣受傷,其盟友內困連連,自顧不暇,美國獨木難支。在此背景下。美國雖然大肆宣稱要「重返」亞洲,但其「再平衡」戰略先天不足,缺陷明顯,效果不彰,前景暗淡。一、以「再平衡」重新定義美國的亞太戰略奧巴馬2009年以「變革」為口號入主白宮,在外交上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為美國的亞太戰略重新定調。然而,字斟句酌後拋出的一系列口號:從高調宣稱「美國回來了」,到「重返」,到「轉向」亞洲,再到「戰略重心東移」,爭論始終如影隨形。2012年以來,奧巴馬政府從策略上進行了調整,代之以「再平衡」,並強調美國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亞洲.有意淡化「重返」之說。2011年11月.美國在夏威夷主辦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隨後奧巴馬出訪澳大利亞並前往印度尼西亞出席東亞峰會,成為參加東亞峰會的首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澳大利亞國會發表演講時宣稱,美國是「太平洋大國」,將留駐亞太。「作為總統,我做出這樣一個戰略決定——作為一個太平洋國家,美國將堅持核心價值觀和盟友的密切夥伴關係,在重塑該地區及其未來方面,發揮更大、更長久的作用。」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在「亞太再平衡」戰略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為美國「重返」亞洲的積極鼓吹者和推動者,在亞洲颳起一陣「希拉里旋風」。2009年希拉里上任伊始,即打破傳統,首次正式出訪便前往亞洲,高調宣布:美國回來了,並表示奧巴馬政府要告訴亞洲國家,美國不再專註於伊拉克與阿富汗兩場戰爭,而是希望擴大並強化與亞洲國家的夥伴關係。希拉里還反覆強調,2l世紀是「太平洋世紀」,太平洋世紀必定是「美國世紀」。隨著伊拉克戰爭走向結束、美軍在阿富汗開始向阿方轉交安全職責,美國的外交重點正在發生變化。而隨著亞太地區逐漸成為21世紀全球戰略與經濟重心,也將成為美國外交戰略的重心,美國外交在未來十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亞太地區增大投入。2012年1月5日,美國國防部發表《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l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報告。奧巴馬「深入參與」了該報告的討論過程,還親自作序。奧巴馬在該報告發布式上講話說,美軍在經歷十年戰爭後正處於「一個過渡時期」,雖然美軍將繼續為維護全球安全做貢獻,但有必要對其關注重點進行再平衡,把重心轉向亞太地區。他強調,雖然美國面臨削減國防預算的壓力,美軍規模將會縮減,「但世界必須知道.美國將維持其武裝部隊的軍事超強優勢,美軍將保持靈活性,準備應對各種緊急事態和威脅」。該報告主張縮減陸軍規模,減少在歐洲的軍事力量,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強調美國雖然面臨預算壓力,但將努力確保其「軍事超強」地位,同時將美國軍事重心轉向亞太地區,到2020年,美國60%的戰艦要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區。除此之外,美國防部長哈格爾宣布,將在2020年把60%的全球海外空軍力量部署到西太平洋地區。2012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托馬斯·多尼倫(Thomas Donilon)闡述了美國「重返」亞洲的五大要素,包括:(1)加強與亞太地區安全盟友的關係;(2)強化與新興力量如印度之間的現有關係;(3)建立全球與地區機制;(4)尋求與中國建立穩定與建設性的關係;(5)建設地區經濟架構。然而,多尼倫的這五大要素並未消除人們對「再平衡」的擔心。這是因為該戰略的軍事彩色過濃,讓其他要素相形見絀。奧巴馬2013年進入第二任期後,內閣重組。約翰·克里(John Kerry)接替希拉里·柯林頓出任國務卿。這是16年來美國第一位白人男性國務卿;共和黨人哈格爾出任國防部長,蘇珊·賴斯(Susan Rice)擔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為打消外界對「再平衡」命運何去何從的疑慮,美國政府表示「再平衡」戰略將緊抓不懈。2013年11月20日,賴斯就美國的「再平衡」問題以及美國的亞太戰略發表了講話,特彆強調「亞太再平衡」戰略為奧巴馬對外政策的「基石」。美國政府的目標是,要強化安全與繁榮、推廣民主和促進人的尊嚴。美國將繼續推進其「再平衡」戰略,到2020年把美國60%的軍艦部署到西太平洋地區,太平洋司令部將擁有絕大多數最先進的技術力量。在談到與中國的關係時,賴斯表示,美國將使與中國的合作性新型大國關係「操作化」。特別是要處理好那些無法避免的分歧。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丁·登普西(Martin E.Dempsey)認為,美國「再平衡」戰略有三個「更多」:即對該地區投入更多興趣、有更多參與、投入更多人員及裝備。2013年7月22日,美國國務院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丹尼爾·拉塞爾(Daniel Russel1)表示,美國將繼續全力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他認為這一戰略有三大重點:一是要將美國在該地區的聯盟關係現代化並升級,二是積极參与並投資區域組織的活動,三是要同本地區的新興國家建立更好、更強勁的關係。