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濟會在香港與台灣

共濟會在香港與台灣 香港富豪、20世紀初香港共濟會Master利銘澤先生(身穿石匠圍裙)

共濟會運動始於18世紀的英國。在英國5000多萬人口中,有近100萬共濟會員,在銀行金融界中會員最多。

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百多年之久,香港共濟會建立也很早。

19與20世紀之交,全中國最繁華的上海外灘建立起一座「石匠Masons」大廈——共濟會堂(Masonic Hall)。上海外灘是國際金融中心,英國領事館和滙豐、怡和、渣打、太古銀行等英資金融巨頭都在此。

1949年後,英系財團退守香港,成為香港政經界的主腦。

香港經濟一直是金融經濟主導,香港實質上是由銀行家與地產商共治的。這兩個集團與英國共濟會的關係非比尋常。

據香港《太陽報》(2002年7月4日)報導,許多香港政經界要人都是共濟會員。香港馬會也是一個共濟會員集會的俱樂部。

據香港《壹周刊》(2002年10月24日)報道,香港共濟會總部位於堅尼地道一號。

上圖:香港太陽報2002年7月4日關於港埠共濟會的報道1865年,英格蘭分支香港共濟會在現時新世界大廈所在的泄蘭街興建「雍仁會館」作為英格蘭分支香港共濟會總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會所被日軍炸毀。1950年會所遷往香港島堅尼地道一號至今。現時由共濟會員、前立法局議員黃匡源主持。香港共濟會總部雍仁會館各國共濟會會員來歷均非同小可。現代名流包括: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兩代布希、奧巴馬、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前蘇總統戈爾巴喬夫、法國現任總統薩科齊、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美國前聯邦調查局長鬍佛,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卡通大師和路-迪士尼等。香港歷任英國總督都是共濟會會員。香港回歸前名流,包括前立法會議員胡匡源、前首席大法官楊鐵梁、前希慎集團主席利銘澤、國泰航空前董事姚剛、香港賽馬會前副主席周湛燊等政商界人物也都是香港共濟會會員。-----------------[附錄 香港共濟會歷史]香港共濟會第一個會所在1844年4月29日成立於維多利亞島,三年之後成立英格蘭分支香港共濟會總會。歷史上香港的共濟會分別傳自於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英格蘭分支香港共濟會總會在歷史上的名字變遷:1847–1866,Provincial Grand Lodge of China1866–1875,District Grand Lodge of China1875–1963,District Grand Lodge of 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1963至今,District Grand Lodge of Hong Kong and the Far East傳自蘇格蘭的香港共濟會總會在歷史上的名字變遷:1905–1958,District Grand Lodge of Hong Kong and South China1958至今,District Grand Lodge of the Far East愛爾蘭分支香港共濟會總會在歷史上的名字變遷:1933–1938,District Grand Inspector1938–1947,Grand Inspector1947–1954,Grand Inspector for Hong Kong and China1954–1967,Grand Inspector for Hong Kong, China and Malaya1967–1988,Grand Inspector for the Far East1988至今,Provincial Grand Lodge of the Far East[香港歷任總督、共濟會員]

璞鼎查 Sir Henry POTTINGER 1843年6月23日-1844年5月8日

戴維斯爵士,又譯爹核士 Sir John Francis DAVIS 1844年5月8日-1848年3月21日

文咸爵士,又譯般咸 Sir Samuel George BONHAM 1848年3月21日-1854年4月13日

寶寧爵士 Sir John BOWRING 1854年4月13日-1859年9月9日

夏喬士·羅便臣爵士,後為樂善美勛爵 Sir Hercules ROBINSON, later the Lord Rosmead 1859年9月9日-1865年3月11日

麥當奴爵士 Sir 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 1866年3月11日-1872年4月16日

