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蘭多槍擊事件」發表歧視性評論的究竟是些什麼人?

6月12日凌晨,阿富汗裔美國人奧馬爾·馬丁衝進美國奧蘭多市一所同性戀夜總會,開槍打死50人,傷50多人。消息一出,立刻震驚世界,憤怒、哀傷、困惑等各種情緒蔓延網路。就在事發第二天一早,網路上出現了一些很讓人「無語」言論:

那麼,留下這些歧視性言論的究竟是些什麼人呢?大廚通過以下幾點,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受教育程度首先需要明確,網路上的評論,並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的觀點,道理很簡單,很多人不愛發表意見。拿較為敏感的政治話題來說,據《中國網路社會心態調查(2014)》統計,在1800位樣本用戶中,僅有164位用戶參與的微博話題與政治有極大的相關度,佔全體樣本的9.1%;微博話題與政治內容相關的用戶共計佔比30.8%,兩者相加的比例尚未達到半數。也就是說,60.1%的網路用戶基本不參與政治相關的微博話題討論。另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認知水平。這並不是說,上過大學的人就一定比只有中學文憑的人道德高尚,但從大樣本統計上看,受教育水平高,思維深度和廣度都會相應提高。簡單的說,你了解的知識越多、懂得的道理越多、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越多,的確會讓你眼界更開闊、思想更開放、對世界的認識也更客觀。特別是對與自己不同的人和事的看法,會更加寬容。這也是自信的體現。一個內心自卑的人,其外在表現往往是偏激、自大、富有攻擊性。如果一個人眼界很狹窄,而且不願意學習,那麼他的格局只能囿於自己熟悉的那一畝三分地。比如,他歧視和仇恨LGBT,因為他無法理解與自己不同的人,在他的世界裡,所有人都是跟自己和自己周圍「那群人」是一樣的。不一樣的人都是「錯誤」的。

行文到此,大廚不禁想起知乎上一個關於「教育程度高低有何不同」的段子:「我可以舉一些比較極端的例子,如果一個人受教育程度很低的話,可能很多深奧的問題就沒有辦法理解,更會缺少思辨精神。我就碰到一個例子:網易有一個新聞,講一位耍猴人被抓到公安局裡待了一個多月,然後他出來控訴森林公安局內的種種黑暗。但是自始至終,都是耍猴人單方面的言論。我有幸看了這個新聞,並且和一位受教育程度比較低下的人士聊天。以下是大致的聊天記錄。我稱這個人為,張三。我:不能僅僅聽信一面之辭,應該雙方進行質證,否則一方面單方的聲明,總會對事實進行歪曲。張三:你被新聞聯播洗腦了,就認為新聞聯播是對的。我:我沒有說新聞聯播是對的,只是一方面的言論不能完全反映事實情況。張三:你看過你父母交配嗎?憑什麼說你是你爹的種。我:照你這個言論,那麼人必須證明自己無罪咯。例如,你隔壁發現一具屍體,沒有人看到你沒殺人,所以你肯定是殺人犯。張三:我說的有錯嗎?百姓的眼睛雪亮,人民的眼睛雪亮。新聞聯播說了那麼多假話,我相信網易和耍猴的說的是真話。我:因為新聞聯播說了假話,所以耍猴的一定說真話嗎?張三:人民是清楚的,肯定是這麼回事情。當官的哪個不貪。肯定檢察院的看上猴腦,拿去孝敬領導了。我:證據呢?張三:你有證據證明我沒上過你老婆嗎?我:?????????」