拉塞爾還列舉奧巴馬政府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所採取的諸多行動,例如加強與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泰國和菲律賓等五大盟友的關係;加強同亞太地區性組織的聯繫,積极參与東盟首腦會議及部長級會議、太平洋島國論壇等區域性合作組織的會議;加強同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溝通與交流等。總的來看,美國的「再平衡」戰略主要在政治、經濟與軍事三個層面鋪開。在政治層面,美國全面加強與老盟友、新夥伴的關係,積极參与區內各種多邊機構的活動。奧巴馬上台後,明顯拉近了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傳統盟友的關係,同時也拓展了與印度、新加坡、越南等國的關係。希拉里·柯林頓2011年年底訪問了緬甸,這是美國國務卿50年來首次訪問緬甸,被稱為「破冰之旅」。2012年11月19日,奧巴馬接踵而至,成為對緬甸進行歷史性訪問的首位在任美國總統。這體現了希拉里·柯林頓提出的美國「前沿部署外交(forward deployeddiplomacy)」思想,即美國已經不滿足於在海上亞洲保持主導地位,進而向陸上亞洲進行滲透,外交部署要向前沿推進。希拉里指出,為適應不斷變化的亞太形勢,美國將遵循六個關鍵的行動方針:加強雙邊安全聯盟;深化我們與新興大國的工作關係,其中包括中國;參與區域性多邊機構;擴大貿易和投資;打造一種有廣泛基礎的軍事存在;促進民主和人權。在經濟層面,美國對在亞洲「出口安全,收穫赤字」的狀況不滿,一直想打開亞洲盟國的市場,為美國產品尋求更多出路。為應對金融危機,奧巴馬曾提出「出口倍增」計劃.希望向亞洲出口更多產品,增加國內的就業機會。為此美國採取了以下幾個步驟:2011年批准了與韓國的自貿協定;力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要在亞太地區打造一個「高質量和具有約束力」的經貿框架,這是一個排除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旨在掌控未來規則制定的主導權。2013年3月11日,多尼倫在亞洲協會說,美國經濟「再平衡」的核心就是TPP,稱其「既是經濟目標,同時也是戰略目標」,它「絕對明確地闡述了美國要在亞太地區長期存在的戰略承諾」。顯然,美國一方面想分享亞洲經濟增長的紅利,另一方面卻千方百計地把持亞太地區經貿機制安排的主動權,擔心大權旁落。軍事是美國的優勢領域。也是美國「再平衡」戰略上功夫下得最多、動作最迅速、影響最大的方面.正因如此,「再平衡」戰略被塗上了厚厚的軍事色彩。奧巴馬政府上台後.尋求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更廣泛、更靈活、更持久」,在針對朝鮮保持軍事遏制的同時,加強在東南亞、澳大利亞的軍事存在,並通過培訓與演習來增強其盟友及夥伴國的軍事能力。自2011年起,美國在日本本土、沖繩、韓國、關島、澳大利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緊鑼密鼓地進行了軍事調整和部署,美國海軍陸戰隊進駐達爾文基地.美軍大批最先進的武器裝備調往亞洲。例如,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猛禽」戰鬥機、「魚鷹」運輸機、「全球鷹」無人偵察機、F一35戰鬥機以及瀕海戰鬥艦、核動力潛艇等,都在加緊部署或者即將部署在該地區。美軍制定了「空海一體」戰略,以應對所謂中國的反介區域拒止,並與亞洲盟友舉行頻繁的軍事演習,以提高兩棲作戰和協同作戰能力。美國熱衷於在亞洲展示肌肉,渲染亞洲地區的安全缺失,其目的是為威懾潛在對手,控制盟友,積極推銷其戰爭產業與先進武器裝備。亞太地區目前是美國武器的第一大客戶。美國在太平洋地區軍事演習的次數與規模均不斷擴大,實為軍火博覽會。日本、韓國等已爭先恐後地簽下不菲的訂單。美國以「援助」或「銷售」的方式,向「友好國家」提供武器,名利雙收。同時,美國還改變方式,不再像冷戰時期那樣興師動眾地建設新的大型永久性基地,而是尋求與盟友及夥伴國協作,比如通過參加聯合軍演、訓練和行動,確保其對夥伴國港口、機場和其他軍事設施的准人權,加強了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此舉既減少了成本和政治阻力,又籠絡了夥伴。美國與Et本之間的軍事合作有增無減。2013年1O月3日,美國國務卿克里、國防部長哈格爾在東京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It—sunori Onodera)舉行安保磋商委員會(「2+2」)會晤.加強美軍與日本自衛隊的防衛合作,應對「21世紀威脅」。雙方定於2014年年底前制定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這是17年來首次修改該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將在2014年向日本派駐「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在京都府部署第二部x波段雷達,加強情報收集。而美軍和日本自衛隊將強化合作,包括人員培訓和聯合演練,特別突出「奪島」科目,針對中國的成分不斷增加。由此可見.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不光停留在El頭上,(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進入專題:亞太再平衡1234阮宗澤: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前景論析選擇字型大小:大中小 本文共閱讀 132 次 更新時間:2014-08-09 00:11:59進入專題:亞太再平衡●阮宗澤而且體現在行動上。美國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後,開始緊鑼密鼓地向西太平洋轉場和重新部署,這使該地區的一些爭端要麼被「解凍」,要麼惡化,大大增加了亞太地區的緊張。