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毛囊炎,中醫內治8種驗方,方方對症療效佳!
毛囊炎是一種毛囊口感染性化膿性炎症疾病,以紅色丘疹,迅速化膿為主要表現。多見於成年人.
中醫根據發病部位不同而有相應的名稱,發於頸後髮際處稱為「髮際瘡」,發於須部稱為「須瘡」,發於臀部稱為「坐板瘡」。
【病因病機】
多因脾胃運化失職,濕熱內生,或因肝氣不舒,或膀胱開闔不利等導致機體疏泄失常,濕熱內蘊,外泛肌膚,加之外感風熱邪毒,兩邪相搏,經絡阻塞,氣血凝滯而成本病。反覆發作者因素體虛弱,藤理不密,衛外不固,易感風濕熱邪,正虛邪戀,邪毒內結,故遷延日久。
【臨床表現】
1.部位及年齡好發於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頭皮、頸後髮際、須部、背部、臀部等處,一般20~40歲成人多發
2.皮疹特點初期為與毛囊口一致的紅色充實性小丘疹,迅速發展為丘疹性膿皰,四周有紅暈,膿皰破裂結痂,約1周後脫落而愈,可複發。可以單發,也可成批出現,膿皰可向深部發展為癤。
3.自覺癥狀自覺瘙癢或灼痛。
4.病程一般為5~7日,感染重者,可遷延1個月以上,且愈後留下瘢痕。
【治法治則】
本病初起以清熱解毒,除濕止癢為法;濕毒瘀阻者,以解毒除濕,活血軟堅為去;後期氣血耗傷,邪毒留戀,以補益氣血,托毒消腫為法。
一、內治方
五味消毒飲
【出處】清·吳謙等《醫宗金鑒》
【組成】金銀花三錢,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各一錢二分。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主治】毛囊炎屬濕熱內蘊證者,臨床表現為頭皮、頸背部散在粟粒大小與毛囊一致的丘疹或小膿皰,伴癢痛,舌紅,苔黃,脈數。
【用法】水二鍾,煎八分,加無灰酒半鍾,再滾二、三沸時,熱服。淬如法再煎服。被蓋出汗為度。
【處方總結】毛囊炎多由濕熱內蘊,火毒結聚而成,故治以清熱解毒為主。方中金銀花入肺胃,解中上焦之熱毒,野菊花入肝經,清肝膽之火,兩葯相配,善清氣分熱結;蒲公英利水通淋,瀉下焦之濕熱,與紫花地丁相配,善清血分之熱結,為癰瘡療毒之要葯;天葵子入三焦,善除三焦之火,五葯合用,氣血同清,三焦同治,熱清濕除,而消膿腫。加酒少量是行血脈以助藥效
普濟消毒飲
【出處】金元·李東垣《東垣試效方》
【組成】黃芩、黃連各半兩,橘紅(去白)、玄參、生甘草、柴胡、桔梗各二錢,連翹、牛蒡子、板藍根、馬勃、薄荷各一錢,白僵蠶(炒)、升麻各七分。
【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主治】毛囊炎熱毒夾風證,臨床表現為起病驟然,頸項、髮際處見散在或密集粟粒樣瘡,頂端見黃色膿點,間可有毛髮穿過,色掀紅,疼痛頗劇,滲流黃水;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飯後溫服。
【處方總結】方用黃芩、黃連、玄參、馬勃、板藍根清瀉肺胃火毒;牛蒡子、連翹、薄荷、白僵蠶、升麻、柴胡疏散上焦風熱;橘紅、桔梗、生甘草化痰散結消腫,諸葯相配,共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
3.越婢湯加減
【出處】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
【組成】生石膏、蒲公英、金銀花各30g,麻黃、黃連、甘草各9g,連翹、皂角刺、赤芍各10g。
【功效】透熱解表,瀉火解毒。
【主治】用於風熱之邪客於太陽,蘊結成毒,而致項後髮際處密集簇生小結節大如蠶豆,小如米粒,此愈彼出,局部掀紅腫痛,小便色黃,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滑有力。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飯後溫服
【處方總結】方用麻黃宣肺,使邪從表而越;石膏清肺,使鬱熱從里而化;兩葯相配宣透鬱熱。配以蒲公英、金銀花、黃連清熱瀉火解毒,連翹、皂角刺消腫散結,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佐甘草健脾益氣,以防苦寒傷胃,全方共奏透熱解表,瀉火解毒之功。
【來源】胡谷塘,胡國英.胡翹武運用經方四則[J].中國醫藥學報,1987,2(4):39-40.
