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孩子學古詩詞不能只靠背
葉嘉瑩大學時的詩詞習作已被老師顧隨驚嘆「青年有清才若此」,到了中年,更獲得文史大家繆鉞「實大聲宏,厚積薄發,迥異於前代諸女詩人者矣」的揄揚;至於學術成就,顧隨在她23歲時已經斷定「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盡得之」鼓勵自立門派,而她將西方理論引入古典詩詞研究的大膽嘗試,引得繆鉞主動來信盛讚「繼《人間詞話》後,對中國詞學之又一次值得重視的開拓」。
但在葉嘉瑩看來,自己於創作於學術都未臻大成,因為她全身心投入的是另一項事業:古典詩詞的教學。相對成為詩人或學者的成就一己之身,她更願意當一個引路人:以迦陵妙音引人入勝、得見古典詩詞之洞天。
90歲的她依然像候鳥一樣,每年奔波在中國大陸、港台及美加之間。她為古典詩詞的佈道,也並不僅僅在教席之上,她還把講座開進其他理工院校、圖書館、社區,乃至中小學、幼兒園。倡導以吟誦為主的、對兒童的古詩教學成為這位自感「老之已至」的學者的重點工作,她為兒童編寫古詩讀本,親自讀誦吟唱,乃至上電視親身示範,「只希望在傳承的長流中,盡到我自己應盡的一份力量。」
興發感動:
小朋友如何理解杜甫
「好的老師應該把詩詞里的生命教出來,讓詩詞有一種興發感動。」葉嘉瑩說。
詩教是古代的教育傳統,而這時代的詩教,對她而言,就是讓詩從抽象變為具體,使今人也能體會當時詩人的感情、心智、意念、理想等,使詩詞活起來。
她曾在加拿大為幼兒園的孩子們講古詩詞,一出手就用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學界往往以為杜詩沉鬱頓挫、意蘊豐富,非經人世者難解其中況味,乃至歷代對其的闡釋、集注都有上百種。但葉嘉瑩認為,不能看低小孩的智能而讓他們讀淺近的詩歌,「要選擇真正好的作品,只要老師講得明白,他們一樣會理解,一樣能背下來。讓小孩子學駱賓王的《鵝》並不合適,這不能算一首好詩,只是駱賓王小時候的習作,對孩子們學詩、作詩沒有意義。」
葉嘉瑩先用了杜甫的畫像讓孩子們認識這名詩人。當介紹他出生於河南鞏縣時,還展示了一張其出生的窯洞圖片。而後在解釋因為唐朝戰亂,杜甫從河南跑到四川時,她在準備好的中國地圖上標註了地點之間的距離。
背景介紹完畢後,她回到詩歌本身,向孩子們講解這首詩是杜甫出外散步,看見春天的美景而作。葉嘉瑩逐字逐句講解,講完一句,就畫一幅圖以加深孩子們理解,全詩講完後,再帶領他們背誦、吟唱,孩子們由此對古詩饒有興味,學得非常快。
當時她給孩子們留了兩句詩當作業:「門前小松鼠,來往不驚人。」乃至有一個小朋友續出了「松鼠愛松果,小松家白雲」這樣饒有意趣的句子。
「詩不是抽象的東西,」葉嘉瑩對早報記者說,「人是有感情的動物,詩是感情的活動,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小孩子學詩,就是讓他們對天地草木鳥獸、對人生的聚散離合都有關懷的愛心。」
「興道諷誦」:
讀書當從識字始
葉嘉瑩介紹,讀誦這種方式自周朝就有,太師教卿大夫的小孩的方式是「興道諷誦」。「興是感發,道是引導,諷先是讓你開卷讀,然後背下來,到最後就可以吟誦了。」
但現在的一些方式令她不理解。生於「燕京之舊家」,葉嘉瑩不上公立小學,而以姨母講授《論語》開蒙,其中很多話她咂摸了一輩子,終身受用。「我提倡弱德之美,要求自己在艱難困苦中亦能持守;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也就是待己嚴待人寬;日三省吾身……這樣的性格是我從小受到的教育使然,在這種文化里強調人的弱德,而非當一個巧取豪奪、不擇手段的強者。」
但現在的「讀經」讓她有點看不懂。她讀到報紙上一些讀經班單讓小孩背書,老師不講解內容,唱歌一樣帶著孩子們背,孩子連字都認不全,只能跟著老師唱。「誤人子弟。」葉嘉瑩評價,「讀書當從識字始,字都不認、道理都不懂,背來有什麼用?」
以「興道諷誦」的方式,葉嘉瑩認為,老師應該先讓孩子認字,告訴他詩里寫了什麼,讓他明白詩人的感動何在。而「道」,則在於以講解來引領,「比如講《秋興八首》,那先要講杜甫的人,他是個怎樣的人,他處在什麼時代環境下,過去有什麼理想、抱負,為什麼到了巫峽、羈留夔州……讓孩子們理解他的人、他的感情、他的時代環境。然後可以讀,『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巫峽氣蕭森』,因為理解了杜甫,孩子們內心興發感動,理解體會之後不開卷就能背誦下來。最後是誦,以聲節之,讀出聲調來。」
「教小孩是要一步一步來,現在的情況是老師都不懂,學生亂背,錯字別字都不通,背得再多有什麼用?」葉嘉瑩反問。
古音古調:
讀對平仄更重要
即便表達同樣的內容,讀葉嘉瑩的著作與親受其教誨的最大差別,是聽不到她的吟誦。一個小時的採訪,除了上文提到的詩句,她還吟誦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及傳李白所作的《憶秦娥·簫聲咽》。
北京話里沒有入聲,葉嘉瑩能吟哦則源自家學。在她幼時,父親便教她將入聲字念成短促且近乎於去聲字的讀音;而當父親南下工作,她又蒙雅好舊學的伯父指導,啟發了她對詩歌的領悟與興趣,並由此開始最初的詩歌創作。對很多人來說難以入門的平仄拗救,對她來說並不成問題。
她知道自己的發音不算最標準,但與其回到最原始的古音古調,根據《毛詩古音考》、《屈宋古音義》來吟誦,她認為標準更應該是「讀對平仄」,亦即合乎格律。「如果現在按照古音來讀,那根本讀不下去,只要注意平仄就好,老師教的時候應該把平仄教出來。」
在她九十壽辰的研討會上,葉嘉瑩感慨自己平生兩大欣慰之一,就是請著名語言文字學家戴君仁先生吟誦了一個小時的詩歌,包括《長恨歌》、《秋興八首》及各類古今體、五七言詩,然後用錄音帶錄下來了,保留下了真正的傳統的吟誦方式。
推薦閱讀:
※古詩詞分類積累彙集大全 (1-5)
※古詩詞里的「兒童節」居然這麼美,這麼萌!
※李清照詩詞全集(珍藏版)
※【期中複習資料】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鑒賞
※唐詩《秋夜寄邱員外》表達了什麼詩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