二、美國的戰略焦慮是動因美國「再平衡」源於戰略焦慮。進入21世紀之後,美國一直在對付現實威脅與長遠對手之間徘徊。過去十多年來,美國打了兩場戰爭,恐怖主義依然還在。而另一圖景是全球力量對比迅速變化.新興市場國家群體性崛起,正重構世界政治經濟安全版圖。在目睹世界其他力量崛起的同時。美國自身卻因國內極化政治、經濟復甦緩慢、債務纏身、預算掣肘等因素而步履維艱。在遭受金融危機之後,關於美國是否衰落的爭辯再次出現,「後美國世界」的聲音不絕於耳,加劇了美國業已滋生的、對未來前景的不確定和對自身發展信心的缺失。亞洲地區對美國的經濟與戰略利益至關重要。近二三十年,亞洲經濟一直保持強勁的發展態勢,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及後來的歐債危機,更加反襯了亞洲經濟的活力。工業文明以來,亞洲第一次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其國內生產總值(GDP)佔全球的60%,發展勢頭銳不可當,世界政治經濟中心正在回歸亞洲。美國十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有六個在這一地區,為美國創造了數百萬個工作崗位。亞洲的人口、市場、經濟實力和潛力巨大,是美國經濟復甦、保持增長的支撐與希望。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新興大國的崛起和各種國際熱點問題彙集,讓美國判定2l世紀最大的機遇與挑戰都在於此。只有主導亞洲,才能塑造未來。希拉里·柯林頓多次講話和撰文提出「美國的太平洋世紀」,認為美國需要不斷更新以適應日新月異的世界。在這方面,奧巴馬政府以三項核心原則為指引:首先,必須與其聯盟在核心目標上保持政治共識。其次,必須確保其聯盟具有靈活性和適應能力,以便成功應對新的挑戰和把握新的機遇。最後,必須保證美國聯盟的防禦能力和通信基礎設施能夠切實阻遏各種各樣的國家和非國家實體的挑釁。日益加重的對中國崛起的焦慮成為美國戰略重心東移的催化劑。儘管「再平衡」戰略並非完全針對中國,但對中國的防範必定是其主要動機,這便是「斯普特尼克時刻」。奧巴馬在2011年《國情咨文》中警告說,正如蘇聯20世紀50年代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號,迫使美國奮起直追一樣,今天的美國也面臨著實行經濟擴張主義的中國的挑戰。如今擁有世界上最快計算機和火車的國家,已不再是美國而是中國。中國憑藉其強勁的增長和財力,已經在世界經濟舞台上與美國「平起平坐」了。如何與中國相處,是美國面臨的嚴峻考驗。奧巴馬的做法是在國內力推「新政」,在國外對全球戰略進行「再平衡」,將亞太地區作為重新聚焦後的中心,以應對中國的崛起。中國經濟即使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的背景下仍然保持快速增長,2010年中國GDP總量超過13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勢頭強勁。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震動。不僅如此,中國取得的成功具有全球意義。全世界近200個國家,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儼然是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激勵和鼓舞。2013年7月18日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稱,許多國家仍然視美國為頂級的經濟強國,不過大多數人相信。中國總有一天會成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實際上,日益形成的國際共識相信,中國在經濟總量上超過美國指日可待。這種預期對於美國信心的衝擊將是持續而深刻的。奧巴馬多次在《國情咨文》中提及中國,有意以「中國威脅」來激勵美國民眾,以支持其改革舉措。在他看來,過去十年,美國把精力主要放在中東、阿富汗和反恐上,對亞太地區的重視一直不夠,美國急於要回來,恢復其獨一無二的控制地位。奧巴馬上台後,加快從伊拉克與阿富汗兩場戰爭中抽身,高調宣稱「重返」亞洲,明顯加強了對亞太特別是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與投入,尤其加強了與日本、菲律賓及澳大利亞等國的軍事合作,還擬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縱觀幾年來美國關於「再平衡」戰略的爭論.其實相當成分是如何應對中國的爭論。中國國際影響力持續上升,使美國如骨鯁在喉。一方面,美國不得不借重中國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美國又1、5「有不甘,力圖牽制和防範中國的崛起,維護美國在亞洲的霸主地位。其對華政策取向上的既接觸又防範,就流露出這種糾結與不安。而一些亞洲國家也為美國「重返」亞洲「敲邊鼓」,向美國發出了「如再不回來就晚了」的呼籲。李光耀2009年10月27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和東盟商業理事會成立25周年晚宴上警告,美國如不繼續參與亞洲事務,以制衡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可能失去全球領導地位。這為美國「重返」亞洲增添了「合理性」。美國與中國打交道大體有兩個路徑:一是中國優先。其特點是通過直接加強與中國的互動,來調動美國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增加美國對亞太事務的主動性,加強其主導權。