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執拗敏感期的孩子?--轉
什麼是「執拗敏感期」?執拗敏感期,換一種說法其實就是幼兒叛逆期。一生中有兩個叛逆期,一個在幼兒時期,大約3歲到4歲之間,個別會提前或延長一點,另一個則是青春期。相比青春期,幼兒叛逆期相對少受到關注,其實這一時期孩子的成長、教育也非常關鍵,若處理不好,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發育。關於執拗敏感期的成因。三歲左右的孩子,其實內心已經有了一定的秩序感,並期待世界按照這種秩序感運行,就如同他的大腦中有一個特定的辦事程序般,認為事情只能按照他的設想發生,如果有人打破他的設想,他就會無所適從,以發火、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通常執拗敏感期是伴隨著秩序敏感期出現的,而且往往與完美敏感期聯袂而來,事事要求完美,按著他的程序走,如若不行,就哭鬧不止,直到事情必須重來一次,「戰爭」才停止。
其實執拗敏感期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也不是什麼壞事,它是孩子心理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是孩子獨立意識強烈凸顯的一個階段,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逐步分化、不斷加強的過程,一個成長的過程,作為家長,只要小心地呵護著寶寶,處理得當,就能幫助孩子順利地渡過這一敏感期。執拗敏感期的應對策略知道了執拗敏感期與孩子的心理發育特點密切相關,是孩子的必經階段,不以我們的意志而轉移,作為家長,我們就要端正態度,坦然接受,在孩子「蠻不講理」之時,我們就要忍耐,理解他們的痛苦,耐心、積極地引導,而不是斥責、打罵,以免因為不好的處理方式,而造成對孩子日後的心理發育產生負面影響。1、與家人達成共識,創建和諧、溫馨家庭氛圍。有些父母知道孩子這一情況的原因,因此在處理方式上可能寬容、溫柔些,但在其他家人看來,就可能覺得這樣會不會太寵愛孩子,對孩子成長不利。因此,面對孩子敏感期時,全家人要統一認知,學習和了解孩子的這一階段,理解孩子,共同創建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促進寶寶積極、正面情緒。育兒書籍推薦(僅供參考):捕捉兒童敏感期2、理解、尊重寶寶,盡量順從他的合理或非原則性的需求。在寶寶開始喜歡跟父母說「不」的時候,其實就是他建立自我和自尊的開始,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要求和大人一樣的平等地位,這時,家長就不要總是擺著大人的架子,一味壓制、干涉孩子的行為,而是以平等的姿態面對孩子,尊重他,徵求他的意見,也許他的一些行為非常怪異,要求可能過於無理取鬧,但不要斥責、打罵他,我們不能期待孩子的行為能夠像我們一樣理性、自製,會有這樣的行為、這樣的要求,只是他的線性思維使然,不是他要刻意這樣做、耍性子,因此,只要不是非重要的原則性的問題,家長可以讓步,避免正面衝突,不勸他、不批評他、不教育他,雖然有時很難,但盡量做到。3、相信孩子,滿足孩子獨立與渴望保護的需求。寶寶之所以表現出頑強的「反抗性」其根本原因是想獨立,也是獨立意識發展的表現,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與父母作對,但其實內心還是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和適時的鼓勵。因此,當寶寶要求要獨立完成某件事情,在判定沒有危險性,且他能做到時,家長可以選擇放手,尊重他的意願,當孩子成功完成任務時,適時給予鼓勵。因為,寶寶在除了個人意識和他人意識分化階段,有些時候,會出現記憶錯位或以主觀願望代替事實的現象,導致孩子會說一些與事實不相符的話,這時,家長不要一下子斷定孩子說謊,急於指責孩子,而是想讓孩子想一想,或提供一些線索,引導和幫助孩子回憶,辨明真相,以避免不必要的紛爭。自由塗鴉app推薦(僅供參考):寶寶塗吧(幼兒益智)
4、與孩子要有足夠的交流,讓他感受父母的愛。看到原本乖巧可愛的寶寶朝淘氣轉變,最後變得「蠻不講理」,相信很多父母心理都有落差,不過也不要過於擔憂和煩惱,這是寶寶成長的一個過程,但也不表示父母就要縱容孩子,或者不管不問,否則寶寶可能就真的變得任性、無理取鬧了,真正成為一個壞孩子了。在這一時期,家長要拿出比以往更多耐心、寬容和關愛,當然,最最重要的是溝通,無論什麼時候,溝通都是非常重要的,想要了解孩子,就要多跟他交流,聆聽他內心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平時盡量多陪陪他,一起玩遊戲,親子共讀、互動交流等,增長親子情感,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他對父母的排斥、逆反心理。親子互動app推薦(僅供參考):切水果
5、原則性問題堅決不讓步。雖說執拗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階段,孩子也不是故意這樣,我們應該理解,應該寬容,但不代表我們就要事事順著他,沒有原則性順從。有時候孩子的執拗、任性真的是大人嬌慣的,因此,家長也要注意分輕重,不該遷就的卻要遷就,看起來一兩次遷就好像也沒什麼,但是這容易留下隱患,可能會因此而助長他以後多次的執拗,對成長不利。因此,在面對原則性問題時,如果有辦法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最好,個人不贊成以暴制止,家長還是盡量選擇溫和的引導比較好,可選擇冷處理方式,先不理他,他哭鬧就由他去,等他哭夠了,等他情緒穩定下來再跟他講道理,當然,慰撫工作還是要認真去做的。6、創設一個彈性空間,巧妙誘導靈活處置。面對孩子的執拗行為,理解很重要,但更要懂得變通,家長不可能一直放縱孩子哭鬧或滿足他的無理需求,也要想一些方法,巧妙誘導,靈活處置,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讓他有些退讓,至少要有孩子和家長都可以接受的空間。比如孩子哭鬧時,家長可以拿一個洋娃娃或機器人到他面前,做一些小動作,假裝洋娃娃說話:「寶寶和洋娃娃(可以給洋娃娃起個名字,說她的名字)一樣可愛,但寶寶哭了之後,就不那麼可愛,還是洋娃娃比寶寶可愛一點...」。再比如:多給寶寶更多的選擇句,讓他選擇,如寶寶不肯穿衣服,媽媽可以說:「寶寶要穿哪一件衣服呢,黃色的這一件好呢,還是黑色的這一件,或者...」,慢慢地,他就會轉移注意力,選擇衣服去了。也可以借用故事般的語言吸引孩子,如他不肯洗澡,可以跟他說:「小鴨子(玩具,可以用其他玩具代替)想要跟寶寶玩水,小鴨子嘎嘎嘎,在水裡游啊游...」,吸引他去洗澡,也順便跟講講故事,增長見識。再或者寶寶不願意做什麼的時候,家長可跟他說,如果他現在做了,等一下媽媽可以他玩遊戲或給他講故事等,給他定個目標,以他喜歡的事情吸引他,這樣他才有動力。能夠轉移孩子注意力,讓他不哭鬧的方式有很多,只要父母用心,定能妥善處理好。故事app推薦(僅供參考):寶寶童話喂故事
編者按:在孩子成長的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也得跟著成長,學習了解孩子的需求,只有了解他的需求,才能給予他最好的愛。也許有些父母說沒有耐心,不懂怎麼對待孩子的一連串問題,不會沒關係,沒有誰是天生當父母的,都是通過學習獲得方法、積累經驗,最重要的是用心、耐心、細心,有平等心,多給孩子包容和理解,多一份關愛和呵護,只要這樣,無論孩子在哪一個成長階段,哪一個敏感期,都能健康地、平安地成功度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