社會認同1998年,香港回歸不到一年,香港心理學家林瑞芳對香港青少年的國家認同進行了研究。他們將廣州的青少年與香港的青少年對國家的認同進行了對比後發現,廣州青少年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較香港青少年強烈,香港青少年則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較強烈。廣州和香港青少年的國家認同認為自己是香港學生(926名)認為自己是廣州學生(899名)香港人33.9%廣州人3.2%香港人,其次才是中國人39.9%廣州人,其次才是中國人7.4%中國人,其次才是香港人15.8%中國人,其次才是廣州人64.2%中國人10.4%中國人25.2%社會認同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社會身份的認知。也就是覺得自己是哪一類(群)人,我是男人/女人,中國人/美國人,學生/職場人,有神論者/無神論者……社會認同包括兩種類型:安全型和不安全型。當群體內部有比較高的不安全認同時,群體內部就會有超出理性的正面評價,而對群體外的人則會產生更多排斥。換句話說,一個人所在群體的思想越狹隘,就越自大,越把群體外的人看成「異類」甚至「敵人」。去年,性學者方剛在山東省對部分中學教師進行性教育課程培訓,參與培訓的教師反響都很好,但聽到消息的中學生家長急了,他們來到教育局門口抗議。一位網友 「抗議」 到:「一個對淫亂、亂倫、同性戀感興趣的所謂教授,其實是叫獸,他能培養出擁有正常的健康的性知識的老師嗎?這種文化流氓打著教育的幌子,做的是最無恥下流的事,他唯恐社會不亂,為了出名,不惜出賣自己的良知和人皮,公開禍害純潔的孩子,任何一個有良知有人性的家長都不會讓這種叫獸來傳授性知識。中華幾千年的文明,養育了無數的聖賢后代,請問有專門傳授性知識的嗎?現在如何,所謂的性知識遍地,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淫亂浩劫,讓無數家庭解體,讓無數孩子沉淪,成為廢人,現在不缺性知識,而是性知識供大於求了,誰要是再為這些文化流氓做推手,誰就會遭天譴而斷子絕孫!」

很明顯,這些中學生的家長和這個「網友」把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性教育)當成了洪水猛獸。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年輕時不曾接觸過「性教育」,他們不了解、也不願意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認為自己接受的「那一套」才是完美的。他們對自己所在的群體有著巨大的認同感,也就自然對不符合群體認知的東西產生了強烈的排斥。同樣的情況也經常發生在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同性戀與反同性戀、不同政見等群體之間,特別是當外部環境給予這些群體比較大的壓力時。建立社會認同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但想要擺脫社會認同對自己的不良影響,則需要提升認知水平,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我不知道文章開頭那些評論者究竟屬於什麼群體,但可以想見,他們一定在或者曾經在不那麼開放的環境中生存,而且個人修養不會太高。因為,一般來說,修養越高的人越寬容。當然,歸根結底,自己的智商得夠用。

恐同即深櫃不認同同性戀的人最多認為同性戀「不合理」,而恐同者則反對、排斥同性戀,甚至對他們產生厭惡、恐懼、仇恨的情緒。恐同者往往是反對同性戀最堅定的急先鋒。然而在1996年,亞當斯等一票研究者請來35名男性恐同者和29名男性非恐同者分別觀看同性和異性色情片,並同時測量他們陰莖勃起的程度。結果發現,恐同者在觀看男同性戀色情片時的勃起程度要大於非恐同者。這就是「恐同即深櫃」理論:那些強烈排斥同性戀的人,其實自己內心同性戀傾向很強,只是礙於家庭、教育、環境等壓力,不得不深深壓抑自己的同性戀傾向。這樣的情況,當事人自己無法意識到,但會因此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於是,大腦就將這種同性戀傾向偽裝成對同性戀的恐懼和排斥,以期達到情緒平衡狀態。儘管這一結論存在諸多爭議,但很多現實的例子,都證實了這一觀點。最著名的就是美國最大的「治療」同性戀的組織 「Exodus International」 主席艾倫·錢伯斯於2013年宣布出櫃,並解散了該組織。啪啪打臉,有沒有?

對於屠殺平民的行為,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原因,都不可原諒!一個人的言行能反映出這個人的層次,所以在發表評論之前,一定要三思,別輕易暴露了自己的雙商。—END—
推薦閱讀:

反種族歧視團體致華裔社群:聲援梁彼得是索取白人特權
諾獎得主為何因歧視女性丟飯碗
刪除偏見和歧視,到底誰害的孩子不想上學?
9.偏見

TAG:歧視 | 評論 | 發表 | 槍擊 |