奧巴馬剛上台時,美國學界開始了「中美國」或「兩國集團」論的討論,認為只要中國與美國合作,世界上的大事均可解決。二是亞洲優先。這一方式的特點是希望通過加強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來調動與中國的關係,增強美國的主動性,確保其主導權。顯然,對中國崛起充滿矛盾的奧巴馬政府選擇了「亞洲優先」的方式。美國加緊與其盟國和夥伴建立更加緊密的軍事、政治、經濟關係,以對沖中國的影響,美國「重返」亞洲或「再平衡」戰略便是這種方式的典型體現。美國一改過去在南海爭端中相對超脫的做法.越來越多地介入南海事務,無中生有地宣稱南海的自由航行是其「國家利益」,成為南海爭端的「第三方」。南海的自由航行從來不是問題。美國現在故意把這個問題炒熱,一是要為其飛機、軍艦對中國的抵近偵察製造依據,二是要煽動一些在領土爭端、海洋權益問題上心存不滿的國家向中國發難。美國試圖重新武裝菲律賓的海軍,向它提供技術、裝備等支持,鼓動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搞所謂的國際仲裁。2011年11月。奧巴馬總統在印尼出席東亞峰會時,強調美菲長期軍事合作的重要性,而此前希拉里·柯林頓在馬尼拉講話中也曾指出,美國總是與菲律賓站在一起,將為菲律賓而戰鬥。近來,克里、拉塞爾等美國高官接連質疑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拉塞爾在國會作證時,要求中國澄清或調整九段線,以便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吻合。這使美國曾多次聲稱的無意介人南海爭端的節操碎地。美國學者特德·卡彭特(TedGalenCarpenter)認為,奧巴馬對菲律賓在南海爭端中的支持是最具挑釁性的。奧巴馬政府必須重審其南海戰略,反之可能引發危機。事實上,正是美國政要的這些言行,助長了菲律賓等國的挑釁行徑,無助於南海的和平與穩定。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自己沒有簽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卻要求其他國家遵守,「己所不欲,卻施於人」,難以服眾。2014年2月14日,王毅在與訪華的克里會談時指出,最近國際上有些人散布不實之詞,渲染和放大南海爭議,人為製造地區局勢緊張,中方對此不能接受,並闡述了中方對當前南海局勢的基本看法和政策主張。顯然,這是警告美國不要在南海問題上恣意妄為。不僅如此,美國對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嚴重關切」,拒不承認,並企圖糾集日本等國向中國施壓。中國政府2013年12月23日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後.引起各方關注。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領空安全的正當舉措,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各國應予以理解、尊重和配合。中方願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就有關技術問題與各方保持溝通,共同維護有關空域的飛行安全和秩序。美國一邊在亞洲搬弄是非,加緊「重返」,一邊卻對中國解釋說,美國來亞洲並不是要遏制中國,也不是美國主動來的,而是亞洲盟友要求的,甚至反稱是因為中國正變得「武斷」,美國才需要回到亞洲來向盟國提供「安全保證」。美國這種兩面派做法.與其說是增強其在亞太地區的地位,不如說是有損美國在該地區的信譽。三、「再平衡」之路的戰略困境美國實施「再平衡」戰略五年來,一直非議不斷,乏善可陳。更大的問題是,美國似乎並未意識到或看清其潛在的多重風險。第一,美國企圖將大西洋經驗移植於太平洋,結果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水土不服,得不償失。在美國看來,美國獲得了冷戰的勝利,是因為美國建立了跨大西洋體制,反觀今天的亞太地區,卻沒有這樣一個美國可以借重的機制性力量,所以應把跨大西洋體制模式複製到亞太地區。希拉里·柯林頓認為,一個牢固的區域性構架能夠承載鼓勵合作的機制,避免挑釁和不良行為。但這種構架不會自行確立起來,正如北約組織(NATO)以及二戰後的其他構架不是憑空形成的一樣,而是要靠堅持不懈的努力、堅定不移的夥伴關係以及至關重要的美國的領導作用。這就是美國亞太戰略全部意義的核心。美國的一切行動——外交、經濟和軍事行動——都是為了推動這個目標而制定的。問題是,跨大西洋體制是建立在美蘇兩大集團對峙、歐洲分裂的基礎之上的.或者說,歐洲的分裂是這一政策的必然結果。假如這一模式要複製到亞太地區,豈不意味著亞洲的對抗與分裂?當然,美國要想在亞洲搞對抗,恐應者寥寥,多數東南亞國家希望左右逢源,均不願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做出選擇。實際上,美國的強勢重返已經在東南亞地區製造了裂痕,個別國家一頭倒向美國,引起了其他國家的不滿,不利於東盟的團結。第二,「再平衡」已經被美國的軍工業集團所劫持,出現美國「重返」亞太政策的軍事化,這將損害美國分享亞洲地區經濟紅利的機會。一方面,奧巴馬認為小布希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外交政策的軍事化,然而,無獨有偶,奧巴馬的「再平衡」戰略也陷入了軍事優先的陷阱:另一方面,這一戰略還在侵蝕其獲得亞洲經濟增長的機會。美國之所以要「重返」,當然是看重亞洲地區可觀的增長現實和潛在利益,確保其獲得或者分享亞洲地區經濟發展的紅利。亞太經濟增長佔全球增長的70%。目前,亞太地區尤其是東亞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而亞太地區重要的戰略位置、豐富的礦產石油資源以及龐大的勞動力規模,也提升了亞太地區的影響力。然而,美國過去十年因投身反恐、關注中東,錯失了分享亞太發展紅利的良機。