4.防風通聖散
【出處】金·劉完素《宣明論方》
【組成】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各半兩,
石膏、黃芩、桔梗各一兩,滑石三兩,甘草二兩,荊芥、白朮、梔子各一分。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利濕。
【主治】用於毛囊炎屬風熱上塞,內蘊濕熱,臨床見頸項髮際黃豆至蠶豆大小結節,可有膿頭,紅腫浸潤,掀掀紅灼熱,破流膿水。可伴發熱惡寒、癢痛等癥狀,小便色黃,大便秘結,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數。
【用法】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溫服
【處方總結】「髮際瘡……狀如芡實,漫腫寒熱,或痛或癢者,髮際疽也,此由風熱上塞所致。宜服防風通聖散」。方用防風、荊芥、麻黃、薄荷疏風透表,使邪氣、濁垢從汗而解;大黃、芒硝通便泄熱;石膏、黃芩、連翹、桔梗清解肺胃之熱:梔子、滑石清熱利濕。再以當歸、川芎、芍藥養血活血;白朮健脾燥濕;甘草和中,調和藥性,則汗不傷表,清不傷里。
加味五譽散
【出處】清·陳士鋒《洞天奧旨》
【組成】白朮五錢,茯苓三錢,澤瀉二錢,豬苓、黃柏各一錢,肉桂二分。
【功效】健脾益氣,清熱利濕。
【主治】坐板瘡屬濕熱蘊結證,臨床表現為結塊紅腫,痛癢相兼,破流膿水,愈而復起,纏綿不斷;可伴有胸悶納呆,口乾不渴,小便不利,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飯後溫服。
【處方總結】《洞天奧旨》中曰:「生於兩臀之上,臀乃脾經之所屬也……此瘡最癢而兼痛,治宜健脾以生氣,使氣旺則血易生,氣血漸生,則濕自下行,從膀胱而分散,水濕既利,而熱叉何存?毒又何在乎?」方中以澤瀉、茯苓、豬苓利水滲濕,白朮健脾滲濕,肉桂溫陽化氣利水,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清下焦之水濕。諸葯相伍使濕熱之邪從小便而去。
五神湯
【出處】清·陳士鐸《辨證錄》
【組成】茯苓、車前子、紫花地丁各一兩,金銀花三兩,牛膝五錢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主治】坐板瘡屬濕熱下注證,臨床見臀部紅腫質硬,掀紅疼痛,口乾不欲飲,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總結】方中金銀花性甘寒,功擅清熱解毒,兼可透散表邪。紫花地丁醬辛散,能清熱解毒,消癰涼血。車前子性甘寒,利水清下焦濕熱。牛膝味普譽酸性平,功能清熱解毒,活血祛瘀,茯苓,甘淡平,功能利水滲濕,五葯合用,共奏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
7.活血散瘀湯
【出處】明·陳實功《外科正宗》
【組成】川芎、當歸、防風、赤芍、蘇木、連翹、天花粉、皂角刺、紅花、黃芩、枳殼各一錢,大黃二錢。
【功效】活血散瘀,泄熱消腫。
【主治】毛囊炎屬濕毒瘀阻證,臨床見皮膚有豆大結節,紫紅,質硬堅,漸成搬痕性硬塊,病程遷延,大便秘澀,舌質紫暗有瘀點,脈細澀。
【用法】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處方總結】方中川彎、當歸、赤芍、蘇木、皂角刺、紅花活血祛瘀,散結消腫,連翹、天花粉清熱化痰散結;大黃涼血祛瘀解毒,潤腸通腑,枳殼破氣消積,疏通氣道,助大黃通便。配以防風使熱毒從外而解,黃芩清熱瀉火解毒,諸葯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瀉下通便之功。
托里消毒散
【出處】明·陳實功《外科正宗》
【組成】人蔘、川芎、白芍、黃芪、當歸、白朮、茯苓、金銀花各一錢,白芷、甘草、皂角刺、桔梗各五分。
【功效】補氣生血,托毒消腫。
【主治】用於治療毛囊炎屬正虛邪戀證,臨床見毛囊炎反覆發作,日久傷正,瘡色淡而不紅,間有膿頭,微感疼痛,面色跳白,食少納呆,心悸,夜難入寐,舌質淡紅,脈細弱。
【用法】水二鍾,煎至八分,食遠服。
【處方總結】全方人蔘、黃芪、白朮、茯苓、甘草以益氣分;當歸、川芎、白芍以滋血分;桔梗托毒外出;金銀花、白芷、皂角刺以解毒消腫。
推薦閱讀:
※胸背部毛囊炎痘痘的處理方法
※痘痘,閉合性粉刺,毛孔粗大嚴重,怎麼辦?
※有沒有真正戰痘(青春痘,毛囊炎)成功的人,分享下怎麼做的。?
※背上長痘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調理?
※這是毛囊炎嗎?小女生腿上都是紅痘痘,馬上夏天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