堅尼地爵士 Sir Arthur Edward KENNEDY 1872年4月16日-1877年4月22日

軒尼詩爵士 Sir John Pope HENNESSY 1877年4月22日-1883年3月30日

寶雲爵士 Sir George Ferguson BOWEN 1883年3月30日-1887年10月6日

德輔爵士 Sir George William DES VOEUX 1887年10月6日-1891年12月10日

威廉·羅便臣爵士 Sir William ROBINSON 1891年12月10日-1898年11月25日

卜力爵士 Sir Henry Arthur BLAKE 1898年11月25日-1903年7月29日

彌敦爵士 Sir Matthew NATHAN 1904年7月29日-1907年7月29日

盧嘉勛爵,即盧押爵士 Lord Federick LUGARD 1907年7月29日-1912年7月24日

梅含理爵士 Sir Francis Henry MAY 1912年7月24日-1919年9月30日

司徒拔爵士 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 1919年9月30日-1925年11月1日

金文泰爵士 Sir Cecil CLEMENTI 1925年11月1日-1930年5月9日

貝璐爵士 Sir William PEEL 1930年5月9日-1935年12月12日

郝德傑爵士 Sir Andrew CALDECOTT 1935年12月12日-1937年10月28日

羅富國爵士 Sir Geoffry Alexander Stafford NORTHCOTE 1937年10月28日-1941年9月10日

楊慕琦爵士 Sir Mark Aitchison YOUNG (1941年9月10日-12月25日 香港淪陷)

楊慕琦爵士1946年5月1日-1947年7月25日

葛量洪爵士 Sir Alexander William George Herder GRANTHAM 1947年7月25日-1958年1月23日

柏立基爵士 Sir Robert Brown BLACK 1958年1月23日-1964年4月14日

戴麟趾爵士 Sir David Clive Crosble TRENCH 1964年4月14日-1971年11月19日

麥理浩爵士,後為勛爵 Sir Murray MacLEHOSE, later the Lord MacLehose 1971年11月19日-1982年5月20日

鍾逸傑爵士[署理] Sir Edward YOUDE Sir David AKERS-JONES[Acting] 1982年5月20日-1986年12月4日

衛奕信爵士,後為勛爵 Sir David WILSON, later the Lord Wilson 1987年4月9日-1992年7月9日

彭定康,後為勛爵 Christoper Francis PATTEN, later the Lord Patten 1992年7月9日-1997年6月30日

[台灣中國版共濟會——Meson/美生會]中華民國時期,蔣氏家族、宋氏家族均與美歐共濟會有深密的聯繫。蔣氏家族在上海成立了模仿歐美共濟會,但與美歐正統共濟會具有聯誼性質的中國版共濟會——美生會。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後,中國美生總會也隨之遷往台灣。大陸最後的美生會1951年停會。1954年美生中國總會在台灣復會,並於1955年10月28日經台灣內政部核准成立。共濟會在台灣的活動非常低調且神秘,但會員之間的組織緊密。[25]蔣緯國是美生中國總會的總會長,可能是因為他的德國教育與軍旅生涯讓他進入這個組織。目前台灣地區的美生會員約有數百人,分布士、農、工、商社會各階層。[26]到2009年,台灣相繼成立了13個會所(又稱為分會)[27]。台中、高雄均有分會,其它均集中在北部;各分會皆以「廬」(英語:lodge)做會所之名,並予以區分,如:著名的廬山「美廬」、誼廬、川廬、自由廬、漢廬、唐廬、明廬、融廬等。其中唐廬為一雙語廬,意即其美生儀禮采英語,而廬中討論事項為國語。台北縣深坑鄉也有分會海山廬(英語:High Sun Lodge)。會員非常低調,鮮少有公開對外的場合;黑色西裝搭配白襯衫和領結,是美生兄弟會集會時的標準穿著。圖 台灣台北美生會的會址
推薦閱讀:

神秘之手:共濟會(彩圖版)
共濟會資料:華人共濟會——香港、台灣、上海
為什麼說共濟會領導了近代歐洲啟蒙運動(2)
科普:介紹共濟會
共濟會資料:今天國內媒體沒有的一幅國際News圖片

TAG:香港 | 台灣 | 共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