美國此次戰略重心轉移,就是要分享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收益,重振經濟,擴大出口、增加就業,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均離不開中國的支持。然而,一旦「重返」的號角吹響,美國軍事部門的行動最快、資源最多、行為能力最強,以至每當人們提到美國的「重返」,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國的軍事「重返」,經貿關係不得不退居二線,無助於美國的「出口倍增」計劃。第三,美國的「再平衡」戰略或為其盟友利用,或引火燒身,增添了美國的戰略負擔。美國的盟友並不完全受美國的擺布,反而想讓美國為其火中取栗,而美國對盟友管束不當.可能助長它們鋌而走險行為。美國官員和學者對「再平衡」戰略的莫衷一是,並未影響這些盟友的「火眼金睛」.它們看穿了美國「重返」亞洲的真正目的,將之視做可乘之機,都試圖借美國之船出海。因此對美國的舉措各有圖謀.但辦法都如出一轍,就是千方百計地把自己的問題變成美國的問題。把它們與中國的爭端變成美國與中國的爭端,然後以小博大。美國的「重返」戰略引來連串混亂,相當部分原因就在於被盟友所「誤讀」。美國在東亞地區拉幫結派、染指南海、偏袒盟友等,成為東亞近年來動蕩不安的催化劑和遊戲規則改變者,其直接後果之一是讓菲律賓、越南、日本等更加冒險、更大膽地在南海和釣魚島採取挑釁行為,變得更加咄咄逼人,刺激中國做出強烈反應,考驗著美國對亞洲安全防衛的承諾。鑒於此.美國不得不再三宣示原則上對盟友的義務,又不願意對條約義務的模糊地帶做出清晰解釋,以便為自己留下迴旋的空間。因為盟友們一旦生出事端,引發衝突,(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進入專題:亞太再平衡1234阮宗澤: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前景論析選擇字型大小:大中小 本文共閱讀 133 次 更新時間:2014-08-09 00:11:59進入專題:亞太再平衡●阮宗澤將把美國置於兩難境地:如不出手相助,將有損美國的信譽;如幫盟友,又可能冒與中國交惡的風險。   以釣魚島問題為例。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難辭其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寫得非常清楚,即日本必須歸還竊取中國的領土,這當然包括台灣島、澎湖列島以及釣魚島等島嶼。然而,美國卻背著中國搞幕後交易,1951年同日本等國家片面簽訂《舊金山和約》,將北緯29度以南的西南諸島交由美國託管,之後美方擅自擴大託管範圍,將釣魚島裹挾劃人其中。1971年,美國與日本簽訂「歸還衝繩協定」,將釣魚島連同琉球群島「歸還」El本。引起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強烈反對。在此情況下,美國政府不得不澄清其在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上的立場,表示只是把釣魚島的施政權交給日本,不損害該島的主權主張。這一看似「中立」的立場正在受到挑戰。日本右翼利用它大做文章,作為修憲擴軍的口實。日本右翼不僅以鄰為壑,而且對美國也並不信任,不排除製造事端、殃及美國的可能。安倍右翼言行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企圖開歷史倒車,反映了日本的政治生態已經發生重大變化。若美國繼續放任日本右翼勢力的歷史修正主義言行,將後患無窮。第四,引起中國的戰略警覺,增加中美之間的互疑與齟齬,中美信任受到削弱。當前,西太平洋地區正在經歷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結構性變化,美國的「再平衡」戰略、日本的修正主義以及中國的崛起,對西太平洋地區的格局演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三者互為因果。如處理不當,這種變化可能導致地區局勢的不穩定和潛在衝突。再有,如果美國要拉幫結派來遏制中國,恐怕除極個別國家外,沒有人願意入伙。美國越想這樣做,反彈會越大,最終會傷害到美國與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的關係,必將註定失敗。其實,美國之所以一再聲稱自己是太平洋國家,就在於要強化人們對其太平洋屬性的認同。但美國必須看到,如要繼續在亞洲地區發揮建設性作用,最佳辦法恐怕是儘早與中國分權而非獨霸.引導東亞秩序的轉型實現軟著陸。然而,現在美國似乎還沒有做好談判的準備。在美國看來,中國雖然獲得長足發展,但還沒有達到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步,美國戰略優勢明顯,仍可以一家獨大,因此還想以壓制的辦法來對付中國而不是與中國妥協。而在中國看來,時間在中國一邊,似乎並不急於與美國達成妥協。儘管上述看法各有其合理性,但問題是雙方在西太平洋地區出現短兵相接、迎頭相撞的可能性在上升,如何避免擦槍走火至關重要。2013年12月,曾發生美國「考彭斯」號巡洋艦闖人中國遼寧艦航母編隊「內防區」的挑釁行為,既然中美雙方均不願看到任何意外情況出現,就應當就海空的行為準則進行談判磋商,規避風險,而且越早越好。第五,「再平衡」戰略受到內外製約,難以順利推進。首先,這一戰略受到明顯的國內製約。其合理性屢被質疑。奧巴馬政府上台後之所以高調打出「重返」亞洲的旗號,標新立異,以求與小布希的對外政策拉開距離,言外之意就是其前任「忽視」了亞洲。這遭到美國內部特別是共和黨的批評。他們認為,自1898年美西戰爭中美國佔領菲律賓以來,美國從未離開過亞洲,「重返」無從談起。二戰之後,美國通過建立軍事同盟,強化了其軍事存在。今天美國在韓國的駐軍有2.85萬,在日本有3.9萬,因此「重返」之說實屬牽強。兩黨纏鬥,國內政治極化使奧巴馬難有作為。奧巴馬2013年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由於民主黨與共和黨未就政府預算達成協議而導致政府關門.這說明美國真正的問題在國內。2014年即將迎來中期選舉,這意味著人們的注意力開始轉向2016年的大選,留給奧巴馬的時間不多了,其多項改革措施(如醫保改革、金融監管改革等)均半途而廢,移民改革更是說得多、做得少,難有建樹。其次,美國一直在東張西望,難以集中精力「重返」亞太,經營亞洲。在美國「重返」亞太的口號及行動下,歐洲盟友覺得受到冷落,心生不滿。自進入奧巴馬第二任期以來,克里訪問中東十次,到訪亞洲只有五次,體現了美國難以割捨對中東的「依戀」。不僅如此,美國過度強調「轉向」亞太戰略,會使外界認為中東對美國不再重要,反而將刺激地區力量挑戰美國在中東的利益.這對保護美國的能源安全和地緣戰略利益有弊無利。最後,美國的「再平衡」戰略還攪動地區和國際力量的重組。韓國出現「近中疏日」的傾向。出於對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的不滿,加上日本欲在「慰安婦」問題上翻案以及兩國之間的島嶼爭端,韓國與日本的關係出現緊張,卻與中國的關係更加緊密。美國試圖撮合韓日關係改善,卻收效甚微。與此同時,中俄關係日益走近,兩國在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的協調與合作不斷加強,其高水平、特殊性格外引人注目。四、中國自身發展戰略與應對面對咄咄逼人的美國「再平衡」,中國怎麼辦?戰後大西洋體系的二元對立是否會在太平洋重演?中國既不能做美國的敵人,也不可能成為美國的盟友。自從美國出台「再平衡」戰略以來,中國一直從容應對,避免與美國迎頭相撞,與美國進行巧博弈,該合作的時候合作,該說「不」的時候就說「不」。更重要的是,中國不隨之起舞,而是增加定力,主動進取,積極構築友善的周邊環境,使美國的「再平衡」戰略受阻。第一,闡述「中國夢」,並以實現中國夢來統合中國內外戰略。習近平主席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o2013年6月習近平與奧巴馬會晤時,重申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與包括美國夢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相通。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和周邊環境。中國將在實現自己夢想的過程中,為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貢獻。這一思想與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強調「弘揚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提出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不移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思想一脈相承。新形勢下,中國外交的新動力就是要為中國夢創造更加廣闊的國際空間。第二,提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倡議,加強對中美關係的塑造與引導。中美關係的日益密切與中國主動為中美關係設置議程是大勢所趨。2013年6月,習近平在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與奧巴馬會晤。兩國元首強調了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並在如何推進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方面達成重要共識,即中美兩國不走歷史上大國衝突老路,展現了努力開創大國關係新模式的政治智慧和歷史擔當。關於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習近平歸納為三句話:一是不衝突、不對抗。就是要客觀理性看待彼此的戰略意圖,堅持做夥伴、不做對手;通過對話合作、而非對抗衝突的方式,妥善處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共同進步。三是合作共贏。就是要摒棄零和思維,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對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利益交融格局。奧巴馬政府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美關係的影響也隨之而來。如今,中美關係的內涵與外延已經大大拓展,雙邊與多邊的合作與挑戰並行,這就要求在處理中美關係時超越舊式思維。特別是中美如何在亞太地區共處,將是中美能否建立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的嚴峻考驗。目前,中美之間已經有100多個對話機制。這是前所未有的,在國際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兩國貿易額已超過5000億美元.相互投資超過800億美元。中美正在進行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核心內容包括負面清單。兩國有望在可見的將來,成為彼此最大的貿易夥伴。世界的未來要求中美兩國以負責的態度,共同提供新的公共產品。中美關係不能、也不應當重複歷史上大國零和對抗的老路,只有超越大國必然對抗的歷史,創新思路,走互利共贏之路,才能共享未來。一個穩定發展的中美關係有助於東亞秩序的和平轉型,有助於管控亞太地區的矛盾和分歧。第三,倡導「一帶一路」,構建與周邊國家的命運共同體。2013年10月,中國召開了建國以來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確立了今後5—10年中國周邊外交的戰略目標、基本方針和總體布局,統合思想認識,為周邊外交注人了新的活力,開闢了更廣闊的前景。習近平在會議上指出,「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他強調:「要著力維護周邊和平穩定大局。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做出的戰略抉擇,維護周邊和平穩定是周邊外交的重要目標。」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哈薩克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倡議。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尼國會演講時闡述了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想。「一帶一路」陸海結合,旨在傳承與弘揚古代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的精髓,順應時代潮流.並賦予絲綢之路新的內涵,那就是讓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緊密、貿易空間更廣闊、民眾往來更便利,以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該倡議表達了中國與周邊各國加深國際經濟合作的願望.得到積極回應。引人注目的是.中國與東盟關係獲得跨越式發展,正從「黃金十年」向「鑽石十年」邁進。這要求中國與東盟始終堅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雙方關係,加強對話,積累互信,充實雙方關係的戰略內涵;堅持通過務實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在遇到分歧時,堅持協商一致、互諒互讓等原則。打造中國一東盟自貿區的升級版,加強互聯互通以及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框架下達成全面、優質和互利的經濟合作協議,都將為中國與東盟的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美國「再平衡」的用意之一就是企圖挑撥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從中漁利,鑒此,中國大力改善與拓展同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可以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不給美國分化離間中國與周邊關係的機會。第四,大力維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建立海洋強國,是中國在21世紀的奮鬥目標.這說明建設海洋強國已經升級為國家戰略,是中國制定新時期海洋戰略的指導方針。建立一個跨部門的、多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海洋委員會.是中國在海洋強國戰略中的一項重要頂層設計,旨在更有效地推動發展海洋經濟,維護海洋權益。近年來,中國有力地維護了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並開創了海上維權的新模式。比如在黃岩島問題上,中國採取了非軍事手段,切實維護了中國的海洋權益,打擊了菲律賓的囂張氣焰,形成了「黃岩島模式」。在釣魚島問題上,中國針對日本政府的非法「購島」行為,採取了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中國的公務船和飛機實現了對釣魚島海空的常態化巡航,打破了日本的所謂排他性存在。使釣魚島的局面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儘管如此,中國海洋權益的維護仍面臨諸多挑戰,未來中國海洋權益的鬥爭形勢會更加複雜,任務更加艱巨。菲律賓仍企圖固化對中國島礁的非法佔領。菲律賓外交部發表聲明稱.菲律賓自1999年起將一艘菲律賓現役軍艦作為永久設施部署在仁愛礁,以回應中方1995年對美濟礁的「佔領」,並狡辯說,此事發生在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之前,言外之意就是可以不受《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限制。菲律賓此番表白無異於不打自招,可謂圖窮匕見,充分暴露了菲律賓長期覬覦中國南海島礁的野心。中國外交部對此回應道:「1999年,菲方曾多次向中方明確承諾將拖走因故障『坐灘』船隻。2003年,菲方又向中方鄭重承諾在仁愛礁問題上不會成為違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首個國家。(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進入專題:亞太再平衡1234阮宗澤: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前景論析選擇字型大小:大中小 本文共閱讀 134 次 更新時間:2014-08-09 00:11:59進入專題:亞太再平衡●阮宗澤目前,菲方不僅拒絕拖走該船,還試圖運送鋼筋和水泥等材料,在該礁上修建設施,這一做法違背菲方自身承諾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更令人震驚的是,菲方日前公開宣稱其15年前『坐灘』軍艦是要對仁愛礁非法佔領。菲律賓現政府與15年前的政府不同,但菲律賓作為一個國家,要對自己的承諾負責。」中國政府警告「菲方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   針對中國與一些國家存在的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問題,王毅外長指出:「我們願意在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的基礎上,堅持通過平等協商談判,以和平的方式妥善處理,這一點今後也不會改變。我們絕不會以大壓小,但也絕不接受以小取鬧。在涉及領土和主權的問題上,中國的立場堅定而明確:不是我們的,一分不要;該是我們的,寸土必保。」(這表明,中國在涉及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方面態度十分清晰而堅定,亮出了底牌,划出了紅線,這是中國負責任的態度的體現。域外國家蠢蠢欲動,不斷染指南海,只能使局勢更加複雜,無助於解決問題。日本與有關國家的勾連增多,企圖在南海渾水摸魚,減輕其在東海面臨的壓力。針對美國近年來出現逐步乘機捲入東海、南海爭端的動向,中國國防部指出,中方不希望美國成為釣魚島、南海問題第三方。中方在中美國防部防務磋商時,就如何落實習近平主席在與奧巴馬總統會見期間提出的兩點重要倡議.即探討建立中美兩軍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公海海域海空軍事安全行為準則,提出了中方的具體建議。美方對習近平主席關於深化兩軍互信的兩點重要倡議表示歡迎,願與中方積極探討兩軍重大軍事行動相互通報機制,繼續研究有關海空軍事安全行為準則,就上述機制的建設問題進行政策和專業層面的討論。中美兩軍加強接觸與溝通,有利於管控風險。誠然,中國正在努力加強海洋維權執法能力建設.重點對有爭議的島嶼進行強化執法並宣示主權.遏制任何侵權行為的發生,切實維護中國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但其他國家也需要相向而行。五、結論美國在推進「再平衡」戰略時,不得不東張西望、左顧右盼。近來,烏克蘭危機爆發。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激化。2014年3月1613,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舉行是否「脫烏入俄」的全民公投。最終投票率為82.71%,贊成加入俄羅斯的選票佔95.5%。對此,美國白宮發表聲明,反對當日在烏克蘭克里米亞進行的全民公投,並呼籲國際社會採取「切實措施」令俄羅斯付出代價。歐洲理事會主席赫爾曼·范龍佩(Herman VanRompuy)和歐盟委員會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Jose ManuelBarroso)如法炮製,發表聯合聲明稱,克里米亞公投「非法」,不予承認。普京則重申公投的舉行完全符合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尤其是歷史上已有了科索沃的先例。克里米亞半島居民的自由意志和自決權應當得到保障。克里米亞的去留並非問題的終結,而是新問題的開始。烏克蘭危機充分說明.儘管冷戰已經結束二十多年,但美國與俄羅斯之間的歷史性博弈仍在延燒。無論對美國還是俄羅斯來說,這場遲早要來的戰略較量是誰也輸不起的。普京稱「蘇聯的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災難」,不再掩飾其大國的雄心;而美國卻難以重現冷戰輝煌,色厲內荏。這將是一場曠13持久的角力。烏克蘭局勢演變或對美國的「再平衡」戰略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美國不可能同時與中俄兩線作戰。事實上,這場危機客觀上抬升了中國的作用與影響,普京、奧巴馬、默克爾分別與習近平通電話,就烏克蘭事態交換看法,競相爭取中國的支持。儘管美國不可能從亞太「撤退」,其「再平衡」仍將繼續下去,但從過去五年多的實踐看,影響這一戰略的變數甚多。更為關鍵的問題是,由於美國決策者抱殘守缺,試圖以20世紀的方式來應對2l世紀的現實,「再平衡」戰略的出發點、動機和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嚴重瑕疵與漏洞,加上美國推行過程中還受到國內外因素的嚴重掣肘,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說明美國將難以擺脫其戰略困境。綜觀歷史上每一次財富與力量的大轉移,都會助推國際秩序的轉換。當前中國日益展現其全球視野,對大國關係及周邊國家關係的政策更加主動進取,正從應對向塑造轉變。或許美國會逐漸認識到,在沒有外來力量主導的情況下,亞洲國家有能力、有智慧塑造和構建一個互利共贏的新秩序。來源: 《世界經濟與政治》2014年4期進入專題:亞太再平衡1234掃一掃關注愛思想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打開愛思想手機版

本文責編:frank發信站:愛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欄目:天益學術>國際關係>大國關係與國際格局本文鏈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76913.html
推薦閱讀:

瑜伽單腿站立平衡體式的三個要素
瑜伽之身心平衡的秘密--普若帕克·欣
在大國間周旋——評東盟的大國平衡戰略
【疾病調理】高血糖的禁吃3種菜,記住常吃這5樣,才能幫你平衡血糖不升高
【長壽秘密】名老中醫80年的養生經,就是「三個平衡」!

TAG:美國 | 戰略 | 亞太 | 平衡 | 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